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海默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台北摯友阿芳三月底走了,收到消息沒能回過神來,家人來訊息說是吸入性肺炎引致敗血症緊接導致多器官衰竭而往生。阿芳很年輕,才剛到耳順的年紀,可惜了,她無法隨心所欲安享退休生活,或忙碌於含頤弄孫;疫情關係,我沒能到台北送她最後一程,遺憾。最近常想也許阿芳的離去是佛陀慈悲阿芳已經受太多苦了,免了她被疫情及戰爭波及,讓她回到了佛的身邊,安享極樂,也順道替我們這些還滯留塵世的業障者懺悔。
阿芳生前是阿茲海默症患者,病期約莫7-8年了,起初發現是在工作上不斷出錯,而錯誤都因忘記了自己已經說過做過的事,或是應做沒做的事項,無法按上司指示完成工作等,常引起客戶抱怨投訴,而公司也因此損失不小,幾經努力也無法改善,尋醫問診後無奈辭職了.辭職那年我正好去了台北,約她晚飯,只覺得阿芳很開心我們又見面了,外表完全察覺不到她病了,當時的阿芳還是一樣健談,開心,只是簡單說了自己暫時不工作,想休息。
然而,阿茲海默症是這般的讓人揪心,四五年後在台北再見她,完全不是我記憶裡的阿芳,腦部退化已越趨嚴重,據說大腦明顯萎縮,白斑點已經變成斑塊,導致無法正常吸收及代謝食物,瘦到皮包骨; 脊椎彎弓駝背足足矮了幾寸,家人說除了喪失短期記憶,溝通困難,行為也出現異常,阿芳失去對時間及地點的認知,例如她會半夜起來在家裡不斷踱步,從睡房到客廳來回幾個小時不停,喃喃自語; 如把睡房鎖了,她就在房裡繞圈,一週裡起碼幾次,如帶她出外散步,她會走得飛快像是趕往某處,所以向來都是先生或兒子緊跟著,避免出意外。
每日三餐也是一個挑戰,看護她的阿姨說阿芳早幾年還會自己吃飯,但往往把飯含在嘴裡不嚼也不嚥,要人提醒才慢慢嚼嚥吞下,往往一餐飯下來最保守兩小時。後幾年需要人餵食,但同樣不嚼不嚥,且目光越來越空洞,腦細胞不斷退化,阿芳不知飢餓,就算是餓了幾天能吃幾口飯也嚴重便秘;阿芳也不知冷暖,常手腳冰涼,需要看護幫她加衣物。家人無法與阿芳對話,說是好久無法與她目光對接,阿芳永遠是望著地下,很偶爾阿芳會擠出一兩個單字,原來,失語症早已靜悄悄出現了。
2019年疫情前最後一次見阿芳,感覺阿芳似乎還記得我和另一個老友,護理阿姨說不管誰來訪,阿芳一般都不會安靜地坐著,那天她肯與我們坐在一起,雖沒什麼直接對話,卻看得出來阿芳情緒興奮莫名,還拍照留念。家人提及西藥中藥針灸多年來沒停過,任何好友建議的健康食品,維他命,亞米茄3,MCT油,國外的,能買都買了,卻無法明顯湊效,最大的障礙是阿芳的自主神經已不受控制,無法吞嚥,小半杯中藥都要分好多口才能喝下,其他固體的如膠囊,丸劑就更不可能按時服用,一天下來,只要是醒著的時候都是被餵食,餵藥,這個那個,相信如果阿芳還帶點清醒也厭煩痛恨這種生活,每天起來看不到盡頭的磨難,自己苦家人更苦,阿茲海默症最終竟會使人是如此不堪,如此毫無尊嚴.而肺炎給了她最後一擊。
阿茲海默症是一種慢性絕症,病期因人而異,目前醫學界對它的了解限於對病期本身的發展所產生的種種症狀,對病人的影響輕則記性差,重症將會完全失去自理能力等等,暫時沒有特效藥,也沒有能夠真正治癒的好方法,許多理論上可用的藥物,食療,甚至針灸都只是舒緩退化速度,由於初期診斷很困難,往往都是患者已經出現相對明顯的認知障礙,失智症或失語能力才讓身邊的人察覺。一切還是預防為上策,養生/食療相對很重要,既是退化性疾病,理論是相通的,例如有人很年輕就得了三高,有人九十歲還耳聰目明,除了所謂遺傳基因,更多的是我們到底如何過日子,大道理每個人都知道,只欠執行的推動力。今天把阿芳的個案向一個自稱憂鬱症患者簡述後,竟激發她決定放棄糖和澱粉的攝取,說是希望跟老公活到“隨心所欲”之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近來台灣的Omicron變異株疫情持續升溫,確診新冠個案只長不消,從四月初起似有反覆增長的跡象⋯⋯
疫症不一定帶給人們身體上的健康問題,也可能影響到心理及社交障礙,尤其幼童......
近來,最熱門話題之一就是斷食,很多人以為斷食就總之不吃就是了,以為不吃就可以達到減肥的目的,但是往往忘了減肥應該要有系統地去執行
每日都有病人問這個問題,好多都無辣不歡,當然也有人淺嚐,從微辣到麻辣.....
很多人對中醫都有一個誤解,認為中藥的藥效都是慢的,如果急症都是要吃西藥,其實並不盡然。
這幾天,台灣的確診數字好像稍有上升的趨勢,雖然是這樣,大家也不要太緊張,Omicron 傳染力雖強,但大多是症狀較輕的,有點像大流感或嚴重感冒,而確診後到底會經歷哪些過程?
近來台灣的Omicron變異株疫情持續升溫,確診新冠個案只長不消,從四月初起似有反覆增長的跡象⋯⋯
疫症不一定帶給人們身體上的健康問題,也可能影響到心理及社交障礙,尤其幼童......
近來,最熱門話題之一就是斷食,很多人以為斷食就總之不吃就是了,以為不吃就可以達到減肥的目的,但是往往忘了減肥應該要有系統地去執行
每日都有病人問這個問題,好多都無辣不歡,當然也有人淺嚐,從微辣到麻辣.....
很多人對中醫都有一個誤解,認為中藥的藥效都是慢的,如果急症都是要吃西藥,其實並不盡然。
這幾天,台灣的確診數字好像稍有上升的趨勢,雖然是這樣,大家也不要太緊張,Omicron 傳染力雖強,但大多是症狀較輕的,有點像大流感或嚴重感冒,而確診後到底會經歷哪些過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阿茲海默症是臺灣最常見的失智症之一,本文介紹了通過日常生活養成健康習慣,有助於預防失智症的方法。建議通過增加大腦保護因子、遠離失智症危險因子、以及注意失智症可能的警訊,來提高預防失智症的效果。
失智症患者大腦中用來辨識新資訊的「高度演化」區域是否有受損的情況?
Thumbnail
阿美說,從前的人不懂什麼叫憂鬱,因為學校沒教,大人也沒說,所以就算後來遭遇人生的大逆境,也不知道那種廝心裂肺,叫天不靈、叫地不靈的心情是憂鬱。 阿美結婚第十五年,先生就病逝了,留下三個十來歲的孩子給她照顧,先生臨終前這樣對她說,「我沒救了,三個孩子妳要顧好,拜託妳了。」這一句遺言,讓阿美咬緊牙
Thumbnail
《阿花的人生》 阿花還是沉默無言。儘管生死交關,那表情、眼神永遠不信任及驚恐徬惶。 在現代醫療雙管照護下,醫生問診開藥,阿花蛻變一個人,好像睡一覺驚醒過來:一生歷經煎熬,有個女兒因為自己不夠勇敢而葬送;隻身任意進入複雜陌生環境被欺凌,而一切源頭來自這個男人 (阿俊)。 阿花卸下那些陳舊包袱,道
Thumbnail
失智症(阿茲海默症)是一種不可逆、進行性的腦部疾病,該文章介紹了預防失智症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包括優化免疫系統、避免慢性炎症、預防心血管疾病和頭部外傷、以及飲食和運動對大腦健康的積極作用。
Thumbnail
姓名:不詳 性別:男 年齡:古稀之年 外表:形容枯槁,雙目混濁,身形佝僂,頭髮稀疏,牙齒焦黃 病歷:疑患有阿茲海默症 ————————————————————————        看着眼前的老人,我不禁皺起眉頭,不耐煩地喝問:「老人家,這裏是醫館,你要看病便進來,不看便走罷,別堵在
Thumbnail
母女共病歷程,不是驚喜,而是驚嚇。 媽媽確診阿茲海默,女兒差不多同時也罹癌, 失智狀態裡的情緒記憶交錯混亂可想而知 必要的手術及爾後化療需承受副作用與後遺症 其震撼程度也不遑多讓 作者在這一連串病病相連到天邊的變動裡 歷經五個元宵節 所謂的大破大立,大概也不過如此
Thumbnail
以前寒暑假,由於父母平常都在外工作,因此午餐都是由阿嬤為我們這群孫子孫女準備。每次用餐後,我們總喜歡和阿嬤聊上幾句才讓她去午休。 有一天,阿嬤告訴我們「我原本打算退休後要去欣賞許多國家的風景,結果才出國一兩次,就被診斷出帕金森氏症,那時候我才58歲。」總是心裡很平靜的阿嬤,突然間顯得有些失落,原以
Thumbnail
感覺1月4日的老闆突然離世對我的沖擊太大,現在回頭想寫1月3日的事情,腦袋是一片空白。 生命的每一刻,如果不刻意記住,很多事情一下就被淡忘了。 時間一天天過去,卻什麼印象都沒留下,那過去的我,真的活著嗎? ◆◇◆◇◆ 記憶這件事,可以說到「失智症」。 我的阿嬤在幾年前罹患失智,現在的她,已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阿茲海默症是臺灣最常見的失智症之一,本文介紹了通過日常生活養成健康習慣,有助於預防失智症的方法。建議通過增加大腦保護因子、遠離失智症危險因子、以及注意失智症可能的警訊,來提高預防失智症的效果。
失智症患者大腦中用來辨識新資訊的「高度演化」區域是否有受損的情況?
Thumbnail
阿美說,從前的人不懂什麼叫憂鬱,因為學校沒教,大人也沒說,所以就算後來遭遇人生的大逆境,也不知道那種廝心裂肺,叫天不靈、叫地不靈的心情是憂鬱。 阿美結婚第十五年,先生就病逝了,留下三個十來歲的孩子給她照顧,先生臨終前這樣對她說,「我沒救了,三個孩子妳要顧好,拜託妳了。」這一句遺言,讓阿美咬緊牙
Thumbnail
《阿花的人生》 阿花還是沉默無言。儘管生死交關,那表情、眼神永遠不信任及驚恐徬惶。 在現代醫療雙管照護下,醫生問診開藥,阿花蛻變一個人,好像睡一覺驚醒過來:一生歷經煎熬,有個女兒因為自己不夠勇敢而葬送;隻身任意進入複雜陌生環境被欺凌,而一切源頭來自這個男人 (阿俊)。 阿花卸下那些陳舊包袱,道
Thumbnail
失智症(阿茲海默症)是一種不可逆、進行性的腦部疾病,該文章介紹了預防失智症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包括優化免疫系統、避免慢性炎症、預防心血管疾病和頭部外傷、以及飲食和運動對大腦健康的積極作用。
Thumbnail
姓名:不詳 性別:男 年齡:古稀之年 外表:形容枯槁,雙目混濁,身形佝僂,頭髮稀疏,牙齒焦黃 病歷:疑患有阿茲海默症 ————————————————————————        看着眼前的老人,我不禁皺起眉頭,不耐煩地喝問:「老人家,這裏是醫館,你要看病便進來,不看便走罷,別堵在
Thumbnail
母女共病歷程,不是驚喜,而是驚嚇。 媽媽確診阿茲海默,女兒差不多同時也罹癌, 失智狀態裡的情緒記憶交錯混亂可想而知 必要的手術及爾後化療需承受副作用與後遺症 其震撼程度也不遑多讓 作者在這一連串病病相連到天邊的變動裡 歷經五個元宵節 所謂的大破大立,大概也不過如此
Thumbnail
以前寒暑假,由於父母平常都在外工作,因此午餐都是由阿嬤為我們這群孫子孫女準備。每次用餐後,我們總喜歡和阿嬤聊上幾句才讓她去午休。 有一天,阿嬤告訴我們「我原本打算退休後要去欣賞許多國家的風景,結果才出國一兩次,就被診斷出帕金森氏症,那時候我才58歲。」總是心裡很平靜的阿嬤,突然間顯得有些失落,原以
Thumbnail
感覺1月4日的老闆突然離世對我的沖擊太大,現在回頭想寫1月3日的事情,腦袋是一片空白。 生命的每一刻,如果不刻意記住,很多事情一下就被淡忘了。 時間一天天過去,卻什麼印象都沒留下,那過去的我,真的活著嗎? ◆◇◆◇◆ 記憶這件事,可以說到「失智症」。 我的阿嬤在幾年前罹患失智,現在的她,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