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子投資 - 聰明投資者長期操作的金融理論 (一)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甚麼是市場β 的溢價?

1927 - 2015年,市場β溢價 = 美國股市總體的年平均收益 - 1個月美國國債的年平均收益 = 8.3%
即如果你長期持有整個美國股市,每年平均回報會比持有 1個月期的美國國債 高8.3%

甚麼是投資組合的 β ?

如投資組合的
β = 1.5,即大盤上漲/下跌10%,組合漲幅/跌幅為10% x 1.5 = 15%
β = 0.7,即大盤上漲/下跌10%,組合漲幅/跌幅為10% x 0.7 = 7%

如要檢驗一個因子,最好具備以下4個條件:

1. 持續性
持有1年,跑贏國債的機率 = 66%
持有3年,跑贏國債的機率 = 76%
持有5年,跑贏國債的機率 = 82%
持有10年,跑贏國債的機率 = 90%
持有20年,跑贏國債的機率 = 96%
2. 普遍性
1966-2015年,全球股票風險溢價 = 4.1%
1900-2015年,全球股票風險溢價 = 4.2%
3. 可投資性
具有成交額 與 極小化的交易成本
如VOO的0.03% 與 VT的0.07%
4. 直覺性
股票具風險,經濟差時尤其影響,散戶需要較高的溢價作為補償
財富足夠的人,需要高溢價才能吸引他們去承擔風險
股市較短期國債波動,需要較高溢價作補償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CAPM Model) 存在缺陷


投資組合A的回報 = 10%
投資組合B的回報 = 13%
市場β 只能解釋這3%差異中的2% (66%)
剩餘的1% 可能是因為運氣、技巧或未發現的因子

法馬 - 佛倫奇 (Fama and French) 三因子模型

1981年,有人發現 小市值股票平均回報效益較高
1983年,有人發現 獲利收益率 (即每股利潤和股價之比率,E/P) 與 平均回報效益 存在正相關
1985年,有人發現 平均回報效益比率 和 帳面市值比 (B/M) 存在正相關
三因子模型最終能解釋90%以上投資組合回報效益的差異

投資組合A的回報 = 10%
投資組合B的回報 = 13%
市場β 解釋了這3%差異中的2% (66%)
再加入
1. 規模因子 及
2. 價值因子
三因子模型 最終能解釋這3%差異中的2.7% (90%)

接下來,會探討規模因子
待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前言 買入並持有的投資方式,是基於一個很重要的投資因子:市場Beta,即透過長時間承擔風險得到的風險補償。 市場長期會讓股票價格,趨向基於獲利能力(無論是市場或是單一公司)的溢價價格,比方說全美市場約8%,即投資美國整體股市,每年會比投資一年期美國公債(無風險報酬)多8%報酬。 這個多出來
Thumbnail
市場可以接受的合理本益比並非固定不變的,而是會隨著環境改變,當產業成長性降低,或是資金情勢改變,市場所認定的合理本益比也會調整,企業營運績效或許沒有改變,每股獲利維持同樣水準,但市場認定的合理本益比不一樣,也會讓股價調整。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馬克維茲教授,在西元1952年發表了現代投資組合理論,他將風險定義為報酬率的標準差,並且當投資組合中納入報酬不完全相關的資產時,可以產生波動度較低,也就是風險較低的投資組合。 一般用來作資產配置的五大資產,分別是股票,債券,現金,原物料和不動產,所以要組成一
Thumbnail
今年的操作一直維持著不錯的節奏,或許和自己心境的變化有很大的關係。雖然在市場多頭之時賺錢本來就容易,但是,在這樣的市況之下,能夠有意識的選擇去做什麼,或不做什麼,對於自己做這些選擇的理由,和可能產生的結果有清楚認知,最終卻會造成很大的差異。
Thumbnail
本文我們更進一步測試股息因子能不能被價值因子所解釋。
Thumbnail
股息只是左手換右手的操作,在台灣真的是這樣子嗎?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五因子模型對臺灣是否有效並且參考相關論文與資訊進行彙整摘要與探討。透過分析臺灣股票市場,探討不同特性的投資組合的報酬趨勢,並檢測三因子模型及五因子模型的解釋能力。
債券的投資回報主要來自兩個來源:配息和資本利得/損失。 這兩個因素共同決定了債券的總體投資表現,也就是我們說的總報酬。 決定持有到到期,「買進價」則會決定到期時的資本利得/損失。 因為持有到「到期」,則會歸還票面金額100。 舉例: 債券A 票面利率: 4.50% 到期收益率
Thumbnail
巴菲特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關於股市投資的建議,包括過去80年間美國股票的平均報酬率以及使用指數基金的好處。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前言 買入並持有的投資方式,是基於一個很重要的投資因子:市場Beta,即透過長時間承擔風險得到的風險補償。 市場長期會讓股票價格,趨向基於獲利能力(無論是市場或是單一公司)的溢價價格,比方說全美市場約8%,即投資美國整體股市,每年會比投資一年期美國公債(無風險報酬)多8%報酬。 這個多出來
Thumbnail
市場可以接受的合理本益比並非固定不變的,而是會隨著環境改變,當產業成長性降低,或是資金情勢改變,市場所認定的合理本益比也會調整,企業營運績效或許沒有改變,每股獲利維持同樣水準,但市場認定的合理本益比不一樣,也會讓股價調整。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馬克維茲教授,在西元1952年發表了現代投資組合理論,他將風險定義為報酬率的標準差,並且當投資組合中納入報酬不完全相關的資產時,可以產生波動度較低,也就是風險較低的投資組合。 一般用來作資產配置的五大資產,分別是股票,債券,現金,原物料和不動產,所以要組成一
Thumbnail
今年的操作一直維持著不錯的節奏,或許和自己心境的變化有很大的關係。雖然在市場多頭之時賺錢本來就容易,但是,在這樣的市況之下,能夠有意識的選擇去做什麼,或不做什麼,對於自己做這些選擇的理由,和可能產生的結果有清楚認知,最終卻會造成很大的差異。
Thumbnail
本文我們更進一步測試股息因子能不能被價值因子所解釋。
Thumbnail
股息只是左手換右手的操作,在台灣真的是這樣子嗎?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五因子模型對臺灣是否有效並且參考相關論文與資訊進行彙整摘要與探討。透過分析臺灣股票市場,探討不同特性的投資組合的報酬趨勢,並檢測三因子模型及五因子模型的解釋能力。
債券的投資回報主要來自兩個來源:配息和資本利得/損失。 這兩個因素共同決定了債券的總體投資表現,也就是我們說的總報酬。 決定持有到到期,「買進價」則會決定到期時的資本利得/損失。 因為持有到「到期」,則會歸還票面金額100。 舉例: 債券A 票面利率: 4.50% 到期收益率
Thumbnail
巴菲特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關於股市投資的建議,包括過去80年間美國股票的平均報酬率以及使用指數基金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