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當經濟與自然碰撞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作者/楊於道
一隻海鳥緩慢飛過城市上空,翅膀的每一下拍打聲都格外清晰,曾幾何時我們不再有機會慢下腳下的步伐,聆聽萬物帶給我們那別樣的樂章。
  「2020年3月,一種致命的病毒席捲全球,一夜之間,我們的生活彷彿按下了暫停鍵,但隨著人類停下腳步,自然界開始發生神奇的改變,空氣更清新、水質更乾淨,動物們開始以我們幾十年未曾見過的規模繁衍生息。」這段話來自紀錄片《地球改變之年》的開篇旁白。
  人類世界高度運轉著、進步著,經濟起飛,生活水準提高,一切都好似朝著欣欣向榮的美好未來發展,但為何印度人們當闊別三十年,再次看見遠方的喜馬拉雅山時會不禁落淚呢?這座聖山被層層霧霾所雪藏了多年,年輕的人們從前根本不曾直面這山脈的壯闊與莊嚴,如今父母口中當年的光景再現,卻不知下個三十年,孩子們能否再見同樣的光景。
  回顧至今已經超過一年的封鎖期,雖然這段時間給我們帶來許多挑戰,不過對許多野生動物來說卻完全不是如此。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做的任何事其實都跟大自然習習相關,或許我們看見自然的新生後,會感到心情振奮,但疫情的封鎖不會是永久,在我們看到這一年來的改變之後,往後我們該怎麼找到跟大自然和平共處的辦法?不在生活回歸正常後重蹈覆徹?
  封城、鎖國、交通禁令、全面停班,這一切都對於全球經濟與市場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卻使得自然萬物得以休養生息,煥發新生,經濟與自然便是極端的兩個面向,正所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但我們真的無法在經濟發展的同時顧及自然生態保育嗎?
  目前全球有約 55% 人口都居住在城市,未來可能越來越多,當車潮逐漸褪去,城市也赤裸裸地展示在我們面前,不禁令人思考,經過這場疫情的洗禮,未來各行各業必然歷經一番大洗牌,生活或許將從此改變。我們究竟該如何規劃更好、更宜居的都市?又該如何反思人類的渺小,應以更永續的方式,讓每一個人活得更安全、更健康,並與地球的萬物共存?
  於此,我希望以四個面向進行探討:

一、綠色交通運輸

  你可知道,人類所建造的城市之中,有超過一半以上的面積是供予車輛使用的,若再加上廷車場等,那占地面積是相當可觀的,而我們每人平均一年要花費超過100個小時的時間塞在進退不德的車陣之中,這是否搞錯了些甚麼?城市是為了人類所建造的,而非車輛!
  如今正是重新規劃城市交通的好時機,歐美許多國家都正在增加並拓寬自行車道,打造更安全、舒適的單車空間,臺灣的自行車出口實力堅強,也應該思考臺灣如何讓騎單車更加方便,不僅防疫又環保。
  而於此同時,我們也應該思考如何建立更安全、高效、密集的再生能源的大眾運輸系統,減少個體燃油汽機車的使用,為未來做準備。這將是一場漫長的變革,不可能一蹴而舊的,但愈早開始改變,我們的未來就能擁有更多希望,而這也需要居住於台灣的每一位人們供同努力,創造更美好的環境。

二、綠色飲食

  在許多地方,城市封鎖也連帶引發了糧食危機。2020 與2021 年是全球作物豐收的一年,但是因為交通運輸與食品加工鏈被疫情打亂,許多城市面臨著缺糧困境,甚至有發生飢荒的危險。一場疫情讓我們看到在地生產與糧食自給的重要。臺灣 2018年的糧食自給率僅有約 35%,換句話說,我們有 65% 的食物都要靠海外運輸提供,一旦有突發危機,自給供糧能力將十分脆弱。
  讓我們想像一個理想的未來城市,不管在餐廳還是家中,所有的食物都是在地栽種,在大樓屋頂上、陽臺上、庭院中,每個人都可以是「城市農夫」,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到當地當令的新鮮蔬果與糧作。在地的小型農作不用化學農藥與肥料,也不需經過大型的批發與運輸,由當地小農、合作社與農人市集所組成。
  新的糧食生產方式不但能提高糧食自給率,更對環境有益。目前人類因生產糧食製造出的溫室氣體,佔總排放量約 24%,其中畜牧業佔 14%,食物浪費更佔了 8%。若能減少肉食,在地生產植物性糧食,並避免因為運輸與包裝所造成的浪費,我們就能享受更安全、更健康、更環保的食物。

三、綠色經濟

  地球資源有限,但是無窮的欲望卻驅使我們不斷製造、消費、丟棄、再製造、再消費⋯⋯,如今人類的經濟規模,要用三個地球的資源才有可能滿足,而這樣過度消費的習慣也製造了大量的溫室氣體,加深環境壓力。當疫情襲來,漫長的居家時光是否讓你重新思考:我真的需要這麼多東西嗎?
  是時候改變我們的製造模式與消費習慣了。產業應該試著把物品製造得更耐用、更易維修,而消費者也可以在重複使用、修整、共享與交換中,得到更好的消費使用經驗。在每一次購物前停一下,想一想,我是真的需要還是只是想要?或許減少購買後,好好生活的空間反而多了。

四、綠色空間

  越來越多研究顯示,都市中是否有公園等綠色空間,與身心健康有密切關係,世界衛生組織甚至建議:人的居住環境不應遠離綠色空間超過 300 公尺。但是實際上,在許多寸土寸金的城市中,一叢綠意都奢侈難求。
  如果我們能夠少規劃一些空間給汽車,騰出更多的綠色區域,也就會有更多空間運動、遊憩、社交與放鬆;另外,利用這些空間打造都市農業,能讓更多在城市的人參與生產自己的食物。用綠色的邏輯重新去思考我們的城市,重塑身邊的空間,或許您會發現,我們並沒有犧牲太多的便利與舒適,反而能夠開始真正感受並享受生活。更重要的是,面對各種未知的巨變與危機,我們的城市將展現更高的韌性,逢凶化吉。
  就這麼看來,經濟與自然似乎仍存在著不可磨滅的衝突,但或許我們能夠嘗試稍做讓步,讓二者之間產生一中微妙的平衡,也使我們能夠永續並循環的發展著,而不致使地球資源坐吃山空,最後我想以《地球改變之年》紀錄的一段故事做結尾:
  在印度,每年約有400人和100頭野生象在人象衝突中喪生,這種衝突往往發生在深夜,野生象群會從森林中衝出,踩進田地中偷吃莊稼,每次突襲會毀掉大多數農作物,使農民數月的辛苦盡數泡湯,為此,農民們只得選擇回擊,每當象群來襲時他們便以火把、煙花彈、強光手電筒加以驅趕,更有甚者還會追入森林中射殺幼象。一頭成年亞州象,每天要吃下150公斤的食物,但因為人類的文明擴張、砍罰森林,亞州象棲息地只剩下從前的百分之五,冒著生命危險招惹人類,是他們唯一的求生選擇,在強光下倉皇逃竄、在火焰中苦苦喘息、在飢餓裡緊密相依,這是印度野生象群的宿命。
  不過,就在2020年這種人間悲劇有了改善的苗頭,在印度封城之後,許多到城裡打工的人返鄉謀生,他們參與了一個由當地「自然保護基金會」提出的計畫,在森林和農田之間建立一個緩衝區,種植快速生長的稻米植物,專門供野生象群吃,僅僅幾個月內,這群躲避病毒的人們便改造了超過1.6平方公里的土地。
  很快,驗收時刻來臨,究竟牠們會再次襲擊農田,還是接受人類的橄欖枝?夜幕降臨,答案揭曉,大象們一隻接一隻走出黑暗的森林,有母象、有小象,數十頭飢腸轆轆的巨物,在緩衝區停下腳步,開始享用人類為牠們種下的食物,吃完後牠們轉頭走回溫林,沒有對農作物造成任何損害。這一年,這些農民們的收成非常好,附近的村子紛紛效仿這種作法,也取得了卓越的收益。生命本身是可愛的,我們並不一定總要憤怒、總要衝突、總要凌駕與征服,當人學會贈與,對方也會回饋尊重,大自然是一面鏡子,記得大象在人類攻擊下逃回森林的狼狽身影嗎?在看他們吃飽喝足緩步歸家的樣子,這何嘗不是生命中最美的光景。
  打造新生的綠色城市,達成共存共榮並非一蹴可及的,但值得逐步推進,除了有力的政治
  決策、集體的經濟選擇,還要有每一個你我的支持與參與。請問,你準備好了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是來自台灣不同學校的學生,在聽聞部分學校正在實施「減塑政策」,且在校慶園遊會有相關措施,團隊就打算撰寫一篇關於校園減塑的報導。 也因為有些學校推行減塑政策、有些則無,希望透過比較,藉此讓讀者了解園遊會減塑到底有沒有效果。另外,我們也收集 50 份網路問卷獲得學生對減塑園遊會的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 💁:請問需要加購1元塑膠袋嗎? 此時你的選擇是⋯⋯? — 塑膠袋 —— 一項發明已久的產品 為人類帶來幾分鐘的便利,卻將在地球上遺留幾個世紀 在環保意識抬頭的現今 人類也分分想出許多對付塑膠製品的方法 今天的文章跟大家介紹了4種方法 快去看看吧!👀
2021年12月18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 是台灣的公投日、是台灣的未來 今天的文章讓我們聚焦到本次公投 ——第一個生態保育公投—第20案藻礁公投 快去看看文章吧!👀
你知道什麼是綠色金融嗎? 綠色金融的概念起源於歐美金融投資家對其投資對象進行的分類 綠色金融把經濟收益性之外的環境問題等也列入了投資決策的重要考量項目 快到文章看看更詳細的說明吧👀
自從2019年疫情爆發 最常見的「時尚」單品大概就是口罩吧🤧 真的是人手必備 但是… 雖然口罩是必需品 但光是去年,就有約15.6億片口罩被丟棄到海洋裡了😢 我們該如何在防疫和環境之間取得平衡呢? 來看看今天的文章吧!👀
不知道你是否曾經想過「如果世界均溫上升六攝氏度會發生什麼呢?」 六攝氏度聽起來好像還好?小編所在地今日的溫差就不止六度了🥶 但科學家可不這麼認為 🧐 快去看看今天的文章吧! 歡迎大家留言跟我們分享你的想法喔~
不久前招開的 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 於今年10 月 31 日~ 11 月 12 日招開的會議也簡稱COP26 但是這次的大會竟然有領導人缺席😢 快來看看這次大會上所展現的青年力量吧!
— 💁:請問需要加購1元塑膠袋嗎? 此時你的選擇是⋯⋯? — 塑膠袋 —— 一項發明已久的產品 為人類帶來幾分鐘的便利,卻將在地球上遺留幾個世紀 在環保意識抬頭的現今 人類也分分想出許多對付塑膠製品的方法 今天的文章跟大家介紹了4種方法 快去看看吧!👀
2021年12月18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 是台灣的公投日、是台灣的未來 今天的文章讓我們聚焦到本次公投 ——第一個生態保育公投—第20案藻礁公投 快去看看文章吧!👀
你知道什麼是綠色金融嗎? 綠色金融的概念起源於歐美金融投資家對其投資對象進行的分類 綠色金融把經濟收益性之外的環境問題等也列入了投資決策的重要考量項目 快到文章看看更詳細的說明吧👀
自從2019年疫情爆發 最常見的「時尚」單品大概就是口罩吧🤧 真的是人手必備 但是… 雖然口罩是必需品 但光是去年,就有約15.6億片口罩被丟棄到海洋裡了😢 我們該如何在防疫和環境之間取得平衡呢? 來看看今天的文章吧!👀
不知道你是否曾經想過「如果世界均溫上升六攝氏度會發生什麼呢?」 六攝氏度聽起來好像還好?小編所在地今日的溫差就不止六度了🥶 但科學家可不這麼認為 🧐 快去看看今天的文章吧! 歡迎大家留言跟我們分享你的想法喔~
不久前招開的 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 於今年10 月 31 日~ 11 月 12 日招開的會議也簡稱COP26 但是這次的大會竟然有領導人缺席😢 快來看看這次大會上所展現的青年力量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我覺得是健康的人身健康在未來會是稀缺物 因為環境的惡化跟人口減少 導致遺傳疾病顯性的狀況增加健康的人身會是新的夥伴導向 所以財富會重新流向生物科技與西藥廠
Thumbnail
前言 在現今高速發展的社會中,自然生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人類活動的不斷擴展,森林逐漸被砍伐,生態系統也變得日益脆弱。保護森林和推動生態再生成為了當前迫切需要關注的重要議題。本文將探討森林保護的意義和價值,分析生態再生對森林保護的重要性,並分享一些成功的案例,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這一重大使命。
動植物、土地和大自然的能量一直都是連結在一起,過去的人類也是如此與萬物相連,然而隨著時代發展,人類發展出更多的物質能力,也逐漸失去了這份連結。   人們無法感受到大自然的狀態,用著自己覺得好的方式不斷開發著土地,當大自然承受不住這樣的侵害與破壞,就會以祂自己的方式去重整土地,達到休生
Thumbnail
現代社會為了商業利益不斷開發大自然讓原本是農田與森林的地方消失不見了。但是當這些農田與森林的地方不見之後,人們又渴望回歸大自然。如此矛盾心態一直影響人們的生活。隨著氣候變遷下、賴養維生的農業生產出現糧食危機。在都市叢林中農園一直是農業生懺幕後一股力量。可以說,都市中的社區農園是社會基礎設施的具體
Thumbnail
地球上所有生物要生存都是不太容易的,隨時隨地要尋找東西吃,也隨時要防備被別人當食物,再加上看不到的細菌病毒的感染,寄生蟲的侵擾……可說是步步危機。 人類隨著科技的進步,早已脫離朝不保夕的恐懼,儼然似乎超越所有物種,成為掌握環境的萬物之靈,直到面對天災、不管是地震、洪水、野火或是山崩土石流……人類才
人類過多的慾望與行為,對地球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 許多動物、植物的數量大幅減少,甚至滅絕。 科技為人類帶來強大的文明與便捷。但人類缺少對自身的反思與了解, 因此無法正確的、有效的調整自我的思想,來與自然和諧長久共存。 也無法擺脫彼此的爭奪資源與利益,因此國與國的衝突無法化解。
Thumbnail
未來三年內,我們希望在大自然中,打造人與環境共生的地球花園生態共生聚落,活出與自然共生、與人共好的聚落生活及生態文明~一個真實存在的現代桃花源,成為新地球共好生活的示範! 建立以生態為基礎的生活模式,以供需為導向的生產和經濟循環,回到本心的人際連結與社群關係,一起活出生命的美好與意義!
Thumbnail
大自然真的是生生不息,人類只需要良好的照顧和適當的管理維護,會發現各種產出與需求剛好可以滿足,一切都沒有浪費和消耗,一切都是那麼剛剛好!~這就是我們一直想讓大家感受和體驗到的地球花園的美好~大自然的系統是豐盛的!我們一定是會被好好照顧著的,只要我們能找回與自然共生的智慧!
Thumbnail
疫情改變人類生活樣子,重挫經濟,改變了地球樣貌,以及生態的多樣性。疫情下人類活動暫停,生態稍微獲得改善空間。生態被開發不回。變種病毒侵襲,難以逐步控制。政治分裂造成社會連結被破局。全球人口問題與社會矛盾。反思人類生活與價值觀。
Thumbnail
如果我們能 找回永續生活的能力 ,積極行動改善身邊的環境創造地球花園,讓自己發揮天賦活出生命的本質與生活的美好,並把這樣的生活模式複製及擴散,讓 每個人都有能力使自己的環境變得更完美,並創造自己的家園,讓地球成為Garden--God's Eden(神的花園、人間天堂),還有什麼比這更好呢?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我覺得是健康的人身健康在未來會是稀缺物 因為環境的惡化跟人口減少 導致遺傳疾病顯性的狀況增加健康的人身會是新的夥伴導向 所以財富會重新流向生物科技與西藥廠
Thumbnail
前言 在現今高速發展的社會中,自然生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人類活動的不斷擴展,森林逐漸被砍伐,生態系統也變得日益脆弱。保護森林和推動生態再生成為了當前迫切需要關注的重要議題。本文將探討森林保護的意義和價值,分析生態再生對森林保護的重要性,並分享一些成功的案例,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這一重大使命。
動植物、土地和大自然的能量一直都是連結在一起,過去的人類也是如此與萬物相連,然而隨著時代發展,人類發展出更多的物質能力,也逐漸失去了這份連結。   人們無法感受到大自然的狀態,用著自己覺得好的方式不斷開發著土地,當大自然承受不住這樣的侵害與破壞,就會以祂自己的方式去重整土地,達到休生
Thumbnail
現代社會為了商業利益不斷開發大自然讓原本是農田與森林的地方消失不見了。但是當這些農田與森林的地方不見之後,人們又渴望回歸大自然。如此矛盾心態一直影響人們的生活。隨著氣候變遷下、賴養維生的農業生產出現糧食危機。在都市叢林中農園一直是農業生懺幕後一股力量。可以說,都市中的社區農園是社會基礎設施的具體
Thumbnail
地球上所有生物要生存都是不太容易的,隨時隨地要尋找東西吃,也隨時要防備被別人當食物,再加上看不到的細菌病毒的感染,寄生蟲的侵擾……可說是步步危機。 人類隨著科技的進步,早已脫離朝不保夕的恐懼,儼然似乎超越所有物種,成為掌握環境的萬物之靈,直到面對天災、不管是地震、洪水、野火或是山崩土石流……人類才
人類過多的慾望與行為,對地球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 許多動物、植物的數量大幅減少,甚至滅絕。 科技為人類帶來強大的文明與便捷。但人類缺少對自身的反思與了解, 因此無法正確的、有效的調整自我的思想,來與自然和諧長久共存。 也無法擺脫彼此的爭奪資源與利益,因此國與國的衝突無法化解。
Thumbnail
未來三年內,我們希望在大自然中,打造人與環境共生的地球花園生態共生聚落,活出與自然共生、與人共好的聚落生活及生態文明~一個真實存在的現代桃花源,成為新地球共好生活的示範! 建立以生態為基礎的生活模式,以供需為導向的生產和經濟循環,回到本心的人際連結與社群關係,一起活出生命的美好與意義!
Thumbnail
大自然真的是生生不息,人類只需要良好的照顧和適當的管理維護,會發現各種產出與需求剛好可以滿足,一切都沒有浪費和消耗,一切都是那麼剛剛好!~這就是我們一直想讓大家感受和體驗到的地球花園的美好~大自然的系統是豐盛的!我們一定是會被好好照顧著的,只要我們能找回與自然共生的智慧!
Thumbnail
疫情改變人類生活樣子,重挫經濟,改變了地球樣貌,以及生態的多樣性。疫情下人類活動暫停,生態稍微獲得改善空間。生態被開發不回。變種病毒侵襲,難以逐步控制。政治分裂造成社會連結被破局。全球人口問題與社會矛盾。反思人類生活與價值觀。
Thumbnail
如果我們能 找回永續生活的能力 ,積極行動改善身邊的環境創造地球花園,讓自己發揮天賦活出生命的本質與生活的美好,並把這樣的生活模式複製及擴散,讓 每個人都有能力使自己的環境變得更完美,並創造自己的家園,讓地球成為Garden--God's Eden(神的花園、人間天堂),還有什麼比這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