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索的戰爭終局,俄羅斯的戰略遠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11月10日,歷時6周的高加索衝突終告落幕,在俄羅斯維和部隊強力進駐下,亞美尼亞被迫簽署城下之盟,同意自1994年佔領的亞塞拜然7塊領土撤軍,納戈爾諾-卡拉巴赫(Nagorno Karabakh,簡稱納卡)地區就此重歸亞塞拜然管轄,26年的獨立幻夢終歸塵土。眼下亞美尼亞示威遍起,亞塞拜然則是一片歡欣鼓舞,成王敗寇,自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如此變局,或許超出9月27日衝突爆發時,俄羅斯與交火雙方的初始盤算。綜觀此次衝突遞進,煙硝的爆燃實與過往無異:某一風平浪靜時分,前線某方蓄意挑釁、誤判情勢,以致雙方部隊擦槍走火、釀成戰端。依循舊例,兩國應在一陣比劃後,被區域共主俄羅斯勸上談判桌,讓隆隆砲聲消音在莫斯科的懷柔裡,即便雙方心知肚明,眼下停火不過權宜,卻終究能以拉鋸態勢共存,無改納卡的實質獨立。
然而此次發展並未按照過往劇本。首先,交火雙方皆無意遵守停火協議,即便俄羅斯多次介入調停,協議卻皆在落筆幾刻後失效,談判最終淪為有名無實的外交秀;第二,與高加索接壤的土耳其姿態格外高調,自衝突之初,便頻替亞塞拜然搖旗吶喊,海內外土耳其人更是屢屢上街;第三,眼見上述發展,俄羅斯一反常態,不願再訴空談,更未大力支援亞美尼亞,而是在停火失效後,放任亞塞拜然一路推進,並在後者佔領納卡第二大城舒沙(Shusha)、迫近首府斯捷潘納克特(Stepanakert),又意外擊落俄羅斯軍機時,強勢進場,既迫雙方議和,更以維和之名開始駐軍。
此番南高加索劇變,雖有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的舊怨鋪墊,也有新冠疫情忽起,致使各國須借戰火轉移經濟重擔的考量,但關鍵一擊,仍在俄羅斯的戰略決斷上。自納卡衝突成形起,北方巨熊的地緣之手便不曾離去,經此一役,更將持續經緯南高加索政局。

蘇聯崩解,方有納卡獨立

由歷史視角觀之,高加索自17世紀起,便是俄羅斯與波斯、鄂圖曼的緩衝地,信仰多樣、族群複雜,主權歸屬更是屢屢更迭。納卡本身,雖曾是亞美尼亞王國一隅,但在歷史淘洗下,波斯、阿拉伯、蒙古、突厥王朝紛沓而至,信奉伊斯蘭的突厥人口已在此生根,亞美尼亞人早失優勢;之所以再成多數,關鍵便是俄羅斯帝國的邊疆政策。
有別於波斯的多年經營,俄羅斯直到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統治時,才初次接觸高加索,為求後發先至,其選擇扶植同屬基督信仰的亞美尼亞人,不僅計劃性地將其遷入巴庫(今亞塞拜然首都)等穆斯林聚居地,也自他處招徠亞美尼亞僑民。在此脈絡下,納卡的亞美尼亞人口漸增,亞塞拜然人的生存空間自然受迫,民族衝突由此迸生,成了俄羅斯的地緣意難平。
長年以來,但凡俄羅斯內部生亂,兩族便要趁勢決勝負。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砲響,吹響了沙俄改朝換代的號角,也點燃南高加索民族戰火,雙方眼見俄羅斯中央無暇東顧,終於衝破桎梏兵戎相見,納卡由此反覆易主、鮮血遍地,直到1921年蘇聯紅軍開進高加索,衝突才暫有止息契機。
而針對納卡爭議,蘇聯起初維持政策慣性,承諾將此處劃歸亞美尼亞,卻遭史達林(Joseph Stalin)事後推翻。在共產國際擴張背景下,史達林有意將高加索作為地緣跳板,拉攏土耳其,更欲令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相互消耗,避免任一族群坐大,於是納卡終在1921年以自治州(NKAO)名義,劃入亞塞拜然版圖。此般規畫雖暫平戰火,卻也奠定納卡爭議的近代雛型。
1953年史達林逝世,納卡的亞美尼亞人不再安坐,開始上書莫斯科,盼望重歸亞美尼亞,甚至於1988年舉行非正式公投,卻皆未如願。然而公投之際,已是蘇聯末期,中央同樣鞭長莫及,於是雙方再次上演1917年的戲碼,開始了民族駁火,並在蘇聯解體後,於1991年爆發全面戰爭,最後仍是俄羅斯出面調停,雙方才終在1994年停火。但亞美尼亞已將亞塞拜然逐出納卡,更佔領阿國西部大片領土,種下兩國日後持續交戰的新仇。
對俄羅斯來說,如此發展,看似是邊疆民族衝突,實為己身在高加索的衰弱隱喻。帝國時期,兩族人民尚能在中央高壓下共處,十月革命一至,便就地內亂,直至蘇軍前來鎮壓;蘇聯崩解後,納卡兵戎再起,元氣大傷的俄羅斯實無餘力調兵前來,僅能憑靠輸送軍火、傭兵、油管等槓桿,逼迫兩國坐上談判桌,卻終究無力讓亞美尼亞自佔領地撤軍,以致區域衝突綿延20餘年,直到今日才告終結。
後蘇聯時代的俄式維穩
而影響俄羅斯此次決斷的關鍵,首先便是後蘇聯時代的戰略重返。
蘇聯崩解後,從蒙古、中東歐到高加索,曾經高舉紅旗的河山逐步變天,某些國家採行了柔性過度模式,例如波蘭、捷克、匈牙利三國於1999年加入北約;某些地區則發生劇烈衝突,例如烏克蘭與高加索,前者意欲脫俄入歐,後者則在俄羅斯衰落後,湧動著邊界洗牌的腥風血雨。
面對此般窘境,莫斯科並非麻木無感,但其早年受限休克療法的經濟困局,盧布貶值、高失業率皆為棘手難題,實在無暇顧及帝國的遺產存續,故而難阻北約的早期東擴,也一度默許高加索的車臣實質獨立,正如其允許亞美尼亞奪下納卡般。然自1990年代末起,俄羅斯經濟逐漸站穩腳根,冬眠已久的巨熊便開始了地緣反撲。
在高加索地區,俄羅斯於1999年發動第二次車臣戰爭,終結車臣獨立,更在2008年發兵喬治亞,阻止後者收復實質獨立的阿布哈茲、南奧塞梯兩地。這場戰役最終導致喬俄斷交,卻讓俄羅斯從此駐軍該處,既凍結衝突復發機會,更多了地緣新支點,堪為鎮壓車臣等北高加索分離勢力後,重返南高加索的第一行動。此外面對東歐與中東的版圖遞移,俄羅斯先是在2014年收復克里米亞,將兵旗再次插入烏克蘭大地,又於2015年出手干預敘利亞內戰,成功維繫了東地中海的勢力版圖。
在此脈絡下,納卡的「不正常狀態」,自要隨俄羅斯的地緣復起而終結,差別僅在於結束的方式與時機。在方式選項上,俄羅斯自1994年停戰以來,便屢屢暗示亞美尼亞應當撤退,甚至連台階都已為其造好。在俄羅斯與法國、美國共同領導的歐安明斯克小組(OSCE Minsk Group)規劃下,2005年《布拉格進程》(Prague Process)、2007年《馬德里原則》(Madrid Principles)接續出爐,當中皆言,唯有亞美尼亞撤出佔領地,方能令納卡和平。然而身為參與國的亞美尼亞雖簽字同意,卻不願真切奉行,以致衝突幾乎年年復發,這便導致莫斯科決意轉向派兵維穩一途。
而在時機選擇上,此次衝突恰為俄羅斯提供不少天時地利。首先,交戰兩國在疫情重創經濟下,皆須以對外衝突轉移內部民怨,戰火難如過往將息;其次,亞塞拜然推進之餘,不慎於11月9日擊落俄羅斯軍用直升機,給了莫斯科動手正當性;再次,美歐各國正忙防疫,美國更自11月3日起深陷大選紛亂,掣肘之力的銳減,為俄羅斯免去不少顧慮。
然而除卻上述因素,真正撼動莫斯科,使其決意在此時出兵的關鍵,實是納卡衝突的再次國際化。
阻絕衝突國際化的可能
回顧1991年爆發的納卡戰爭,其之所以歷時漫長、傷亡慘烈,原因恰如當今的敘利亞內戰,即在外部勢力干涉、擾動下,內部衝突難以止息。1991年至1994年期間,亞塞拜然受土耳其、以色列、烏克蘭援助,更有來自車臣、阿富汗的聖戰士支持;亞美尼亞受希臘襄助,俄羅斯則是雙邊押寶。各方勢力相互雜揉,致使衝突持久難止,傷亡規模亦不斷擴大,甚至波及俄羅斯、土耳其與伊朗邊境。
在此之後,納卡即便再有衝突,也不曾如1991年的戰事般牽引國際勢力;然而此次雙方交火不過數日,土耳其便高調聲援,其雖未如1991年時派兵介入,卻仍向亞塞拜然提供軍火,並在國際上屢以亞塞拜然的庇護者自居。
究其背景,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之所以如此冒進,一來是因新冠疫情重創土國經濟,需借外部事務轉移民怨,故其在高加索衝突後,又高調於法國恐襲、維也納恐襲上發表意見,不僅與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唇槍舌戰,更煽動中東的抵制法貨潮;二來,土耳其本無意介入高加索,但眼見戰事不停,自也起了逐鹿之意,欲將亞塞拜然作為地緣跳板,正如奧斯曼土耳其也曾於俄羅斯十月革命後,支援亞塞拜然般。
除此之外,美國同樣躍躍欲試。自9月衝突爆發起,川普(Donald Trump)、拜登(Joe Biden)、蓬佩奧(Mike Pompeo)、奧布萊恩(Robert C. O’Brien)皆曾釋出調停意願,雖說此舉多為選舉拉票之故,但就外交結構觀之,美國角色與俄羅斯相像,同衝突當事兩國皆有交好,甚至主導10月26日簽訂的第三次停火協議,長此以往恐成納卡議題另一競爭者。綜合上述脈絡,美土之舉即便無改高加索局勢,卻已挑動俄羅斯的敏感神經。
此外相較於比亞美尼亞的一路緊依,亞塞拜然的曖昧態度同樣令莫斯科不安。在南高加索三國中,喬治亞已因2003年的顏色革命倒向歐洲,更因2008年的喬俄戰爭與俄斷交,莫斯科若再不牢握與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的繫帶,恐令地緣缺角不斷擴大。而亞塞拜然自1994年停火以來,便屢因納卡問題心生不滿,認為俄羅斯過度偏袒亞美尼亞,為此俄方不得不多加安撫。此次其不僅大力靠向土耳其,更接下美國遞出的橄欖枝,無疑會加劇俄羅斯的拉攏力道。
蘇聯崩解至今,俄羅斯即便難回過往巔峰,卻也已逐步走出經濟泥淖,不再是沉默挨打的平陽虎。在其戰略重返下,高加索經歷車臣復歸、喬俄戰爭洗禮,諸多衝突盡遭弭平、封印,唯餘納卡仍在爆燃,終又於此塵埃落定。莫斯科的關鍵決斷,既用納卡歸屬安撫了亞塞拜然,也借維和保障栓牢亞美尼亞,更以陳兵之舉阻絕土耳其等外部野心。這頭甦醒的北方巨熊,終又重回高加索之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385內容數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劉燕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制度層面外,修憲條文中有項變動格外引人注目,那便是將「俄語」提高到了聯邦官方語言、立國之語的地位。上述短短几字的更動,其實意味深遠,暗藏了對蘇聯崩解後、葉利欽以降的俄羅斯一代,進行公民身份再塑的力道。
俄羅斯有句諺語:「送紅雞蛋要趕在復活節前」(Дорого яичко к христову дню),意指凡事做得及時、方能收效,這般邏輯也體現在克里姆林宮的近日舉措上。
蒙古有句諺語:「鄰居生命與自家生命一樣重要」,意在強調鄰里關係休慼與共。綜觀蒙古近代史,「鄰居」的角色確實舉足輕重。
阿拉伯之春發生後,埃爾多安認為這是重掌地區主導權的天賜良機,於是其大舉涉入下列熱點:敘利亞內戰、利比亞內戰、卡塔爾與沙特的斷交危機、支持穆兄會等,南北出擊又左右開弓,帝國的中東聲帶漸顯,不再如過去般失語無措。
阿富汗有句諺語:「不要攔下別人的驢」,意在勸人不要多管閒事。然而綜觀整段阿富汗近代史,其骨皮皆烙滿列強干預的印記。
8月25日,滴滴出行宣布正式進軍俄羅斯,並將以韃靼斯坦共和國的首府喀山(Kazan)為起點,逐步拓展在俄業務。早在2019年,滴滴佈局俄羅斯的消息便已風傳市場,無奈疫情來得猝不及防,全球交通市場急速緊縮,入俄計劃也只能向後順延。
在制度層面外,修憲條文中有項變動格外引人注目,那便是將「俄語」提高到了聯邦官方語言、立國之語的地位。上述短短几字的更動,其實意味深遠,暗藏了對蘇聯崩解後、葉利欽以降的俄羅斯一代,進行公民身份再塑的力道。
俄羅斯有句諺語:「送紅雞蛋要趕在復活節前」(Дорого яичко к христову дню),意指凡事做得及時、方能收效,這般邏輯也體現在克里姆林宮的近日舉措上。
蒙古有句諺語:「鄰居生命與自家生命一樣重要」,意在強調鄰里關係休慼與共。綜觀蒙古近代史,「鄰居」的角色確實舉足輕重。
阿拉伯之春發生後,埃爾多安認為這是重掌地區主導權的天賜良機,於是其大舉涉入下列熱點:敘利亞內戰、利比亞內戰、卡塔爾與沙特的斷交危機、支持穆兄會等,南北出擊又左右開弓,帝國的中東聲帶漸顯,不再如過去般失語無措。
阿富汗有句諺語:「不要攔下別人的驢」,意在勸人不要多管閒事。然而綜觀整段阿富汗近代史,其骨皮皆烙滿列強干預的印記。
8月25日,滴滴出行宣布正式進軍俄羅斯,並將以韃靼斯坦共和國的首府喀山(Kazan)為起點,逐步拓展在俄業務。早在2019年,滴滴佈局俄羅斯的消息便已風傳市場,無奈疫情來得猝不及防,全球交通市場急速緊縮,入俄計劃也只能向後順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三世紀到七世紀初,歐亞大陸上只有兩個世界霸權長期存在。一個當然是地中海的羅馬帝國,另一個就是他們永遠的宿敵,波斯薩珊帝國,又稱為波斯第二帝國。 薩珊帝國幅員廣大,影響力輻射至整個中亞、中東。軍事上多次擊敗羅馬帝國,甚至一度把東羅馬逼到亡國的絕境。政治、文化都十分精緻,連對未來伊斯蘭世界的形成都有
Thumbnail
對於許多定居型的大帝國來說,從歐亞大草原來的遊牧民族劫掠,向來是一個極其困擾的問題。西方拜占庭、東方的東亞諸帝國都是如此。位居中央的波斯,也不例外。防衛草原民族最重要的戰略通道,叫做「裏海之門」。 在波斯漫長的北方防線上,有一些極為重要的隘口,最是軍隊通行的兵家必爭之地。這些隘口西分布於高加索山脈
Thumbnail
從六世紀開始,繼持續數百年的「日耳曼民族大遷徙」之後,斯拉夫人接踵而至,也開始不斷遷徙至中歐、南歐等地。其中一個目的地,就是拜占庭帝國的核心領土之一,巴爾幹半島。 這一股股大小規模的移民,時而和平移居,時而以劫掠的方式侵入,逐漸佔據了巴爾幹半島絕大多數的鄉村地區。最強大的勢力,斯拉夫化的保加利亞人
Thumbnail
公元532年,在四年的血戰後,兩大世界霸權,東羅馬帝國和波斯的薩珊王朝,決定握手言和,結束爭奪今日高加索山脈南部的「伊比利雅戰爭」。 戰爭結束的原因很多。比如說東羅馬最著名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決定把重心放在恢復羅馬帝國的舊土義大利和北非。以及波斯皇帝霍斯老一世對國內政局不穩的擔憂。總之既然不分
Thumbnail
俄羅斯南部達吉斯坦共和國遭多起恐攻。烏克蘭飛彈襲擊克里米亞,盼美解禁長程飛彈。 BJ:莫斯科離烏克蘭邊境只有一兩百公里,美製長程飛彈若解禁,後果不堪設想。天佑人類。 --- 以色列宣布加薩激戰結束,準備攻黎巴嫩真主黨。 BJ:跟以色列當初攻加薩說是要打哈瑪斯的說法如出一轍(結果是全面佔領迦薩
Thumbnail
萬曆十五年,也就是1587年,這時在歐亞大草原中西部,有三個超級帝國互相制衡: 俄羅斯沙皇國。先前在恐怖伊凡(伊凡雷帝或伊凡四世)的時代,往中亞及西伯利亞擴張,擊潰喀山及西伯利亞汗國等一眾草原政權,勢力不斷東擴。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土耳其勢力往北深入黑海沿岸,早已控制住烏克蘭、俄羅斯草原上的
Thumbnail
屬於阿茲德人的巴尼納布汗部落由於掌控了阿曼南部佐法爾到巴格達與大馬士革的乳香陸路貿易,在12世紀趕走了塞爾柱土耳其帝國,建立了納巴尼王朝,並於1154 年到 1624 年之間統治阿曼 在12 世紀至 15 世紀末,巴赫拉就是納巴尼王朝的首都,而巴赫拉堡就身負著防衛這座綠洲首都與保護乳香之路的重責大任
Thumbnail
哈薩克是中亞五國,分別是哈薩克、烏茲別克、土庫曼、塔吉克及吉爾吉斯。哈薩克領土歷史上為多個遊牧民族的活動範圍,成吉思汗於13世紀佔領該地,成為蒙古帝國而改變,隨著帝國內部鬥爭,權利最終回到當地遊牧民族手中。16世紀時,哈薩克族分別發展,成為大、中、小三個玉茲。俄羅斯人於18世紀開始進入哈薩克草原..
Thumbnail
十九世紀下半 1853年7月,俄羅斯派兵穿越過Prut河進入奧圖曼帝國的兩個附庸國: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 (Wallachia,地理位置相當於今天羅馬尼亞的南部),開啟了克里米亞戰爭。奧圖曼的艦隊從君士坦丁堡駛向黑海南部的港口Sinop,卻遇上駐在克里米亞半島的港口Sevastopol的俄羅斯艦隊猛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三世紀到七世紀初,歐亞大陸上只有兩個世界霸權長期存在。一個當然是地中海的羅馬帝國,另一個就是他們永遠的宿敵,波斯薩珊帝國,又稱為波斯第二帝國。 薩珊帝國幅員廣大,影響力輻射至整個中亞、中東。軍事上多次擊敗羅馬帝國,甚至一度把東羅馬逼到亡國的絕境。政治、文化都十分精緻,連對未來伊斯蘭世界的形成都有
Thumbnail
對於許多定居型的大帝國來說,從歐亞大草原來的遊牧民族劫掠,向來是一個極其困擾的問題。西方拜占庭、東方的東亞諸帝國都是如此。位居中央的波斯,也不例外。防衛草原民族最重要的戰略通道,叫做「裏海之門」。 在波斯漫長的北方防線上,有一些極為重要的隘口,最是軍隊通行的兵家必爭之地。這些隘口西分布於高加索山脈
Thumbnail
從六世紀開始,繼持續數百年的「日耳曼民族大遷徙」之後,斯拉夫人接踵而至,也開始不斷遷徙至中歐、南歐等地。其中一個目的地,就是拜占庭帝國的核心領土之一,巴爾幹半島。 這一股股大小規模的移民,時而和平移居,時而以劫掠的方式侵入,逐漸佔據了巴爾幹半島絕大多數的鄉村地區。最強大的勢力,斯拉夫化的保加利亞人
Thumbnail
公元532年,在四年的血戰後,兩大世界霸權,東羅馬帝國和波斯的薩珊王朝,決定握手言和,結束爭奪今日高加索山脈南部的「伊比利雅戰爭」。 戰爭結束的原因很多。比如說東羅馬最著名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決定把重心放在恢復羅馬帝國的舊土義大利和北非。以及波斯皇帝霍斯老一世對國內政局不穩的擔憂。總之既然不分
Thumbnail
俄羅斯南部達吉斯坦共和國遭多起恐攻。烏克蘭飛彈襲擊克里米亞,盼美解禁長程飛彈。 BJ:莫斯科離烏克蘭邊境只有一兩百公里,美製長程飛彈若解禁,後果不堪設想。天佑人類。 --- 以色列宣布加薩激戰結束,準備攻黎巴嫩真主黨。 BJ:跟以色列當初攻加薩說是要打哈瑪斯的說法如出一轍(結果是全面佔領迦薩
Thumbnail
萬曆十五年,也就是1587年,這時在歐亞大草原中西部,有三個超級帝國互相制衡: 俄羅斯沙皇國。先前在恐怖伊凡(伊凡雷帝或伊凡四世)的時代,往中亞及西伯利亞擴張,擊潰喀山及西伯利亞汗國等一眾草原政權,勢力不斷東擴。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土耳其勢力往北深入黑海沿岸,早已控制住烏克蘭、俄羅斯草原上的
Thumbnail
屬於阿茲德人的巴尼納布汗部落由於掌控了阿曼南部佐法爾到巴格達與大馬士革的乳香陸路貿易,在12世紀趕走了塞爾柱土耳其帝國,建立了納巴尼王朝,並於1154 年到 1624 年之間統治阿曼 在12 世紀至 15 世紀末,巴赫拉就是納巴尼王朝的首都,而巴赫拉堡就身負著防衛這座綠洲首都與保護乳香之路的重責大任
Thumbnail
哈薩克是中亞五國,分別是哈薩克、烏茲別克、土庫曼、塔吉克及吉爾吉斯。哈薩克領土歷史上為多個遊牧民族的活動範圍,成吉思汗於13世紀佔領該地,成為蒙古帝國而改變,隨著帝國內部鬥爭,權利最終回到當地遊牧民族手中。16世紀時,哈薩克族分別發展,成為大、中、小三個玉茲。俄羅斯人於18世紀開始進入哈薩克草原..
Thumbnail
十九世紀下半 1853年7月,俄羅斯派兵穿越過Prut河進入奧圖曼帝國的兩個附庸國: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 (Wallachia,地理位置相當於今天羅馬尼亞的南部),開啟了克里米亞戰爭。奧圖曼的艦隊從君士坦丁堡駛向黑海南部的港口Sinop,卻遇上駐在克里米亞半島的港口Sevastopol的俄羅斯艦隊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