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左忠毅公逸事〉

26〈左忠毅公逸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26〈左忠毅公逸事

先君子嘗言,鄉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一日,風雪嚴寒,從數騎出,微行,入古寺。廡下一生伏案臥,文方成草。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掩戶,叩之寺僧,則可法也。及試,吏呼名,至公,公瞿然注視。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諸兒碌碌,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廠獄,朝夕窺獄門外。逆閹防伺甚嚴,雖家僕不得近。久之,聞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謀於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公更敝衣草屨,背筐,手長鑱,為除不潔者,引入。微指公處,則席地倚牆而坐,面額焦爛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盡脫矣。前跪,抱公膝而嗚咽。公辨其聲,而目不可開,乃奮臂以指撥眥,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來前!國家之事,糜爛至此,老夫已矣,汝復輕身而昧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拄者?不速去,無俟姦人構陷,吾今即撲殺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擊勢。噤不敢發聲,趨而出。後常流涕述其事以語人,曰:「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
崇禎末,流賊張獻忠出沒間,公以鳳廬道奉檄守禦。每有警,輒數月不就寢,使將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擇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則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鏗然有聲。或勸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
公治兵,往來桐城,必躬造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於堂上。
  余宗老塗山公甥也。與先君子善,謂獄中語乃親得之於公云。


左忠毅公逸事

一、字音字形測驗

01.劉大「櫆」:

02.支「拄」:

03.身陷「囹圄」:

04.防「伺」:

05.長「鑱」:

06.「瞿」然注視:

07.「行誼」事蹟:

08.姚「鼐」:

09.逆「閹」:

10.「蘄」黃潛桐:

11.獎「掖」後進:

12.「炮烙」之刑:

13.「廡」下:

14.「噤」聲:

15.嗚「咽」:

二、注釋

01.無「俟」姦人構陷:

02.以指撥「眥」:

03.微行:

04.目光如炬:

05.目光如「炬」:

06.逆「閹」:

07.躬造左公第:

08.面「署」第一:

09.防「伺」:

10.「瞿然」注視:

11.「為」除不潔者:

12.旦夕且死:

13.奉「檄」守禦:

14.文方成草:

15.史「噤」不敢發聲:

三、填充題

01.方苞一生著作宏富,其文平實謹嚴,以(    )著稱,著有《春秋通論》、(    )、《禮記析疑》等書,後人將其詩文輯為(    )。

02.〈左忠毅公逸事〉既名(    ),所以作者對於左公對抗權貴等顯著的事蹟,略而不書,僅記述左光斗和(    )師生之間的兩件逸事。本文語言簡潔,對話傳神,剪裁得當,充分顯現出桐城派文章「(    )」的特色。

03.方苞之後,桐城劉大櫆、(    )一脈相承,為文主張義理、(    )、(    )三者並重,影響二百餘年,成為文學史上著名的(    )。

04.〈左忠毅公逸事〉選自(    ),為作者(    )記述父親所講的左公行誼。左公名(    ),字共之,一字遺直,為官忠直敢諫,不畏權貴,與(    )協力使熹宗順利登基,安定朝野,時稱「楊左」。後被(    )所害,慘死獄中。

05.閱讀下列詠史詩,並寫出其所詠的歷史人物:

(1)莫怨工人醜畫身,莫嫌明主遣和親;當時若不嫁胡虜,只是宮中一舞人。(    )

(2)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

(3)吳王亡國為傾城,越女如花受重名。妾自承恩人報怨,捧心常覺不分明。(    )

(4)右軍本清真,瀟灑在風塵。山陰過羽客,愛此好鵝賓。掃素寫道經,筆精妙入神。書罷籠鵝去,何曾別主人。(    )

(5)英傑哪堪屈下僚,便栽門柳勢蕭條。鳳凰不共雞爭食,莫怪先生懶折腰。(    )

06.方苞,字靈皋,一字(    ),晚號(    )。論學以宋儒為宗,曾以「學行繼(    )之後,文章介(    )之間」與友好相期勉。為文嚴標(    ),(    )是指文章內容要言之有物;(    )是指文章形式要言之有序。

四、配合題

01.下列短文有三個空格,請自參考選項中,選出最適當的答案。

魏晉以下(1) 大興,注重對偶,講究辭藻,成為文學主流;直至中唐韓愈等人大力提倡古文運動,主張為文以古聖先賢之道為準則,講究技巧與修辭的創新。延及宋代(2) 繼承韓愈志業,續倡古文運動,一時英才輩出,終使散文重新成為文學主流。明代雖流行八股文、小品文,但古文創作仍未衰歇,如歸有光即是重要作家;降及清代,方苞等人力振古文,講究義法,形成(3) ,其影響至民初而未已。

參考選項:(A)古文 (B)小品文 (C)駢文 (D)桐城派 (E)竟陵派 (F)司馬光 (G)歐陽脩 (H)王安石 (I)公安派

02.閱讀下列短文後,請從參考選項中,選出最恰當的答案填入各空格內。

「大凡文章能夠打動人心,在於抒懷時,詞真意摯;論述時,見識獨到;描述時,掌握特色。」白居易與元微之(1) ,為告慰知己,白居易自述三泰,流露隨遇而安的自處之道;宋代清流領袖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表達了自己「(2) 」的胸襟;而蘇洵的〈六國論〉,是一篇借古諷今、(3) 的史論;方苞在〈左忠毅公逸事〉中,特別著重左光斗和史可法的師生情誼,而獄中會面一段,更寫得(4) ,感人至深。

參考選項:(A)針砭時弊 (B)兄友弟恭 (C)瑕瑜互見 (D)相視莫逆 (E)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F)蓋世之才 (G)可歌可泣 (H)藏諸名山,傳之其人 (I)不以物傷性

五、語譯

01.公辨其聲,而目不可開,乃奮臂以指撥眥,目光如炬。

譯:

03.一日,使史公更敝衣草屨,背筐,手長鑱,為除不潔者。

譯:

題目取自苑裡高中古文三十篇講義


avatar-img
安咕醬的沙龍
77會員
603內容數
文言文養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安咕醬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桃花源記〉 晉 陶淵明
《世說新語》 南朝宋劉義慶召集門下食客共同編撰 〈詠絮之才〉(言語)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謝太傅臨危不亂〉(雅量) 〈絕妙好辭〉(捷悟) 〈雪夜訪友〉(任誕)
〈師說〉 唐 韓愈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第五學習階段)推薦選文 15 篇 項次 篇目 作者 時代 1 燭之武退秦師(左傳) 左丘明 先秦 2 大同與小康 禮記 先秦 3 諫逐客書 李斯 先秦 4 鴻門宴(史記) 司馬遷 漢魏六朝 5 出師表 諸葛亮 漢魏六朝 6 桃花源記 陶淵明 漢魏六朝 7 師說 韓愈 唐宋
〈桃花源記〉 晉 陶淵明
《世說新語》 南朝宋劉義慶召集門下食客共同編撰 〈詠絮之才〉(言語)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謝太傅臨危不亂〉(雅量) 〈絕妙好辭〉(捷悟) 〈雪夜訪友〉(任誕)
〈師說〉 唐 韓愈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第五學習階段)推薦選文 15 篇 項次 篇目 作者 時代 1 燭之武退秦師(左傳) 左丘明 先秦 2 大同與小康 禮記 先秦 3 諫逐客書 李斯 先秦 4 鴻門宴(史記) 司馬遷 漢魏六朝 5 出師表 諸葛亮 漢魏六朝 6 桃花源記 陶淵明 漢魏六朝 7 師說 韓愈 唐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