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9|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人性本淨

    年輕時我曾經為了釐清"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惡"而不斷思索,三字經說"人之初,性本善"一定有他的道理,但生活裡卻又充滿了超多"惡"的人性,讓我覺得會不會其實有些人性善,有些人本惡?
    有了小孩之後,這幾年我的體會是,"人性本淨",每個人出生都是純淨、乾淨的,例如小baby不會有口臭,有些人還特別喜歡嬰兒的奶香味;初到人間,心理也是純淨的,用最自然的方式表達情緒。而善與惡是外人給予的回應,以及環境因素,隨著時間堆疊出來的。父母的教育方式,生長的環境,學習的場所等等,都會隨著每天每天的成長吸收和累積;人非聖賢,小孩接受到的回饋也可能讓他們學習到惡的部分,而我們如何用愛給予分辨善惡的能力,就會是培養"性善"的部分。
    昨晚兒子要我講"白雪公主"的故事給他聽,因為他現在比較大了,知識量比較多,我可以講更多細節,也能更明白的告訴他這個故事要給我們的啟示。來到故事中間,「惡皇后給白雪公主一顆毒蘋果吃,白雪公主吃了之後就昏倒了」,兒子問說「他是不是沒有先把蘋果洗乾淨?」。「蛤?!不是的,是因為那是有毒的蘋果,所以我是不是有說,不可以吃陌生人給的東西(怕他不知道陌生人的定義),不可以吃不是爸爸媽媽、阿公阿嬤給的東西」趁機機會教育一下。
    雖然知道格林童話有很多BUG,昨天兒子有抓到一個吃蘋果前要先洗乾淨;他還問我「為什麼魔鏡會說話」。我要他理解這個故事要告訴我們兩個重點,這個世界上誰最漂亮「媽媽」(從小洗腦),以及不要拿陌生人給的東西。
    周末陪兒子複習幼兒園的唐詩,李商隱的「登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在我解釋"向晚意不適",「他傍晚的時候覺得心情不好」,兒子問說「他無聊嗎?」,「ㄜ」。有些人會說,背唐詩要幹嘛,以後又用不到。但我覺得幼童讀唐詩,可以學習"語感",雖然我們平常都說中文,但未來勢必要學寫作文,語感就是運用這些閱讀來培養的。在解釋詩文意思的時候,還可以幫助思考,我就未曾想過這位作者為何到了傍晚心情會不好。多讀一些句子,未來寫作、講話也會比較有質感。真的不要再說XX我小時候也背過,背這個要幹嘛;有計算機,學數學要幹嘛。學習不就是訓練"感知"、訓練"思考"、以及讓人變得有"質感"(就是所謂的氣質啦)。
    回到我的標題,透過閱讀也是培養分辨善惡的能力,每一個故事在每一個成長階段,都可以有不同的感官和觀感。我小時候讀格林童話,就只知道白雪公主和小矮人,兒子卻能從他的視野回饋我不同的思考方式,我覺得非常有趣。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