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 心理與身體的創傷/#我們如何思考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延續上一篇「 009| 心理與身體的「創傷」/那些傷向我們訴說的事。」,希望勾勒出我們內在心理傷勢的模樣與感受。尤其內在的心理傷勢,並不是沒來由的「痛」,和為何能持續讓你感到情緒低落、喪失能量與自我價值感。

在這一篇,我想進一步說明「心理創傷」背後的運作機制。一起思考即使在我們目前的生活中,表面上看似運作正常,過往心裡的創傷卻仍繼續影響我們,導致我們隱隱約約有情感的痛苦和不明原因的生活困擾。

當這些殘留的傷,累積得越來越多後,將會如何使我們更難以處理和整合創傷性的記憶和情感,並使我們心裡的傷被埋沒得更深、更難被好好覺察、照料。

以致當傷勢再次復發時,將使我們更難以抵擋、成為巨大的自我阻礙,進而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情緒和人際關係。


當皮膚受傷,我們的身體會啟動一系列複雜的生理過程,以修復受損的組織,
並結合結締組織的生成;這歷程,正是「結痂/疤痕」的形成。

我們的「心」與「身體」是相互連結的,「心理」與「生理」運作的方式其實也是一樣的。


“結締組織會亂接,神經會因錯亂,而「失調」。

這些就如我們被「*潛抑」的潛意識一樣。

*「潛抑作用(repression)」是心理學的一種防禦機制。
指的是「我們會無意識地將令我們感到不安全、具有威脅、不被社會接受的各種焦慮或痛苦的思想、感情、記憶,壓抑到無以名之的潛意識中;使這些令我們無法思考與消化的狀態,沒有辦法進入到我們日常的意識層面」。


💡這樣的「潛抑作用」是有功能的。
它可以減少我們的心理壓力、意識的負荷,保護我們免於受到無法處理的情感或思想影響。所以,我們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下,像身體一樣自動化啟動我們的心理防禦機制:「主動排除、遮掩令我們感到不適的內容,來維護內在的表面心理平衡」。


同時,也使我們發現...「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卻仍然影響著我們,導致我們持續感受到情感痛苦和心理困擾」。


我想和你說...
思考到這裡,或許你也已經發現潛抑似乎不是個積極、有效應對「傷」的方式?

那些被潛抑的內容,並未被遺忘或者消失,它們只是暫時的潛伏,並等待重新浮現。

每一次不同情境下的浮現,都有可能使我們無法抵擋、成為自我的阻礙,而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情緒和人際關係。


我知道「心裡的傷」很真實,而且真的很痛💔談起來也總是特別沈重;但這卻往往是喚起能量的核心,及通往修復的直接、有效路徑。

若我們視而不見這些傷,長期下來,傷的惡化可能讓你更痛、更困擾的是...

當我們始終沒有勇氣掀開這傷口、沒有機會去思考感受、代謝消化地“重新照顧傷口”。那這些被壓抑到潛意識的念頭、情緒、記憶和衝動,它們都不會消失,只會換不同情況下持續地浮現;且下一次受傷時,可能愈演愈烈,也可能讓你更加害怕受傷的風險。

或是有一天...你可能感覺自己已經沒有力量能再支撐下去🥀


後記|要掀開傷口、看清楚傷疤,我們必須要先能面對/評估傷口;尤其每個人內心的傷勢並不相同。

下一篇,我將接續談:011| 心理與身體的創傷/#我們如何面對傷。
謝謝你看到這裡,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

祝 好


/A healing space💡

#心理內耗 #自我覺察 #厭世 #以傷療傷 #為療傷而聊傷 #心裡的傷在說話 #蔡叡昀諮商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想與你說的話 #心理諮商 #諮商

avatar-img
15會員
36內容數
諮商心理師|精神復健機構創辦人|美術講師 •臺南市憂鬱症關懷協會|監事 •臺灣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學會|會員 「以傷療傷」讓曾經的傷有不一樣的樣貌,讓傷向我們說的話有了意義。 將這空間獻給所有在生命路上受傷的人們,讓我們一起聊傷與療傷。 /A healing spac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諮商心理師|精神復健機構創辦人|美術講師 •臺南市憂鬱症關懷協會|監事 •臺灣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學會|會員 「以傷療傷」— 讓曾經的傷有不一樣的樣貌。 如同我們內心渴望著有更多自由與選擇的可能, 若我們有一天能走到,那傷向我們說的話便有了意義。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
一同找尋內在核心:靈魂所棲之處。 那裡無限安寧、靜謐,沒有對錯、沒有批判、沒有評價,是靈魂等待清澈的活水💡
「你容易對自己、他人生氣嗎?」 「你擔心表達自己,會被拒絕嗎?」 「你容易吸取外在訊息,犧牲自己聲音嗎?」 / 「Norm 」 意思是majority,指「大部分的多數」。 ——被認可的社會準則。 當我們說一個族群是「正常」的同時,其實也正在說另個族群的「不正常」。 這社會根據這樣的認知在
不知道在你的經驗裡, 「完美主義」是助力,還是阻力? 你想像的「完美」是什麼模樣? 很多時侯我們或許無法說得清楚,若與他人核對,彼此對完美的想像也不盡相同。但是這心中想像的「完美模樣」卻深刻存在於我們的心中;猶如腳鐐束縛了我們對外的行動,而「追求完美」也成為我們逃避面對現實與挑戰時,看似合理的避風
「越完美,就越成功?」 「沒有犯錯,就越會被喜歡?」 會不會對你來說… 把每件事情都做得盡善盡美、無懈可擊很重要? 你花了很多時間,嘗試讓自己成為有條有理、有掌控能力的人? 你常常希望自己能將一切準備好,明確了、再開始行動? 如果有件事情或有某個部分不如你預期,你會感覺全部的事情都失敗了
諮商心理師|精神復健機構創辦人|美術講師 •臺南市憂鬱症關懷協會|監事 •臺灣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學會|會員 「以傷療傷」— 讓曾經的傷有不一樣的樣貌。 如同我們內心渴望著有更多自由與選擇的可能, 若我們有一天能走到,那傷向我們說的話便有了意義。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
一同找尋內在核心:靈魂所棲之處。 那裡無限安寧、靜謐,沒有對錯、沒有批判、沒有評價,是靈魂等待清澈的活水💡
「你容易對自己、他人生氣嗎?」 「你擔心表達自己,會被拒絕嗎?」 「你容易吸取外在訊息,犧牲自己聲音嗎?」 / 「Norm 」 意思是majority,指「大部分的多數」。 ——被認可的社會準則。 當我們說一個族群是「正常」的同時,其實也正在說另個族群的「不正常」。 這社會根據這樣的認知在
不知道在你的經驗裡, 「完美主義」是助力,還是阻力? 你想像的「完美」是什麼模樣? 很多時侯我們或許無法說得清楚,若與他人核對,彼此對完美的想像也不盡相同。但是這心中想像的「完美模樣」卻深刻存在於我們的心中;猶如腳鐐束縛了我們對外的行動,而「追求完美」也成為我們逃避面對現實與挑戰時,看似合理的避風
「越完美,就越成功?」 「沒有犯錯,就越會被喜歡?」 會不會對你來說… 把每件事情都做得盡善盡美、無懈可擊很重要? 你花了很多時間,嘗試讓自己成為有條有理、有掌控能力的人? 你常常希望自己能將一切準備好,明確了、再開始行動? 如果有件事情或有某個部分不如你預期,你會感覺全部的事情都失敗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一轉身,就把西裝褲褲頭解開,唰的掉到皮鞋上,包著的三角褲拉到膝蓋上,便拿著鑰匙,解開這個讓人一整天渾身不自在的cb。罩住老二的透明罩解下來後,空氣中多了些阿莫尼亞味道。這是我第一次自己解下cb,這個透明折磨人的東西,即使罩子解下,把整副男人驕傲的東西束縛住的那圈仍誘使著陣陣酸意。
Thumbnail
本文探討心靈創傷的本質、常見的療癒方法以及如何與內心的創傷建立和解與平和的關係,提供有效的療癒方法,並提出如何與內心的創傷和平共處的策略。
Thumbnail
思念有很多種樣貌悲傷的、難過的、平和的、有力量的…… 因當下的感受和經歷的事物 喚起的回憶而有所不同當情緒湧現 有些人會大哭一場 也有人選擇防禦 迴避或轉移 每種方法都是自己的選擇 沒有對或錯 好與壞 只要能讓自己好過一點 在那個當下就是適合自己的方式 於是 隨著時間 悲傷會被縮小 或被
Thumbnail
主管黃瑜對李天明青睞有加,這讓李天明在公司內部備受關注。每次例會或工作匯報,黃瑜總是特別關心李天明的進展,經常給予他建議和鼓勵。這種關注不僅讓李天明感到壓力,同時也激勵著他在工作中更加努力,力求不辜負黃瑜的期望。 小何作為實習生,對李天明更是前輩常前輩短的示愛。她經常向李天明請教工作上的問
Thumbnail
書名和書腰上的兩行字,都讓我有強烈的認同感: 「讓過去被錯待的痛苦,成為未來不傷害任何人的溫柔。」  我之所以對書名以及書腰上的字有著強烈的認同,是因為我經歷過類似的事
我目前會10種語言:中英日俄韓法德西義波。 其中,中英日是不用看字幕也能聽懂的程度, 俄韓法義還在建立語感,德西波則還在基礎單字的等級。 會學這麼多種語言,起源於我在2020年28歲時開始學義大利語。 當初學義大利語的目的,是準備到義大利的西西里島, 參加機器學習會議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創傷與身體的關係,並分享了作者自己的創傷故事。文章中強調了身體在創傷發生時所扮演的角色,並提出將害怕轉個彎以協助身體放鬆的觀點。文章帶有個人故事的溫暖情感,並說明如何正確回應自己的身體感受。
Thumbnail
延續上兩篇那些傷向我們訴說的事、我們如何思考傷,在這一篇將接續談面對心理與身體的創傷時,我們可能會經歷的過程與感受;希望能為傷帶來些微光或者麻藥,讓我們在腦海中想像傷的時候,能感覺到路徑與減緩想像的疼痛。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一轉身,就把西裝褲褲頭解開,唰的掉到皮鞋上,包著的三角褲拉到膝蓋上,便拿著鑰匙,解開這個讓人一整天渾身不自在的cb。罩住老二的透明罩解下來後,空氣中多了些阿莫尼亞味道。這是我第一次自己解下cb,這個透明折磨人的東西,即使罩子解下,把整副男人驕傲的東西束縛住的那圈仍誘使著陣陣酸意。
Thumbnail
本文探討心靈創傷的本質、常見的療癒方法以及如何與內心的創傷建立和解與平和的關係,提供有效的療癒方法,並提出如何與內心的創傷和平共處的策略。
Thumbnail
思念有很多種樣貌悲傷的、難過的、平和的、有力量的…… 因當下的感受和經歷的事物 喚起的回憶而有所不同當情緒湧現 有些人會大哭一場 也有人選擇防禦 迴避或轉移 每種方法都是自己的選擇 沒有對或錯 好與壞 只要能讓自己好過一點 在那個當下就是適合自己的方式 於是 隨著時間 悲傷會被縮小 或被
Thumbnail
主管黃瑜對李天明青睞有加,這讓李天明在公司內部備受關注。每次例會或工作匯報,黃瑜總是特別關心李天明的進展,經常給予他建議和鼓勵。這種關注不僅讓李天明感到壓力,同時也激勵著他在工作中更加努力,力求不辜負黃瑜的期望。 小何作為實習生,對李天明更是前輩常前輩短的示愛。她經常向李天明請教工作上的問
Thumbnail
書名和書腰上的兩行字,都讓我有強烈的認同感: 「讓過去被錯待的痛苦,成為未來不傷害任何人的溫柔。」  我之所以對書名以及書腰上的字有著強烈的認同,是因為我經歷過類似的事
我目前會10種語言:中英日俄韓法德西義波。 其中,中英日是不用看字幕也能聽懂的程度, 俄韓法義還在建立語感,德西波則還在基礎單字的等級。 會學這麼多種語言,起源於我在2020年28歲時開始學義大利語。 當初學義大利語的目的,是準備到義大利的西西里島, 參加機器學習會議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創傷與身體的關係,並分享了作者自己的創傷故事。文章中強調了身體在創傷發生時所扮演的角色,並提出將害怕轉個彎以協助身體放鬆的觀點。文章帶有個人故事的溫暖情感,並說明如何正確回應自己的身體感受。
Thumbnail
延續上兩篇那些傷向我們訴說的事、我們如何思考傷,在這一篇將接續談面對心理與身體的創傷時,我們可能會經歷的過程與感受;希望能為傷帶來些微光或者麻藥,讓我們在腦海中想像傷的時候,能感覺到路徑與減緩想像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