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0|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南北之世-北朝司馬氏】

西元420年,由司馬家所建立的晉朝,正式消失在歷史上。
宛如曹操一般,以無上戰功東征西討,代晉而立的劉裕,也同樣有著「天下英雄唯你我」的宿敵。
司馬休之。
劉裕費盡心思,打敗了司馬休之,才走上無人可擋的最後一步。
但跟劉備一樣擅長逃跑的司馬休之,並未就此死去,而是帶著親信前往北朝。
隨著劉裕的勢力增長,更多的司馬氏,在東晉滅亡前,也紛紛北遁。
北魏的史書,因此做了《司馬大傳》。
早在司馬休之前,就已經有投降北朝的司馬宗室。
當劉裕發起剿滅戰,後秦也是「派司馬,救司馬」。
但劉裕不罷休啊,繼續攻打後秦。
於是這一干東晉亡國民,只能繼續投奔北魏。
光看姓氏就精彩萬分。
司馬休之跟他的姪兒文思,這是司馬家。
司馬國璠跟叔璠兄弟,是更早投北的。
溫楷,這是東晉初温嶠的後代,原為北方殘兵。
殷約,則是桓溫之前北伐大帥殷浩之後。
桓家也不落人後,桓謐、桓璲及桓溫孫道度、道子……
你就知道,當時反劉裕的江左世族,那是一個千奇百怪。
過去敵對的友好的,都不管了。
司馬休之的個人魅力,基本上是劉備等級。
同時也顯示出,劉裕立宋,是江南地區的一次重大階級翻轉。
然而,還沒到達北魏,司馬休之就過世了。
劉備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又沒有諸葛亮的情況下,那就要出大事了。
司馬文思(劉禪)跟其他的司馬氏不合,但也不敢隨便得罪人家,就請大家來喝酒。
酒宴上,喝醉了的司馬國璠卻跟文思說,他已經和溫楷約了一些胡人跟大族,準備來刺殺北魏皇帝。
司馬文思那是又驚又喜啊,連忙跑去告發了夥伴們。
通殺。
鮮卑人表示,不錯你很懂喔,去司法部門上班吧。
文思也是盡心盡力,為鮮卑帝國奠定了優秀的法治基礎。
倒也沒誰把他放眼裡了。
真正在北魏打響司馬家招牌的,是在這場誅殺不久前才來到的。
司馬楚之。
楚之的父親本是益州刺史,被下屬所殺。
時為義熙二年九月。
有的時候寫年號比較方便:義熙就是劉裕打敗桓楚成為東晉頭號人物的年號。
當時司馬楚之扶靈回鄉,正好碰上了劉裕開始動手誅除司馬家旁支。
這件事,《晉書》是沒寫的。
司馬楚之的叔父,哥哥,都在此時被害。
楚之連忙剃了個光頭,混入沙門之中,搭乘長江渡船逃離。
沒錢,沒人,沒身分。
只剩爛命一條的司馬楚之,混居在荊州的蠻族之中等待。
好不容易打聽到司馬休之入主荊州,才要前往投靠,司馬休之已經被劉裕驅逐了。
司馬楚之一咬牙,決定進入邊荒集。
「亡於汝潁之間。」(其實是許昌附近啦)
時間來到劉裕滅秦之後,回撤彭城。
當時,北魏出了一支叛軍,是為「率善王劉虎」,本在山西一帶為亂。
北魏派兵平亂,劉虎就逃入黃河,南下來到了陳留附近時,窩裡反了。
劉虎被殺,他的謀主司馬順宰也被殺。
這些北魏叛軍就在這裡炸開,而東晉以為,這是北魏派來南征的小型騷擾部隊。
司馬楚之就跟這些殘兵搭上了線,開始與東晉的守軍作戰。
當時長社縣令跟將軍劉憐分兵駐守。
司馬楚之看劉憐那邊兵少,試圖襲擊,卻遭擊退。
劉憐方才退敵,又收到報告說後勤輜重將到,要前往迎接。
這時當地人跑去跟「虜」軍通風報信,劉憐遭襲敗走。
小範圍的據點搶奪戰不斷擴大,而當地百姓,一律支持姓司馬的。
當時周遭三四支司馬旗幟豎起來,楚之這邊人數成長最快。
別人都還在三五千,楚之軍已然破萬。
劉裕坐鎮彭城,一面指揮關中應戰匈奴,一面又要處理建國大業。
面對汝潁之間甚至往洛陽延燒的這個小型戰場,實是抽不出手來。
索性派遣刺客,欲殺楚之。
不要看到刺客兩個字,就覺得是蒙著臉穿黑衣,飛簷走壁殺人於無形之間的高手。
史記刺客列傳就不是這種人了,東漢末年刺劉備的也不是這種人。
直到東晉末年,刺客的標準做法一直都是「騙取目標信任,獲得近身刺殺的機會」。
怎麼騙?去當目標的門客。
所以就容易發生搞笑的故事。
也就是當目標對刺「客」更好,刺客就放棄刺殺任務了。
司馬楚之雖然沒有左青龍右白虎的保鑣,但也感動了刺客。
就這樣,關中陷落,劉裕也無能汝潁之間,以至洛陽,只能加緊篡位進度。
三個司馬氏分別占領洛陽,終於是碰上了正規的北魏南征。
大家的眼光,都看向屯於柏谷塢的司馬楚之。
「江淮以北,聞王師南首,無不抃舞,思奉德化。而逼於寇逆,無由自致。臣因民之欲,請率慕義為國前驅。今皆白衣,無以制服人望。若蒙偏裨之號,假王威以唱義,則莫不率從。」
司馬楚之率先投降北魏,其餘諸將也是聞風而降。
北魏山陽公奚斤平定河南,將司馬楚之的軍民散入豫州,另命司馬楚之為征南將軍、荊州刺史。
不久,北魏三代目拓跋燾即位,司馬叔璠的兒子們,司馬靈壽與道壽,也在這時加入了北魏,被任命在司馬楚之附近招收宋民。
司馬楚之隨即表示,願將家族送往鄴城。
這是過去曹操時代,軍閥宣示效忠的手段。
就算拓跋燾不明白,朝中自有明白人。
比起狗咬狗一嘴毛,無甚大用的司馬文思,北魏更欣賞這個能於四戰之地立足,抵禦南軍的「東晉宗室」。
司馬楚之被徵召入京,卻是跟宋文帝劉義隆的北伐詔書一起抵達。
宋文帝欲收復河南,拓跋燾自是不讓。
但比起南朝入侵,北方的柔然更是麻煩。
索性任命司馬楚之為安南大將軍,前往潁川,作為防衛劉宋的第一線。
同時更封楚之為瑯邪王。
在東晉,瑯邪王是開國君主司馬睿的原職,更被視為皇位繼承人的踏板。
北魏的意思很明顯:我們是要伸張正義,讓司馬楚之打敗叛逆,收復河山。
不過國師崔浩是很反對的,他認為司馬楚之只能招收一些無賴,難成大事。
更何況與南軍有仇,只怕會吸引更多砲火。
可當時大臣多支持此策,拓跋燾也只能從之。
崔浩的推測不能說錯,事實上,司馬楚之進入潁川招兵買馬之際,南軍到彥之就已經取下洛陽,直達潼關。
司馬楚之辨明情勢,不與到彥之硬拚,反而轉頭去阻斷南軍荊州陸路線的攻勢。
宋文帝得知軍情,便放反間,前往北魏釋出司馬楚之欲叛的消息。
拓跋燾笑笑,「齊人忌樂毅的故事,我也是讀過的。」
不信,直接派出大軍列河,以待冰結。
司馬楚之趁著北魏大軍南下反攻,立刻展開夾擊,收復洛陽。
司馬靈壽也不落人後,一同跟上。
但楚之永遠知道多走一步,更上書拓跋燾,力陳劉宋內鬨,正是平南良機。
不過當時赫連匈奴仍有殘餘勢力。
西元430年的劉宋北伐,本身就是聯合匈奴與柔然同時進攻。
選擇先讓南軍入侵,與柔然先戰,繼而回擊南軍,並迎戰匈奴,拓跋燾確實是難得一見,雄才大略的君主。
此時,拓跋燾拒絕了司馬楚之的提議,並徵召楚之與靈壽回返,參與討平匈奴之戰。
不到一個月,戰爭結束,關中三輔皆定,司馬楚之就此坐鎮關中。
拓跋燾不需要司馬楚之跟靈壽來扛南征招牌了。
這個時候,又出現了一個名叫司馬天助的,自稱是司馬元顯的兒子。
(桓玄篡晉時殺死的東晉執政官)。
拓跋燾任命司馬天助前往山東,一樣招兵買馬,與山東宋軍對戰。
司馬靈壽則被派往遼西駐守北燕前線。
西元442年,距離上一次大戰結束,已經過了10年。
劉宋派兵自西面前來,司馬楚之自是當仁不讓,出馬抵禦。
司馬文思跟司馬天助此時也被徵召,自荊州截擊宋軍。
為何司馬家傾巢而出?
這個時間點,拓跋燾已經成功消滅了匈奴與北燕。
所用的戰略都是分化,最後由更外側的國家來除去這些敵人。
平均花費的時間,大約是七年一個。
但用司馬氏來分化劉宋,效果始終相當有限。
這次全體出動,其實就是最後的機會。
當然也是沒有生效。
南朝的世族政治架構,跟匈奴與北燕不同。
西線的主力,更是由外戚蕭家接手。
就算對劉氏有仇恨值也歸零了。
此役之後,拓跋燾也不再執著以司馬抗劉宋。
能打仗就抓過來打仗吧。
接下來,拓跋燾親征柔然,又詔司馬楚之督運糧草,司馬天助隨軍征戰。
當時北魏投降柔然的將軍知曉軍情,建議柔然派出斥侯探路,先破司馬楚之,北魏大軍不戰自敗。
柔然斥侯偵察時,為免打草驚蛇,只割了後勤部隊的驢子耳朵回去當證據。
少了一對驢耳朵算啥?北魏諸將都不當一回事。
只有司馬楚之認為事情並不單純,隨即下令駐紮,施展南軍特殊技能:就地築城之術。
還運水前來澆灌。
時天寒,水澆之則凍。
便當此時,柔然奇襲隊抵達。
但面對又堅又滑的城牆,沒有攻城器械的柔然人根本老鼠拉龜,無從下手,只能退去。
司馬楚之立下大功,司馬天助則是不幸戰死。
此戰功成,拓跋燾對司馬楚之再無任何懷疑。
拜侍中、鎮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更娶了河內公主為妻。
生下的孩子「司馬金龍」,在北魏四代目高宗時與太子共讀。
司馬楚之本人更鎮守雲中,戍衛京師之邊二十年,於高宗時過世。
年七十五歲。
金龍襲爵繼官,與高宗時功臣太尉源賀結親,開枝散葉,富貴不可限量。
司馬家也就此再次成為北方大族,可喜可賀。
劉漢也好,司馬晉也罷。
王朝雖亡,家族不滅。
爭霸復國,但付一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魏齊周隋並北史,宋齊梁陳為南書。 淝水之戰後,前秦與東晉即將逝去。新的英雄,新的時代。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