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海默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台北摯友阿芳三月底走了,收到消息沒能回過神來,家人來訊息說是吸入性肺炎引致敗血症緊接導致多器官衰竭而往生。阿芳很年輕,才剛到耳順的年紀,可惜了,她無法隨心所欲安享退休生活,或忙碌於含頤弄孫;疫情關係,我沒能到台北送她最後一程,遺憾。最近常想也許阿芳的離去是佛陀慈悲阿芳已經受太多苦了,免了她被疫情及戰爭波及,讓她回到了佛的身邊,安享極樂,也順道替我們這些還滯留塵世的業障者懺悔。

阿芳生前是阿茲海默症患者,病期約莫7-8年了,起初發現是在工作上不斷出錯,而錯誤都因忘記了自己已經說過做過的事,或是應做沒做的事項,無法按上司指示完成工作等,常引起客戶抱怨投訴,而公司也因此損失不小,幾經努力也無法改善,尋醫問診後無奈辭職了.辭職那年我正好去了台北,約她晚飯,只覺得阿芳很開心我們又見面了,外表完全察覺不到她病了,當時的阿芳還是一樣健談,開心,只是簡單說了自己暫時不工作,想休息。

然而,阿茲海默症是這般的讓人揪心,四五年後在台北再見她,完全不是我記憶裡的阿芳,腦部退化已越趨嚴重,據說大腦明顯萎縮,白斑點已經變成斑塊,導致無法正常吸收及代謝食物,瘦到皮包骨; 脊椎彎弓駝背足足矮了幾寸,家人說除了喪失短期記憶,溝通困難,行為也出現異常,阿芳失去對時間及地點的認知,例如她會半夜起來在家裡不斷踱步,從睡房到客廳來回幾個小時不停,喃喃自語; 如把睡房鎖了,她就在房裡繞圈,一週裡起碼幾次,如帶她出外散步,她會走得飛快像是趕往某處,所以向來都是先生或兒子緊跟著,避免出意外。

每日三餐也是一個挑戰,看護她的阿姨說阿芳早幾年還會自己吃飯,但往往把飯含在嘴裡不嚼也不嚥,要人提醒才慢慢嚼嚥吞下,往往一餐飯下來最保守兩小時。後幾年需要人餵食,但同樣不嚼不嚥,且目光越來越空洞,腦細胞不斷退化,阿芳不知飢餓,就算是餓了幾天能吃幾口飯也嚴重便秘;阿芳也不知冷暖,常手腳冰涼,需要看護幫她加衣物。家人無法與阿芳對話,說是好久無法與她目光對接,阿芳永遠是望著地下,很偶爾阿芳會擠出一兩個單字,原來,失語症早已靜悄悄出現了。

2019年疫情前最後一次見阿芳,感覺阿芳似乎還記得我和另一個老友,護理阿姨說不管誰來訪,阿芳一般都不會安靜地坐著,那天她肯與我們坐在一起,雖沒什麼直接對話,卻看得出來阿芳情緒興奮莫名,還拍照留念。家人提及西藥中藥針灸多年來沒停過,任何好友建議的健康食品,維他命,亞米茄3,MCT油,國外的,能買都買了,卻無法明顯湊效,最大的障礙是阿芳的自主神經已不受控制,無法吞嚥,小半杯中藥都要分好多口才能喝下,其他固體的如膠囊,丸劑就更不可能按時服用,一天下來,只要是醒著的時候都是被餵食,餵藥,這個那個,相信如果阿芳還帶點清醒也厭煩痛恨這種生活,每天起來看不到盡頭的磨難,自己苦家人更苦,阿茲海默症最終竟會使人是如此不堪,如此毫無尊嚴.而肺炎給了她最後一擊。

阿茲海默症是一種慢性絕症,病期因人而異,目前醫學界對它的了解限於對病期本身的發展所產生的種種症狀,對病人的影響輕則記性差,重症將會完全失去自理能力等等,暫時沒有特效藥,也沒有能夠真正治癒的好方法,許多理論上可用的藥物,食療,甚至針灸都只是舒緩退化速度,由於初期診斷很困難,往往都是患者已經出現相對明顯的認知障礙,失智症或失語能力才讓身邊的人察覺。一切還是預防為上策,養生/食療相對很重要,既是退化性疾病,理論是相通的,例如有人很年輕就得了三高,有人九十歲還耳聰目明,除了所謂遺傳基因,更多的是我們到底如何過日子,大道理每個人都知道,只欠執行的推動力。今天把阿芳的個案向一個自稱憂鬱症患者簡述後,竟激發她決定放棄糖和澱粉的攝取,說是希望跟老公活到“隨心所欲”之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關蕙蘭中醫師的沙龍
3會員
17內容數
2022/06/06
濕疹是一個令人相當困擾的皮膚問題,不但痕癢難耐同時亦疼痛甚至潰爛,嚴重影響生活及情緒。面對這麼漫長的治療過程,A小姐卻用無限的堅持和毅力面對......
Thumbnail
2022/06/06
濕疹是一個令人相當困擾的皮膚問題,不但痕癢難耐同時亦疼痛甚至潰爛,嚴重影響生活及情緒。面對這麼漫長的治療過程,A小姐卻用無限的堅持和毅力面對......
Thumbnail
2022/05/09
近來台灣的Omicron變異株疫情持續升溫,確診新冠個案只長不消,從四月初起似有反覆增長的跡象⋯⋯
Thumbnail
2022/05/09
近來台灣的Omicron變異株疫情持續升溫,確診新冠個案只長不消,從四月初起似有反覆增長的跡象⋯⋯
Thumbnail
2022/04/27
疫症不一定帶給人們身體上的健康問題,也可能影響到心理及社交障礙,尤其幼童......
Thumbnail
2022/04/27
疫症不一定帶給人們身體上的健康問題,也可能影響到心理及社交障礙,尤其幼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失智症的患者在筆者的眼中,就像是一座充滿荊棘的孤島,它四處漂流,無法接受外界的訊息,而外人也無法進入,一不注意,它便會漂向無垠的大海……
Thumbnail
失智症的患者在筆者的眼中,就像是一座充滿荊棘的孤島,它四處漂流,無法接受外界的訊息,而外人也無法進入,一不注意,它便會漂向無垠的大海……
Thumbnail
摯友因為阿茲海默症而離世,而阿茲海默症是一種慢性絕症,病期因人而異,目前醫學界對它的了解限於對病期本身的發展所產生的種種症狀,對病人的影響輕則記性差,重症將會完全失去自理能力等等.......
Thumbnail
摯友因為阿茲海默症而離世,而阿茲海默症是一種慢性絕症,病期因人而異,目前醫學界對它的了解限於對病期本身的發展所產生的種種症狀,對病人的影響輕則記性差,重症將會完全失去自理能力等等.......
Thumbnail
回憶,父親從2013年5月起,陸續出現剛剛發生的事情,不復記憶,在初期時可能只是輕微的忘記,東西常找不到或放錯地方,說話前後不太連貫,而且會重覆某些字眼或動作等。
Thumbnail
回憶,父親從2013年5月起,陸續出現剛剛發生的事情,不復記憶,在初期時可能只是輕微的忘記,東西常找不到或放錯地方,說話前後不太連貫,而且會重覆某些字眼或動作等。
Thumbnail
進入老年期的疾病,我最擔心的是突然的中風,不知原因的,自己的身體細胞增生不停止的癌症,還有更不知道原因的失智症。   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的早期症狀: 1.瞬間記憶喪失 2.沒有好奇心 3.沒感覺   對照我自己:   1.瞬間記憶喪失   ○我的瞬間記憶喪失,只是一下子而已,事後(馬上,幾秒鐘,或
Thumbnail
進入老年期的疾病,我最擔心的是突然的中風,不知原因的,自己的身體細胞增生不停止的癌症,還有更不知道原因的失智症。   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的早期症狀: 1.瞬間記憶喪失 2.沒有好奇心 3.沒感覺   對照我自己:   1.瞬間記憶喪失   ○我的瞬間記憶喪失,只是一下子而已,事後(馬上,幾秒鐘,或
Thumbnail
過去我曾描述失智症患者的世界,時間和空間永遠都是支離破碎的;不過,這次阿嬤彷彿跟我共享了當下的時空,我們的平行宇宙終於碰上了彼此。
Thumbnail
過去我曾描述失智症患者的世界,時間和空間永遠都是支離破碎的;不過,這次阿嬤彷彿跟我共享了當下的時空,我們的平行宇宙終於碰上了彼此。
Thumbnail
世界上,有一群人,根本不知道新冠肺炎(COVID-19)的存在,平常不知道要戴口罩和洗手,對疫情不感到恐懼也不會恐慌,不知道是被他們被世界遺忘了,還是他們遺忘了世界,是的,他們是一群阿茲海默症(失智症)患者,也包括我的阿嬤。
Thumbnail
世界上,有一群人,根本不知道新冠肺炎(COVID-19)的存在,平常不知道要戴口罩和洗手,對疫情不感到恐懼也不會恐慌,不知道是被他們被世界遺忘了,還是他們遺忘了世界,是的,他們是一群阿茲海默症(失智症)患者,也包括我的阿嬤。
Thumbnail
照片裡是我的阿嬤,她在三年前罹患了阿茲海默症(也就是失智症),這給了我們家不小的衝擊,至少在跟阿嬤的互動上是如此。在阿嬤失智症約一年過後,我因為個人因素陷入了憂鬱症;那時期的我雖然狀態不好,但仍然得要每周回家照顧我阿嬤,然而也在這一兩年的照顧中,我發現了失智症的另一種解讀...
Thumbnail
照片裡是我的阿嬤,她在三年前罹患了阿茲海默症(也就是失智症),這給了我們家不小的衝擊,至少在跟阿嬤的互動上是如此。在阿嬤失智症約一年過後,我因為個人因素陷入了憂鬱症;那時期的我雖然狀態不好,但仍然得要每周回家照顧我阿嬤,然而也在這一兩年的照顧中,我發現了失智症的另一種解讀...
Thumbnail
對於安樂死與病人自主權,我仍然想問:「面臨已經重度退化的患者,要如何在生命最後一刻替自己執行步驟,而能不假手他人呢?有尊嚴的善終,是後代的強求?還是個人的造化?」 金馬獎頒獎,高齡81歲的金馬影后,國民阿嬤陳淑芳的藝界人生開始廣為流傳。 看了這些文章報導,筆者心中有深深的感觸,筆者的阿嬤,同樣高齡8
Thumbnail
對於安樂死與病人自主權,我仍然想問:「面臨已經重度退化的患者,要如何在生命最後一刻替自己執行步驟,而能不假手他人呢?有尊嚴的善終,是後代的強求?還是個人的造化?」 金馬獎頒獎,高齡81歲的金馬影后,國民阿嬤陳淑芳的藝界人生開始廣為流傳。 看了這些文章報導,筆者心中有深深的感觸,筆者的阿嬤,同樣高齡8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只做善事不唸經,這是修福報。要唸經才有功德可以消外道願、消業障,真誠的懺悔,把自己的心性調整好。福慧雙修之後,心性與淨土相應,才能去淨土。所謂的功德,即是惡念的銷融,自性的顯露。」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只做善事不唸經,這是修福報。要唸經才有功德可以消外道願、消業障,真誠的懺悔,把自己的心性調整好。福慧雙修之後,心性與淨土相應,才能去淨土。所謂的功德,即是惡念的銷融,自性的顯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