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療-現代與傳統療法的探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按摩腳底讓您恢復健康

近日來,由台北榮總與國立清華大學共同推出的硼中子捕獲治療法(BNCT) 在各大新聞媒體以及許多的癌友社團受到了廣泛的討論。身為一個癌友的親人,每一次看到類似的新聞,總是讓我既開心又揪心。 看到台灣的優秀科學家與醫療團隊 為癌友找出新的治療方法,將台灣的能見度推向國際,真是令人與有榮焉,但更令我揪心的是,新的方法問世以後,不知道又有多少癌友家庭,為了新式療法高昂的醫藥費,輾轉難眠,一夜白頭?

癌症治療策略怎麼選? 新手癌友與家屬 霧裡看花
癌症治療與副作用的舒緩該選擇西方醫療還是傳統療法,在過去的三四十年來始終爭論不休。有些西醫治療的支持者們認為,在醫生的監控與監測之下, 癌症患者的生命安全才能夠受到保障。 有些青睞傳統治療的擁護者認為,西醫的化療與電療 會讓癌友痛苦不堪,未謀其利先受其害。這或許是已故三立集團林崑海董事長,不敢積極地接受西醫治療的原因吧 再者,有一些西醫的治療方式,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細胞治療等等,費用都相當的昂貴,而且健保多半不給付。 基於上述的理由,即使西醫在癌症的治療這個領域已經有了突破性的進步,依舊還是有一部分的癌友以及家屬,對西醫治療仍存在著高度的恐懼跟擔憂。

西醫為主-足部反射區療法(足療)為輔- 以三期大腸癌爺爺的治療策略為例
透過以上的分享,我並沒有要比較西醫跟傳統醫學孰優孰劣。 身為一個足療的研究者,我非常感謝西方醫學的檢測方法,與先進的科學儀器,讓癌友可以精確地發現癌症。但是,癌友們是否適合以化療、放射線治療以及目前新發明的一些療法來治療癌症?我認為,最主要癌症治療還是取決於患者的年紀、體力,和家中的經濟狀況。 就拿爺爺的例子來舉例說明,當他80歲的時候 發現了大腸癌第三期,大便的形狀已變成細竹筷狀。那時候的爺爺,因為害怕開刀,所以選擇由父親親自幫他施作的傳統帶有痛感的足部反射療法做舒緩治療。他的大便口徑,確實有恢復成確診前的樣貌,氣色也逐漸紅潤了起來 但是隨著病況日益改善後,爺爺卻有了惰性 對足療的堅持不如以往。甚至,連大腸鏡檢查也疏忽不理,導致5年後病情再度反撲。 五年後的爺爺,自認為已經有當時足療為其健康打下的基礎,而且也已經安全的度過癌症的五年觀察期,應該能以治療效果更科學的化療與放射線治療,作為治療的主軸。 不料,因為年事已高,無法承受化療放療後,隨之而來的副作用,最終以85歲高齡離世。

西醫治療與足療攜手合作的未來與展望。
有些人會認為,西醫與足療是對立關係 經過我這多年的研究 對文獻的爬梳整理,我發現西醫的理論是能與足療法完美互補的戰友。如果癌友們,能夠先以足療調理好身體的各項狀態,相信在日後的治療上,一定能夠找到既有效又平價的治療策略,過去在歐美各國與足療相關文獻的研究方向,著重在於,用足療來舒緩化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之後的副作用。 但是,據我的研究與實證案例的回報得知,足療的研究範圍或許能夠更廣泛,甚至,可能有希望用來逆轉癌症的進程。 它是一種不需要花大錢,操作既簡單又不傷身,而且符合人性需求的居家保健法。
隨著台灣邁向超高齡的社會,高齡癌症患者的人數只會更多,不會更少。 雖然有些時候,西醫和足療也許不能夠完全同意彼此的觀點。 不過,不管如何,西方醫學與足療的目標, 都是在為了廣大的癌友找尋更適合的治療方式以及保持更良好的生活品質。 即使各自有不同的方向,卻有相同的終點。 希望有一天,西醫可以跟足療攜手走向更健康的未來,我也更希望,相關研究的資金贊助,能夠給足部反射區治療法一個更深入研究的機會,讓我們一起為癌友以及全民打造一個更健康的未來。請將此文分享給您需要的朋友
分享時 請註明 來源出處 感恩
avatar-img
1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是一位60多歲的男士,因為嚴重背痛而就醫,才發現是攝護腺癌骨轉移。」林嘉祥教授指出,「雖然在診斷時便是第四期攝護腺癌合併單獨腰椎轉移,但是患者勇敢積極的接受各項治療,包括脊椎手術、腰椎轉移部位放射線治療、達文西根除性攝護腺癌根除手術、
Thumbnail
她或許是我最不捨的病人。 她是一位78歲阿姨罹患癌症末期需要化學治療, 但由於她不斷有泌尿道感染、管路感染導致她沒有辦法開始他的化學治療的療程。 她腹腔內的腫瘤就這樣肆無忌憚的蔓延,我去床邊摸他的肚子都可以發現他整個腹部都是硬的。 又因為高劑量止痛的嗎啡導致便秘的副作用,讓腹痛更加劇烈。
作者分享了自己對癌症的體悟,並希望能給予有類似遭遇的人一些鼓舞與安慰。文章講述了父親與自己罹患癌症的經歷,以及在治療過程中所遇到的心理和身體上的挑戰。最後,分享了自己透過非主流療法和內在探索使傷口癒合的經歷。這篇文章強調了對身心靈健康的關注和平衡,並希望能為醫癌者帶來一些正面的啟發。
Thumbnail
從罹癌院長變抗癌名醫!醫師5招抗癌飲食抑制癌細胞生長 蔡松彥(神經科暨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 編按:曾經熱愛登山、體能極佳的蔡松彥醫師,在2014年確診肺腺癌合併鱗狀癌,儘管積極地接受治療,卻還是逃不過復發的狀況,後來靠著飲食養生、運動保健,以及最重要的正確心態,讓他的人生下半場出現了不同的轉折。
Thumbnail
本文探討家族遺傳基因,以及化療治療過程中的常見副作用,並提供相關建議和應對措施。值得注意的是,每個人對化療的副作用反應可能不同,所以建議密切關注個人身體狀況,並在需要時與醫療人員討論。
Thumbnail
治療全身各部 位早、中、晚期的腫瘤,包括復發和轉移腫瘤,而幾乎沒有副作用或副作用極度輕微,單一腫瘤治療1-5天的短療程,每天20至40分鐘門診式的照射,壓力極其輕微,不失為最人道的治癌。 台灣的早期腦瘤、#肺癌、#肝癌,如選用電腦刀治療已經納入全民健保付費。 有了電腦刀1-5天無創無毒的治癌法。
Thumbnail
「在過去,基因檢測若發現大腸癌有BRAF基因突變,一開始大多不會進行遠端轉移的切除手術。」黃聖捷醫師指出,「但病人如果有機會接受雙標靶藥物治療,往往效果會相當顯著,若腫瘤明顯縮小、後續便可安排手術切除腫瘤,爾後患者繼續接受雙標靶治療,有機會可以有極佳的預後,甚至有痊癒的機會。」
Thumbnail
第四期大腸直腸癌患者若剛開始評估是可以手術的,仍然可以經由手術得到相當好的治療;而對於那些一開始無法手術治療的病人,可以先接受標靶治療、化學治療讓腫瘤萎縮,後續再接受手術切除,有助提升治療成效。
Thumbnail
病人:「謝謝醫生!我的癌細胞真的都不見了嗎?看來我的飲食療法真的有效!」 醫生:「總之就檢驗報告來看,原本的高指數已經消失了,但是還是需要定期回診!」 病人:「這個我了解!」 醫生看完了最後一個病人,看到病人的重病得到痊癒,心裡居然沒有絲毫的喜悅和好奇,他心想: 「上次陰錯陽差將檢驗報告搞錯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是一位60多歲的男士,因為嚴重背痛而就醫,才發現是攝護腺癌骨轉移。」林嘉祥教授指出,「雖然在診斷時便是第四期攝護腺癌合併單獨腰椎轉移,但是患者勇敢積極的接受各項治療,包括脊椎手術、腰椎轉移部位放射線治療、達文西根除性攝護腺癌根除手術、
Thumbnail
她或許是我最不捨的病人。 她是一位78歲阿姨罹患癌症末期需要化學治療, 但由於她不斷有泌尿道感染、管路感染導致她沒有辦法開始他的化學治療的療程。 她腹腔內的腫瘤就這樣肆無忌憚的蔓延,我去床邊摸他的肚子都可以發現他整個腹部都是硬的。 又因為高劑量止痛的嗎啡導致便秘的副作用,讓腹痛更加劇烈。
作者分享了自己對癌症的體悟,並希望能給予有類似遭遇的人一些鼓舞與安慰。文章講述了父親與自己罹患癌症的經歷,以及在治療過程中所遇到的心理和身體上的挑戰。最後,分享了自己透過非主流療法和內在探索使傷口癒合的經歷。這篇文章強調了對身心靈健康的關注和平衡,並希望能為醫癌者帶來一些正面的啟發。
Thumbnail
從罹癌院長變抗癌名醫!醫師5招抗癌飲食抑制癌細胞生長 蔡松彥(神經科暨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 編按:曾經熱愛登山、體能極佳的蔡松彥醫師,在2014年確診肺腺癌合併鱗狀癌,儘管積極地接受治療,卻還是逃不過復發的狀況,後來靠著飲食養生、運動保健,以及最重要的正確心態,讓他的人生下半場出現了不同的轉折。
Thumbnail
本文探討家族遺傳基因,以及化療治療過程中的常見副作用,並提供相關建議和應對措施。值得注意的是,每個人對化療的副作用反應可能不同,所以建議密切關注個人身體狀況,並在需要時與醫療人員討論。
Thumbnail
治療全身各部 位早、中、晚期的腫瘤,包括復發和轉移腫瘤,而幾乎沒有副作用或副作用極度輕微,單一腫瘤治療1-5天的短療程,每天20至40分鐘門診式的照射,壓力極其輕微,不失為最人道的治癌。 台灣的早期腦瘤、#肺癌、#肝癌,如選用電腦刀治療已經納入全民健保付費。 有了電腦刀1-5天無創無毒的治癌法。
Thumbnail
「在過去,基因檢測若發現大腸癌有BRAF基因突變,一開始大多不會進行遠端轉移的切除手術。」黃聖捷醫師指出,「但病人如果有機會接受雙標靶藥物治療,往往效果會相當顯著,若腫瘤明顯縮小、後續便可安排手術切除腫瘤,爾後患者繼續接受雙標靶治療,有機會可以有極佳的預後,甚至有痊癒的機會。」
Thumbnail
第四期大腸直腸癌患者若剛開始評估是可以手術的,仍然可以經由手術得到相當好的治療;而對於那些一開始無法手術治療的病人,可以先接受標靶治療、化學治療讓腫瘤萎縮,後續再接受手術切除,有助提升治療成效。
Thumbnail
病人:「謝謝醫生!我的癌細胞真的都不見了嗎?看來我的飲食療法真的有效!」 醫生:「總之就檢驗報告來看,原本的高指數已經消失了,但是還是需要定期回診!」 病人:「這個我了解!」 醫生看完了最後一個病人,看到病人的重病得到痊癒,心裡居然沒有絲毫的喜悅和好奇,他心想: 「上次陰錯陽差將檢驗報告搞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