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This~視覺藝術. 心理之洞察與分析的經典之作》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220319 Picture This 中譯版:圖畫.話圖
我有幸知道這本書是因為在2021年底某次參加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舉辦的繪本講座,探討如何理解繪本中插畫家如何用畫面來訴說『他們所要表達』的故事,我覺得非常有趣。
因為在讀繪本的過程中,我們都只注重文字內容,對於畫面處理的分析(使用色調,色彩意含,畫面切割,主配角的空間配置),不太懂的去探討這些。
但學著去探討文字以外的內容是重要的,如此幫助大人及小孩激盪出更多思考及懂得欣賞繪本創作。
譯者楊茂秀老師在書中寫到:『Molly Bang 的書讀不快,是要在圖,故事,圖像力學及個人的信念系統間不斷的來回實驗中才能漸入佳境。此書讀一次是熟悉,讀兩次了解,讀三次深入,然後在讀其他繪本時忍不住要回來翻來看一看的東西』。
*Picture This by Molly Bang
*加映待讀Rudolf Arnheim 《Art and Visual Perception 》
avatar-img
13會員
24內容數
從小家裡總是滿滿的漢聲套書,大概就是那時開始被啟蒙讀繪本這件事。長大後逛書店總是不知不覺被童書區吸引,外文童書尤其更是吸引我,現在,在工作之餘,想好好挖掘創作繪本這件事,因為,我們的人生總是有好多奇妙的故事等著分享給大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ehChi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創作的展現就是一個人的自我,我愛畫故事,愛畫靈感,愛畫想法,我喜愛用圖畫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而我的創作靈感來源都源於日常生活,重要的是我們是否能感受到發生在自己周遭的大小事,以及捕捉到後是否記錄下來成為爾後的創作資源。 講題:從創作到出版的夥伴分工---談創作與編輯協力                
創作的展現就是一個人的自我,我愛畫故事,愛畫靈感,愛畫想法,我喜愛用圖畫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而我的創作靈感來源都源於日常生活,重要的是我們是否能感受到發生在自己周遭的大小事,以及捕捉到後是否記錄下來成為爾後的創作資源。 講題:從創作到出版的夥伴分工---談創作與編輯協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小女子現年25,還是很愛看繪本及圖文故事集,就像動畫一樣,小時候看和長大後看,會從中發現更多、理解更多。選了幾篇當時迷惘中的自己遇到的幾本書,起到了療癒之功效,並且從中更認識、肯定自己,過了約半年再次讀起,這次多的是與自己的對話和反思,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創作歷程,以及如何透過繪本成功地轉化創傷故事。文章中提到使用創作作為自我療癒的過程,以及採取了版畫印刷藝術作為一種治療方式。
第一次看繪本是「粗讀」,重在「感受」,而準備說故事課時則要「多讀」+「細讀」,繪本各項元素可以幫助我們讀出繪本的細節、掌握故事內容情節,並有助於後續設計活動哦!
Thumbnail
在繪本的世界裡,無字繪本的起源帶著一種教學的色彩。這些書籍沒有文字,目的在於讓年輕的讀者試圖從圖像中挖掘出隱藏的話語。這類書籍明確提出了一個原則:「讓圖片說話」。最初,這類無字繪本是為那些還未學會閱讀的孩子設計的。許多設計理念普遍認為,既然孩子不會讀文字,那麼他們應該能夠輕易地解讀一系列的圖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兒童繪畫心理學中兩本書的內容和特點,以及適合的讀者群。兩本書分別介紹了兒童繪畫的評量方法和心理學視角,並提供了不同的觀點和應用。適合專業心理學家、兒童心理評估人員,以及對兒童心理學有興趣的家長和教師。
Thumbnail
《從畫畫覺察孩子情緒:一幅畫及時發現孩子需求,讓彼此內在連結更緊密》作者: 賴育立(皮皮老師) 出版社:采實文化 作為二寶媽,我每天都在努力走進孩子們的內心,而這本書給了我一把鑰匙,一把能夠打開孩子心扉的鑰匙。 一幅畫,解讀孩子的內心 每當孩子拿起畫筆,在紙上畫下那些看似隨意的線條和圖案時
Thumbnail
此篇共讀圖書介紹了兩本繪本:《爺爺的柺杖》和《你會做什麼呢?》,兩本書都是在共讀的過程中啟發小朋友的想像力,並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物體和事物。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孩子對書中故事的反應和互動的情況。這樣的共讀活動不僅有助於擴展孩子的視野,也建立了孩子和家長之間的美好回憶。
Thumbnail
若認為繪本只是「有圖畫的書」,那可能就太小看繪本的可能性了;而若以為這種互動繪本是針對幼童認知而創作,則是小看了自己作為讀者的可能性。
Thumbnail
讀繪本其實能有好幾層樂趣。 可以從欣賞每本繪本的不同畫風開始,翻開不同繪本就像造訪不同的美術館,好像來到了藝術學院累積美感。當然,也可以單純享受閱讀繪本故事的樂趣,更深入一點還可以思考故事背後的寓意。
Thumbnail
2023年7月共讀圖書為安東尼‧布朗的繪本作品,包括《我喜歡...》和《我喜歡書》,透過簡單的圖畫和文字,道盡了孩子們的心聲。這些繪本不僅適合0-3歲的孩子閱讀,還能為學齡前的寶貝們建立基礎的圖書分類概念。
Thumbnail
小女子現年25,還是很愛看繪本及圖文故事集,就像動畫一樣,小時候看和長大後看,會從中發現更多、理解更多。選了幾篇當時迷惘中的自己遇到的幾本書,起到了療癒之功效,並且從中更認識、肯定自己,過了約半年再次讀起,這次多的是與自己的對話和反思,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創作歷程,以及如何透過繪本成功地轉化創傷故事。文章中提到使用創作作為自我療癒的過程,以及採取了版畫印刷藝術作為一種治療方式。
第一次看繪本是「粗讀」,重在「感受」,而準備說故事課時則要「多讀」+「細讀」,繪本各項元素可以幫助我們讀出繪本的細節、掌握故事內容情節,並有助於後續設計活動哦!
Thumbnail
在繪本的世界裡,無字繪本的起源帶著一種教學的色彩。這些書籍沒有文字,目的在於讓年輕的讀者試圖從圖像中挖掘出隱藏的話語。這類書籍明確提出了一個原則:「讓圖片說話」。最初,這類無字繪本是為那些還未學會閱讀的孩子設計的。許多設計理念普遍認為,既然孩子不會讀文字,那麼他們應該能夠輕易地解讀一系列的圖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兒童繪畫心理學中兩本書的內容和特點,以及適合的讀者群。兩本書分別介紹了兒童繪畫的評量方法和心理學視角,並提供了不同的觀點和應用。適合專業心理學家、兒童心理評估人員,以及對兒童心理學有興趣的家長和教師。
Thumbnail
《從畫畫覺察孩子情緒:一幅畫及時發現孩子需求,讓彼此內在連結更緊密》作者: 賴育立(皮皮老師) 出版社:采實文化 作為二寶媽,我每天都在努力走進孩子們的內心,而這本書給了我一把鑰匙,一把能夠打開孩子心扉的鑰匙。 一幅畫,解讀孩子的內心 每當孩子拿起畫筆,在紙上畫下那些看似隨意的線條和圖案時
Thumbnail
此篇共讀圖書介紹了兩本繪本:《爺爺的柺杖》和《你會做什麼呢?》,兩本書都是在共讀的過程中啟發小朋友的想像力,並引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物體和事物。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孩子對書中故事的反應和互動的情況。這樣的共讀活動不僅有助於擴展孩子的視野,也建立了孩子和家長之間的美好回憶。
Thumbnail
若認為繪本只是「有圖畫的書」,那可能就太小看繪本的可能性了;而若以為這種互動繪本是針對幼童認知而創作,則是小看了自己作為讀者的可能性。
Thumbnail
讀繪本其實能有好幾層樂趣。 可以從欣賞每本繪本的不同畫風開始,翻開不同繪本就像造訪不同的美術館,好像來到了藝術學院累積美感。當然,也可以單純享受閱讀繪本故事的樂趣,更深入一點還可以思考故事背後的寓意。
Thumbnail
2023年7月共讀圖書為安東尼‧布朗的繪本作品,包括《我喜歡...》和《我喜歡書》,透過簡單的圖畫和文字,道盡了孩子們的心聲。這些繪本不僅適合0-3歲的孩子閱讀,還能為學齡前的寶貝們建立基礎的圖書分類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