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誅心:民主國家的輿論戰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普丁與習近平握手照
近日,美國眾院已經通過簡稱為「軸心法」(AXIS Act,Assessing Xi's Interference and Subversion Act,亦即:評估習近平干預及破壞行為法),將會要求國務院在法案生效後30天內提交初步報告,之後每90天提交一份報告。
報告必須針對中國政府、中國共產黨、中國國營企業及任何中國組織是否有以下行動,進行詳盡的評估,並且持續地更新,分別是:
  1. 支援俄羅斯及其從屬組織侵略烏克蘭,並繞過經濟制裁
  2. 提供先進科技給俄羅斯軍方和情報單位
  3. 協助俄羅斯大外宣、大內宣
此法案在生效後將給予美國政府法源依據,在上述行動經調查屬實得以對中國進行迅速且嚴格的相應處置。雖然這次的提案主要是針對烏俄戰爭,但從法案名字和實際調查對象上不難看出來美國國會真正劍指的對象實為習近平所領導的中國與中國共產黨。
而我們從這次的新聞要來聊的是,民主國家怎麼在和平時期動員。我們很容易想像有內憂、外患時如何鼓動群眾,不外乎抓戰犯、找內奸、獵巫以及販賣恐懼。但這種招數可以用一時,難以用一世,更難令高知識份子與優渥社經背景的人持續買單,所以今天我們就趁機聊聊更高端的宣傳與籠絡手段吧!

下標的藝術

1.軸心法(Axis Act)?習之法(A Xi's Act)?

標題名一出,相信不同陣營的支持者會各有各的感想。但4/28通過以來,各方最多的討論與猜想多半落在兩個部分上:
一個是提案者共和黨籍眾議員巴爾(Andy Barr)受訪時的解釋,他認為從北京到莫斯科的聯盟已經儼然形成一個21世紀的新邪惡軸心(相對於二戰期間由納粹德國、大日本帝國和義大利等國組成的軸心國),對於當前的國際秩序與其他國家的主權構成嚴重的侵害,因此美國需要一份完整的報告進行評估,瞭解中俄的合作範圍與程度,以利於反制兩國的結盟。
另一個部分則是注焦在,美國國會罕見地將「習近平」的名字直接置入法案名稱,而且拆開拼寫後可以變成「A Xi's Act(一個針對習近平的法案)」。在各國政府或組織中,某些法律有著「XXX條款」的暱稱並不罕見,但直接進入法案名稱,甚至只要稍具英文程度的人都能理解其雙關意涵的狀況是真的不多見。
也許,有些朋友會認為第二種討論也是一種藍色窗簾,屬於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的超譯。所以,我也在這裡舉個近年的例子,讓各位參考看看。

2.TAIPEI Act 台北法

2020年,美國政府正式通過並依法執行「2019年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案」(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Initiative Act,簡稱TAIPEI Act)。內容主要是要求國務院向國會報告美國政府採取了哪些措施來保護臺灣及其友邦,且授權美國政府可以在美國和臺灣在印太區域的利益受到威脅時做出必要的處置。
「台北法」跟「軸心法」其實都屬於中美對峙在2018年後逐漸升溫,但美國還在保持著克制(例如:美國對於一中政策之詮釋、台海戰略模糊都還在檯面上傾向於維持原樣)的升級對抗程度方式。

民主國家的鼓動方式

跟獨裁、寡頭的政府不同,現代民主政府由於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軍隊又從屬於國家而非黨派、家族或個人,在沒有外敵直接侵攻的情況下即使是高層政治人物全面達成共識,要在國策上徹底轉向,將過去幾十年來的友邦轉為敵國也相當不容易。沒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不但會失去企業、民眾的支持,更有可能會在下一次選舉就直接丟失執政權和國會席次。
但是,美國在順應民意且乘勢拉抬民氣的方向上,從過往的美蘇冷戰對抗史中可以看出他們相當具有經驗,在與蘇聯對抗的五十年中,美國人們不但學會了如何鼓動自己人,還學會了鼓動其他國家的人,包含敵人。

1.新手期:整肅自己人

冷戰早期,美國也玩過白色恐怖、好萊塢黑名單這種把戲,提出者就是今天仍舊富有爭議的約瑟夫・雷蒙德・麥卡錫(Joseph Raymond McCarthy),麥卡錫主義的始作俑者。
麥卡錫主義以莫須有和胡亂指證聞名,一開始只是搜捕在美國的共產黨人士及蘇聯間諜,後來卻擴大到所有同情共產黨、社會主義或是意識形態較左傾的社會賢達。知名的受害者除了有當時旅居美國的演員卓別林外,甚至還一度包含主持曼哈頓計畫的物理學家歐本海默、愛因斯坦等人。
當然,這樣的手段並沒有收到很好的效果,純粹是各業界的非保守派人士惹毛而已。尤其是美國之所以能在兩次大戰期間聚集大量人才,除了根基於地理位置遠離歐亞的戰場外,其政府對人民的人權、自由之保障也是相比起同時期歐洲各國來得有名的。麥卡錫主義卻是逆其道而行,完全在摧毀美國國本。
約瑟夫・雷蒙德・麥卡錫(Joseph Raymond McCarthy)

2.探索期:鼓動自己人

也因此,很快美國政府與人民就意識到這種清洗與思想審查除了虛耗國力外,而且玩不贏更善於專制、忽視人權的蘇聯。因此,美國政府在冷戰中後期開始進行新的動員嘗試,他們反過頭來開始正視1960年代紛至沓來的各種社會運動浪潮,借用民情、民氣,去形塑出一個政客本身、政黨或政府的行動「雖然有時會傷害到個人權益,但那是必要之惡」的被動形象。
國內比較有名的例子,就屬民主黨籍美國總統甘迺迪的名言:「不要問國家為你做了什麼,而要問你為你的國家做了什麼。」這段話,完全是違背民主黨價值的,但它很好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甘迺迪家族與上段提及的麥卡錫是世交,甘迺迪其中一個政治污點就在於反麥卡錫時他因為這份情誼而沒有公然表態,不過從後來他如何執政、如何提升美國人的情緒來看,他無論有沒有表態,他事實上都從麥卡錫主義的失敗中學到了很多。
約翰·F·甘迺迪
同時,在國際外交上,美國也逐漸找到自己的節奏與戰場。
1963年甘迺迪出訪西德時,柏林圍牆已經蓋成,而且前兩年他對於這道牆的評價是相當風涼的一句:「這不是什麼很好的作法,但一道牆總是遠比一場戰爭來得好太多了。(It's not a very nice solution, but a wall is a hell of a lot better than a war.)」一樣,玩wall跟war之間的諧音雙關玩得頗愉快。
但在柏林,他的智商有重新上線,他發表了知名的「我是柏林人(Ich bin ein Berliner)」演說,全程以英文為主,但在最關鍵的兩句話:「我是柏林人」、「讓他們(指共產主義者)來柏林看看吧!」就是用德文來說,根據當時的錄影,演說結束後西德的群眾歡聲雷動、掌聲連連。
畢竟,當時東德與蘇聯當局築牆的官方理由包含了「防止西方法西斯間諜入侵」(是不是感覺跟普丁最近幾個月說的話很像)和「防止西柏林人進入東德買物美價廉的商品」。這些理由姑且不論真假或聽起來是否熟悉,西柏林人的理解是自己是實際被坦克、圍牆給圍住的人,而東德的民眾才是比較想遷入西德的人們。聽到這樣的演說,加上在柏林被蘇聯封鎖、物資缺乏之時實際給予經濟支援的又是英美為首的盟國時,這次的演說就相當成功地籠絡了西德乃至於其他在歐洲實際與共產國家接攘的其他民主國家。

3. 大成期:鼓動敵人變自己人

冷戰後期的雷根總統,除了有一些相對異想天開的計畫,像是星戰計畫(Star WarsProgram)來蹭星際大戰電影的聲量(順便幫太空計畫爭取預算)外,出身演員的他本人也相當精通此道:
雷根不只在公開場合中稱呼蘇聯為「邪惡帝國(Evil Empire)」,同時評價共產主義為:「我相信共產主義是人類歷史上可悲、怪異的一章,所幸這一章應該已經寫到最後幾頁。 (I believe that communism is another sad, bizarre chapter in human history whose last pages even now are being written.)」。
他在1987年訪問西柏林時,站在布蘭登堡門的前面,對蘇聯的領袖戈巴契夫隔空喊話:「戈巴契夫先生,打開這扇門!戈巴契夫先生,推倒這堵牆吧!(Mr. Gorbachev, tear down this wall!)」
雷根於東德、西德交界之布蘭登堡門前進行演說。
這次演說的目標並非為了動員西德或是其他民主國家了,而是針對已經在經濟政策、意識形態上進行改革的蘇聯與東歐國家。雷根與他的幕僚團們要的是從根基上去鬆動共產國家的統治基礎。

小結:民主世界的進化

回歸到這次的新聞,不管是從美國這次藉著烏俄戰爭提出一個劍指中共、劍指習近平的法案,或是從過去幾年中即使經歷過共和黨與民主黨之間的政黨輪替但仍以高層互訪、制訂友台法案對臺灣釋放善意,都可以判讀出美國政界應有大致上的意向在緩慢推進其國內及盟邦的抗中情緒和意識的。
只是,這個過程除非有像是俄羅斯侵略烏克蘭這樣的突發事件,否則它不會推得太快,通常需要多年的時間。
過去幾十年裡,美國、臺灣與全世界的親中傾向也是在1970年代,美國開始執行「聯中制蘇」的策略後才慢慢養出來的,而不全是單純看中國人口多、市場大、有利可圖就政府就瞬間裹戴著人民黏上去;同理,2010年代中期以來,以英美為首的部分現代民主國家雖然並沒有與中國立刻切斷所有合作關係,但在外交策略、政經格局上已經開始進行調整,並在許多具體而微的地方開始發酵。
承上文,我認為這次的軸心法絕不會是特殊個案,也不會是最後一次針對中國、俄國的行動,而是爐火正在慢慢開大的過程而已,各位可以拭目以待。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會員
70內容數
學院者,傳道、受教、切磋琢磨之地。 多數現代人從來不缺資訊,更不缺取得資訊的管道,但缺辨別真偽、鑑別優劣、演繹因果等知識方法而已。 於此平台開設專欄、成立沙龍而以「學院」名之,不求於此直接獲利,但求廣傳見聞以助人而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亞寧學院 的其他內容
本篇文章總結近日網友對烏克蘭、臺灣的對比與疑問外,也在和平紀念日謹獻此文給所有為和平奮鬥過的人: 有很多人本來可以跟我們一樣享樂、放鬆、作夢,變成一個更好的人。但他們再也不能了,因為戰爭、因為獨裁。 但我們可以,也應該變成更好的人,將和平的希望傳下去。
今天我們快速瀏覽開戰以來駁火狀況、世界各國反應,乃至於回答一些網友的問題:有沒有可能烏克蘭像芬蘭一樣自己扛住了呢? 1.交火現況 2.各國反應 3.What if 4.小結、人必自助而後人助之
快速摘要烏東戰爭的來龍去脈 文長,沒時間可快速看標題: 1.歐命貴嗎?貴,但不是每個歐洲人都很貴。 2. 歐陸老大之爭:馬克宏能接過歐陸扛霸子嗎? 3. 世界警察嗎?我在基輔,情況有點糟,能派人來嗎? 4. 打啦?猜猜會打成怎樣? 5.小結、歐亞變勢的前兆
本篇文章總結近日網友對烏克蘭、臺灣的對比與疑問外,也在和平紀念日謹獻此文給所有為和平奮鬥過的人: 有很多人本來可以跟我們一樣享樂、放鬆、作夢,變成一個更好的人。但他們再也不能了,因為戰爭、因為獨裁。 但我們可以,也應該變成更好的人,將和平的希望傳下去。
今天我們快速瀏覽開戰以來駁火狀況、世界各國反應,乃至於回答一些網友的問題:有沒有可能烏克蘭像芬蘭一樣自己扛住了呢? 1.交火現況 2.各國反應 3.What if 4.小結、人必自助而後人助之
快速摘要烏東戰爭的來龍去脈 文長,沒時間可快速看標題: 1.歐命貴嗎?貴,但不是每個歐洲人都很貴。 2. 歐陸老大之爭:馬克宏能接過歐陸扛霸子嗎? 3. 世界警察嗎?我在基輔,情況有點糟,能派人來嗎? 4. 打啦?猜猜會打成怎樣? 5.小結、歐亞變勢的前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文章討論了中共國操縱性、超限戰及其對美國和臺灣的影響,並提出了應對策略,如貿易戰和社群媒體限制等。提醒臺灣務必警覺中共國的陰謀,並考慮相應的對策。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被中共定調「賴清德與蕭美琴是獨獨配」的民進黨政府,賴清德上任後牽動美中台三方關係。中共從過去反獨促統,轉而優先遏制外部勢力、其次反獨、接續促統。   美國對中政策無論強度或優先順序都排第一順位,而對台政策是置於美中對抗之下,如此態勢很難在短時間內落幕,如果中國期待美國大選是美中關係的契機,恐
Thumbnail
習近平跟美國失敗的關係策略,現在已經是個遙遠的記憶。他於二○一三年提出這個宏圖大略時相對只是個新手領導人,初任共產黨總書記未滿一年,而如今,習近平已深信美國要往死裡打壓中國。先是歐巴馬的轉向亞洲政策,緊隨著是川普的貿易和科技戰,要和敵意如此之重的國家重新建構一段新關係
麥金德及布里辛斯基(Zbigniew Kazimierz Brzeziński )的地緣政治學(Geopolitics/Geopolitik)《大棋盤》(The Grand Chessboard: American Primacy and Its Geostrategic Imperatives)思
電影周處除三害的原型是1980~1990年代的台灣槍擊要犯,剛好呼應中國現在開始面對的經濟泡沫重演。 但是當時的台灣,省長民選、阿扁上任,雖然引入黑道治國,但同時處裡了政治轉型,從外來殖民政權的中國國民黨手中,變成台灣本土政治勢力崛起。鄭太吉當選屏東議長進入政壇,槍殺黑道友人被判刑槍決,然後李登輝
Thumbnail
2021/6/4 拜登「更深層、更廣泛、更精準、更有系統」的對華競爭,尤其表現在量力而為用於焦點。美國形勢天成的離岸地位,正好有助於進行重點的輪替。「再平衡」與「印太」完全是邏輯一脈相承。在地緣政治上就是抓大放小,需謀求與俄國改善關係。雖然拜登、布林肯等必須靦腆說是「追求對俄可預期、穩定的關係」?
中國是對美國和世界秩序最為系統性和危險的威脅,這種情況自特朗普政府以來一直存在,並將持續下去。 在賴清德的政府中,台灣必須站在共同價值和民主夥伴一邊。
Thumbnail
2024/1/18 柯林頓、雷克等東擴派天真以為推進民主是善意,但乘弱勢的俄國葉爾欽之危的結果,卻是累積莫斯科的反感。2014年烏克蘭「廣場事件」的政變後,莫斯科不得不與發起「一帶一路」旗艦型地緣戰略的中國更加靠近。以米氏的角度回頭看蘇利文提倡的「戰略決策」,當年華府持續壓縮俄國,是重大的決策失誤。
政治的核心是制衡(check and balance) 麥迪遜叔叔(James Madison)在聯邦論中說過: 「人類的野心只能靠野心制衡」 一個好的政治制度不是燒香拜佛期望聖人降臨 而是本身就存在互相約束的機制 台灣「類」總統制的最大bug是「權責不相稱」 總統有權無責,可以決定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文章討論了中共國操縱性、超限戰及其對美國和臺灣的影響,並提出了應對策略,如貿易戰和社群媒體限制等。提醒臺灣務必警覺中共國的陰謀,並考慮相應的對策。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被中共定調「賴清德與蕭美琴是獨獨配」的民進黨政府,賴清德上任後牽動美中台三方關係。中共從過去反獨促統,轉而優先遏制外部勢力、其次反獨、接續促統。   美國對中政策無論強度或優先順序都排第一順位,而對台政策是置於美中對抗之下,如此態勢很難在短時間內落幕,如果中國期待美國大選是美中關係的契機,恐
Thumbnail
習近平跟美國失敗的關係策略,現在已經是個遙遠的記憶。他於二○一三年提出這個宏圖大略時相對只是個新手領導人,初任共產黨總書記未滿一年,而如今,習近平已深信美國要往死裡打壓中國。先是歐巴馬的轉向亞洲政策,緊隨著是川普的貿易和科技戰,要和敵意如此之重的國家重新建構一段新關係
麥金德及布里辛斯基(Zbigniew Kazimierz Brzeziński )的地緣政治學(Geopolitics/Geopolitik)《大棋盤》(The Grand Chessboard: American Primacy and Its Geostrategic Imperatives)思
電影周處除三害的原型是1980~1990年代的台灣槍擊要犯,剛好呼應中國現在開始面對的經濟泡沫重演。 但是當時的台灣,省長民選、阿扁上任,雖然引入黑道治國,但同時處裡了政治轉型,從外來殖民政權的中國國民黨手中,變成台灣本土政治勢力崛起。鄭太吉當選屏東議長進入政壇,槍殺黑道友人被判刑槍決,然後李登輝
Thumbnail
2021/6/4 拜登「更深層、更廣泛、更精準、更有系統」的對華競爭,尤其表現在量力而為用於焦點。美國形勢天成的離岸地位,正好有助於進行重點的輪替。「再平衡」與「印太」完全是邏輯一脈相承。在地緣政治上就是抓大放小,需謀求與俄國改善關係。雖然拜登、布林肯等必須靦腆說是「追求對俄可預期、穩定的關係」?
中國是對美國和世界秩序最為系統性和危險的威脅,這種情況自特朗普政府以來一直存在,並將持續下去。 在賴清德的政府中,台灣必須站在共同價值和民主夥伴一邊。
Thumbnail
2024/1/18 柯林頓、雷克等東擴派天真以為推進民主是善意,但乘弱勢的俄國葉爾欽之危的結果,卻是累積莫斯科的反感。2014年烏克蘭「廣場事件」的政變後,莫斯科不得不與發起「一帶一路」旗艦型地緣戰略的中國更加靠近。以米氏的角度回頭看蘇利文提倡的「戰略決策」,當年華府持續壓縮俄國,是重大的決策失誤。
政治的核心是制衡(check and balance) 麥迪遜叔叔(James Madison)在聯邦論中說過: 「人類的野心只能靠野心制衡」 一個好的政治制度不是燒香拜佛期望聖人降臨 而是本身就存在互相約束的機制 台灣「類」總統制的最大bug是「權責不相稱」 總統有權無責,可以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