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革命》── 屬於香港人的悲愴奏鳴曲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香港,不知道對大家來說代表了甚麼呢?今年我看了一部讓人淚流滿面的香港紀錄片──《時代革命》。《時代革命》全球只在台灣上映,身在台灣的我當然要把握機會,去看這部寫滿了香港人血與淚的作品。《時代革命》是一部2021年的香港紀錄片,由周冠威執導。作品在第74屆坎城影展首映,並獲得了第58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法國FIPADOC國際紀錄片節2022年度最具影響力紀錄片大獎等國際獎項。
  《時代革命》分成9個章節,分別是:「終章的序幕」、「和勇不分」、「黑警反噬」、「無力感」、「對準政權」、「生死與共」、「黎明」、「序幕的終結」與「香港人」。作品記錄了香港人在「反送中」運動中的點點滴滴,由和平示威,到漸漸走上抗爭之路的過程。這部作品特別的是導演邀請了不少參與社會運動的各界人士接受訪問,影片全面地剖析運動如何在「沒大台」,即沒有任何領導人管理的情況下舉辦一次又一次的抗爭運動。另一方面,影片亦揭露了政府、警方的種種不合理行為。「反送中」運動並沒有一個完美的落幕,這場充滿血汗的運動將永遠留在香港人的心中,直至「煲底見」的那一天。
  • 香港人
黃之鋒:「香港應該被視為世界的香港、國際的香港、自由世界的前緣,抵抗極權的香港。」
  相較告訴大家《時代革命》的內容有多令人婉惜,有多令人痛心,我更希望大家可以在紀錄片還未下映時,到電影院親自觀看,千言萬語亦勝不過人們的親身目睹。因此,在這篇文中,我更想跟大家討論「香港人」是如何形成的。
  根據英國文化理論家與社會學霍爾所說,身份認同有兩種。一種是與群體共享文化、歷史背景的文化身份,此為身份的基本建成。這種身份共享的模式是固定,並持續的。另一種則是想像的身份認同,人們與自身的行為和社會連結,從而在不斷進行的行為中轉變或重新建立自己的身份。兩者相比,後者更常受權力影響,如社會階級、種族等,這些肉眼看不到的存在都會影響我們對身份的認知。在《時代革命》之前,其實香港人早就有香港人的身份認同。根據中大傳媒與民意調查中心資料顯示,在香港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人在2008年達到高峰,而後每況愈下。相反,認為自己是香港人的人則逐年上升。當中的原因不難想像,中國在2008年舉辦奧運,大部分香港人對自己作為中國人感到非常自豪。但在同年,劉曉波被中央政府打壓、汶川豆腐渣工程及中國奶製品污染事件等新聞被爆出,加上大量水貨客從香港購入品質保證的奶粉並傾銷至中國國內,香港人對中國的信心大大降低。此後數年,香港市民對於落實「真普選」的訴求愈來愈大,人們因為回歸多年,卻未能真正選出自己的特首而感到不滿,這種憤怒一直在香港人心中醞釀,直到2014年8月31日。當天,中國政府推出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方案,在該方案中不實行公民提名及政黨提名,換言之,是一項有限民主的計劃,這意指香港人在以後的特首普選中並不會有真正投票選特首的機會。因此,香港人發起「雨傘革命」,又稱「佔領中環運動」。在「雨傘革命」中,香港人對政治的不滿找到宣洩的出口,他們要求政府取消831決議,並落實真普選。但結果大家都知道,時長81日的「雨傘革命」以失敗告終。但這場失敗並沒有真正的失敗,香港人對自己的身份認同在「雨傘革命」中得到昇華。不得不說,「雨傘革命」的被迫落幕為2019年的「反送中」運動埋下第一顆種子。
  在「雨傘革命」中,香港人以「黃絲帶」象徵同路人,而這一信物更成為香港社會運動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象徵符號,其意義延伸至整個社會。香港人未能在「雨傘革命」中得到基本法中列明的真普選,人們心中的憤怒並沒因運動結束而消散,而是進一步轉化了香港人對自己的身份認同。在以往的調查中,「香港人」或許只是指在香港成長,深受香港文化影響的人。但自「雨傘革命」後,人們的公民意識得到覺醒,人們對香港不再只有歸屬感,他們建立一種使命感。這種使命感不只是為了香港的未來,亦是為了那些有著共同理念的人,以及在制度正式回歸中國前,還生活在香港的每一代香港人。在2016年,旺角出現騷亂。主因是食物環境衞生署與無牌熟食小販及在場人士發生爭執,繼而發展成警民衝突事件。這件事件亦被稱為「魚蛋革命」,是為香港人動用武力與警方抗爭的事件。此武力抗爭事件為「反送中」運動埋下第二顆種子。
抗爭者:「這種關係全是基於這場抗爭,在他們身上感受到真正的愛。我們沒血緣,但是關係像一家人;我們姓氏不同,但我們用心走在一起。」
  2019年,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又稱「反送中運動」應運而生。此運動一開始是為了要求政府徹回《逃犯條例》,但隨著事件的發展,這場運動演變成主張五大訴求:全面撤回《逃犯條例》修訂草案、撤回示威「暴動」定性、撤銷被捕示威者控罪、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追究警隊濫用武力及實現「真雙普選」。香港人因應五大訴求,以「五大訴求,缺一不可」作為運動口號。另以「光復香港,時代革命」作為「反送中運動」的核心價值,希望香港能重拾光輝。在整個運動過程中,香港人對於香港人身份認同再一次鞏固,抗爭者在運動中受到的種種打擊、磨難,以及他們在困難中的相互幫助,建立了香港人超出本土歷史及階級意識的身份認同──「同路人」。他們在抗爭中承擔死亡的風險,但他們並沒有後退。這股勇氣只靠他們作為香港人的認同感並不足夠,他們的勇氣是因群體而生,正正因為有同路人的存在,有著彼此相互支撐和信任,香港人才會踏出那一步。他們的信念進一步轉化成命運與生命共同體。他們不只是共享著迷茫又危機四伏的未來,他們的生命同時是相互影響的,因為他們有著同一個理念和堅持。這股理念的力量遠超出不同的成長環境、社會階級所帶來的影響力。在抗爭的路上,他們不分你我,不分種族,不分性別,不分階級,只看人們是否有著同一個信念,那就是──「光復香港,時代革命」。不少人認為香港社會在這個時候正經歷著極端化的撕裂,社會徹底分為「黃絲」與「藍絲」兩個立場。但亦因如此,兩個勢力變得更加團結。
  另一方面,「反送中運動」的行動亦不斷升級,人們由「雨傘革命」提倡的和平抗爭、進行理性及非暴力運動,到「魚蛋革命」中初次對警察使用武力抗爭,再到「反送中運動」中後期,抗爭者與警察形成敵對勢力。在這過程中,香港人因爭取香港政治自由而來,但他們並不只是因香港而團結起來,亦因為那股共同受政府、警察,甚至媒體打壓的氣焰而建立起深刻的「兄弟」情義。
               「不是時代選中了我們,是我們選擇改變時代。」
  隨著2019年疫情爆發,加上國安法的成立,「反送中運動」漸漸在大眾視野中消失,開始轉向以社會運動以外的形式進行。在國安法下,不計其數的機構、媒體、政治人物宣佈解散、關閉、移民,更有些有政治影響力的人物入獄。毫無疑問,這些代表著香港自由精神的機構或人物,大部份是迫於法律下而選擇閉嘴。同一時間,不少香港人四散,他們如同抗爭策略「Be Water」般走向全球各地,或許再也不會踏上這片養育他們多年的土地。在這個時候,香港人的意識和身份認同達到最終的進化,那就是跨越地緣界限的香港「人」。他們不再只以相同的文化、歷史背景來建立歸屬感,他們不再是「香港」人,而是身份認同更深化的香港「」。香港過往的歷史與文化成為他們身份認同建立的最底層,在那之上的便是他們在「反送中運動」的抗爭精神。在這種最終形態下,香港人不只是指那些在香港成長的人,而香港也不只是指那個在中國境內的香港。「香港人」成為一種文化符號,代表著所有堅持「香港自由」的人,而「香港」則是那些堅持「香港自由」的人所在的地方。因此,只要有那些人在,世界各地哪裡都會是香港,只要他們還在,自由的香港還在。香港人的文化認同在這一步走到最終形態,那就是超越並內化本土意識,讓香港精神在世界遍地開花。
在這裡,祝願世上所有的香港人平安。願榮光歸香港。最後送上《時代革命》的相關影片,強烈推薦沒看過的朋友去電影院看!
題外話,紀錄片有數個鏡頭拍得非常優秀,其中一個是「Be Water」的一個長鏡頭,令人印象深刻。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這個專題主要分享我對於不同類型的作品的所思所想,以及個人的情緒抒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年農曆新年不知道大家看了甚麼電影或電視劇呢?農曆新年間在社交媒體上都能看到這部作品的蹤影──《殭屍校園》。不知道大家看了沒有?
  提到最近被大眾熱烈討論的中國電視劇,絕對就是今年年初開播的《開端》。借著科幻的設定,作品吸引不少人們觀看,在不同國家都獲得不錯的收視率,然而這部劇播出後,卻陷於「爛尾」爭議,到底這部劇有沒有「爛尾」呢?
看完《千萬別抬頭》後,我一直在想為甚麼電影名稱要叫「千萬別抬頭」呢?希望大家看完這部《千萬別抬頭》後,能抬起頭來,好好觀望那些被我們忽視的問題。
天堂與地獄相信大家經常聽過,但不知大家有沒有經歷過呢?神存在嗎?祂可能存在,亦可能不存在,但無可否認的是,人們需要神的存在。祂作為人們精神寄託,讓人發揮潛能。
不知道大家對千篇一律的綜藝節目感到厭倦了沒有?若你與我抱有相同想法,那我非常建議你去看這一部綜藝節目──《ERROR自肥企画》。《ERROR自肥企画》在某些人眼中只是一部普通的娛樂節目,但在我眼中卻遠遠超過一部娛樂節目所能給予的內容和意義。
每次提到以遊戲為題的影視作品時,我們總會想起現實與虛擬的關係。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實與虛擬的界限變得愈來愈模糊。到底甚麼是真實/虛構的存在?
今年農曆新年不知道大家看了甚麼電影或電視劇呢?農曆新年間在社交媒體上都能看到這部作品的蹤影──《殭屍校園》。不知道大家看了沒有?
  提到最近被大眾熱烈討論的中國電視劇,絕對就是今年年初開播的《開端》。借著科幻的設定,作品吸引不少人們觀看,在不同國家都獲得不錯的收視率,然而這部劇播出後,卻陷於「爛尾」爭議,到底這部劇有沒有「爛尾」呢?
看完《千萬別抬頭》後,我一直在想為甚麼電影名稱要叫「千萬別抬頭」呢?希望大家看完這部《千萬別抬頭》後,能抬起頭來,好好觀望那些被我們忽視的問題。
天堂與地獄相信大家經常聽過,但不知大家有沒有經歷過呢?神存在嗎?祂可能存在,亦可能不存在,但無可否認的是,人們需要神的存在。祂作為人們精神寄託,讓人發揮潛能。
不知道大家對千篇一律的綜藝節目感到厭倦了沒有?若你與我抱有相同想法,那我非常建議你去看這一部綜藝節目──《ERROR自肥企画》。《ERROR自肥企画》在某些人眼中只是一部普通的娛樂節目,但在我眼中卻遠遠超過一部娛樂節目所能給予的內容和意義。
每次提到以遊戲為題的影視作品時,我們總會想起現實與虛擬的關係。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實與虛擬的界限變得愈來愈模糊。到底甚麼是真實/虛構的存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2024年7月1日,香港淪陷五週年,臺灣舉辦追思會,分享了一群香港人的故事。香港政府的偏袒大陸人政策,以及國安法23條讓臺灣人不敢支持香港人,限制了香港人的政治自由與前途。活動詳情請留意赴湯 2.0專頁。
  幾年前,香港反送中時的一句口號令我印象深刻。當時存在著「和平、理性、非暴力」的「和理非」立場和手段相對激烈的「勇武派」。兩種立場對每件事情應該怎麼做都可能有不同的觀點與做法,人們也擔心另一立場的做法會影響運動在社會上的觀感,但他們依然喊出「不割席」的宣言。雖然立場不同,卻同意彼此的觀點都很重要。
Thumbnail
我認為罵法院和政府已經沒意義了,它本來就是個臟東西,你把它分析得再透徹也無濟於事。在這裏說幾點我對香港民主人士的建議。。 1、香港民運最開始定調的時候就有問題,香港這些年一直在喊獨立,這就不是一個理性的口號。從這點來看,香港的民運系統就缺少可執行的指導思想。。其最大的弊端就是大陸的左派人士也不能同意
Thumbnail
2014年春天上週五(17日)立法院院會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團擬具的國會改革法案,期間朝野爆發數次激烈肢體衝突,數位立法委員亦在期間負傷,並有積極民眾即刻發出集結號召,聚集於立法院外高呼「停止表決、實質審查」的訴求⋯⋯
Thumbnail
本片在九龍城寨這片混亂、擁擠的鋼筋水泥中打造了一個如同現代武俠的故事。人與人之間的情義、各種利益間的爭奪與計算,套一句老話,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千百年來彷彿都是如此。但總能在這片江湖之中找到能讓自己留下的理由。
  好日子不是自然而然存在的,那些看起來最最基本的權利,有時會需要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爭取。為了讓這些仗勢作惡的人明白人民不是只有在投票的時候才有力量,我們需要再一次做好準備,準備在必要的時候回到街上。
Thumbnail
這本書,就是一場社會運動。 集體合作、世代交棒、以及無數個人意志撐持,並接受沒有所謂完美,才有抵達可能。 每個人都有啟蒙的時刻,於我,紀錄片是一個很重要的路徑,《貢寮,你好嗎》也在我年輕歲月留下了痕跡,而我帶著這些痕跡入了社會,上了班,沒有幾年,台灣發生一連串影響著我輩世代很深很重的事件,至今不
Thumbnail
  終於知道為什麼說看完後的心情都很沉重,因為……結尾沒有配樂。電影院突如其來的寧靜,留待人們消化、回憶紀錄片給人的情緒。   任何紀錄片一定都有立場,但好的紀錄片多少應正反併陳。然而,片中僅聚焦在「反送中運動」上街抗議的200萬人及國際譴責的聲音,而未有對另外500萬人(香港人口約7
先進的城市,也有著陽光照不進的角落,《香港製造》中描繪的就是生活在那種老舊社區的青少年。電影名所謂的香港製造,也是指製造出青少年們的香港,髒亂與擁擠的環境,是我作為外人少見的一面,卻是養育出他們的環境,真實的鏡頭呈現,以我的視角來看,足以刷新我對香港的認識。 不過即使他們在那種環境下成長,也沒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
2024年7月1日,香港淪陷五週年,臺灣舉辦追思會,分享了一群香港人的故事。香港政府的偏袒大陸人政策,以及國安法23條讓臺灣人不敢支持香港人,限制了香港人的政治自由與前途。活動詳情請留意赴湯 2.0專頁。
  幾年前,香港反送中時的一句口號令我印象深刻。當時存在著「和平、理性、非暴力」的「和理非」立場和手段相對激烈的「勇武派」。兩種立場對每件事情應該怎麼做都可能有不同的觀點與做法,人們也擔心另一立場的做法會影響運動在社會上的觀感,但他們依然喊出「不割席」的宣言。雖然立場不同,卻同意彼此的觀點都很重要。
Thumbnail
我認為罵法院和政府已經沒意義了,它本來就是個臟東西,你把它分析得再透徹也無濟於事。在這裏說幾點我對香港民主人士的建議。。 1、香港民運最開始定調的時候就有問題,香港這些年一直在喊獨立,這就不是一個理性的口號。從這點來看,香港的民運系統就缺少可執行的指導思想。。其最大的弊端就是大陸的左派人士也不能同意
Thumbnail
2014年春天上週五(17日)立法院院會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團擬具的國會改革法案,期間朝野爆發數次激烈肢體衝突,數位立法委員亦在期間負傷,並有積極民眾即刻發出集結號召,聚集於立法院外高呼「停止表決、實質審查」的訴求⋯⋯
Thumbnail
本片在九龍城寨這片混亂、擁擠的鋼筋水泥中打造了一個如同現代武俠的故事。人與人之間的情義、各種利益間的爭奪與計算,套一句老話,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千百年來彷彿都是如此。但總能在這片江湖之中找到能讓自己留下的理由。
  好日子不是自然而然存在的,那些看起來最最基本的權利,有時會需要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爭取。為了讓這些仗勢作惡的人明白人民不是只有在投票的時候才有力量,我們需要再一次做好準備,準備在必要的時候回到街上。
Thumbnail
這本書,就是一場社會運動。 集體合作、世代交棒、以及無數個人意志撐持,並接受沒有所謂完美,才有抵達可能。 每個人都有啟蒙的時刻,於我,紀錄片是一個很重要的路徑,《貢寮,你好嗎》也在我年輕歲月留下了痕跡,而我帶著這些痕跡入了社會,上了班,沒有幾年,台灣發生一連串影響著我輩世代很深很重的事件,至今不
Thumbnail
  終於知道為什麼說看完後的心情都很沉重,因為……結尾沒有配樂。電影院突如其來的寧靜,留待人們消化、回憶紀錄片給人的情緒。   任何紀錄片一定都有立場,但好的紀錄片多少應正反併陳。然而,片中僅聚焦在「反送中運動」上街抗議的200萬人及國際譴責的聲音,而未有對另外500萬人(香港人口約7
先進的城市,也有著陽光照不進的角落,《香港製造》中描繪的就是生活在那種老舊社區的青少年。電影名所謂的香港製造,也是指製造出青少年們的香港,髒亂與擁擠的環境,是我作為外人少見的一面,卻是養育出他們的環境,真實的鏡頭呈現,以我的視角來看,足以刷新我對香港的認識。 不過即使他們在那種環境下成長,也沒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