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日本文化系列||鴨長明《方丈記》(3)-平安時代末期的露營達人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想用聽的之~podcast說書版
《方丈記》的前半部,主要是鴨長明記者於800多年前,為大家在京都蹲點多年後寫下的新聞報導。這五大災害發生的時期,也正是鴨長明人生中最應該發光發熱的青少年時光,他會選擇在老後將這段報導內容寫下並貼在臉書上給大家看,我想,不光只是單純地記者魂作祟;他想表達的,應該是這些親身經歷,對他往後的生活態度與選擇,帶來了甚麼樣的影響。這次,讓我們一起進入《方丈記》的後半段,來看看他的老年生活與內心世界吧。
經歷過各種大災難的鴨長明,已經年過30,他選擇搬離了阿嬤家到外頭獨自生活,至於在搬家前是否有妻子?為什麼跟阿嬤家的人鬧翻了?他並沒有在方丈記裡提到,或許是這段回憶並不美麗,所以文中只用「緣份盡了」草草帶過。他在鴨川河畔的日子,雖然辛苦但也還算平靜,所以這段回憶他幾乎沒有描述,直接跳到到年近50發生空降事件後,他因徹底地心灰意冷、看破紅塵,剃髮出家後的生活。換句話說,他在30-50歲之間的人生,在《方丈記》中幾乎是快轉帶過,就像電影中常會出現出現的字幕「20年後...」,然後畫面就直接跳到他老年的生活場景一樣。

「20年後...」

如果《方丈記》是一部現代電影,那我們可以想像下半場的開場是這樣的一個畫面...
「在一座雲霧繚繞的深山裡,一位年約50歲的僧侶,正在一頂300公分*300公分的帳篷旁,帳篷裡除了一只睡袋、一把吉他與電子琴、還有一台IPAD之外,甚麼都沒有。衣衫不整、滿臉大鬍子的僧侶,正在堆疊著他剛剛撿來的樹枝,並忙著生火,好像準備要煮甚麼料理。接著,趁著等待料理的空檔,他回到帳篷裡拿起了心愛的吉他,出來坐在帳篷旁心血來潮地高歌一曲。今天,這個營區只有他這一帳,所以旁邊一個人也沒有,他就這樣唱給自己與樹上的鳥兒聽。料理完成也吃飽之後,僧侶滿足地摸摸肚子,突然想到今天還沒上臉書跟IG更新自己的限時動態呢,這可是他每天必做的功課!於是他走回帳篷,拿起床頭旁的IPAD,選了張照片,想寫幾句話,卻怎麼也提不起勁。想了想,他又放下了IPAD,心想,算了吧,少PO一天好像也沒差。於是,他抓抓屁股,不知不覺地就在帳棚裡睡著了...。」
是的,如果鴨長明生活在現代,他的生活非常有可能就是這樣,而且讓人驚訝的是,他並非像現代的露營咖,只是假日的時候揪個三五好友一起去露營。鴨長明可是一個人、連續、露營了10幾年...,就憑著一只睡袋、一把吉他跟一台IPAD!光是這樣想像,是不是覺得很不可思議呢?
原來,就在空降事件之後,鴨長明就就剃髮出家,遠離紅塵,並思考著自己的下一步該怎麼走。如果是住在豪宅區,鄰居的五星級住戶動不動就會因為他彈吉他而告到管委會去,而且每當看到進進出出的貴婦對自己(貧窮)鄙視的眼神,又會動不動就想很多,心情想必一刻也無法寧靜。但如果搬到壅擠的平價住宅區,又因為住宅密度太高,只要發生火災就完蛋了(他回想起年輕時期所見到的火災);搬到郊區的話,要進城又得花上大把交通時間與成本,而且又容易遭小偷...。哎呀,總之好像住哪裡都有缺點,都無法安心。
下鴨神社境內,鴨長明的方丈(復原)/圖片來源:網頁資訊

平安時代末期的露營達人

最終,鴨長明決定在京都東邊山林裡的不同營區裡,蓋起了自己的「方丈」。這棟方丈的四面是以一丈(約3公尺)長的木板所圍成,高度只有七尺(約200多公分),而且這棟「方丈」可不像一般的房子有打地基、搞個停車場甚麼的,只是簡單地「放」在地面的基石上而已。同時,這棟「方丈」最厲害的是房屋裡所有的組成元件,都可以拆卸再組裝,因此,只要這個山頭住膩了,他便可以直接叫搬家公司來幫忙,僅需兩台牛車就可以輕鬆搬家。如此一來,就不用怕火災、地震等各種災難,隨時都可以逃命;同時,搬家的時候也不用像之前那些蠢蛋在遷都時一樣,還要花錢重新裝潢,因為「方丈」的移動,除了搬家公司的花費之外,其他一律免費(鴨長明:「嘿嘿~我是不是很聰明啊~」)。這樣看起來,「方丈」無論是在大小、高度、架設與搬遷的方式等等,是不是都跟我們現代人在露營很像呢?或是,這也讓我想到藝人宥勝一家人所住的迷你屋,簡直就是抄襲「方丈」的概念啊?!
鴨長明的露營區,都在京都東邊的山區裡/圖片來源:網頁資訊

露營生活的日常

那麼,鴨長明在他的「方丈」裡過著甚麼樣的生活呢?簡單來說,整個方丈大概可以分為三個區域,一個是睡覺區、一個是興趣區(放著心愛的琵琶、古琴與吟和歌的區域)以及信仰區(阿彌陀佛與普賢菩薩的海報+法華經一本)。也就是除了興趣與信仰以外的東西,對他來說都是身外之物,棄之而不覺得可惜,反而執著於這些身外之物時,還得每天提心吊膽地怕會失去,這真是太痛苦。而且,方丈雖小,但外頭的世界卻是無限寬闊的,營區的附近就有水源、也有山林可以撿些樹枝來生火,生活不成問題。且因為方丈坐落於東邊的山區,所以往西邊眺望的景色很美,就還能把這景色想像成西方極樂世界的模樣吧。他每天看著大自然在四季裡變換的景色,興致來時就彈琴或琵琶,唱唱歌,反正也沒人聽,自己爽就好。
此外,雖然身為和尚每天要念經是一件再理所當然不過的事情了,就像我們每天都要上臉書或IG上刷一下一樣,但偶而他懶惰的時候,反正也沒人看、也沒礙著誰,所以索性鬍子也不用刮、經也不念,偷懶睡個午覺也無妨。偶爾,山腳下住戶的一個10歲男孩會來山上找我玩(看看我是不是還活著?),我這個年近60歲的老翁,跟他雖然相差了半個世紀的年紀,但卻意外地相處得來,我們一起摘果子、散步、看看風景,如此而已。現在的我不必看人臉色、不必為了誰而工作、不必顧及其他人的感受,而且為了每天的基本生活所需,必須勞動筋骨,身體反而比以前更健康了(以前的貴族幾乎是不走路、不騎馬、能不移動就不移動的)。這樣粗茶淡飯的生活過慣了,雖然偶而進城時還是會覺得自己格格不入,心裡不太舒服,但只要一回到我這間小小的方丈裡,那種俗世間的煩惱馬上又煙消雲散。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鴨長明認為,每一個人的世界觀,其實都是由自己如何看待世界的心態而定。如果心態不正確的話,就算擁有豪宅跑車、每天吃山珍海味,也都無法快樂起來。這並不是在對有錢的富貴人家嗆聲,而是現在的我跟以前的我在對話。雖然現在的我,在面積還不到三坪大的空間裡生活著,看似窘困,但這樣的日子真的是非常輕鬆快活,甚至可以說,我愛上了現在這樣的生活,且希望可以一直這樣下去。或許有人聽到我這麼說會很不以為然,但請你看看水裡的魚與天上的鳥,魚從來不會覺得老是住在水裡很膩、鳥也總是希望可以住在山林裡。如果你不是鳥跟魚,你是永遠不會知道他的快樂的,正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啊。
某天,窗外天剛破曉,鴨長明繼續思考著這些問題,年近60歲的我(當時的平均年齡約29歲),剩餘的時間應該也不多了。當初決定隱居山林、剃髮修行,不也正是為了學習捨棄對萬物的「執念」而來嗎?但我現在竟然愛上了這間小小的草庵,放不下在這裡的生活?哎呀,罪惡啊~我到底這些年都修到哪裡去了?怎會讓自己的心如此煩亂呢?
鴨長明搖搖頭,面對著阿彌陀佛的海報,念誦了兩三遍「南無阿彌陀佛」...。

NANA濕婦的方丈記私記:不負責任感想與後記

以上,鴨長明的《方丈記》就結束在好似悟透了人生,卻又沒完全參透的一句話上,尤其是最後那一幕,鴨長明搖搖頭彷彿在對自己說:「你啊~修行還不夠啊~」的畫面,讓我覺得他其實跟我們常常在教科書上讀到的、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聖人」不同,或許正是因為這種「素人」的親近感,才許多人對《方丈記》有所共鳴。而且鴨長明一定沒想到,他在過世前幾年所寫下的《方丈記》,竟然到了800多年後還被一個歪國人(就是NANA在下本人我)持續地在翻閱與傳閱著,如果這本書有版稅的話,你的收入鐵定可以勝過J·K·羅琳。
最後,看完了《方丈記》,以下想記錄下一些自己的感想,想回饋給鴨長明,也想與你/妳分享。
  1. 內向者的實力:即使鴨長明所處的年代距今有800年之久,但我相信具有超凡觀察能力、兼具藝術家與作家的寫作能力的鴨長明,肯定是個非常有實力的內向者,所以才會被當時的後鳥羽上皇如此看重。但最後卻也因為他的某種「執念」(一心只想像爸爸一樣當河和神社的神官,其他一概不要),錯失了人生中最後可能再往上爬的機運,雖然後來他非常享受在方丈裡的生活,但還是忍不住要幫他可惜啊。
  2. 災難帶給我們的教訓:這本《方丈記》之所以每每會在災難之後被拿出來重讀,正是因為他的前半部所描寫的景象,是可以觸動每個曾經歷經劫難的人們的心,並藉以警惕自己,千萬不要再次重蹈覆轍。例如在二戰後,日本就曾經有一位叫做堀田善衛的作家,他在著作《方丈記私記》中,以1945年的東京大空襲與鴨長明所描述的火災場景做比對,同時,也以鴨長明所描述的人禍「福原遷都」來諷刺戰後的日本政府在政策上的愚蠢,這本書在1970年代因此而大受好評。
  3. 斷捨離的極簡生活:《方丈記》中所描寫的元曆大地震這一段,讓許多經歷311東日本大地震的災民非常感同身受,因此當時許多地方都辦起了「方丈記讀書會」。許多人(尤其是年齡跟鴨長明相近的老人家)透過《方丈記》的內容體悟到,身旁其實有許多東西(包括不動產),都是身外之物,擁有的越多,煩惱也就越多(因為災害發生時,一切都會在瞬間歸零),因而也間接地引起了一股「斷捨離」的風潮,唯有極簡的生活才能真正讓心安頓下來。
  4. 珍惜每一個生活中的小確幸:311東日本大地震之後,每當我坐在火車上,看著路旁一片片平凡無奇的稻田時都會想,這一幕日本與台灣的鄉下隨處可見的畫面,對於福島的人來說可能都是非常奢侈的平凡。這不是要我們時時抱著災難時的痛苦不放,而是要我們知道這一切的小確幸都不是理所當然的,要維持這樣的平凡生活並不簡單,而且是需要被珍惜的。
  5. 亂世之中的「無常力」:「諸行無常」與「捨棄對萬物的執著」,大概是許多人看完《方丈記》後的心得吧?但NANA濕婦覺得,所謂的其實所謂的「無常」,不光是指我們外界環境的變化,而是應該回來看看自己的心中是否有個自以為的「常」(這裡指的是常識的「常」)?面對不斷變化的環境,我們應該捨棄心中原有的「常」,並順應著時態的變化,隨時注入新的體驗與知識後,重新組成新的思考模式,才得以應對無時無刻都在變化的環境。例如,最近這兩年的新冠肺炎,不正是讓許多人都激發出了前所未有的「無常力」。滾動修正、校正回歸、停課、停班、線上會議、視訊演講、清零、與病毒共存、N+N的一堆不知道該不該關?該關在哪裡?搶口罩、搶快篩...這些,都是我們正在一同體驗、且從未經歷的「無常」。雖然過程並不舒服,而且疫情結束後的日常,也不再會是以前的日常,就像鴨長明在《方丈記》一開頭所提到的流水一樣...。但,我相信我們在這每天的無常中所培養出來的「無常力」,一定會像鴨長明所發明的「方丈」一樣酷,可以適應未來的任何變動與新世界。或許,這才是鴨長明想要告訴我們的。
感謝您的閱讀, 如果想聽NANA用白話文,說說與濃縮日本的小故事,非常歡迎您投零錢到我的小貓撲滿裡,給予NANA更多的鼓勵喔。
avatar-img
224會員
189內容數
我是NANA濕婦 熱愛日本、建築、偏鄉、心理學與貓的日本線導遊、通譯案內士 擅長在巴士上分享一堆有的沒的催眠大家 喜歡在正經的場合不正經 常常看似瘋癲卻很感性、也很哲學 在這裡 我希望能以自己的步調 從領路人的角度出發 用說故事的方式 帶著每一個對日本有興趣的你/妳 瞭解藏在景點與現象背後的趣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ANA濕婦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啊,全部都是蠢蛋。為了在這麼危險的都市裡建築家園,進而散盡家產、費盡苦心,真是太無聊了!
最近這兩年(希望不要再延長到三年)的世界,發生了太多的事情,相信這些經歷對世界上的每個人來說,都是這一輩子中非常難忘的一段時期。每天,我打開手機看著新冠肺炎、地震、戰爭...等種天災人禍的新聞,看著混亂成一片的世界,再刷一下朋友圈的臉書發文。就在如此混亂的日常中,某天,我突然想起了幾年前才接觸到的一
透過前一篇幾個有關葛飾北齋的生活小故事,我們大概可以知道他那不拘小節以及除了畫畫以外甚麼都不重要的個性。這次,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在他這70年的繪畫生涯中,除了浮世繪之外,其他還有甚麼經典又有趣的作品吧。
在對於浮世繪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之後,這一篇我們要來聊的是無論在江戶時代或是在現代,都絕對會被視為怪咖的「葛飾北齋」!這位浮世繪大師的一生精采程度,可說是一點都不輸他的作品們呢。
在介紹了浮世繪是如何從江戶開始擴散至全日本,又是在甚麼機緣之下一路紅到國外去的,這次,我們就來看看浮世繪是怎麼出現在江戶的?它跟我們現在看到的蔦屋書店有甚麼關係呢?
在十九世紀中後期,歐洲掀起了一陣哈日風潮(Japonaiserie、日本主義 ),就連著名的印象派畫家梵谷與莫內,都變成了瘋狂哈日族,像是莫內不僅在家裡收藏許多日本風的瓷器與浮世繪,就連老婆也要人家穿上日本和服讓他畫一下。而梵谷則是瘋狂地臨摹浮世繪,就連一旁他不懂的漢字也要一筆一畫地畫出來XD。
人啊,全部都是蠢蛋。為了在這麼危險的都市裡建築家園,進而散盡家產、費盡苦心,真是太無聊了!
最近這兩年(希望不要再延長到三年)的世界,發生了太多的事情,相信這些經歷對世界上的每個人來說,都是這一輩子中非常難忘的一段時期。每天,我打開手機看著新冠肺炎、地震、戰爭...等種天災人禍的新聞,看著混亂成一片的世界,再刷一下朋友圈的臉書發文。就在如此混亂的日常中,某天,我突然想起了幾年前才接觸到的一
透過前一篇幾個有關葛飾北齋的生活小故事,我們大概可以知道他那不拘小節以及除了畫畫以外甚麼都不重要的個性。這次,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在他這70年的繪畫生涯中,除了浮世繪之外,其他還有甚麼經典又有趣的作品吧。
在對於浮世繪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之後,這一篇我們要來聊的是無論在江戶時代或是在現代,都絕對會被視為怪咖的「葛飾北齋」!這位浮世繪大師的一生精采程度,可說是一點都不輸他的作品們呢。
在介紹了浮世繪是如何從江戶開始擴散至全日本,又是在甚麼機緣之下一路紅到國外去的,這次,我們就來看看浮世繪是怎麼出現在江戶的?它跟我們現在看到的蔦屋書店有甚麼關係呢?
在十九世紀中後期,歐洲掀起了一陣哈日風潮(Japonaiserie、日本主義 ),就連著名的印象派畫家梵谷與莫內,都變成了瘋狂哈日族,像是莫內不僅在家裡收藏許多日本風的瓷器與浮世繪,就連老婆也要人家穿上日本和服讓他畫一下。而梵谷則是瘋狂地臨摹浮世繪,就連一旁他不懂的漢字也要一筆一畫地畫出來XD。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晴朗天氣,暖陽灑在青翠草地,漫山遍野綠色生機,正是風光明媚的好時節。   穿著藏青色道袍的中年人,手上端著羅盤,腰間掛把拂塵,身後跟著一位神態憨厚的少年,似乎正在觀測此地風水。   少年口中念念叨叨,不停和師父訴說自己內心的瑣碎。道士除了偶爾隨口回答兩句,主要還是把注意力放在羅盤
Thumbnail
日本長野有一對夫婦民宿主人是我日本婆婆的朋友。他們從年輕時就認識到現在。 民宿主人誠臣桑高大挺拔有活力。他年輕時是一位銀行家,在49歲的那一年為了實現他的民宿夢毅然決然的辭掉工作,用他的畢生積蓄在長野找了一塊地開始建造他理想中的小木屋。 我們第一次造訪小木屋的時候,誠臣桑已經將近60歲。
一、野狐禪 百丈懷海禪師是馬祖道一禪師的嗣人,「馬祖創叢林,百丈立清規」,可見百丈禪師對禪門的貢獻。一日,百丈禪師說法圓滿,大眾皆已退去,獨有一老者逗留未去,禪師問道: 「前面站立的是什麼人?」 老者答道:「我並不是人,實在是一隻野狐,當迦葉在世說法的時候,曾在此百丈山修行,有
Thumbnail
一個和尚,從靈隱山上的長泉寺,匆匆忙忙、沒命似地逃下山,一直逃,一直逃!直到他的頭髮長到可以高束,遠到人們不再記得他的法號……。       和尚年老的時候,有一個很談得來的小孫女,聰明伶俐。       老人家決定,把當年的秘密說出來。       內心畏顫顫地,他說,當
Thumbnail
在一個古老的村莊裡,有一位被人們尊稱為老道的智者。他以智慧和神秘的形象存在著,常坐在小山坡上觀察天地萬物的變化。並以自身的經驗為世人解惑。
Thumbnail
在古代有一位非常護持佛法的老夫人,聽說有一個年輕的禪師,想要閉關三年,專心參禪打坐,以求開悟。 於是便出錢,在家裏的大花園中,建了一座清幽的關房,提供這一位禪師閉關,並供養一日早午兩餐使他衣食無憂(出家人過午不食)。 很快,三年將過。有一天,老夫人想知道這個禪師閉關三年的修行如何,就叫她長得
當代神話帶著自己的徒孫出發要去少林派,這可是一趟不簡單的旅程,一個老人己然年事破百,還要帶著一個二十出頭的重傷患者,就在幾天後的下午,正巧要渡江,於是張真人雇了一艘船,過了河邊後,沒想到遇到一群怪人,他們自稱是明教,接著要出手了,因為當下玄光不便激引真力,於是張真人動手了。
Thumbnail
  開始荒野求生  也許一講到修行或閉關,大多數人在腦海中所浮現的,都是很美化過的畫面,也許老僧入定,也許佛前誦經,至不濟也有個掃落葉泡茶或讀經之類的場景吧。但山居獨修,最大的重點還是在於離開舒適圈,在各種不舒適不方便的起心動念中,尋求安定的解方,然後再漸漸把身心安定下來,所以即使如好久以前有
Thumbnail
冰天雪地裡,一個風霜感很重的老人。罩著灰撲撲的長袍、拄著長拐杖、提一盞亮晃晃的油燈,腳步穩定地站在被白雪覆蓋的高處--乍看,老人腳下踏著的,有那麼丁點兒像是愚人腳下的那一段懸崖。 老人想必比許多人歷經過人生更多的風浪與起伏....
Thumbnail
無涯子是一位明末清初的修道人,他自幼有出家之志,但因家道中落,未能如願。他在明朝滅亡後,不願為清朝效力,四處遊歷,尋找修道的機緣。他曾經拜訪過許多名山大川,參訪過許多高僧道士,但都沒有得到心中所求的真道。他漸漸感到失望和迷茫,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的是什麼。有一天,他來到了西湖...
Thumbnail
  晴朗天氣,暖陽灑在青翠草地,漫山遍野綠色生機,正是風光明媚的好時節。   穿著藏青色道袍的中年人,手上端著羅盤,腰間掛把拂塵,身後跟著一位神態憨厚的少年,似乎正在觀測此地風水。   少年口中念念叨叨,不停和師父訴說自己內心的瑣碎。道士除了偶爾隨口回答兩句,主要還是把注意力放在羅盤
Thumbnail
日本長野有一對夫婦民宿主人是我日本婆婆的朋友。他們從年輕時就認識到現在。 民宿主人誠臣桑高大挺拔有活力。他年輕時是一位銀行家,在49歲的那一年為了實現他的民宿夢毅然決然的辭掉工作,用他的畢生積蓄在長野找了一塊地開始建造他理想中的小木屋。 我們第一次造訪小木屋的時候,誠臣桑已經將近60歲。
一、野狐禪 百丈懷海禪師是馬祖道一禪師的嗣人,「馬祖創叢林,百丈立清規」,可見百丈禪師對禪門的貢獻。一日,百丈禪師說法圓滿,大眾皆已退去,獨有一老者逗留未去,禪師問道: 「前面站立的是什麼人?」 老者答道:「我並不是人,實在是一隻野狐,當迦葉在世說法的時候,曾在此百丈山修行,有
Thumbnail
一個和尚,從靈隱山上的長泉寺,匆匆忙忙、沒命似地逃下山,一直逃,一直逃!直到他的頭髮長到可以高束,遠到人們不再記得他的法號……。       和尚年老的時候,有一個很談得來的小孫女,聰明伶俐。       老人家決定,把當年的秘密說出來。       內心畏顫顫地,他說,當
Thumbnail
在一個古老的村莊裡,有一位被人們尊稱為老道的智者。他以智慧和神秘的形象存在著,常坐在小山坡上觀察天地萬物的變化。並以自身的經驗為世人解惑。
Thumbnail
在古代有一位非常護持佛法的老夫人,聽說有一個年輕的禪師,想要閉關三年,專心參禪打坐,以求開悟。 於是便出錢,在家裏的大花園中,建了一座清幽的關房,提供這一位禪師閉關,並供養一日早午兩餐使他衣食無憂(出家人過午不食)。 很快,三年將過。有一天,老夫人想知道這個禪師閉關三年的修行如何,就叫她長得
當代神話帶著自己的徒孫出發要去少林派,這可是一趟不簡單的旅程,一個老人己然年事破百,還要帶著一個二十出頭的重傷患者,就在幾天後的下午,正巧要渡江,於是張真人雇了一艘船,過了河邊後,沒想到遇到一群怪人,他們自稱是明教,接著要出手了,因為當下玄光不便激引真力,於是張真人動手了。
Thumbnail
  開始荒野求生  也許一講到修行或閉關,大多數人在腦海中所浮現的,都是很美化過的畫面,也許老僧入定,也許佛前誦經,至不濟也有個掃落葉泡茶或讀經之類的場景吧。但山居獨修,最大的重點還是在於離開舒適圈,在各種不舒適不方便的起心動念中,尋求安定的解方,然後再漸漸把身心安定下來,所以即使如好久以前有
Thumbnail
冰天雪地裡,一個風霜感很重的老人。罩著灰撲撲的長袍、拄著長拐杖、提一盞亮晃晃的油燈,腳步穩定地站在被白雪覆蓋的高處--乍看,老人腳下踏著的,有那麼丁點兒像是愚人腳下的那一段懸崖。 老人想必比許多人歷經過人生更多的風浪與起伏....
Thumbnail
無涯子是一位明末清初的修道人,他自幼有出家之志,但因家道中落,未能如願。他在明朝滅亡後,不願為清朝效力,四處遊歷,尋找修道的機緣。他曾經拜訪過許多名山大川,參訪過許多高僧道士,但都沒有得到心中所求的真道。他漸漸感到失望和迷茫,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的是什麼。有一天,他來到了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