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孩子的安全基地,培養孩子的情緒彈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孩子失控、或固執耍牌氣時,有沒有哪些動作可以協助他抒發?或讓他能彈性一些?」
這種時刻真的是頭痛,家長常恨不得有魔法立刻把小孩____ (自行填空)
這也是我在工作上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孩子的大腦還在發展,對於情緒的調節,需要大人協助來學習,在界限清楚、支持與信任的互動中,孩子一次次體驗情緒調節的過程,長大後也能有調節壓力的能力。
另一個重點也是:「如何協助孩子調節緊張、失望、或挫折等情緒」。
試著從身心工作的角度,說明大人可以嘗試的幾種方式與步驟:
1.大人請先確認自己情況,穩住自己:比如深呼吸,大口長長吐氣幾次,也可以摸著心跳位置,感覺心跳慢下來了,再處理孩子情況。
2.移走或離開剌激源:比如帶孩子離開充滿玩具零食的賣場、離開玩具堆的房間。
3.大人先坐下來,重心降低了,比較容易連結安穩。而自己安穩了,才有可能耐心處理。
4.大人可以試著輕拍孩子的背、輕抱住孩子、讓孩子靠著,從肢體上給予孩子穩定支持。
5.等孩子漸漸平穩,引導孩子連結、移動到認知層面,可以試試:「我們起來走一走」、「我抱抱你」等。
6.開始與孩子討論、找到紓解方式,比如:一同打打枕頭、用力撕回收紙/報紙、大力吹氣球/袋子等,都是一種抒發情緒能量的方式,也讓孩子經驗到,情緒調節的一次過程。
7.然後此時再與孩子說明情況、教導道理,平靜下來的孩子才有可能吸收,聽得進去。
孩子的大腦還在發展,對於情緒的調節,需要大人協助來學習,一次又一次地,直到有一天,我們會發現,孩子從無法溝通,到有時可以,到幾乎可以......這也無法速成,真的只能一點一滴累積,像蓋大樓一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讓身體成為自己安在的家 在「四樓的天堂」一劇裡,幾位主角紛紛提到「我想找一個家」、「找自己的家」,其實,我們的身體,也是一個「自己的家」。 身體一直都在,跟我們在一起,一起經歷、感受、接觸等,並裝載著各種情緒、經驗、記憶等。 當心情低落時,身體會覺得無力,不想要動。 當心情煩悶時,身體會覺得坐也不是
為自己找找看,各種自己喜歡的方式,在各種情緒風暴來臨時,從身體協助自己安在,陪伴自己,相信自己能夠撐過。 回想看看,當心情低落時,你通常如何陪伴、照顧這份低落呢? 在上「有身體的心理工作」課程時,過程中大家提到很多很棒的想法,印象深刻的有一個: 「如何從身體動作,協助心情低落的學生/個案提升能量?
好好地,為自己,呼吸 嘆氣,不好嗎? 你也曾有過這樣經驗嗎? 可能忙完一陣,放鬆下來,坐下來呼一口氣。 可能在煩惱什麼,而不自覺地嘆氣,長長的一口氣,接著聽到旁人說:「嘆什麼氣啦,想那麼多幹嘛?」、「多嘆氣運氣不好,命短喔!」 我在工作中,常遇到述訴完各種煩惱的個案後,可能因終於可以放心地說出來,不
你也有過這樣經驗嗎? 失戀心情不好,一直哭、吃不下、睡不好?或身體疲累到,說不出話來,只想躺平?這些時候,你都如何照顧自己呢? 上篇講了「適量活動(身體感受/動作)」對心裡健康的影響(比如:當你心情低落時,簡單伸展四肢就能提升心情)(謝謝大家有看文章,我有講「適量」喔,不是指要像運動員那麼操,也有
看到這次奧運許多運動員展現的能力和特質,不知大家如何想「四肢發達,頭腦簡單」這個說法呢? 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指出,適度的運動,能培養一個人的: 1.專注度 : 專注,其實不是坐著不動而已。像瞄準靶標、打中對手回的球、觀察對手等,需要多少專注度啊。 2.情緒穩定性 : 要能冷靜地面對運動中
走在一段路上 「我覺得,我在這裡,看見了自己」,妳說的時候眼神發亮,帶著笑。 我看著相片中的妳,站在陵線上,跟山同在的樣子,我的眼眶竟有些熱熱的。 我想起了之前,我開始陪伴妳,走了一段傷心的路。 「他就這樣音訊全無,好像從世上消失了」許久,我才從妳的哭聲中辨認出這句話。 妳嘗試尋找他,所有可能的人
讓身體成為自己安在的家 在「四樓的天堂」一劇裡,幾位主角紛紛提到「我想找一個家」、「找自己的家」,其實,我們的身體,也是一個「自己的家」。 身體一直都在,跟我們在一起,一起經歷、感受、接觸等,並裝載著各種情緒、經驗、記憶等。 當心情低落時,身體會覺得無力,不想要動。 當心情煩悶時,身體會覺得坐也不是
為自己找找看,各種自己喜歡的方式,在各種情緒風暴來臨時,從身體協助自己安在,陪伴自己,相信自己能夠撐過。 回想看看,當心情低落時,你通常如何陪伴、照顧這份低落呢? 在上「有身體的心理工作」課程時,過程中大家提到很多很棒的想法,印象深刻的有一個: 「如何從身體動作,協助心情低落的學生/個案提升能量?
好好地,為自己,呼吸 嘆氣,不好嗎? 你也曾有過這樣經驗嗎? 可能忙完一陣,放鬆下來,坐下來呼一口氣。 可能在煩惱什麼,而不自覺地嘆氣,長長的一口氣,接著聽到旁人說:「嘆什麼氣啦,想那麼多幹嘛?」、「多嘆氣運氣不好,命短喔!」 我在工作中,常遇到述訴完各種煩惱的個案後,可能因終於可以放心地說出來,不
你也有過這樣經驗嗎? 失戀心情不好,一直哭、吃不下、睡不好?或身體疲累到,說不出話來,只想躺平?這些時候,你都如何照顧自己呢? 上篇講了「適量活動(身體感受/動作)」對心裡健康的影響(比如:當你心情低落時,簡單伸展四肢就能提升心情)(謝謝大家有看文章,我有講「適量」喔,不是指要像運動員那麼操,也有
看到這次奧運許多運動員展現的能力和特質,不知大家如何想「四肢發達,頭腦簡單」這個說法呢? 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指出,適度的運動,能培養一個人的: 1.專注度 : 專注,其實不是坐著不動而已。像瞄準靶標、打中對手回的球、觀察對手等,需要多少專注度啊。 2.情緒穩定性 : 要能冷靜地面對運動中
走在一段路上 「我覺得,我在這裡,看見了自己」,妳說的時候眼神發亮,帶著笑。 我看著相片中的妳,站在陵線上,跟山同在的樣子,我的眼眶竟有些熱熱的。 我想起了之前,我開始陪伴妳,走了一段傷心的路。 「他就這樣音訊全無,好像從世上消失了」許久,我才從妳的哭聲中辨認出這句話。 妳嘗試尋找他,所有可能的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ブックサンタ(Book Santa)」活動始於 2017 年,是由日本的非營利組織 NPO 法人チャリティーサンタ所發起的公益活動,旨在送出一本書,給那些無法在聖誕節收到禮物的孩子們作為聖誕禮物,讓他們在特別的節日也能感受到溫暖與關懷。目前已是許多書店固定在聖誕期間推出的活動,邀請你一起參與~
Thumbnail
自從孩子上高中後,雖期待能考到好成績,但面對堆積如山的課本和課業壓力,反而產生逃避心理,完全提不起念書的興致。明知道應該努力用功,但繁重的書本讓人無從下手,最後總是選擇逃避,沉浸在手機的世界裡,藉此忘卻讀書的負擔與壓力。 放學後,孩子常與同學一起吃晚餐、參加社團、待在圖書館或便利商店,甚至有時
Thumbnail
我以前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會希望孩子聽話、乖巧,因為這樣對我來說最「方便輕鬆」,我不用花那麼多的時間跟孩子溝通,彷彿只要孩子照著安排作息,就不需要花費注意力去煩惱他們 但隨著孩子的年紀漸長,慢慢發現他們的世界跟我以前面對的已經大相逕庭,接觸的事物、發生的問題也不再像我們小時候那樣單純⋯⋯
Thumbnail
生氣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情緒,但當孩子表現出怒火時,家長往往不知所措。本文提供了三個簡單的步驟來幫助家長理解與管理孩子的情緒:深呼吸、猜測情緒和行動。這些策略能幫助家長在激烈的情緒中保持冷靜,並有效地協助孩子表達感受與找到解決方案。透過理解與適當的引導,家長與孩子的情緒管理將更加順暢。
Thumbnail
在育兒過程中,孩子的情緒經常動盪不安,家長們也可能因此感到焦慮或無助。本文通過襌卡的啟示,父母能更好地應對孩子的情緒爆發,從而成為孩子情感上的穩定支持者。透過深呼吸、情緒日記與設置寧靜角落等練習,幫助家長提升自我覺察,並以愛與耐心面對育兒挑戰。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孩子的情緒管理對其成長非常重要。本文將探討如何建立開放的溝通環境,教導孩子識別情感,鼓勵情感表達,教導情緒調節技巧以及強化積極的情感經驗。
Thumbnail
現代社會節奏快,壓力大,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重視。家長在幫助孩子管理壓力和焦慮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本文探討了幾種幫助家長協助孩子管理壓力和焦慮的方法。
Thumbnail
第一次和我關心的小朋友去參加天使樹快樂營,坐兩班車到彰化市,帶孩子去吃麥當勞。他告訴我,那是他第一次吃麥當勞……,我心中覺得心酸。他在報名時得知可以有烤肉吃,就非常開心說:「一定要吃很多、很多。」結果當天有很多孩子陪他一起玩,就對烤肉不感興趣了。   他約5歲回到新X村,因為會罵髒話
Thumbnail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作者陳志恆以輔導老師的角度探討親子關係,指出父母焦慮、委屈及教養負擔導致孩子受傷。書籍從觀點、改變和學習角度探討如何建立互信關係,讓孩子發展獨立自主。文章觸及家長內在需求,呼籲放手信任孩子。對於教養挑戰,提出思考與改變之路。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ブックサンタ(Book Santa)」活動始於 2017 年,是由日本的非營利組織 NPO 法人チャリティーサンタ所發起的公益活動,旨在送出一本書,給那些無法在聖誕節收到禮物的孩子們作為聖誕禮物,讓他們在特別的節日也能感受到溫暖與關懷。目前已是許多書店固定在聖誕期間推出的活動,邀請你一起參與~
Thumbnail
自從孩子上高中後,雖期待能考到好成績,但面對堆積如山的課本和課業壓力,反而產生逃避心理,完全提不起念書的興致。明知道應該努力用功,但繁重的書本讓人無從下手,最後總是選擇逃避,沉浸在手機的世界裡,藉此忘卻讀書的負擔與壓力。 放學後,孩子常與同學一起吃晚餐、參加社團、待在圖書館或便利商店,甚至有時
Thumbnail
我以前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會希望孩子聽話、乖巧,因為這樣對我來說最「方便輕鬆」,我不用花那麼多的時間跟孩子溝通,彷彿只要孩子照著安排作息,就不需要花費注意力去煩惱他們 但隨著孩子的年紀漸長,慢慢發現他們的世界跟我以前面對的已經大相逕庭,接觸的事物、發生的問題也不再像我們小時候那樣單純⋯⋯
Thumbnail
生氣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情緒,但當孩子表現出怒火時,家長往往不知所措。本文提供了三個簡單的步驟來幫助家長理解與管理孩子的情緒:深呼吸、猜測情緒和行動。這些策略能幫助家長在激烈的情緒中保持冷靜,並有效地協助孩子表達感受與找到解決方案。透過理解與適當的引導,家長與孩子的情緒管理將更加順暢。
Thumbnail
在育兒過程中,孩子的情緒經常動盪不安,家長們也可能因此感到焦慮或無助。本文通過襌卡的啟示,父母能更好地應對孩子的情緒爆發,從而成為孩子情感上的穩定支持者。透過深呼吸、情緒日記與設置寧靜角落等練習,幫助家長提升自我覺察,並以愛與耐心面對育兒挑戰。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孩子的情緒管理對其成長非常重要。本文將探討如何建立開放的溝通環境,教導孩子識別情感,鼓勵情感表達,教導情緒調節技巧以及強化積極的情感經驗。
Thumbnail
現代社會節奏快,壓力大,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重視。家長在幫助孩子管理壓力和焦慮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本文探討了幾種幫助家長協助孩子管理壓力和焦慮的方法。
Thumbnail
第一次和我關心的小朋友去參加天使樹快樂營,坐兩班車到彰化市,帶孩子去吃麥當勞。他告訴我,那是他第一次吃麥當勞……,我心中覺得心酸。他在報名時得知可以有烤肉吃,就非常開心說:「一定要吃很多、很多。」結果當天有很多孩子陪他一起玩,就對烤肉不感興趣了。   他約5歲回到新X村,因為會罵髒話
Thumbnail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作者陳志恆以輔導老師的角度探討親子關係,指出父母焦慮、委屈及教養負擔導致孩子受傷。書籍從觀點、改變和學習角度探討如何建立互信關係,讓孩子發展獨立自主。文章觸及家長內在需求,呼籲放手信任孩子。對於教養挑戰,提出思考與改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