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當然要邊遊邊記

遊記,當然要邊遊邊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很多人以為遊記只能「一篇到底」,一口氣從行程開始寫到行程結束。然而,這樣子的寫法只會把遊記寫成流水帳,讀起來枯燥乏味。再說,如果是一連好幾天的旅行,小朋友一定會寫到叫苦連天。因此,我建議……
raw-image

每次連假結束後,小朋友及家長最頭痛的問題肯定就是--遊記怎麼寫?

關於這問題,我在《我是說在座的各位爸媽--都是作文老師》一書中的第七章有教家長如何自己帶領小朋友寫遊記。趁這一次《全國兒童週刊》邀稿的機會,我嘗試把寫遊記的方法故事化,孩子在讀過這對姊弟的經歷之後,應該可以初步掌握寫遊記的前置作業。

raw-image

由於篇幅限制,有一個重要觀念沒有辦法放進文章中--

很多人以為遊記只能「一篇到底」,一口氣從行程開始寫到行程結束。然而,這樣子的寫法只會把遊記寫成流水帳,讀起來枯燥乏味。再說,如果是一連好幾天的旅行,小朋友一定會寫到叫苦連天。因此,我建議:

遊記可以分小節寫,一個小節處理一個主題,這樣不但焦點集中,孩子寫起來也沒有壓力。一篇遊記寫三個小節,即使每一個小節只有一段,再加上結尾也有洋洋灑灑四段。每一個小節之前再加一個精準的小標題,吸睛度保證更勝傳統的起承轉合!

如果某一個小節寫得特別豐富,也不妨獨立成篇,誰規定遊記只能寫一篇呢?

上個月底,我到台南玩。回來之後,興之所至,不知不覺就寫了三篇遊記,分別針對赤崁樓、安平公墓和牛肉湯,寫下個人的體驗和感觸。相反的,如果硬要把所有的經驗攙在一起寫一篇,搞得像大雜燴一樣,別說讀者會讀不下去,我自己也肯定寫不下去啊!

歡迎參考:


avatar-img
鴻雁的沙龍
26.5K會員
628內容數
本名洪俊彥。我從不無照駕駛,卻是體制外的小小無照教師,從小學作文到大學寫作--能教就教,不能教就學,學不會就動手寫,寫到有心得再教…… 喜歡書寫飲食經驗、鬼怪短篇、雜感趣聞、叭啦叭啦……等題材。透過我的作品,你將會走訪教育現場、命案現場以及菜市場。歡迎參觀選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鴻雁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過度使用成語和形容詞不見得是好事。當孩子應該要展現觀察力,描摹細節時,卻用一個現成的語詞輕輕帶過,不就大幅限制探索的可能性,弱化了思維的開展嗎?那麼,成語和形容詞究竟該放在什麼地方比較恰當呢?
只要你會抱怨,就不缺議論題材。那麼,小學生會不會抱怨?--會!那他們會不會寫議論文?--當然會!雖然議論的原動力是出自於抱怨,可是這兩者之間仍隔著兩扇門:第一扇門是……
「平行時空」是近年來科幻電影很喜歡探討的主題。然而,平行時空不但可以運用在影視作品當中,寫作時也可以充分使用。使用方法很簡單,就像下圖一樣……
每當小朋友寫文章寫到卡住時,我就會請他想像一個截然不同的情境,進行對比,襯托出主題。那麼,就請大家欣賞我為《全國兒童週刊》所撰寫的文章,走進故事情境,體會對比的妙用吧!
沒有人願意聽別人說教,但在親子關係中,卻很容易不小心掉進上對下的單方面訓斥中。於是,與其說了被罵,還不如不要說,孩子當然習慣把苦我心裡吞,或是另外找發洩的管道。
我在《全國兒童週刊》連載的第四篇文章〈關於遠距教學,我認為……〉,表面上談的是遠距教學,但實際上是在提醒家長: 思辨力的養成時機,隱藏在親子間的對話中。
過度使用成語和形容詞不見得是好事。當孩子應該要展現觀察力,描摹細節時,卻用一個現成的語詞輕輕帶過,不就大幅限制探索的可能性,弱化了思維的開展嗎?那麼,成語和形容詞究竟該放在什麼地方比較恰當呢?
只要你會抱怨,就不缺議論題材。那麼,小學生會不會抱怨?--會!那他們會不會寫議論文?--當然會!雖然議論的原動力是出自於抱怨,可是這兩者之間仍隔著兩扇門:第一扇門是……
「平行時空」是近年來科幻電影很喜歡探討的主題。然而,平行時空不但可以運用在影視作品當中,寫作時也可以充分使用。使用方法很簡單,就像下圖一樣……
每當小朋友寫文章寫到卡住時,我就會請他想像一個截然不同的情境,進行對比,襯托出主題。那麼,就請大家欣賞我為《全國兒童週刊》所撰寫的文章,走進故事情境,體會對比的妙用吧!
沒有人願意聽別人說教,但在親子關係中,卻很容易不小心掉進上對下的單方面訓斥中。於是,與其說了被罵,還不如不要說,孩子當然習慣把苦我心裡吞,或是另外找發洩的管道。
我在《全國兒童週刊》連載的第四篇文章〈關於遠距教學,我認為……〉,表面上談的是遠距教學,但實際上是在提醒家長: 思辨力的養成時機,隱藏在親子間的對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