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尊嚴的善終—是後代強求?還是個人造化? 於 12月11 2020 發表於新公民議會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對於安樂死與病人自主權,我仍然想問:「面臨已經重度退化的患者,要如何在生命最後一刻替自己執行步驟,而能不假手他人呢?有尊嚴的善終,是後代的強求?還是個人的造化?」
金馬獎頒獎,高齡81歲的金馬影后,國民阿嬤陳淑芳的藝界人生開始廣為流傳。
看了這些文章報導,筆者心中有深深的感觸,筆者的阿嬤,同樣高齡85歲卻深受失智症所苦,忘了她在安養院住了多久,因為每次的探望都是一次次的無能為力,面對阿嬤兒女的決定與難處,而我只是一個孫女,從三四年前便開始逃避到安養院看她,等到自己有了心理素質再次去探望已經是兩三年沒再見到這個照顧自己長大的女人。
自主善終,可能比想像的困難。 圖片來源:健康遠見
失智症學名《阿茲海默症》,醫學期刊已經證實,它是一種疾病是一種「不正常的老化」。
20201119我接到一封來自家人的訊息,非常簡短沒交代頭尾。
「奶奶在加護病房」
讓那時正在上班的我,瞬間淚崩,這些年看著失智的阿嬤,她失去的不僅是認知功能的退化,也不是記憶力的忘記,而是身體各器官的萎縮。從最明顯的無法進食,需仰賴鼻胃管。
醫院發出了「病危通知」,家裡長輩,簽署了「放棄急救」的協議,但阿嬤送醫的那家醫院加護病房,卻是讓我不能理解,不是放棄急救了?
為什麼還因為半夜有狀況緊急通知家屬,需要在大腿手術埋下類似人工血管,只為了怕藥劑針劑無法注射,也許是因為我不是醫學系出身,醫療常識也不足,但我知道童年記憶中意氣風發的奶奶,在老年時卻得飽受疾病所苦,變形萎縮的四肢,腫脹的面容,躁動的心電圖與血壓。
即便失智了,仍然喊我的小名,用力地對我說「妳不要哭」。
從健康遠見(連結)上看到的文章,荷蘭最高法庭(highest court)4月21日裁定,醫生替重度認知症(Dementia Disease,失智症)患者執行其清醒時所確認的安樂死:無罪。台灣雖然沒有安樂死的法律規範,但於2019年1月實施預立醫療自主計畫(Advance Care Planning,簡稱ACP),讓倫理、尊嚴等價值上的考量,均可從法律層面去準備。
2016年一名荷蘭女醫生替患有重度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的婦女安樂死,遭到荷蘭檢方起訴。檢察官指責該醫生,在沒有適當諮詢患者的情況下進行安樂死,並稱這名74歲的婦女可能改變了對死亡的看法。這案件在2017年上交法院後,2018年有450位荷蘭醫生刊登全版廣告連署抗議,表示他們不想再替沒有行為能力的患者進行安樂死。當時醫學倫理學者范巴森(Berna Van Baarsen)從安樂死委員會請辭,她表示,重度認知症晚期的患者如何執行安樂死,已經轉變成一個患者無法替自己辯解的狀況,「你根本不可能確認患者正在經歷無法忍受的痛苦,因為她無法替自已解釋。」
台灣在105年1月6日由總統公布《病人自主權利法》,108年1月6日正式實施
安樂死的嚴格定義,應該是協助病人自殺。即使在瑞士也規定,無論是服藥或是注射,病人都需自己執行最後步驟,不能假手他人,醫護人員不能在病人的要求下為他了卻生命,只能提供藥物或工具,協助病人結束生命。
面臨已經重度退化的患者,要如何在生命最後一刻替自己執行步驟,而能不假手他人呢?
還記得當初漸漸逃離這種「無能為力」的感覺,從阿茲海默症的發病期,患者會產生妄想症的前兆,而家人僅僅用一般對待精神科患者與年老者的處理方式,不停地看精神科,筆者的家庭並不富裕,也不是高知識份子的家庭,在大學三年級以前我們的家甚至是低收入戶,但筆者並沒有因為這樣的身分餓到或冷到,雖然阿嬤的兒子,我的爸爸在我六歲就去世,但我的阿公、阿嬤還有媽媽,讓我過得非常幸福。
直到奶奶開始有發病前兆,此時的家人並沒有人發覺,奶奶的枕邊人甚至用「妳的世界都是你的敵人」來形容即將邁入疾病的奶奶,而我也從那時候漸漸地討厭起照顧自己長大的女人,認為她剝奪了我的人生,懷疑起家的意義,從那刻起換成自己在黑暗間遊走,徘徊在身心科與精神科門診裡,從南走到了北,只為尋找一個出口,而環台一圈後,才明白一件事…
「腳踩的到的都是家」的時候
而家人,只剩陪伴的時間是眼前僅剩靈魂與軀殼的奶奶。
對於安樂死與病人自主權,我仍然想問:
「面臨已經重度退化的患者,要如何在生命最後一刻替自己執行步驟,而能不假手他人呢?有尊嚴的善終,是後代的強求?還是個人的造化?」

作者 / 晶日晴

    5會員
    17內容數
    用文字的重量,寫下篇篇的樂章;用眼睛看世界用生命的厚度記錄著,時間的初始之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從《成功的反思》談成功即是在有文化、有尊嚴的共善社會下以最好的方式活著   「追根究柢,撿垃圾的人和醫生一樣重要,因為如果他不工作,疾病就會蔓延,所有工作都有其尊嚴。」─馬丁·路德·金恩   何謂成功?或者如何成功?一般對成功的認識不外乎,認為「成功是99分的努力加上1分的運氣。」或者「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成功一定要努力。」似乎只要持之以恆的努力、努力、再努
    Thumbnail
    avatar
    Kuan Ju Lee
    2024-03-15
    閱讀心得 | 生命的非選題: 為了追求尊嚴善終,人應該有死亡自主權嗎?這是一本關於探討死亡自主權的書籍,作者以旁觀者的態度參與整個過程,並討論安樂死在開發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的差異。文章涵蓋了醫學、道德、社會問題等多方面的討論,以及對於有尊嚴的死亡的追求。它也探討了所謂的自主自由死亡所帶來的社會影響
    Thumbnail
    avatar
    M&R Designs
    2024-01-25
    自由寫手的故事、珍愛人生與攻其不備 – 人生的際遇很微妙,要活得有尊嚴,有些時候需要靠自己,有些時候需要靠貴人一個小孩一次又一次聽到別人說他『愚蠢』、『笨』會怎麼樣呢?要是太常聽到這些話所以開始相信別人說的都是對的呢?許多學生都聽過這樣的話,並表現出那些符合那些話的言行舉止。 人生的際遇很微妙,要活得有尊嚴,有些時候需要靠自己,有些時候需要靠貴人;相對的,人會被毀掉,有些時候要怪自己,有些時候是因為別人。
    avatar
    二三子
    2023-10-08
    有一種愛是放手——《斷食善終》2,從第一手個案經驗、觀念迷思到法規醫療協同,拿回生命自主權,有尊嚴、無懼無憾的安詳離世一個標題超長的續集,說的是上一本斷食善終之後,更詳細的個案介紹、部分國家的狀況以及相關概念的澄清。這本書少了上一本書主要談母親斷食往生經歷的親屬情緒,多的是醫師專業、更細緻的步驟以及部分家屬的經驗集結。奶奶也到了高齡,身體各個器官開始退化,即便自己對這樣的死亡歷程並不反對排斥,但死亡這個禁忌話題,確
    Thumbnail
    avatar
    老蔡書評
    2023-09-26
    閱讀│不論幾歲,都希望有尊嚴的活著,活得像個人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好好生活 唯有先翻轉自身的觀念,才有機會翻轉體系,最終翻轉老年。____選自《全球銀力時代》 在看八月公布的〈當前經濟情勢概況〉報告,七月出口主要市場,銷往荷蘭的資通產品遽增,創單月新高,才突然想找關於荷蘭相關書籍來看看,卻意外看到這本《全球銀力時代》,被「終身公寓」、「失智
    Thumbnail
    avatar
    喜歡花藝的女子 | JoJo
    2023-09-14
    今際之國的闖關者第二季:活著,除了自由更要有尊嚴男版愛麗絲(有栖)夢遊仙境(大誤)欸……是今際之國的闖關者第二季近日終於在網飛上映了,說說我的一點感想(有雷有時事): 1.我不是傑尼斯的狂熱粉絲,其實我一直搞不清楚傑尼斯的男團到底有哪幾個,但這次今際之國讓我對山下智久的演出有了不一樣的感覺,雖然他在劇中的台詞一直都很中二又裝逼(無誤),但看他出場
    Thumbnail
    avatar
    空翔
    2022-12-25
    【成為真正的人】:這世上沒有英雄,只有找回尊嚴的人。海努南右手臂的牛痘花苞,不知是荼靡將盡,還是包蕊迎春。哈魯牧特悄悄拿出鋼筆,在對方的右臂畫圖。他喜歡在上頭作畫,喜歡而已。筆墨沿皮膚的細紋暈糊,冉冉擴散下去,他不清楚筆意何在,只想畫一朵綻花。這朵花被風拂過而綻,或吹落地了,像哈魯牧特心情總是輾轉不已。
    Thumbnail
    avatar
    林佩妤
    2022-11-15
    【影評】《孟買女帝》有尊嚴的工作並無不妥擁有明星夢的甘加與男友私奔到孟買卡馬提普拉,他們來到某間充滿女人且環境髒亂的屋子裡,當甘加意識到不對時男友已消失,這才曉得男友以1000盧比(台幣不到400元)的價格將她賣給妓院。
    Thumbnail
    avatar
    病貓
    2022-11-06
    我們都缺乏同理心-『有尊嚴的照護』乍看之下,其實照顧者非常有同理心,知道幫她找到印鑑之後,她會比較安心,會更相信照顧者真的在照顧自己,卻沒想到失智者的想法卻與照顧者不一樣,病患想到的卻是照顧者一定把印鑑藏起來了她才能找到放在哪裡。 『同她的理』不太會是簡單的幾步驟就可以完成,如果需要改變必須要真的摸清楚病患的思維模式。
    Thumbnail
    avatar
    黃耀庭 臨床心理師
    2022-10-21
    ︱北京的秋天︱學習如何讓自己有尊嚴的老去北京最美麗的時節,大概就是秋天。 漫天的黃葉,舒適的天氣,是一個很適合散步的日子。 今天騎車帶點兒出門去吃午餐,順便也感受一下這秋天的氣息。 然後,一去到,就有點後悔了。 因為今天是周末,大家都出來拍照,本來沒什麼人的小巷子,突然都是人。 放棄我們本來要吃的餐廳,改去旁邊另外一家餐廳,人也很多,但比
    Thumbnail
    avatar
    台灣太太在北京
    2022-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