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Doordash與Uber Eats看單位經濟效益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快速成長

在美國餐點外送的服務中,目前Doordash是市占率最高的,超過50%,Uber Eats為第二名。

Doordash營運起步比較晚,卻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就在美國快速超過Uber Eats,甚至在本季度扣除股權薪酬支出後,已經非常接近盈利(約-40m),而Uber在加上所有業務後,扣除投資虧損及股權薪酬支出後,也接近盈利(約-14m),兩家都是成長性不錯的公司。

Uber eats在22Q1財報中報告的delivery業務,也就是Uber Eats的Adjusted EBITDA為30m,而Doordash為54m,兩者認列方式稍有不同,Uber也沒有提供單獨的Uber Eats毛利率及貢獻利潤率分析,但是要比較兩者業務,就只能粗略將Adjusted EBITDA margin當成單位經濟效益的替代指標,DASH為3.7%,而Uber Eats為1.1%。

Uber Eats與Doordash收入差異不大13.9b vs. 12.4b,但前者抽成較高,所以收入為2.5b,Doordash抽成較低,只有1.4b收入,理論上,隨著公司營收增加,其規模效應會帶來更好的利潤率,為什麼Doordash可以在規模比較小的情況下,單位經濟效益竟然高了Uber Eats三倍?

以抽成來看,Uber Eats抽成約18%,而Doordash只有不到12%,有50%的差距,Doordash對用戶收費較少、商家抽成較低(15%起)以及對外送員讓出更多利,使三方都更願意使用這個平台,才讓Doordash能夠快速成長,在對平台方較不利的抽成條件下,公司還可以獲得比Uber Eats更高的單位經濟效益,可以看出管理層懂得成本控制以及如何創造扎實的營收,而不光憑市場費用堆砌出營收。
Doordash成長性看似不如Uber Eats,卻在營收只有Uber Eats的一半規模時,就已經接近盈利,它是怎麼辦到的?又或是說,Uber Eats為什麼資本投資回報率看似特別差?

營運策略大不同

Uber Eats一直以來在進入一個新市場時,往往從都市地區開始,並以高額的市場費用推廣平台(往往佔營收一半以上),所以營收成長率會非常好看,至於虧損就姑且不管,只要市占率夠高,再來慢慢調高自己的抽佣比例,長期來看就能實現盈利,單位經濟效益並不是公司最在意的事,因此如果不能在一兩年內做到當地市占率前兩名,他們就會選擇退出,也是一種停損的策略。

而Doordash完全相反,管理層在股東信提到,他們在進入市場時,雖然一樣會利用市場推廣的方式,盡快獲取用戶,但是他們不跟Uber Eats直接競爭,而是從外部包圍城鎮的方式,從郊區開始往市中心營運,謹慎的擴大規模,並且由下(消費者、外送員、店家)而上(管理層執行決策)的開展業務,避免管理層誤判情勢錯誤擴張, 造成過多的支出浪費。身為外送服務的後起之秀,確實不能與佔有先行者優勢的Uber Eats以一樣的手法搶客,否則只會陷入惡性競爭。

目前看來,郊區用戶往往更有意願頻繁訂餐,因此Doordash的市場費用佔營收的比例遠少於Uber Eats在同等規模時(2020Q4)的狀況,Uber Eats在2020Q4收入大約是1.35b,差不多等同現在Doordash的收入,然而,Uber Eats當時仍有Adjusted EBITDA虧損-145m,然而現在同等收入規模的Doordash已經有正的Adjusted EBITDA 54m,而且美國政府在2022年已經取消疫情補助,取得穩健增長的同時還維持很少的虧損,在薄利的外送行業中很難得,也證明管理層的營運能力不錯。

過去兩年因為疫情的關係,使得很多人不得不叫外送,一旦養成習慣了,仍會有一定比例的用戶在疫情後持續訂餐,這是人性使然,也是兩家公司都有所得益之處,但也因為疫情帶來的高成長,掩蓋了虧損的問題,現在是考驗管理層內部成本控制並兼顧成長性的關鍵時刻

長期更看好?

在後疫情時代,我們可以看到由於諸多負面的宏觀因素,大部分的投資者對於高成長但仍在虧損的公司,都大幅下調估值,因此我認為未來外送餐點市場競爭愈加激烈的情況,如果要維持高成長,又縮減市場費用的支出,盡快降低虧損幅度甚至實現盈利,Doordash是非常有機會獲得市場認可的。由於Uber最賺錢的其實是計程車業務,已經開始盈利,掩飾了其他業務單位經濟效益略差的問題,公司整體仍在虧損中,不過長期要實現盈利不會有太大問題。

而Doordash幾乎是所有外送業者中,單位經濟效益最好的公司,不要小看一兩個百分點的差距,因為這種薄利的行業,能夠好上兩個百分點, 已經是很高的利潤率,加上規模效應,一兩年後,能夠很快看出與其他外送同業的差異,我也看好Dooedash未來幾年,如果能做到像現在Uber Eats的收入(2.5b),一定會比Uber Eats現在的盈利能力好上非常多,且長期如果還能維持20~30%的營收成長,這樣子的穩健性是我比較青睞的公司營運風格。
僅為個人想法 非投資建議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巴菲特說過:成長是價值投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筆者的投資理念是,在未來幾年找到下一個Amazon。在這個專題中,會將我大部分投資想法記錄下來,並深入分析我關注的公司基本面,也會不斷更新我的持股狀況。若您看完文章後對我的分享有興趣,歡迎持續追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未來可能有許多華裔CEO嶄露頭角
    Opendoor的商業模式具有破壞式創新的架構
    未來可能有許多華裔CEO嶄露頭角
    Opendoor的商業模式具有破壞式創新的架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Uber Technologies, Inc. 作為共享經濟的領航者,憑藉 共享乘車、外送服務和物流貨運三大核心業務,近年來實現了穩健增長。財報顯示,2023 年至 2024 年 Q3,營收和淨利率顯著改善,得益於股權投資重估帶來的非經常性收益。
    Thumbnail
    至疫情開始,掀起外送風潮,越來越多民眾選擇外送代替出門用餐。台灣兩大外送平台競爭激烈,卻在今年傳出併購消息。而併購對於外送員、店家及消費者究竟是利還是弊?此案又是否會通過法律的審查?為什麼市場如此注目此併購案?
    Thumbnail
    Uber 周二 (6 日) 美股盤前公布 2024 會計年度第二季財報,受惠叫車和外送業務需求穩定,該季營收和核心獲利均打敗華爾街分析師預期。 截稿前,Uber(UBER-US) 周二盤前股價在財報利多加持下上漲 6.00%,每股暫報 61.99 美元。該股第二季下跌 18%。 根據財報,Ube
    Thumbnail
    時序進入美股超級財報週,小哥也公布2Q24外送的實戰結果,和1Q24最大的差異有兩個:(1)小哥從5月開始增加了Foodpanda的外送,所以5月之後基本上是UBER和Foodpanda兩個系統交替著跑。(2)2Q24的總趟數較1Q24下滑了約40%,主因花了較多時間在投資及陪伴家人上。就讓小哥分享
    我使用最多的共享經濟服務,不外乎就是Uber與Uber Eats。 的確Uber與Uber Eats 提供了更多選擇,在移動以及買東西吃的選擇上。 移動上,平時搭大眾運輸就可以到上班的地方, 而有了Uber,我還可以多更多移動的選項,去其他想去的地方。
    Thumbnail
    Uber Eats 最近花大概 300 億台幣買下台灣的 foodpanda 業務 因為覺得這個新聞太有意思 我把這則英文新聞的「重點內容 + 英文用法解釋」整理在這篇文章給你 一邊聽故事的同時也可以學到很多跟「商業現象」有關的英文描述方式喔!
    Thumbnail
    近年來,外送平台在台灣蓬勃發展,Uber Eats和foodpanda兩大龍頭更是佔據了大半市占率。這項消息一出,立刻引發熱議。不少人擔心,這會不會造成外送市場獨占,導致價格上漲、服務品質下降?其實,在經濟學中,獨占和寡占都是常見的市場型態。當一個市場只有一家或少數幾家企業時,這些企業就能夠控制一切
    Thumbnail
    臺灣外送產業近日迎來一項重大併購,Uber Eats將以300多億臺幣併購foodpanda臺灣外送事業。這項交易預計於2025上半年完成,影響將如何呢?文章解析了可能的考量,以及對於外送市場的影響和未來趨勢。
    Thumbnail
    小哥第1季外送實戰數據大公開!第1季雖然有遇到過年,但小哥還是努力地跑了超過1千趟的外送,累積起來的數據相信具有一定參考性,在這分享給大家,除了讓小哥自己更清楚跑外送的經濟效益,也讓大家可以更了解外送這個行業。
    Thumbnail
    專訪 Essencemediacom Client Lead鄒堅治、Lead of Strategy金佳諭 文/貳貳叄 圖/Essencemediacom提供   Uber Eats於2016年進入台灣市場,始終貫徹著品牌的核心精神——讓任何人、在任何時刻、都能輕鬆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Uber Technologies, Inc. 作為共享經濟的領航者,憑藉 共享乘車、外送服務和物流貨運三大核心業務,近年來實現了穩健增長。財報顯示,2023 年至 2024 年 Q3,營收和淨利率顯著改善,得益於股權投資重估帶來的非經常性收益。
    Thumbnail
    至疫情開始,掀起外送風潮,越來越多民眾選擇外送代替出門用餐。台灣兩大外送平台競爭激烈,卻在今年傳出併購消息。而併購對於外送員、店家及消費者究竟是利還是弊?此案又是否會通過法律的審查?為什麼市場如此注目此併購案?
    Thumbnail
    Uber 周二 (6 日) 美股盤前公布 2024 會計年度第二季財報,受惠叫車和外送業務需求穩定,該季營收和核心獲利均打敗華爾街分析師預期。 截稿前,Uber(UBER-US) 周二盤前股價在財報利多加持下上漲 6.00%,每股暫報 61.99 美元。該股第二季下跌 18%。 根據財報,Ube
    Thumbnail
    時序進入美股超級財報週,小哥也公布2Q24外送的實戰結果,和1Q24最大的差異有兩個:(1)小哥從5月開始增加了Foodpanda的外送,所以5月之後基本上是UBER和Foodpanda兩個系統交替著跑。(2)2Q24的總趟數較1Q24下滑了約40%,主因花了較多時間在投資及陪伴家人上。就讓小哥分享
    我使用最多的共享經濟服務,不外乎就是Uber與Uber Eats。 的確Uber與Uber Eats 提供了更多選擇,在移動以及買東西吃的選擇上。 移動上,平時搭大眾運輸就可以到上班的地方, 而有了Uber,我還可以多更多移動的選項,去其他想去的地方。
    Thumbnail
    Uber Eats 最近花大概 300 億台幣買下台灣的 foodpanda 業務 因為覺得這個新聞太有意思 我把這則英文新聞的「重點內容 + 英文用法解釋」整理在這篇文章給你 一邊聽故事的同時也可以學到很多跟「商業現象」有關的英文描述方式喔!
    Thumbnail
    近年來,外送平台在台灣蓬勃發展,Uber Eats和foodpanda兩大龍頭更是佔據了大半市占率。這項消息一出,立刻引發熱議。不少人擔心,這會不會造成外送市場獨占,導致價格上漲、服務品質下降?其實,在經濟學中,獨占和寡占都是常見的市場型態。當一個市場只有一家或少數幾家企業時,這些企業就能夠控制一切
    Thumbnail
    臺灣外送產業近日迎來一項重大併購,Uber Eats將以300多億臺幣併購foodpanda臺灣外送事業。這項交易預計於2025上半年完成,影響將如何呢?文章解析了可能的考量,以及對於外送市場的影響和未來趨勢。
    Thumbnail
    小哥第1季外送實戰數據大公開!第1季雖然有遇到過年,但小哥還是努力地跑了超過1千趟的外送,累積起來的數據相信具有一定參考性,在這分享給大家,除了讓小哥自己更清楚跑外送的經濟效益,也讓大家可以更了解外送這個行業。
    Thumbnail
    專訪 Essencemediacom Client Lead鄒堅治、Lead of Strategy金佳諭 文/貳貳叄 圖/Essencemediacom提供   Uber Eats於2016年進入台灣市場,始終貫徹著品牌的核心精神——讓任何人、在任何時刻、都能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