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與社會的十個關鍵詞》—疫病作為災難的政治性質,以及旁觀與道德行動的關聯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致謝 微批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4026
這個書名讓我想到的是余華的《十個詞彙裡的中國》,但後者是透過諸如「革命」、「魯迅」等辭彙去讓讀者見聞中國的文化,而前者的本書則是則是在Covid-19的疫情下,以污名、人權、公衛倫理、WHO、CDC、中醫藥、道德模範、隱喻、標語與旁觀他人之苦為題,寫作出本書。
污名的理據在於高夫曼所提出的Stigma並非因於事物之本身,卻是來自於社會觀點的標準區劃,而這裡所談的有關Covid-19的問題也正是在於「武漢肺炎」與「新冠肺炎」之稱。根據書中提到在2020年的2月11日後中央要求西錒及部會對於溝通統一使用「武漢肺炎」的名詞,固然地在世界上有各種疾病是以地區為名,舉例來說日本腦炎,但是早年的命名沒有考量到的問題使將造成的地區性歧視,因而,在2015年後WHO的疾病命名準則才會試圖使得疾病能夠中性化。而這也是在台灣的政治處境中我們必須要警醒的,而這也是本書的最大嘗試:去政治。
在人權的議題上,則是討論到「公私」領域之劃分中,誰在裡?又誰在外?「這說明了以『公共』知名的關注裡,劃界的那把尺,不一定只會參考醫療科學的標準,政治、經濟、社會等各式因素都可能影響決策,而全都高舉『公共衛生』的防疫大纛。」然而,即便是如同「醫療」、「疾病」等議題上,在當代社會哋南以拖免於政治的影響,例如仿效美國CDC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而設立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二者的差別在於英文中的「Center」分別為複數與單數,也就是說,聯邦機構中的各地皆有權責去處治州中的疾病,但是後者卻因集權的特質由上而下的垂直領導,導致並非水平整合而使得在成效上不如前者之有效。
「可是,在中國,這樣一個防疫中心,納入了經費、人力與資訊,但內部怎麼分配?資訊如何收集和上報?收集之後何時採取行動?缺乏其他獨立機制監督其運作、制衡其決策,亦無透明的糾錯機制。唯一能夠監控他的,是更高的政治層級。但是,那個層級的透明度,比疾控中心還不見光。」
疾病固然是細菌或是病毒所造成人的健康減損,但是沒有任何事物在現代社會中是能與政治脫鉤,例如中國的醫師吹哨者李文亮最初還因將疫情警示中國社會而被檢討,即便事後追封其之榮譽表揚,但人早已英逝。而除了李文亮之外的醫師,也正多有因中國中央為避政治動盪而欲掩蓋消息甚至禁止醫護人員配戴口罩,導致更多暴露在高風險下的醫護人員因病傷亡。
各國都出現這樣的例子,但是將這些人予以追封是否為正道?原先意旨在於對於特定人的行為予以表揚的舉動,卻形塑出了一個道德標準,反倒以此標準成為國家或社會對於其他人要求、強要的規則,就此是否成為原先美意的逆反?即,「…這看似一種國家賦予的榮譽,實際上卻是由社會協助國家也國家認可的標準來監督、糾正人的理念和行為。...」
而這種道德/政治要求,更可見於標語上,標語原先是用作為戰爭動員之用,從美國的山姆大叔到中國民國的小心共匪就在你身邊等語。這些都是用在政治上的軍事動員上,在面對疾病問題時,疾病也被軍事化,故而在防疫的公共衛生問題上也變成「大作戰」,各式各樣標語例如:「我ok,你先領。」等等。在著作中我們固然都可以看到在作者的分析下,純粹地以議題本身所屬的範疇,例如醫學,來審視特定議題。在撰寫一部作品時固然可增進該特定領域的了解,並多了一層認知,但是在現實上若仍堅持如此地去政治化,我認為反倒是不切實際甚至正是一種去脈絡化(decontextualize)的彰顯,進而會忽視具體議題在抽象脈絡中所產生的因由,也將曲解特定主題的意義。
另一個有趣的是「中醫」的議題,中國民族主義方興之時,習醫的孫文與魯迅皆以貶斥的態度面對之,認為德賽先生的西方醫學才是真正的醫學。然而,時過境遷的中醫卻反倒成為中國為了反抗西方帝國主義的復興。換句話說,即便是名為醫學的學科,在學科的定性上也都會是政治的。韓國的去中化中把原先的中醫定名為「韓醫」,而台灣則有掀起正名為「漢醫」的聲音」。
裡頭在隱喻與末章的「旁觀他人之苦」中,多有引用蘇珊桑塔格的論述,但在後者中我認為正是誤解了桑塔格的省思。作者提到旁觀已是一種倫理行動,「見證的過程,至少是一種陪伴的形式與力量;如果眾人都願意見證,那就會是一種公共性的形式與力量。」、「在一個歷史隨時可能消失、人所面臨的結構性苦難不受關注的時刻裡,旁觀已是一種艱難的倫理與情緒勞動。能夠做到旁觀和記錄,就已是重要的生命見證。」然而,桑塔格在《旁觀他人之痛苦》所批判的正是與本書作者倡籲的恰恰相反。
報導與攝影所帶有的框架,在所呈現的事實之後也遮掩了其他的事情,像是他人災禍的事件、影像所惹起閱聽人的感受可能有憤怒、憐憫、興奮等等。然在已電視民主化空降在每個人客廳中的今天,尤其新聞重複的性質使得具有衝擊性的影響反覆地入目,進而使得閱聽人感到麻痺,伴隨著這些影響而來的情緒也會因為不行動而萎縮,進而所有人都習慣了這些影響—與其所帶來的情緒,甚至會因為有這些情緒就認為自身有道德感情。
然而,這卻不過是種偽善,桑塔格說:「我們的憐憫宣告了我們的無辜清白,以及我們宛如真切的無能為力感。甚至可以說,不論我們懷抱多少善意,憐憫都是個不恰當,甚或隱含侮辱的反應。」在與我們具有距離的所有災禍,即便我們帶有的道德義憤也無礙於這些事物與我們的遙遠距離。旁觀他人痛苦而產生的道德情緒使得閱聽人認為自己已經做了點什麼,反倒正是桑塔格所批評的偽善,但這卻是作者評價為正面的「倫理與情緒勞動」,似乎代表著當我們直面所有的苦難所具有的勇氣,就具有道德行動的正價值。
旁觀他人之痛苦之所以被批評,係因僅有「旁觀」—即便感到憐憫卻無所作為,反倒認為已有道德行動。而我們所需要的,是在見證苦難後,做得更多。去觀看各種苦難相片的獵奇心理,桑塔格形容這如同色情一般的驅力使我們產生慾望去窺看,於是我們就可以問,這樣的旁觀本身是否真具有其倫理性?
或許作者是在反駁對於他的批判中有著「除了研究與寫作還有做些什麼?」的質疑,但是卻誤用了桑塔格。然而,這並不代表研究與寫作沒有作用,言語既然是行動的一種型態,寫作當亦同為行動。這樣的行動已然遠超旁觀,故而即便不為旁觀有所辯護,應亦無所影響。簡而言之,面對如同疫病一般的災難,我們不能僅僅是旁觀,而需要在旁觀之後更有所道德行動,而這樣的行動是包括言語與寫作,我們不能能不旁觀,也不能只有旁觀。不能對社會與世界冷漠,也不能僅以觀看認為即足,我們需要行動。
80會員
378內容數
雜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創作者要怎麼好好休息 + 避免工作過量?《黑貓創作報#4》午安,最近累不累? 這篇不是虛假的關心。而是《黑貓創作報》發行以來可能最重要的一篇。 是的,我們這篇講怎麼補充能量,也就是怎麼休息。
Thumbnail
avatar
黑貓老師
2024-06-29
防曬產品係數測試報告彙整(2024年)從2014年起,自己對於市售防曬產品的效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當時候發現不少產品的防曬係數其實標示是有問題的,像是原本應該是人體測試的SPF與PA數值,實際上沒有做,只用機器測試的數據來充當,但這兩者卻有很大的差異。像是防曬係數其實有強度、廣度與平均度三個面向需要一起判斷,但多數廠商並沒有完整標示
Thumbnail
avatar
邱品齊皮膚科醫師
2023-04-27
刻意誤讀?領土復歸主義並非普京訪談的重點(普丁思想與川普主義碰撞 秋後大驚奇) 2024/2/15 對葉爾欽與普京深有影響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忍尼金(Solzhenitsyn)堅持俄羅斯受蘇聯體制所害,應解散蘇聯、保留「烏克蘭與白俄羅斯為歷史核心」的主張。英國前首相強生批判普京只是維基百科水準,大概不知維基多數陳述偏袒西方,難以達到古拉格群島鑄造的深度。
Thumbnail
avatar
Simon Chang
2024-02-20
電影《魔法公主》:仇恨如疫病,人性本貪生被《魔法公主》震撼過的心靈多不勝數,感想與考究更早已透過眾人之力相互周密。這篇心得其實沒必要存在,但我還是想寫,輕快地寫也好──寫出觀影時過往的困惑不解,何以今日成淚。 這本是我最害怕的一部吉卜力電影,而今卻成了我心裡最直面現實的投射。
Thumbnail
avatar
依肆/一四
2024-02-12
《恩仇鎮魂曲》:法律與正義並無必然關係《恩仇鎮魂曲》是中山七里的御子柴禮司系列第三本。這系列的書都可以獨立看,主角當然一樣,某些人物也有關連,但就算沒看過前作也可以跟得上進度。 御子柴禮司在十四歲時殺害過一個女童並將她分屍,更將屍塊棄置於不同地方,因此有「屍體郵差」這個綽號。因為他殺人時尚未成年,故只被判入少年院,並在那裏遇到猶如父親
Thumbnail
avatar
梁淑淇
2024-01-22
衣索比亞咖啡豆|74165是什麼神秘代號?超越疫病的咖啡豆不知道你有沒有留意到,近幾年來在挑選衣索比亞產區咖啡豆時,品種的部分也愈來愈多變化了,例如常常會看到這些帶有神奇數字的品種,像是74110、74112、74165...這串神秘的數字代表著什麼?
Thumbnail
avatar
咖啡綠的豆子筆記本
2023-11-15
人的意境與情境聽歌時 會有一個身在歌詞中那般的情境 喜.怒.哀.樂. 伴你走過一輪迴 腦袋中 會有很多的畫面 閃爍過去 不稀奇 因為每個人 內心所想的不如此一般 世界是遼闊的 就看自己是怎麼樣去想的 有好 也有壞 最終 都會親身體會到 這一回
Thumbnail
avatar
林睿莃
2023-07-31
以「距離」為主題 《二十五,二十一》卻讓人更想貼近的是「關係」下的溝通與心意韓劇《二十五,二十一》的落幕,相信讓很多人感到惆悵,有的人可能是因為對結局大失所望,有的人可能是因為這兩個月每個周末的「心靈雞湯」落幕後的失落。它明明是個以「距離」為主題的電視劇,為什麼卻讓人更想貼近,甚至不斷重複播放回味的作品?
Thumbnail
avatar
洪敏隆
2022-04-05
【書評】《關於少女的殺人告白》:如果身為殺人犯的她來自地獄,那把她推向地獄的就是這個社會推薦指數:★★★★(推) 作者:佐藤青南 ▲▲注意:本次書評內含大量主觀情緒性字眼,無法接受者請迴避▲▲ 這是一本很沉重的書,但也是本上乘的作品,如果是喜歡社會派作品的人歡迎選閱。
Thumbnail
avatar
杏月
2021-12-08
疫病與社會的十個關鍵詞延燒了一年半仍未稍歇的支那肺炎讓2020中國真的站起來惹!呵呵~惡趣味啊!一個瘟神讓全世界不忍直視,而這本書就是在這波疫情浪潮下的作品,從人類學的角度整理傳染病的過去,擘劃出公共衛生治理的脈絡,是理解疫情各種紛擾的小書,篇幅不大,但釐清了諸多重要的概念。 這十個關鍵詞是:汙名、人權、公衛倫理、 WH
Thumbnail
avatar
老蔡書評
2021-07-17
【影評】《關鍵少數》獻給所有疫情下的受害者與加害者 『平權屬於任何種族與性別 』關鍵少數 2017年1月上映的電影《關鍵少數》,講述三位非裔的女性數學家,在1957年的保守父權社會中,打破性別與膚色限制,以驚人的能力與毅力,為太空研究做出前所未有的貢獻! 「我知道歧視就在眼前發生,但我選擇忽略它。」—凱薩琳.強森。比起無謂的憤怒與埋怨,用實力證明一切才能夠真正的改變這殘酷的
Thumbnail
avatar
YC Sky
2021-04-19
《關懷學生辨識與敏感度訓練》:如何成為有效的自殺防治守門人這是我第一次分享這個主題,感謝中山醫學大學的邀請,讓我重新回顧與整理自己從小到大與自殺接觸的相關經驗。 原以為只有在工作場合上,我才有機會聽到,有人向我坦白自殺的意圖,但卻在準備課程的期間,有位網友傳訊息告訴我,他想自殺。當時我很心疼,我試想當我們想自殺時,這種心情卻只能告訴網友,是多麼無助與難受。
Thumbnail
avatar
胡瑋婷
2021-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