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後的人生

更新於 2024/04/24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HI:

聽過PTSD(創傷壓力症候群)嗎?

你知道創傷會為人帶來的後續反應嗎?

以Mike為例,創傷的存在就像生命的黑洞一樣。

即使你不做處理,它也會一點一滴侵蝕掉你的生命力..

創傷後的人生專題系列,是Mike與創傷為伍的生命經驗。

它使我沒有任何逃避,只能誠實以對。

avatar-img
26會員
119內容數
我是Mike。心靈行銷電子報創辦人,專注研究於實踐心理學&命理學與行銷&軟體應用到生活中,幫助人們認識自我發現自己天賦,並建立個人品牌發揮影響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所有的創傷個案都會經歷失落歷程。失落,講得更白話一點,就是「失去」,失去與人、與自己、與世界的連結、失去心理健康、失去身體健康、失去感覺、失去掌控感、失去記憶、失去信心、失去希望、失去統整的感官經驗、失去自我感、失去自我保護能力、失去對人的信任、失去現實感、失去語言功能……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尋找自我療癒力量的文章,講述了作者在低潮期所經歷的挫折感和沉迷於社交媒體的過程,以及如何透過書寫和閱讀來梳理情緒和填補內心的傷痛。
Thumbnail
之前心理師有跟我討論到「醫療創傷」及「再度受創」的事情,而我對創傷一直都抱著「喔…有那麼嚴重嗎?」的想法,醫生和心理師都認為我這種,明明是跟自身相關的事情態度卻很無關緊要的反應,是受創後的症狀徵兆之一。 而這次的突發意外讓我體會到,或許醫生及心理師說的是對的,我就把這三天的心境感受依序地記錄下來吧。
Thumbnail
延續上兩篇那些傷向我們訴說的事、我們如何思考傷,在這一篇將接續談面對心理與身體的創傷時,我們可能會經歷的過程與感受;希望能為傷帶來些微光或者麻藥,讓我們在腦海中想像傷的時候,能感覺到路徑與減緩想像的疼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
Thumbnail
身心和人際的崩潰,大多來自情緒消耗生活在現代,常讓人感到崩潰,每日或多或少都要經歷情緒觸發的過程,像內心被扣了扳機,轟一聲,在胸口炸開一個洞般感到慘烈、苦痛、疼痛。從小到大,我們累積了太多未解決的創傷和失落,讓我們深陷後天習得的無助和無能為力感中⋯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所有的創傷個案都會經歷失落歷程。失落,講得更白話一點,就是「失去」,失去與人、與自己、與世界的連結、失去心理健康、失去身體健康、失去感覺、失去掌控感、失去記憶、失去信心、失去希望、失去統整的感官經驗、失去自我感、失去自我保護能力、失去對人的信任、失去現實感、失去語言功能……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尋找自我療癒力量的文章,講述了作者在低潮期所經歷的挫折感和沉迷於社交媒體的過程,以及如何透過書寫和閱讀來梳理情緒和填補內心的傷痛。
Thumbnail
之前心理師有跟我討論到「醫療創傷」及「再度受創」的事情,而我對創傷一直都抱著「喔…有那麼嚴重嗎?」的想法,醫生和心理師都認為我這種,明明是跟自身相關的事情態度卻很無關緊要的反應,是受創後的症狀徵兆之一。 而這次的突發意外讓我體會到,或許醫生及心理師說的是對的,我就把這三天的心境感受依序地記錄下來吧。
Thumbnail
延續上兩篇那些傷向我們訴說的事、我們如何思考傷,在這一篇將接續談面對心理與身體的創傷時,我們可能會經歷的過程與感受;希望能為傷帶來些微光或者麻藥,讓我們在腦海中想像傷的時候,能感覺到路徑與減緩想像的疼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
Thumbnail
身心和人際的崩潰,大多來自情緒消耗生活在現代,常讓人感到崩潰,每日或多或少都要經歷情緒觸發的過程,像內心被扣了扳機,轟一聲,在胸口炸開一個洞般感到慘烈、苦痛、疼痛。從小到大,我們累積了太多未解決的創傷和失落,讓我們深陷後天習得的無助和無能為力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