更新於 2022/03/2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創傷復原 - - 心理韌性

    隨著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持續,從報導者podcast記者採訪日記聽到,在波烏邊境的關口之一的梅迪卡(Medyka),在大量難民湧入,這裡各種需求都能被暫時照顧到,連心理諮商,也都有想到。
    聽到記者描述,許多難民逃難、走了好長的路,緊繃的臉,在走進這個有各種照顧的地方,漸漸地,臉上線條變柔和,變放鬆......
    然後我在同一天看到電影「勇抱大地」Land,看完後很感動。
    這部片的主角,伊蒂與米格,各自經歷了人生的重大創傷事件,伊蒂選擇了決斷式的隔絕,逃離到山裡,擁有了大自然的陪伴,但也面臨野外生活的真實生存挑戰。
    伊蒂在一個生存危機關卡,遇到米格給予的支持、理解、包容等空間,透過電影裡大自然季節更換輪轉,觀眾見證角色們漫長艱苦的心理復原之路,也感受到人的韌性,如春天來臨,萬物生長的追尋力量。
    接著又與媒體工作者朋友聊到,戰爭下難民可能經歷心理創傷,而在現場照料大量難民的志工、工作人員、記者等,也可能會產生「替代性創傷」等,我也想起,世界上各地各處,包含台灣社會,仍在從政治、歷史的傷口找尋、對話、復原等。
    心理創傷工作,我覺得是個矛盾場域,因為,困難又困惑,要能願意去感受無言、無力、無助、無能等,似乎碰觸了這樣的底限,才會發現,其實是充滿各種可能。
    「人一生會有創傷,但在一個安全的空間,也會復原、長出韌性,一切仍有希望」,我與朋友結尾時,我說了這句,因為,曾陪伴自己、陪伴各種生命,待過、走過各式的創傷地景,深深明白創傷的復原,不是只跟這個人有關,而是跟這個人所在的環境,給予什麼樣的回應,有著大大的相關。
    「那要怎麼做?」我想起某天在講創傷相關主題的現場,有人問起。
    「從好好聆聽自己、接受和允許自己各種感受開始」,我們可以做的,就從了解自己開始,從為自己營造一個安全空間開始,每天願意給自己一點時間,問問自己今天如何?觀察自己喜歡、不喜歡什麼?誠實地接受自己有各種感受,而且不說服自己沒事等,這些,都是給自己一個安全空間的元素。
    你可能會覺得這跟創傷有什麼關係,人生中的創傷往往無法預料,但擁有內在的穩定,是我們的權利和責任。
    「如果時代不能給你太平,你就必須為自己塑造一個」- - 學會用情,蔡璧名著。
    當我們真誠地對待和接納自己,越能明白自己的各種想法、念頭的由來,也越能在說話、行動時,意識到與減少向外的討求、勒索。有了清明的意識,才有可能減少、製造出各種傷害。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