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6/01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4- 沓沓仔開始會曉欣賞臺語 | 學臺語 | 語言學習

2015 | APR 19 終於明白為什麼那麼多電影都不在香港上映了。 兩部題材類似的電影 一齣在臺灣大賣 一齣票房不樂觀 在香港,情況卻完全相反 但是比較賣座的那一齣其實也只是打著香港國際電影節的名號而已 雖然幾乎滿座,但事實上是因為它只有一場 整體來說,兩場電影在香港的票房都慘不忍睹 也許是因為香港人不懂臺語 & 台式幽默…
2015 年左右,因為發現了電影節的存在,電影片單就從臺灣電影變成更多的臺灣電影了,無論是劇情片、紀錄片、短片,只要看到是臺灣的電影,一律都!看!那時剛好看了兩部劇情相像的電影,其中一部是賀歲片,打著某位知名大哥的名號,在臺灣的票房有一定的保證。相反,在香港場次少得可憐,電影院內的人可是更少啊。雖然是喜劇,很好入門,但大概是因為語言的不同卻大家卻步,再加上臺灣電影本來就不是香港人的首選。那時覺得很可惜、很慘,不過現在懂了,畢竟大家都不希望自己付錢進場了卻什麼都看不懂吧!
2015 | JUL 19 依然覺得封麥前沒聽過 live 是一種遺憾…
現在回過頭來看以寫的文字覺得很有趣。那個時期的自己有一種覺得自己很懂臺灣的優越感,一方面很希望身邊的人也能懂,但一方面卻又希望大家都不要懂,才能顯現出自己的特別。那時留下的文字,很多時候都是以一種覺得婉惜的心態去看待和臺語有關的東西。有時候也很想要回到過去看看,到底那時自己對於臺灣、臺語的了解有多少。像是翻出這篇說自己想看一次江蕙的演唱會的文,很好奇自己的心態是如何,和現在的「想」又有什麼不一樣。還是很佩服那時的自己,竟然想要也嘗試去接觸身邊的人根本不會有興趣的語言和文化。
2017 | SEP11 …… 遷移啟事,記錄的是建國市場的搬遷經過,探討的不是都更的利與弊及其中複雜的關係,而是人與人、人與土地的關係和連結。在那兒生活的人把那片土地變活了,而它亦養活了一代又一代的在那兒成長的人們。好想到舊的建國市場走走,感覺裏面有好多好多有趣的故事,可惜它已經不在了。但下次有機會,會想去新的建國市場走走。就算有些東西隨著建築的拆卸一併消失了,但一定還有些東西跟著攤販的搬遷一併留下了。
那一天 我來這賺吃 那一天 我開始早起 我在這 將囝仔養大漢 我在這 買新厝買新車 我以為 你永遠會在這 我以為 我永遠會在這 落大雨 我和你作伙 出日投 我和你作伙 今日 我要來看你 我要來 多 謝 你
這段口白在片中出現了好幾次,由在建國市場裏生活的女性唸出,一字,一句,地唸出。 短短幾句,道出了她們的心聲,道出了她們與土地之間的情。 眼前是正在拆卸的建國市場, 她說: 「它是我們的起家厝。」
對於語言的記憶,總會有幾段比較深刻,這段口白就是其中一段。這是一部關於台中建國市場都更搬遷的紀錄片中的一段口白。就算到了現在,看到這段文字的時候,腦海裏還是會浮現出那群婦女在讀口白的聲音,是帶有故事、帶有情感的文字。和以前接觸到的不一樣,臺語不再只是電視劇中的台詞或歌曲而已,而是真實被使用著的語言,被紀錄片紀錄下來了。語言需要有人說才能繼續流傳,但人也需要語言才能說出心裏的話。這部紀錄片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人和語言間的關係與連結,臺語在我心中的模樣,自此又多了一層想像,好像也更懂得欣賞臺語的美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