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9|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因子投資 - 聰明投資者長期操作的金融理論 (二) - 規模因子

規模因子計算方式
小市值股票的年平均回報 - 大市值股票的年平均回報 (SMB, Small minus Big)
小市值股票 = 市值排名後50%的股票 大市值股票 = 市值排名前50%的股票
1927 - 2015年,規模因子溢價 = 3.3%

規模因子的持續性
持有小市值股票1年,領先機率 = 59% 持有小市值股票3年,領先機率 = 66% 持有小市值股票5年,領先機率 = 70% 持有小市值股票10年,領先機率 = 77% 持有小市值股票20年,領先機率 = 86%

規模因子的普遍性
1970 - 2015年,MSCI歐澳遠東指數回報 = 9.5% vs DFA小市值指數回報 = 14.5% 1999 - 2015年,MSCI歐澳遠東指數回報 = 4.1% vs MSCI歐澳遠東小市值指數回報 = 8.4% 1989 - 2015年,新興市場指數回報 = 10.4% vs 新興市場小市值指數回報 = 11.7%

規模因子的可投資性
大部分的小市值投資組合基金費率也只是0.X%

規模因子的直覺性
小市值股票通常包括以下特徵: - 較高槓桿 - 資本基數較小,降低這些公司應對經濟困境的能力 - 獲取資本能力有限,因此在面對多變的信貸環境時更脆弱 - 營收的波動更劇烈 - 盈利水準較低 - 現金流情況更不確定 - 流動性較差,導致股票交易成本更高 可能還包括: - 商業模式未得到充分證明,甚至完全未得到證明 - 管理能力的深度不夠
小市值年標準差 = 30% 大市值年標準差 = 20%
小市值公司在經濟低迷時業續更差
綜合這些原因,小市值股票應當獲得更高的風險溢價

但小市值成長型 (Small Cap Growth)股票回報竟然較低?
1927 - 2015年 美國大市值股票年回報 = 9.8% 美國小市值股票年回報 = 11.8% 美國小市值成長型股票年回報 = 8.7% 美國小市值成長型股票年標準差 = 32% 美國小市值股票年標準差 = 30%
因此,小市值成長型股票往往被稱作投資「黑洞」
注意到小市值成長型股票「黑洞」帶來的負溢價 基金公司便通過專門的規則去排除存在負面特徵的股票 儘管如此,即使不做任何改良,規模因子仍然很明顯符合標準
接下來,讓我們探討價值因子
待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