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失智症~從心觀察一起回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父親去世前4年被診斷出阿茲海默症即所謂失智症,我記得那年暑假,我載著他至台北榮總老年醫學科(現在的高齡醫學中心)接受失智症量表測試,那時我一點概念都沒有,醫生也沒說出阿茲海默症或失智症這樣的字眼,他只說得了老年憂鬱症,我忍著眼淚和醫生對話,心裡只想著我到底在做什麼啊,竟然讓年邁父親罹患憂鬱症,再回想平日和父親的互動,我只想避免衝突所以盡量少對話,殊不知他所有不合情理的行為或話語都因為他生病了。無知的我開始看資料開始關心這議題,老年憂鬱症正是失智症的前兆之一,根據統計數字80歲以上老人每5位就有1位是失智症患者。這比例很高,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失智症患者。當失智找上家人時,我們因為不懂得如何面對它而束手無策,10多年過去了,現有的長照 2.0 中可尋求資源來減緩失智症患者的退化及照顧者獲得適時的喘息。

繪本《我的新奶奶》正是一本觸動人心以溫暖幽默的筆調,描述妮妮和家人如何適應家中的改變,用愛與親情撫慰心靈,讓全家人因為愛而更凝聚在一起了。書中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阿茲海默症」這個名詞,只說奶奶變得不一樣了,以前的奶奶不喜歡妮妮的髮型,會和妮妮一起到公園餵鴨子,到世界各地去旅行,還會煮很好吃的異國料理;而現在的新奶奶卻超級欣賞妮妮的髮型,還會自己吃掉餵鴨子的麵包屑,而且也沒辦法煮飯和到處去旅行了。最後,奶奶搬去和妮妮一家人住,因為她沒辦法照顧自己,要時時有人看著她。但是,妮妮很愛奶奶,她愛過去那個奶奶,也愛現在這個新奶奶,她要和新奶奶一起創造彼此珍貴的心記憶。

當然每個家庭狀況不同,每個病人症狀也不同,但最重要的是對失智者的理解及尊重。患者因為腦部病變使得認知能力下降,生活上也因適應不良和心理壓力,出現情緒、行為、精神不穩等「非認知症狀」, 家人在照顧的過程中不要傷害他曾經的權威及自尊,陪伴者要問你想做什麼或是你不想做什麼,漫長的照顧之路也讓照顧者苦不堪言,但因為愛所以一起走過來了。

如果你(妳)也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送愛心更歡迎追蹤我,有任何想要交流的意見與想法也都歡迎哦!謝謝你(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文亭硯的沙龍
86會員
200內容數
在繪本中尋找生命省思,決定50+後的人生悠遊於繪本中漫步呼吸,遇見更多美麗的人事物。
文亭硯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9
什麼時候才會自覺石頭很重,才意識到自己背得很辛苦,所有社會期望及他人目光都像是書中的石頭,從小到大我們或兔或少都背負了自己給自己或是別人給自己的石頭,這些石頭增加的速度往往比放下來得快,也許是不希望辜負別人的期望吧,也許是放不下別人的眼光吧。
Thumbnail
2025/04/19
什麼時候才會自覺石頭很重,才意識到自己背得很辛苦,所有社會期望及他人目光都像是書中的石頭,從小到大我們或兔或少都背負了自己給自己或是別人給自己的石頭,這些石頭增加的速度往往比放下來得快,也許是不希望辜負別人的期望吧,也許是放不下別人的眼光吧。
Thumbnail
2025/04/04
我們似乎忘了曾有的童心,可以天馬行空地想像,可以單純投以崇拜羨慕而非嫉妒的眼光,可以恣意說著心中的想望,我在讀繪本時常常有著這樣單純美好的感受,簡單趣味的生活小事卻有著深深的感動,每頁圖像從顏色畫風又帶著讀者感受另一層的涵義,加以自己的生活經驗生命歷程,在輕鬆的閱讀之後,常常有當頭棒喝之感。
Thumbnail
2025/04/04
我們似乎忘了曾有的童心,可以天馬行空地想像,可以單純投以崇拜羨慕而非嫉妒的眼光,可以恣意說著心中的想望,我在讀繪本時常常有著這樣單純美好的感受,簡單趣味的生活小事卻有著深深的感動,每頁圖像從顏色畫風又帶著讀者感受另一層的涵義,加以自己的生活經驗生命歷程,在輕鬆的閱讀之後,常常有當頭棒喝之感。
Thumbnail
2025/02/07
在追尋幸福的道路上,是不是可以放更多的心力向內追尋探求呢?每個人都想獲得幸福,但靠搶奪別人的快樂是沒辦法獲得真正的幸福,對我而言幸福的感受該是每個當下的平靜與舒適,如果有餘力,我想要伸出援手帶給身邊的人溫暖。
Thumbnail
2025/02/07
在追尋幸福的道路上,是不是可以放更多的心力向內追尋探求呢?每個人都想獲得幸福,但靠搶奪別人的快樂是沒辦法獲得真正的幸福,對我而言幸福的感受該是每個當下的平靜與舒適,如果有餘力,我想要伸出援手帶給身邊的人溫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並非正常的老化現象,很多家屬以為這就是隨著老化出現頑固、難以溝通的性格,而忽略了就醫的重要性,事實上,這些跡象的出現表示長輩可能已經生病了,必須及早接受門診檢查與治療。 在醫院從事失智症照護工作數年來,經常在初診時向家屬蒐集早期症狀資料的時候,聽到類似的故事。可惜的是當下案主認知受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並非正常的老化現象,很多家屬以為這就是隨著老化出現頑固、難以溝通的性格,而忽略了就醫的重要性,事實上,這些跡象的出現表示長輩可能已經生病了,必須及早接受門診檢查與治療。 在醫院從事失智症照護工作數年來,經常在初診時向家屬蒐集早期症狀資料的時候,聽到類似的故事。可惜的是當下案主認知受
Thumbnail
「我是誰?」 這可能是剩下最有意識的問句了
Thumbnail
「我是誰?」 這可能是剩下最有意識的問句了
Thumbnail
生為家裡最小的小孩,父母生我生的不算早,雖有哥哥、姊姊,但因為年紀差距的關係,哥哥早早就到了美國發展,姊姊也有了自己的家庭,而整個家,日常只剩下我、父親、母親與祖母。 我的父親對於許多同輩的人來說,也許可以當他們爸爸的爸爸了,祖母當時已經90多歲,記得最後幾年,她一直受著失智症困擾,時常說家裡鬧鬼,
Thumbnail
生為家裡最小的小孩,父母生我生的不算早,雖有哥哥、姊姊,但因為年紀差距的關係,哥哥早早就到了美國發展,姊姊也有了自己的家庭,而整個家,日常只剩下我、父親、母親與祖母。 我的父親對於許多同輩的人來說,也許可以當他們爸爸的爸爸了,祖母當時已經90多歲,記得最後幾年,她一直受著失智症困擾,時常說家裡鬧鬼,
Thumbnail
這是我不知道第幾次覺得崩潰的時間點,因為無處可以發洩,所以決定開始用文字的方式抒發。 他,是我爸爸,今年即將滿60歲....
Thumbnail
這是我不知道第幾次覺得崩潰的時間點,因為無處可以發洩,所以決定開始用文字的方式抒發。 他,是我爸爸,今年即將滿60歲....
Thumbnail
我要當機了!2025年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失智症比例也會逐漸提高。家屬的失落歷程,從預期性悲傷、模糊性失落(包含預期性、漸近性、確定性)、深度的悲傷等,家人必須經由眼神專注、表達溫柔,真誠接納、不去質問,給予讚美、鼓勵表達,耐心指導、簡化複雜等溝通,才能得宜、相得益彰。
Thumbnail
我要當機了!2025年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失智症比例也會逐漸提高。家屬的失落歷程,從預期性悲傷、模糊性失落(包含預期性、漸近性、確定性)、深度的悲傷等,家人必須經由眼神專注、表達溫柔,真誠接納、不去質問,給予讚美、鼓勵表達,耐心指導、簡化複雜等溝通,才能得宜、相得益彰。
Thumbnail
回憶,父親從2013年5月起,陸續出現剛剛發生的事情,不復記憶,在初期時可能只是輕微的忘記,東西常找不到或放錯地方,說話前後不太連貫,而且會重覆某些字眼或動作等。
Thumbnail
回憶,父親從2013年5月起,陸續出現剛剛發生的事情,不復記憶,在初期時可能只是輕微的忘記,東西常找不到或放錯地方,說話前後不太連貫,而且會重覆某些字眼或動作等。
Thumbnail
過去我曾描述失智症患者的世界,時間和空間永遠都是支離破碎的;不過,這次阿嬤彷彿跟我共享了當下的時空,我們的平行宇宙終於碰上了彼此。
Thumbnail
過去我曾描述失智症患者的世界,時間和空間永遠都是支離破碎的;不過,這次阿嬤彷彿跟我共享了當下的時空,我們的平行宇宙終於碰上了彼此。
Thumbnail
如果說失智症也是失去連結的一種現象,那麼憂鬱症在這一塊便與失智症有所重疊。再仔細比較下,其實可以發現在心理層面上,失智症與憂鬱症能夠有所互補。
Thumbnail
如果說失智症也是失去連結的一種現象,那麼憂鬱症在這一塊便與失智症有所重疊。再仔細比較下,其實可以發現在心理層面上,失智症與憂鬱症能夠有所互補。
Thumbnail
照片裡是我的阿嬤,她在三年前罹患了阿茲海默症(也就是失智症),這給了我們家不小的衝擊,至少在跟阿嬤的互動上是如此。在阿嬤失智症約一年過後,我因為個人因素陷入了憂鬱症;那時期的我雖然狀態不好,但仍然得要每周回家照顧我阿嬤,然而也在這一兩年的照顧中,我發現了失智症的另一種解讀...
Thumbnail
照片裡是我的阿嬤,她在三年前罹患了阿茲海默症(也就是失智症),這給了我們家不小的衝擊,至少在跟阿嬤的互動上是如此。在阿嬤失智症約一年過後,我因為個人因素陷入了憂鬱症;那時期的我雖然狀態不好,但仍然得要每周回家照顧我阿嬤,然而也在這一兩年的照顧中,我發現了失智症的另一種解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