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醉翁亭記〉 北宋 歐陽脩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讓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僊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塗,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懽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醉翁亭記
一、字音字形測驗
01.琅邪:
02.林「」尤美:
03.林「霏」:
04.傴僂:
05.「觥」「」交錯:
06.樹林陰「翳」:
07.佳木秀而繁「陰」:
08.宋「祁」:
09.以「荻」畫地:
10.諠譁:
11.臨「谿」而漁:
12.眾賓「懽」:
13.山肴野「」:
14.「潺」潺:
15.「滁」州:
二、注釋
01.巖穴「暝」:
02.酒「洌」:
03.佳木秀而繁陰:
04.「射」者中:
05.雜然而前「陳」者:
06.樹林陰「翳」:
07.太守之「樂」其樂:
08.潺潺:
09.「弈」者勝:
10.野芳發:
11.峰回路轉:
12.佳木秀而繁「陰」:
13.野「蔌」:
14.「觥」籌交錯:
15.「晦明」變化:
三、填充題
01.至於( ),行者休於樹,( ),( ),( )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
02.太守與客來飲於此,( ),而( ),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山水之樂,( )也。
03.宴酣之樂,( )。射者中,( ),( ),起坐而諠譁者,( )。
04.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 )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 ),( ),( )者,山間之四時也。
05.〈醉翁亭記〉屬( )類古文。全文以「( )」字為主軸,作者從( )之樂、( )之樂、( )之樂層層深入,最後歸結到( )的主旨,環環相扣,讀者可從文中感受其( )的人生態度。本文在句法上頗有特色:全文使用二十一個「( )」字作句尾,使得層次十分清晰。此外,又用二十五個「( )」字作為句子之間的連接,使文氣舒緩從容,充分表現作者的悠閒自適。醉翁亭,為宋琅邪寺僧( )所建。
06.歐陽脩亦精史學,自撰( ),又與( )合撰( )。
07.〈醉翁亭記〉作者是( ),字( ),號( ),晚號( ),宋吉州廬陵人。四歲喪父,賴母親鄭氏獨力撫養,以( )畫地,親身授讀。死後諡( )。他是北宋( )運動領袖,反對宋初( )的文風,力主( ),並積極提拔後進。詩詞風格( ),語近情深。
08.( ),( )者,太守也。太守謂誰?( )。
09.臨谿而漁,( );釀泉為酒,( );( ),( )者,太守宴也。
四、語譯
01.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
譯:
02.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譯:
03.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
譯:
04.負者歌於塗,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
譯:
題目取自苑裡高中古文三十篇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