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記住了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心理師分享創傷與身體的關係,跟壓力say byebye

有本這幾年在心理學界備受關注的書,叫《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我非常喜歡這本書的書名,因為這個中文翻譯直白到近乎震撼。真的,所有的壓力和傷害,我們的身體都會牢牢幫我們記得。

生活無法放鬆,是身體在幫我們的「心」療傷

身體為什麼這麼多事?如果發生過就忘記,生活豈不是輕鬆很多?這個問題,與千萬年來演化出的生存機制有關,因為與主題稍微有些偏移,我們改天再聊。

今天我只想為身體說話,他不是故意對著過去糾纏不放,而是在創傷當下,因為發生的事情太快、太多、太恐怖,我們來不及反應,或者竭盡全力反應了還是不夠,甚至被更大的外在力量壓制了我們的努力,只能先掙扎倖存下來。

身體幫我們存著這些經驗,是希望當我們有足夠的身心資源時,能回去照顧那個脆弱無助的部分,好好給他一個擁抱,告訴他:現在你是安全的,我也是安全的,我們終於可以放鬆下來,好好休息了。

所以在一段痛苦的經驗底下。其實會有兩段敘述,一段是我們大腦記得的故事,包括了人事時地物和對事件的解釋分析;一段是屬於身體的故事,由各種感官、身體經驗以及情緒組成。當兩個故事能整合在一起,這個創傷就結束了。

將害怕轉個彎,協助身體放鬆

分享個我自己的創傷故事。很多年以前—當時我才剛開始讀諮商,對創傷似懂非懂—我因為手上一個超小的劃傷得了蜂窩性組織炎。醫生說:「如果不馬上開刀引流,說不定之後要截肢。」我在恐懼困惑中躺上手術檯,因為來不及斷食空腹,醫生有警告麻醉過程可能會有不適感。之後,我度過了生命中極度恐怖的20分鐘。

如果讓我的大腦來講這個故事⋯⋯事實是我的大腦根本不知道怎麼講這個故事,於是我告訴家人朋友,麻醉時我做了一個惡夢,夢見我被外星人抓走,然後這些外星人還把我綁在一個雲霄飛車上不停的轉。多數時候我一說完,大家就哈哈哈的笑,在這種開朗幽默的氣氛裡,我覺得我的害怕好像逐漸減輕,並且有點羞愧自己小題大作,明明沒有什麼事,手術順利救回了我的手指不是嗎?

但是,只要想到未來萬一生病了要做麻醉,我的後背就開始冒冷汗,完全不受理性的控制。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中提到了醫療創傷,其中就包括了麻醉不完全的影響。讀到這一段時,我瞬間懂了。

手術的燈直接照在臉上,變成我惡夢中的飛碟

手術的燈直接照在臉上,變成我惡夢中的飛碟

與身體在一起,心靈的傷就會漸漸復原

手術當下我其實沒有徹底失去意識,我閉著的眼睛前面有很亮的光,聽見類似有人說話的聲音但內容無法理解。我沒有辦法移動身體,無法問:發生了什麼事?你們在對我做什麼?雖然不會痛,但我的手指持續知覺到拉扯碰觸。我感覺自己不停旋轉,也可能是我沒動但整個世界在不停迴旋⋯⋯

麻藥稍退時我掙扎著想說什麼,但醫生聽到的是無意義的大叫,於是給我加了鎮定劑。 這在我醒來後,留下了嚴重暈眩想吐的反應。

所以,這就是我的大腦和身體,對同一個事件講述的,截然不同的兩個故事。頭腦的故事總是先出現,可以說給別人和自己聽。然而,直到我聽懂了身體的故事,並且溫柔地回應自己,這個說不完的故事才終於得以落幕。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楊琇文諮商心理師的沙龍
1會員
3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上週靜下來讀了點書,沒想到這周接案就巧妙的用上,好像總是有些奇妙地共時性,但這也提醒我得再進修進步,所以趕快來寫下學習的紀錄,好理理思緒。 當生活變得難以忍受,遭受無可承受的痛苦或焦慮,內在的部分又經歷了甚麼災難性的經驗呢?這些經驗又提供給人甚麼意義,讓一個人他完整的、對於自己關於我的概
Thumbnail
上週靜下來讀了點書,沒想到這周接案就巧妙的用上,好像總是有些奇妙地共時性,但這也提醒我得再進修進步,所以趕快來寫下學習的紀錄,好理理思緒。 當生活變得難以忍受,遭受無可承受的痛苦或焦慮,內在的部分又經歷了甚麼災難性的經驗呢?這些經驗又提供給人甚麼意義,讓一個人他完整的、對於自己關於我的概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創傷與身體的關係,並分享了作者自己的創傷故事。文章中強調了身體在創傷發生時所扮演的角色,並提出將害怕轉個彎以協助身體放鬆的觀點。文章帶有個人故事的溫暖情感,並說明如何正確回應自己的身體感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創傷與身體的關係,並分享了作者自己的創傷故事。文章中強調了身體在創傷發生時所扮演的角色,並提出將害怕轉個彎以協助身體放鬆的觀點。文章帶有個人故事的溫暖情感,並說明如何正確回應自己的身體感受。
Thumbnail
這篇是給稍微有所準備,要練習面對創傷的人 創傷反應的自動防衛機制是「解離(讓頭腦逃走,只讓身體留著承接痛苦)」這一類的保護 是一種逃避巨大能量威脅的反應, 是因當時無法反抗而向內縮的保護反應,外面無法逃離,於是從內在把自己抽離 讓「我不在我裡面」,或直接失去意識,某種程度類似休克
Thumbnail
這篇是給稍微有所準備,要練習面對創傷的人 創傷反應的自動防衛機制是「解離(讓頭腦逃走,只讓身體留著承接痛苦)」這一類的保護 是一種逃避巨大能量威脅的反應, 是因當時無法反抗而向內縮的保護反應,外面無法逃離,於是從內在把自己抽離 讓「我不在我裡面」,或直接失去意識,某種程度類似休克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之前心理師有跟我討論到「醫療創傷」及「再度受創」的事情,而我對創傷一直都抱著「喔…有那麼嚴重嗎?」的想法,醫生和心理師都認為我這種,明明是跟自身相關的事情態度卻很無關緊要的反應,是受創後的症狀徵兆之一。 而這次的突發意外讓我體會到,或許醫生及心理師說的是對的,我就把這三天的心境感受依序地記錄下來吧。
Thumbnail
之前心理師有跟我討論到「醫療創傷」及「再度受創」的事情,而我對創傷一直都抱著「喔…有那麼嚴重嗎?」的想法,醫生和心理師都認為我這種,明明是跟自身相關的事情態度卻很無關緊要的反應,是受創後的症狀徵兆之一。 而這次的突發意外讓我體會到,或許醫生及心理師說的是對的,我就把這三天的心境感受依序地記錄下來吧。
Thumbnail
延續上兩篇那些傷向我們訴說的事、我們如何思考傷,在這一篇將接續談面對心理與身體的創傷時,我們可能會經歷的過程與感受;希望能為傷帶來些微光或者麻藥,讓我們在腦海中想像傷的時候,能感覺到路徑與減緩想像的疼痛。
Thumbnail
延續上兩篇那些傷向我們訴說的事、我們如何思考傷,在這一篇將接續談面對心理與身體的創傷時,我們可能會經歷的過程與感受;希望能為傷帶來些微光或者麻藥,讓我們在腦海中想像傷的時候,能感覺到路徑與減緩想像的疼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