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日本文化系列||鴨長明《方丈記》(2)-日本史上第一篇專業災難報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我想用聽的之~podcast說書版

無常

「ゆく河の流れは絶えずして、しかももとの水にあらず。よどみに浮かぶうたかたは、かつ消えかつ結びて、久しくとどまりたるためしなし。世の中にある人とすみかと、またかくのごとし。 」 擷取自鴨長明《方丈記》原文
「自古以來源源不絕的河水,看似永遠都在原地一般,但其實不然。因為,此刻眼前流過的河水早已不是前一秒流過的河水。而河面上的水花,一會兒飛濺升起、一會兒又落下消逝,沒有甚麼是永恆存在的。這世上的人與住家,不就跟這河水與浪花一樣嗎?」 NANA濕婦不負責任的白話文中譯

以上,是鴨長明在《方丈記》原文中的開頭,由於曾被當作日本高中生的古典文學教材之一,因此幾乎全日本人看到這段文字時,他們多會不自覺地脫口而出「無常感」三個字,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這就像我們當年在高中讀書時念的古文觀止內容一樣,這種用來應付考試而念的東西,除了最常考的考古題答案之外,其他一定會在考完後就馬上還給老師,因此記憶中自然而然地就只剩下了「無常感」三個字,而這也幾乎成了《方丈記》的代名詞。然而,這篇文章對於涉世未深的高中生來說,光是「無常感」這個詞彙就已經夠無感了,更別說是這一大篇古文,要是我是日本高中生,我應該也會翻個白眼,然後打個阿欠看著老師在黑板前說教。

然而,2011年,日本東北地區發生的311大地震,讓這些只記得「無常感」三個字、卻已經長大的日本高中生們,開始轉發起《方丈記》這篇貼文,甚至還辦了《方丈記》讀書會,圍繞著《方丈記》而發表的各種新書...等等。原來,當他們再次把《方丈記》這篇貼文拿起來好好地從頭到尾看過一遍後才發現,此時早已不再年輕、也有過各種經歷的他們,這才真正地感同身受到「無常感」這三個字,也更能理解鴨長明在貼文中深層的情感與想法。十年過去了,如今,在世界各地疫情肆虐之下,或許又是該把《方丈記》拿起來重讀一次的時候了。所以,如果在看文章的你/妳,現在也還年輕,請務必先耐著性子,看完這幾篇的內容之後,或許多年後有些經歷的你/妳,會有機會再次回想起這本書。

日本史上第一篇專業的災難報導

將近一萬字的《方丈記》,大致上可以分為前半篇與後半篇兩個部分;而這篇貼文是鴨長明在年近60歲時所寫的,因此,整篇文章在時間序上大致與他的一生一致。前半篇的內容主要是紀錄他在20-30歲之間(也就是他寄宿在阿嬤家的尼特族時光),整個京都所遭遇的各種災難,以及他個人的觀察,重點在於描述「環境」的變化;而後半篇的內容,則在描寫他於辭官(辭去和歌所工作)後,自己在方丈中的生活與感觸,重點轉為自己「內心」的變化。

鴨長明的生長年代,剛好橫跨了平安~鎌倉之間的兩個時代,也就是說,他不僅是親眼目睹了黑幫小平家從勢力崛起到沒落的整個過程,也經歷了因源平合戰、政治鬥爭而被搞得不得安寧的戰亂時期(建議可先參考以下延伸閱讀內容)。偏偏,京都同時又在1177年~1185年短短的八年之間,被五種不同的天災人禍來回輾壓(日本人稱之為「五大災厄」),因而殘破不堪、民不聊生,這五大災厄分別為:

  • 安元三年(1177):安元大火;
  • 治承四年(1180):治承辻風(颶風);
  • 治承四年(1180):平清盛下令,六月遷都福原京(神戶),但同年的冬天又遷回平安京(京都);
  • 養和元年(1181):養和飢饉;
  • 元暦二年(1185):元暦大地震(同年,小平家於壇之浦之戰中滅亡)。

延伸閱讀:



安元大火:以下為特派記者鴨長明,在京都火災現場為您提供的第一手獨家新聞報導

每當重大災難發生時,原本都把自己關在家裡足不出戶的鴨長明,卻好像受到了記者魂的招喚一樣,必定衝第一個親自到災難現場觀察並寫下詳細的報導,專業程度絕對不輸現在的SNG連線記者。舉例來說,對於西元1177年發生的安元大火,他是這麼描述的:

「安元三年4月28日,這是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晚上八點左右,大火從京都的東南方開始陸續往西北邊延燒,沿途中的朱雀門、太極殿...等建物都遭受到波及,一夜之間全部化為灰燼。起火點在樋口富小路一帶,火苗是由舞蹈藝人暫住的小屋開始竄出的。...(略)...被風吹起的火花,隨著風勢直接跨越1町、2町的距離後落下,因而點燃下一棟建築,火勢就這麼逐漸延燒...。有人被濃煙嗆死、有人直接被火燒死、也有人幸運地急忙逃了出來,但卻什麼重要的財產都來不及拿...。...(略)...這場大火最終造成了數十人的傷亡、全京都將近有1/3的面積被燒毀。」 NANA濕婦不負責任的白話文中譯

從上面的內容可以看到,鴨長明非常冷靜且詳細地描述了這場火災發生的時間、起火點、原因,以及火勢延燒的範圍、死傷人數與對整個京都的損害程度。尤其我們可以從報導敘述中「被風吹起的火花,隨著風勢直接跨越1町、2町的距離後落下,因而點燃下一棟建築,火勢就這麼逐漸延燒...。」的這一段知道,由於火災現場一定會有上升氣流,加上一開始他就有提到當晚風勢很大,所以在火勢延燒的過程中,火花是隨著氣流飛起,越過了「1町、2町(換算成今天的距離約為120~240公尺)」的距離後落下,才再引燃另一間民房的。因此,能寫出這段報導的鴨長明,想必是在火災現場待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並且觀察力必須非常敏銳,才能看見這個過程。當然,在報導的最後,他也加上了一小段自己的評語:

「人啊,全部都是蠢蛋。為了在這麼危險的都市裡建築自己的家園,進而散盡家產、費盡苦心,真是太無聊了!」 NANA濕婦不負責任的暴力版中譯

安元大火:在心裡種下專屬於自己的牽牛花種子

這一段評語其實也呼應了《方丈記》中的前言,鴨長明將「人與居住的房子」比喻成「露水與朝顏(牽牛花)」:

「有時露水在花還沒謝時便已蒸發,徒留牽牛花還在,但到了傍晚時分,花仍終將枯萎;而有時即使露水尚未消逝,但牽牛花卻因陽光曝曬而提早枯萎,此時露水也不得不從花瓣上滴落。人與其所居住的房子不也一樣?有時人們因為各種災難而過世,徒留下費盡心思所打造的房子,但時間一久,這些房屋終將頹傾;有時即使人們躲過了災害,但房子卻因此而損壞,即使後來重建,裡頭住的屋主也不見得是同一批人,而是隨著時間而不斷變換。這世間的一切,就如同花開花謝一般,早上才剛聽聞有人過世,下午則傳來了哪戶人家有新生兒的消息。露水與花也好、人與房子也罷,不都如河流中激起的浪花一般無常嗎?」 NANA濕婦不負責任的白話文中譯
raw-image

這次的大火之後,這種無常的想法,開始在鴨長明心中種下了種子,而後來他隱居山中所建的「方丈」,便是最後長成的、專屬於他的朝顏(牽牛花)。

治承颶風與遷都福原京:天災人禍一起來的一年

西元1180年,時間來到安元大火的三年後,京都這個城市還來不及好好地休息,緊接著又遭遇颶風來襲,無論豪宅或是貧民窟,一律平等地被吹掀,因為颶風而失去居所或因此而受傷的人不在少數。偏偏,就在颶風侵襲的兩個月後,那時剛好是小平家正囂張的時期,也是小小安德天皇出生後沒多久,小平家的頭頭平清盛就像突然想到一樣,自己搬家就算了,還高聲一呼「遷都福原京(今天的神戶一帶)」,要大家跟著他們一起搬家。但是,已經定都京都將近四百年的大臣到平民百姓們,哪是這麼容易說搬舊搬呢?有錢人為了攀附權貴,還能匆匆忙忙、狼狽地想辦法趕快跟上,把舊家給拆了,能帶走的就帶走,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舉家大小前進神戶;但沒錢的人卻只能被留在蕭條的京都,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生活。宣布遷都之後,鴨長明這名特派記者當然也沒閒著,親自把SNG車開到了神戶,只為了幫各位直播最真實的現場報導。他看見當時新的都城福原京,各種公共設施根本還沒完善,就像現在我們看到很多的重劃區一般,有些地方蓋起了大樓,但一旁卻是一整片的田地,要醫院沒醫院、要買東西也沒超市...,根本沒有生活機能可言。相反地,不得已被留在舊都城京都的人,也因為人口陸續搬遷,住家壞的壞、倒的倒,來往的人變少了,生意也不好經營,生活也快要過不下去了。就這樣,在舊都已經荒廢、但新都卻尚未建設完成的狀態下,上至權貴、下至平民百姓,全都怨聲載道;最終,從宣布遷都後不到半年,天皇兩手一攤說:「哎呀~我不玩了!不遷都了!回京都!」,於是,又舉家遷回了京都。此時全民傻眼,因為這半年的一切彷彿鬧劇一場,此時,人是回到京都了沒錯,但大家面對著當初被自己親手毀掉的舊家,心裡想著...我這是該怎麼重建呢?因此,鴨長明認為,這種明明沒有天災,卻因為人禍而毀掉生活的事件,不也是一種災難嗎?

養和飢饉:饑荒與疫情下的地獄京都

歷經一場遷都的鬧劇後,大家都沒想到,另一場更可怕的地獄整在等著他們。1811年,也就是來回遷都後的隔年開始,因為氣候變遷的影響,導致農作物歉收,當時,有整整長達兩年的時間,京都人飽受飢荒與疫情所苦。鴨長明走在京都的街頭上,看見了彷彿人間地獄的畫面:

「因為飢荒而餓死、疫情而病死的人們,最終都會被集中到鴨川的河岸邊,但由於死亡的人數太多,因此逐漸堆積到馬路上,除了阻擋了通行道路之外,京都市區內四處都飄散著腐屍的臭味。還能幸運苟活的人,為了爭一口飯吃,有人把自己的家裡的牆壁跟柱子拆下來當成木柴變賣...(略)...木柴攤販裡出現了被砍成一半的佛像、神社的柱子、...。 NANA濕婦不負責任的白話文中譯

他感嘆到,當人被逼到絕境的時候,為了活命,即使違背了自己的宗教信仰也是不得已的事啊!在食糧價格飛漲的日子裡,一些平常無法想像的畫面也一一出現在他的眼前,例如:

「富貴人家拿著珍藏的柏金包,想來跟農民換米,但此時的米可是比任何東西都要珍貴,畢竟,吃米飯才能活命,柏金包有個屁用?所以當然是被拒絕了,但富貴人家不死心,拖著虛弱的身體繼續挨家挨戶地向農民乞食著。這種富貴人家向農家哀求要口飯的畫面,在這次飢荒之前,誰能想像得到呢?而在這樣的地獄裡,最讓人辛酸的畫面,無非是來自於『愛』的存在了,就如同台灣有一句話叫做「愛丟咖慘死」,當人面臨生死危機時,愛比較深的那一方必定是先死的那個。例如,好不容易到手的些許食糧,愛比較深的人一定會讓另一半先吃,所以自己會先餓死;如果是親子的話,父母親一定會讓孩子先吃,所以父母親會先餓死。甚至,我還看見路旁有小嬰兒在喝著奶,卻不知自己的母親早已經斷氣了。這場大饑荒,光是在最嚴重的兩個月內,京都市的市中心就有高達42000多人死亡,如果連同郊區、拉長時間來計算的話,想必死亡的人數只會更難以計算。」 NANA濕婦不負責任的暴力版中譯

透過鴨長明的報導與描述,我們可以感受到人類站在天災面前時是多麼的渺小,以及面對這些不可控災害時的無力感,這...是不是跟我們最近這兩年面對新冠疫情時的感受非常類似呢?

元暦大地震:最刻骨銘心卻也最容易被遺忘的災害

富貴人家拿著珍藏的柏金包,想來跟農民換米,但此時的米可是比任何東西都要珍貴,畢竟,吃米飯才能活命,柏金包有個屁用?所以當然是被拒絕了,但富貴人家不死心,拖著虛弱的身體繼續挨家挨戶地向農民乞食著。這種富貴人家向農家哀求要口飯的畫面,在這次飢荒之前,誰能想像得到呢?而在這樣的地獄裡,最讓人辛酸的畫面,無非是來自於『愛』的存在了,就如同台灣有一句話叫做「愛丟咖慘死」,當人面臨生死危機時,愛比較深的那一方必定是先死的那個。例如,好不容易到手的些許食糧,愛比較深的人一定會讓另一半先吃,所以自己會先餓死;如果是親子的話,父母親一定會讓孩子先吃,所以父母親會先餓死。甚至,我還看見路旁有小嬰兒在喝著奶,卻不知自己的母親早已經斷氣了。這場大饑荒,光是在最嚴重的兩個月內,京都市的市中心就有高達42000多人死亡,如果連同郊區、拉長時間來計算的話,想必死亡的人數只會更難以計算。

raw-image

這一段紀錄,在日本的311東北大地震過後,最常被重新拿出來談論的內容,大家除了讀到《方丈記》中對於地震的描述,心有餘悸之外,也再度地警惕自己,不可忘記這次的教訓。因此,當時日本國內(尤其是高齡的長輩們)掀起了一陣「斷捨離」的風潮,有趣的是,有些事情真的是千古不變的,即便是800年後的現在,大家果真如同《方丈記》中所講的,幾年之後,大家漸漸地就不再討論這些觀念了,重新開始追求著名利、買豪宅、擔心股票會不會漲、想著虛擬貨幣該不該投資、想要更多的身外之物...,這不正是鴨長明在八百年前就寫過的「就好像那場地震不曾發生過一樣...」。

以上內容為《方丈記》的前半部,這一回我們就先停在這裡,後半部我們將開始進入鴨長明在經歷了各種災難之後的老年生活與他的內心世界,盡請期待嘍。

~未完待續~

註:以上文章為節省版面,除了開頭之外,並無特別將原文列出,建議懂日文,且對原文內容、日文白話文有興趣的朋友,可參考以下網頁內容。

感謝您的閱讀, 如果想聽NANA用白話文,說說與濃縮日本的小故事,非常歡迎您投零錢到我的小貓撲滿裡,給予NANA更多的鼓勵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ANA濕婦的沙龍
261會員
198內容數
我是NANA濕婦 熱愛日本、建築、偏鄉、心理學與貓的日本線導遊、通譯案內士 擅長在巴士上分享一堆有的沒的催眠大家 喜歡在正經的場合不正經 常常看似瘋癲卻很感性、也很哲學 在這裡 我希望能以自己的步調 從領路人的角度出發 用說故事的方式 帶著每一個對日本有興趣的你/妳 瞭解藏在景點與現象背後的趣事
NANA濕婦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9/21
村上隆在這次的《村上隆靈氣もののけ京都》特展中,展出作品數量非常龐大,且其中有許多都是為了這次特展而創作的,內容也緊扣著「京都」的主題,包括在大廳裡高大的阿形與哞形像、呼應京都四神相應風水的展示空間、更有許多結合佛教思想與佛畫的作品等。以下NANA濕婦就針對自己印象比較深刻的作品來跟大家分享嘍。
Thumbnail
2024/09/21
村上隆在這次的《村上隆靈氣もののけ京都》特展中,展出作品數量非常龐大,且其中有許多都是為了這次特展而創作的,內容也緊扣著「京都」的主題,包括在大廳裡高大的阿形與哞形像、呼應京都四神相應風水的展示空間、更有許多結合佛教思想與佛畫的作品等。以下NANA濕婦就針對自己印象比較深刻的作品來跟大家分享嘍。
Thumbnail
2024/09/07
相較於許多訪間有關村上隆的報導,大多著重於他的創作與時尚的結合、或是作與日本漫畫、動漫元素等,但如果他的創作不是構築在深厚的日本傳統上,而只是單純的當代藝術的話,或許我就不會覺得這麼有趣了吧。因此這是的分享內容可能會比較偏重在,他為了京都特展而創作的作品,與日本傳統繪畫中相互呼應的部分。
Thumbnail
2024/09/07
相較於許多訪間有關村上隆的報導,大多著重於他的創作與時尚的結合、或是作與日本漫畫、動漫元素等,但如果他的創作不是構築在深厚的日本傳統上,而只是單純的當代藝術的話,或許我就不會覺得這麼有趣了吧。因此這是的分享內容可能會比較偏重在,他為了京都特展而創作的作品,與日本傳統繪畫中相互呼應的部分。
Thumbnail
2024/08/24
這一次來要跟大家聊聊的是日本當代藝術家之一-村上隆以及他的作品們。如果有一個藝術家可以讓麻瓜如我的素人,都開始對現代藝術產生興趣,我覺得他也真的是令人敬佩的藝術家了,不是嗎?下面就讓NANA濕婦用素人的角度,陪著大家一起走進村上隆的異想世界吧。
Thumbnail
2024/08/24
這一次來要跟大家聊聊的是日本當代藝術家之一-村上隆以及他的作品們。如果有一個藝術家可以讓麻瓜如我的素人,都開始對現代藝術產生興趣,我覺得他也真的是令人敬佩的藝術家了,不是嗎?下面就讓NANA濕婦用素人的角度,陪著大家一起走進村上隆的異想世界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失怙失城,與母乖離,一孤苦伶仃的少年,懷著傷痛,以為終其一生都將屈居人下,但為應三河武士熱望,德川家康遂投身烽火,在強敵環伺之中,君臣群策群力,共渡生關死劫,從而登峰造極、開幕立基。
Thumbnail
失怙失城,與母乖離,一孤苦伶仃的少年,懷著傷痛,以為終其一生都將屈居人下,但為應三河武士熱望,德川家康遂投身烽火,在強敵環伺之中,君臣群策群力,共渡生關死劫,從而登峰造極、開幕立基。
Thumbnail
(一) 自從加入方格子寫作也已經兩年多了,當初淺靖自己也在GOOGLE BLOGGER有第一代的部落格,為文雖然說精彩,但仍然因為殫精竭慮而形成內心的壓力,因而產生迷失(比如追求聲量贊同),因而選擇放棄。在第二代部落格淺靖隨筆(方格子中),我非常喜愛的是排版寫作,以及貼心的關燈設計,對於有時擔心自己
Thumbnail
(一) 自從加入方格子寫作也已經兩年多了,當初淺靖自己也在GOOGLE BLOGGER有第一代的部落格,為文雖然說精彩,但仍然因為殫精竭慮而形成內心的壓力,因而產生迷失(比如追求聲量贊同),因而選擇放棄。在第二代部落格淺靖隨筆(方格子中),我非常喜愛的是排版寫作,以及貼心的關燈設計,對於有時擔心自己
Thumbnail
人啊,全部都是蠢蛋。為了在這麼危險的都市裡建築家園,進而散盡家產、費盡苦心,真是太無聊了!
Thumbnail
人啊,全部都是蠢蛋。為了在這麼危險的都市裡建築家園,進而散盡家產、費盡苦心,真是太無聊了!
Thumbnail
最近這兩年(希望不要再延長到三年)的世界,發生了太多的事情,相信這些經歷對世界上的每個人來說,都是這一輩子中非常難忘的一段時期。每天,我打開手機看著新冠肺炎、地震、戰爭...等種天災人禍的新聞,看著混亂成一片的世界,再刷一下朋友圈的臉書發文。就在如此混亂的日常中,某天,我突然想起了幾年前才接觸到的一
Thumbnail
最近這兩年(希望不要再延長到三年)的世界,發生了太多的事情,相信這些經歷對世界上的每個人來說,都是這一輩子中非常難忘的一段時期。每天,我打開手機看著新冠肺炎、地震、戰爭...等種天災人禍的新聞,看著混亂成一片的世界,再刷一下朋友圈的臉書發文。就在如此混亂的日常中,某天,我突然想起了幾年前才接觸到的一
Thumbnail
《忠臣藏》是日本流傳已久的歷史故事,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則描述47個為主公復仇的武士的故事,讓日本電視、電影、舞台劇以不同的劇本和演員拍攝同一故事不下百遍,每每在日本社會遇有重大低潮時,便播出此劇以激勵人心,《忠臣蔵》儼然成了日本人忠君愛國的英雄羅曼史。
Thumbnail
《忠臣藏》是日本流傳已久的歷史故事,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則描述47個為主公復仇的武士的故事,讓日本電視、電影、舞台劇以不同的劇本和演員拍攝同一故事不下百遍,每每在日本社會遇有重大低潮時,便播出此劇以激勵人心,《忠臣蔵》儼然成了日本人忠君愛國的英雄羅曼史。
Thumbnail
在時代的籠罩下,人們如何面對大環境的課題,繼而活出生命的意義——是歷史小說最引起我興趣之處,在遑遑恢恢鋪蓋間的個人,無意中也使歷史像是多面的稜鏡,映射出多面的色波。
Thumbnail
在時代的籠罩下,人們如何面對大環境的課題,繼而活出生命的意義——是歷史小說最引起我興趣之處,在遑遑恢恢鋪蓋間的個人,無意中也使歷史像是多面的稜鏡,映射出多面的色波。
Thumbnail
一、   街景是恆變卻也不變的存在。一瞬間一瞬間,只要人走過,鳥飛過,剎那間的街景便會顯得那麼的不同。但若把時間拉長成一個月、一年、甚至是十年,它又好似完全沒有變化似的,仍是我們最熟悉的那副景象。三浦紫苑所作的《政與源》,便恰恰將這樣既恆變又不變的街景保存了下來,如同定格般凝固了文本中的風景,如此的
Thumbnail
一、   街景是恆變卻也不變的存在。一瞬間一瞬間,只要人走過,鳥飛過,剎那間的街景便會顯得那麼的不同。但若把時間拉長成一個月、一年、甚至是十年,它又好似完全沒有變化似的,仍是我們最熟悉的那副景象。三浦紫苑所作的《政與源》,便恰恰將這樣既恆變又不變的街景保存了下來,如同定格般凝固了文本中的風景,如此的
Thumbnail
禮拜六參加木馬文化陳蕙慧社長主講的《雪國》——愛的不可能講座。歷年來評論、賞析川端康成作品的名家已不少,但一直很喜愛陳社長主持〈經典也青春〉的明快風格,再加上主辦在舒適優雅的文房圖書館,便邀著R一起參加。 文房建於一九三〇年代,原為日治時代商務官員居住的「幸町日式宿舍」,二〇〇七
Thumbnail
禮拜六參加木馬文化陳蕙慧社長主講的《雪國》——愛的不可能講座。歷年來評論、賞析川端康成作品的名家已不少,但一直很喜愛陳社長主持〈經典也青春〉的明快風格,再加上主辦在舒適優雅的文房圖書館,便邀著R一起參加。 文房建於一九三〇年代,原為日治時代商務官員居住的「幸町日式宿舍」,二〇〇七
Thumbnail
連城三紀彥(れんじょう みきひこ,1948年1月11日-2013年10月19日 )是推理與愛情小說雙棲的作家,寫作風格著重文藝性,在幻影城先以推理小說出道,接著轉為創作戀愛小說,也創作出知名的作品「情書」。花葬被視為他在推理小說的經典集,其中的短篇故事裡多以男女之情為主。
Thumbnail
連城三紀彥(れんじょう みきひこ,1948年1月11日-2013年10月19日 )是推理與愛情小說雙棲的作家,寫作風格著重文藝性,在幻影城先以推理小說出道,接著轉為創作戀愛小說,也創作出知名的作品「情書」。花葬被視為他在推理小說的經典集,其中的短篇故事裡多以男女之情為主。
Thumbnail
上次照訪奈良古都只是安排在大阪自由行中的一小段拜訪,只有一天的時間在這兒裡尋幽訪探千年古城。日本元明天皇將首都移到平城京後開創出了奈良時代,以至於現在的奈良市區裡到處可見千年以上了古寺與建築。 這次的照訪我希望能夠慢慢的悠活在這座古都中。 民宿主人見葉太太,七十多歲了,是當地奈良文化資產保護協會的導
Thumbnail
上次照訪奈良古都只是安排在大阪自由行中的一小段拜訪,只有一天的時間在這兒裡尋幽訪探千年古城。日本元明天皇將首都移到平城京後開創出了奈良時代,以至於現在的奈良市區裡到處可見千年以上了古寺與建築。 這次的照訪我希望能夠慢慢的悠活在這座古都中。 民宿主人見葉太太,七十多歲了,是當地奈良文化資產保護協會的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