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與社會的十個關鍵詞》—疫病作為災難的政治性質,以及旁觀與道德行動的關聯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致謝 微批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4026
這個書名讓我想到的是余華的《十個詞彙裡的中國》,但後者是透過諸如「革命」、「魯迅」等辭彙去讓讀者見聞中國的文化,而前者的本書則是則是在Covid-19的疫情下,以污名、人權、公衛倫理、WHO、CDC、中醫藥、道德模範、隱喻、標語與旁觀他人之苦為題,寫作出本書。
污名的理據在於高夫曼所提出的Stigma並非因於事物之本身,卻是來自於社會觀點的標準區劃,而這裡所談的有關Covid-19的問題也正是在於「武漢肺炎」與「新冠肺炎」之稱。根據書中提到在2020年的2月11日後中央要求西錒及部會對於溝通統一使用「武漢肺炎」的名詞,固然地在世界上有各種疾病是以地區為名,舉例來說日本腦炎,但是早年的命名沒有考量到的問題使將造成的地區性歧視,因而,在2015年後WHO的疾病命名準則才會試圖使得疾病能夠中性化。而這也是在台灣的政治處境中我們必須要警醒的,而這也是本書的最大嘗試:去政治。
在人權的議題上,則是討論到「公私」領域之劃分中,誰在裡?又誰在外?「這說明了以『公共』知名的關注裡,劃界的那把尺,不一定只會參考醫療科學的標準,政治、經濟、社會等各式因素都可能影響決策,而全都高舉『公共衛生』的防疫大纛。」然而,即便是如同「醫療」、「疾病」等議題上,在當代社會哋南以拖免於政治的影響,例如仿效美國CDC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而設立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二者的差別在於英文中的「Center」分別為複數與單數,也就是說,聯邦機構中的各地皆有權責去處治州中的疾病,但是後者卻因集權的特質由上而下的垂直領導,導致並非水平整合而使得在成效上不如前者之有效。
「可是,在中國,這樣一個防疫中心,納入了經費、人力與資訊,但內部怎麼分配?資訊如何收集和上報?收集之後何時採取行動?缺乏其他獨立機制監督其運作、制衡其決策,亦無透明的糾錯機制。唯一能夠監控他的,是更高的政治層級。但是,那個層級的透明度,比疾控中心還不見光。」
疾病固然是細菌或是病毒所造成人的健康減損,但是沒有任何事物在現代社會中是能與政治脫鉤,例如中國的醫師吹哨者李文亮最初還因將疫情警示中國社會而被檢討,即便事後追封其之榮譽表揚,但人早已英逝。而除了李文亮之外的醫師,也正多有因中國中央為避政治動盪而欲掩蓋消息甚至禁止醫護人員配戴口罩,導致更多暴露在高風險下的醫護人員因病傷亡。
各國都出現這樣的例子,但是將這些人予以追封是否為正道?原先意旨在於對於特定人的行為予以表揚的舉動,卻形塑出了一個道德標準,反倒以此標準成為國家或社會對於其他人要求、強要的規則,就此是否成為原先美意的逆反?即,「…這看似一種國家賦予的榮譽,實際上卻是由社會協助國家也國家認可的標準來監督、糾正人的理念和行為。...」
而這種道德/政治要求,更可見於標語上,標語原先是用作為戰爭動員之用,從美國的山姆大叔到中國民國的小心共匪就在你身邊等語。這些都是用在政治上的軍事動員上,在面對疾病問題時,疾病也被軍事化,故而在防疫的公共衛生問題上也變成「大作戰」,各式各樣標語例如:「我ok,你先領。」等等。在著作中我們固然都可以看到在作者的分析下,純粹地以議題本身所屬的範疇,例如醫學,來審視特定議題。在撰寫一部作品時固然可增進該特定領域的了解,並多了一層認知,但是在現實上若仍堅持如此地去政治化,我認為反倒是不切實際甚至正是一種去脈絡化(decontextualize)的彰顯,進而會忽視具體議題在抽象脈絡中所產生的因由,也將曲解特定主題的意義。
另一個有趣的是「中醫」的議題,中國民族主義方興之時,習醫的孫文與魯迅皆以貶斥的態度面對之,認為德賽先生的西方醫學才是真正的醫學。然而,時過境遷的中醫卻反倒成為中國為了反抗西方帝國主義的復興。換句話說,即便是名為醫學的學科,在學科的定性上也都會是政治的。韓國的去中化中把原先的中醫定名為「韓醫」,而台灣則有掀起正名為「漢醫」的聲音」。
裡頭在隱喻與末章的「旁觀他人之苦」中,多有引用蘇珊桑塔格的論述,但在後者中我認為正是誤解了桑塔格的省思。作者提到旁觀已是一種倫理行動,「見證的過程,至少是一種陪伴的形式與力量;如果眾人都願意見證,那就會是一種公共性的形式與力量。」、「在一個歷史隨時可能消失、人所面臨的結構性苦難不受關注的時刻裡,旁觀已是一種艱難的倫理與情緒勞動。能夠做到旁觀和記錄,就已是重要的生命見證。」然而,桑塔格在《旁觀他人之痛苦》所批判的正是與本書作者倡籲的恰恰相反。
報導與攝影所帶有的框架,在所呈現的事實之後也遮掩了其他的事情,像是他人災禍的事件、影像所惹起閱聽人的感受可能有憤怒、憐憫、興奮等等。然在已電視民主化空降在每個人客廳中的今天,尤其新聞重複的性質使得具有衝擊性的影響反覆地入目,進而使得閱聽人感到麻痺,伴隨著這些影響而來的情緒也會因為不行動而萎縮,進而所有人都習慣了這些影響—與其所帶來的情緒,甚至會因為有這些情緒就認為自身有道德感情。
然而,這卻不過是種偽善,桑塔格說:「我們的憐憫宣告了我們的無辜清白,以及我們宛如真切的無能為力感。甚至可以說,不論我們懷抱多少善意,憐憫都是個不恰當,甚或隱含侮辱的反應。」在與我們具有距離的所有災禍,即便我們帶有的道德義憤也無礙於這些事物與我們的遙遠距離。旁觀他人痛苦而產生的道德情緒使得閱聽人認為自己已經做了點什麼,反倒正是桑塔格所批評的偽善,但這卻是作者評價為正面的「倫理與情緒勞動」,似乎代表著當我們直面所有的苦難所具有的勇氣,就具有道德行動的正價值。
旁觀他人之痛苦之所以被批評,係因僅有「旁觀」—即便感到憐憫卻無所作為,反倒認為已有道德行動。而我們所需要的,是在見證苦難後,做得更多。去觀看各種苦難相片的獵奇心理,桑塔格形容這如同色情一般的驅力使我們產生慾望去窺看,於是我們就可以問,這樣的旁觀本身是否真具有其倫理性?
或許作者是在反駁對於他的批判中有著「除了研究與寫作還有做些什麼?」的質疑,但是卻誤用了桑塔格。然而,這並不代表研究與寫作沒有作用,言語既然是行動的一種型態,寫作當亦同為行動。這樣的行動已然遠超旁觀,故而即便不為旁觀有所辯護,應亦無所影響。簡而言之,面對如同疫病一般的災難,我們不能僅僅是旁觀,而需要在旁觀之後更有所道德行動,而這樣的行動是包括言語與寫作,我們不能能不旁觀,也不能只有旁觀。不能對社會與世界冷漠,也不能僅以觀看認為即足,我們需要行動。
avatar-img
82會員
386內容數
雜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曾友俞 的其他內容
致謝 微批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3946 余華描寫的紅衛兵是這樣的: 於是乎,六零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時期經過政權輪替的共產黨中國,似乎與二十年前彭明敏的父親彭清靠在台灣看見光復台灣的國民黨中國無甚二致,
境隨心轉毋寧是最為阿Q的自慰,而這自慰能達到的高潮大概也只是「心靜自然涼」這種即便坐在烈日當中的柏油路也要大喊「舒爽」的愚蠢。
讀《辦公室》—人生而自由,卻無處不在枷鎖之中
女權自助餐,是對女權份子的貶義,認為只想享受權利但不承擔義務的女性是如同去自助餐店擇食填慾的消費者。我們無法有這樣的人存在,就像我們也無法否認在男性之中也會有性別意識的個體,但問題存在於結構之中時,這些例外的存在並無法抹去讓原則得以存在的機制所具有的問題。
而出版本書的「山道文化」,在拜訪網站後對於數本著作皆有興趣進而購入閱讀,是為本文所提及的著作。 「認同中國文化,不等於認同中國共產黨。」《我》的作者張燦輝如是說。 說到底這只不過是種一廂情願。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 https://paratext.hk/?p=3892 「我們才是人民。」 而不是:「我們也是人民。」
致謝 微批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3946 余華描寫的紅衛兵是這樣的: 於是乎,六零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時期經過政權輪替的共產黨中國,似乎與二十年前彭明敏的父親彭清靠在台灣看見光復台灣的國民黨中國無甚二致,
境隨心轉毋寧是最為阿Q的自慰,而這自慰能達到的高潮大概也只是「心靜自然涼」這種即便坐在烈日當中的柏油路也要大喊「舒爽」的愚蠢。
讀《辦公室》—人生而自由,卻無處不在枷鎖之中
女權自助餐,是對女權份子的貶義,認為只想享受權利但不承擔義務的女性是如同去自助餐店擇食填慾的消費者。我們無法有這樣的人存在,就像我們也無法否認在男性之中也會有性別意識的個體,但問題存在於結構之中時,這些例外的存在並無法抹去讓原則得以存在的機制所具有的問題。
而出版本書的「山道文化」,在拜訪網站後對於數本著作皆有興趣進而購入閱讀,是為本文所提及的著作。 「認同中國文化,不等於認同中國共產黨。」《我》的作者張燦輝如是說。 說到底這只不過是種一廂情願。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 https://paratext.hk/?p=3892 「我們才是人民。」 而不是:「我們也是人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我們正面對著偉大的接管-全球治理/新世界秩序「大重置」 【第 1 階段】 △ 模擬威脅、製造恐懼 (2019年12月-2020年3月) > 在中國爆發疫情> 增加病例和死亡人數 > 從一開始就把「疫苗接種」作為唯一的解決方案。 > 將所有注意力集中在 Covid-19
Thumbnail
今天的影片內容全部都是我的個人意見,裡面很可能有些我過度解釋,或者我夢到的劇情環節,請各位理智討論、海量包容,給怕被捏的孩子們一句無雷簡評:2019年台劇神作在此,不看?神經病喔!啊,不能說神經病,很敏感。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臺灣的健保是世界首屈一指,讓昂貴的醫療費用變得更為負擔得起。在大陸上班及疫情期間,觀察大陸醫療水平及疫情期間醫院就診情況。此外,提供在家感冒時的自我輔助,例如成藥選擇以及如何在感冒期間加速復原。
Thumbnail
各國都有疫情,有的已經大擴散,每天(染疫)病的人都在上升,可以說是地球人的共業。所以,自己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對生活的寄望,不能再像之前,起碼要有一個特定的時間,自己要多將心比心。 很多人喉嚨不舒服去快篩,就確診了被隔離,有多少人隔離幾個小時或幾天之內就過世了。而我們還健康,可以過著這樣的生活,聽聞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是一般人沒聽過的文字,敝人唸科學的背景,終於讓我搞懂無知之幕。也就是說大家都想好,但誰要去衝第一名?第一名的人可能就是犧牲的人。無知之幕是一種思想實驗,用以探討共生社會下的道德問題。其概念在1955年被經濟學家約翰·夏仙義提出,並為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在1971年於著作《正義論》
Thumbnail
臺灣的健保制度為世界獨一無二,來看診身心科的並非只有精神病患,很多也是很努力為了生活的社會人士或是學生。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及生活與工作的多方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免疫力下降。身心科的重點在於協助找回身心健康與平衡,舒緩壓力。
高喊自由的口號,興正義之師,招良善之名。......這一切的一切,無非只是人類為滿足私慾而美其名的藉口!
Thumbnail
2021/2/23 疫情使美中在川普任期末段加速惡化,使雙方的敵意延伸到全政府、全社會乃至啟動了科技、教育、金融態等全領域的對抗,使原本環繞崛起中國週邊所有的地緣政治熱點都更加緊張。西方內部抗疫合作的混亂與對中俄的抵制,證明「本國優先」與「生物權力」(bio-power)在地緣政治對抗上的作用。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我們正面對著偉大的接管-全球治理/新世界秩序「大重置」 【第 1 階段】 △ 模擬威脅、製造恐懼 (2019年12月-2020年3月) > 在中國爆發疫情> 增加病例和死亡人數 > 從一開始就把「疫苗接種」作為唯一的解決方案。 > 將所有注意力集中在 Covid-19
Thumbnail
今天的影片內容全部都是我的個人意見,裡面很可能有些我過度解釋,或者我夢到的劇情環節,請各位理智討論、海量包容,給怕被捏的孩子們一句無雷簡評:2019年台劇神作在此,不看?神經病喔!啊,不能說神經病,很敏感。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臺灣的健保是世界首屈一指,讓昂貴的醫療費用變得更為負擔得起。在大陸上班及疫情期間,觀察大陸醫療水平及疫情期間醫院就診情況。此外,提供在家感冒時的自我輔助,例如成藥選擇以及如何在感冒期間加速復原。
Thumbnail
各國都有疫情,有的已經大擴散,每天(染疫)病的人都在上升,可以說是地球人的共業。所以,自己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對生活的寄望,不能再像之前,起碼要有一個特定的時間,自己要多將心比心。 很多人喉嚨不舒服去快篩,就確診了被隔離,有多少人隔離幾個小時或幾天之內就過世了。而我們還健康,可以過著這樣的生活,聽聞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是一般人沒聽過的文字,敝人唸科學的背景,終於讓我搞懂無知之幕。也就是說大家都想好,但誰要去衝第一名?第一名的人可能就是犧牲的人。無知之幕是一種思想實驗,用以探討共生社會下的道德問題。其概念在1955年被經濟學家約翰·夏仙義提出,並為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在1971年於著作《正義論》
Thumbnail
臺灣的健保制度為世界獨一無二,來看診身心科的並非只有精神病患,很多也是很努力為了生活的社會人士或是學生。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及生活與工作的多方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免疫力下降。身心科的重點在於協助找回身心健康與平衡,舒緩壓力。
高喊自由的口號,興正義之師,招良善之名。......這一切的一切,無非只是人類為滿足私慾而美其名的藉口!
Thumbnail
2021/2/23 疫情使美中在川普任期末段加速惡化,使雙方的敵意延伸到全政府、全社會乃至啟動了科技、教育、金融態等全領域的對抗,使原本環繞崛起中國週邊所有的地緣政治熱點都更加緊張。西方內部抗疫合作的混亂與對中俄的抵制,證明「本國優先」與「生物權力」(bio-power)在地緣政治對抗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