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上半年度投資績效檢討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上半年資產成長率為-1.78%
有些人一定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指數化投資人也要這樣一直紀錄投資績效,資產成長幅度。明明就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啊!
其實我會這麼做就是希望讓大家知道,指數化投資所追求的並非是單一次投資過程的表現,而是整體資產的長期成長表現。
而且還有另外一方面也是希望透過這個方式,讓投資朋友開始學會誠實面對自己。投資,沒有每天過年的。多頭的時候連指數化投資都可以拿到超過20%的資產成長率,當然有更多"股神"出來說自己賺了多少錢。
但是市場下跌的時候呢?很多主動投資人卻又不敢誠實面對自己的資產下跌了多少。每次市場下跌總是會看到各種花式解釋自己的報酬率為何不如大盤。
指數化投資人就沒什麼可以逃避的方法。上半年投了多少錢,帳損多少錢,透過一筆一筆的紀錄都一目瞭然。
我上半年的投資報酬率就是-17.13%。資產成長率為-1.78%。
為什麼資產成長率會高於投資報酬率呢?因為美元變強勢,而我的投資部位幾乎都是以美元計價。然後再加上主動收入存下來的錢。所以整體資產的下跌幅度就沒有那麼高。
有人說比較早期就進場的指數化投資人只是少賺,並沒有虧損啊!
話也不是這樣說,要是你一計算完發現上半年投了六位數、乃至七位數的資金都像放水流,我想大多數人心裡都會抖一下。
股票:82%,投資級債券:14%,主動投資4%
如果以VT下跌21.02%,總體債券下跌10.21%按比例來計算,
(-21.02%*0.82)+(-10.21%*0.14)=-18.66%。
我的投資部位可以跌少一點,是在於我後來都改投中期公債。而這個部分上半年比總體債券少跌2.69%。所以我在2020年開始以中期公債為主的決定,確實能在市場下跌時提供更好的保護效果。
這也是資產配置的威力。光是配製債券類別的差異,就能幫你省下不少的成本。想想去年很多人都說自己很能抗震,所以只要存全累積型的股票指數ETF,不想配置債券。不知道這半年來內心的煎熬有沒有讓你改變想法了。
一定有人會說,「笑死人!債券還不是跟著一起跌,說什麼有保護效果。」
沒錯,如果你是一個得每天"上班"操盤才有錢花的全職投資人,那你當然不能有負報酬產生。因為那就代表你在吃老本了!
但我不是靠炒股維生的啊!我所追求的是如何在人力資本(也就是薪資收入...等)以外,建立起不需工作也有錢花的生活型態。
全職投資人必須穩定產出現金,所以寧可在多頭時期少賺一點,也不能在下跌時吃到老本。但追求財務自由的朋友,就是該在多頭時不錯過報酬,然後在空頭時努力撿別人拋棄的好資產。
所以這兩種型態追求的目標不一樣,全職投資人取笑指數投資人有負報酬,那其實是你搞不清楚別人所追求的目標。
說到取笑,我還記得年初的時候講到航運股,有人跑來跟我嗆聲說三個月後再來看我寫了什麼。
我是不會忘記這件事的,所以我特別拉出來看。嗯,我會後悔嗎?一點都不會。因為才過半年,現在已經沒有人在說自己靠航運股財務自由了。現在更多人說的是,「現金為王」。
當現在有人說如果忍受不了焦慮,乾脆就100、200股的賣掉股票吧!但其實我現在心裡想的是,要怎麼在最大限度內把能投的資金都投進去。偽指數投資人買0050會焦慮,真正的指數化投資人也會焦慮。而我們是焦慮到底可以買到多少部位。
這就是指數化投資人違反市場人性的地方。其實身邊許多還在累積階段的朋友,對於上漲,我們更期待的是下跌。因為這代表未來的預期報酬率更高了!
我們無法得知未來會漲還是跌,但我們可以掌握自己能做什麼。我無法知道還要跌到什麼時候,當然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漲回去。
在這個打八折的週年慶期間,指數化投資人能做的就是持續投入,不要輕易離開"試"場。當你能順利度過這次的考驗,在下一次的上漲,就會回報你豐厚的果實。
下跌是金融市場必然會產生的現象,這在我2/22的發文中提醒過大家了。
請大家放心,我一定會跟大家一起面對這次的下跌,並且持續投入。
我不會賣出手中的投資部位,也不建議大家這麼做。至於結果如何,我們半年後再回來檢討看我會不會崩潰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來回顧一下過去一整年。
先來績效報告一下,雖然現在對我來說沒有太大意義。 上半年全戶資產成長12.79%,如果不算現金部位,增長率為17.57%。 這樣好不好?如果跟AOA或是VT/VGIT 8:2的組合相比,我還可以接受這樣的成果。
一年又過去了,不要再富奸該來紀錄一下一整年的資產變化。 今年最大事件就是武漢肺炎造成的影響。台灣是相對穩定的國家,但一比對海外其他國家簡直是平行宇宙。 雖然疫情很嚴重,但股市卻是反過來的一路狂飆。 個人在2020年總資產成長率為23.11%,當年度投資報酬率為27%。
來回顧一下過去一整年。
先來績效報告一下,雖然現在對我來說沒有太大意義。 上半年全戶資產成長12.79%,如果不算現金部位,增長率為17.57%。 這樣好不好?如果跟AOA或是VT/VGIT 8:2的組合相比,我還可以接受這樣的成果。
一年又過去了,不要再富奸該來紀錄一下一整年的資產變化。 今年最大事件就是武漢肺炎造成的影響。台灣是相對穩定的國家,但一比對海外其他國家簡直是平行宇宙。 雖然疫情很嚴重,但股市卻是反過來的一路狂飆。 個人在2020年總資產成長率為23.11%,當年度投資報酬率為27%。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想這是我最近比較有感觸的,在談論預期報酬、買賣時點、技術分析、風險控管、生活平衡或財務自由等主題之前,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評估當下的環境現況,以及掌握最終的目標。 個人現況 我在股市中浮沉多年,績效與單純持有大盤指數的表現差異頗大。當然,有些時期特別好,例如去年12月,我靠著美國小型股,
Thumbnail
我的預判肯定有主觀成份,否則丟硬幣就好了,心態上能接受一年9個半月189.37%漲幅,就要能承受不到1個月23.45%跌幅,計畫擬定後照表操課,錯了也不影響生活和心態。 22年捏著往下攤才有今天的輕鬆應對,投機者不要把自己的理念套用在每個人身上,每個人擁有的條件不同,因此我的投資方式絕對不適合一般
Thumbnail
今年的操作一直維持著不錯的節奏,或許和自己心境的變化有很大的關係。雖然在市場多頭之時賺錢本來就容易,但是,在這樣的市況之下,能夠有意識的選擇去做什麼,或不做什麼,對於自己做這些選擇的理由,和可能產生的結果有清楚認知,最終卻會造成很大的差異。
Thumbnail
指數化投資是一種被廣泛認可的長期投資策略,假設年化報酬率為7.2%,大約可以每10年使資產翻倍。這意味著,如果在35歲時投入900萬台幣,到55歲時大約可以增值到3600萬台幣,而到65歲時則可以增值到約7200萬台幣。然而,這種投資策略在現實應用中面臨諸多挑戰,尤其是資金的初始投入和資金的使用時機
Thumbnail
投資市場充滿了機會與風險,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至關重要。作為一名平凡的上班族,我最終選擇了指數化投資。這種投資方式不僅適合我繁忙的工作生活,也讓我的投資更為穩健。以下是我選擇指數化投資的原因。 正職工作的限制 擁有一份正職工作,意味著我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被工作佔據。在工作時間內,我無法
Thumbnail
本文記錄了作者在過去一年的臺股投資報酬率,以及所持有股票的買入價和賣出價。並提到了對於持有投資策略的適時賣出,以及獲益率清單。最後分享了自己在投資股票前所關注的相關事項。
Thumbnail
近年來,所謂的指數型投資越來越受到大眾歡迎,畢竟歷史已經證明,就連華爾街的精英,都很難長期大敗大盤指數。不過講到指數型投資,大家可能都只想到ETF,不過當出社會一段時間,可能也會想開始尋求一些合法節稅的方式!這時候期貨存指數,對於高所得族群來說,可以說是好處多多,就用這篇文章來介紹期貨存指數的好處吧
Thumbnail
根據「生命投資週期法」,在收入穩定及投資報酬率穩定的前提下,年輕的時候預借未來幾年的收入,有利於投資收入的提升。因為投資收入=本金*報酬率,適當的提高本金,即使選股的報酬不高,也能獲得可觀的報酬。本文分享個人操作營建相關股票:新美齊、隆大、憶聲、順達之心得。
Thumbnail
今年整體資產報酬為42.98%,其中主動收入佔了15.17%,被動收入佔了27.81%。今年被動收入再度超越了主動收入,而且兩者差距不小,這是正常且預期中想要發生的現象,畢竟我們的終極目標是靠被動收入生活。分析原因:1. 今年股市投報率高(0050報酬率27.52%、VT報酬率21.06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想這是我最近比較有感觸的,在談論預期報酬、買賣時點、技術分析、風險控管、生活平衡或財務自由等主題之前,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評估當下的環境現況,以及掌握最終的目標。 個人現況 我在股市中浮沉多年,績效與單純持有大盤指數的表現差異頗大。當然,有些時期特別好,例如去年12月,我靠著美國小型股,
Thumbnail
我的預判肯定有主觀成份,否則丟硬幣就好了,心態上能接受一年9個半月189.37%漲幅,就要能承受不到1個月23.45%跌幅,計畫擬定後照表操課,錯了也不影響生活和心態。 22年捏著往下攤才有今天的輕鬆應對,投機者不要把自己的理念套用在每個人身上,每個人擁有的條件不同,因此我的投資方式絕對不適合一般
Thumbnail
今年的操作一直維持著不錯的節奏,或許和自己心境的變化有很大的關係。雖然在市場多頭之時賺錢本來就容易,但是,在這樣的市況之下,能夠有意識的選擇去做什麼,或不做什麼,對於自己做這些選擇的理由,和可能產生的結果有清楚認知,最終卻會造成很大的差異。
Thumbnail
指數化投資是一種被廣泛認可的長期投資策略,假設年化報酬率為7.2%,大約可以每10年使資產翻倍。這意味著,如果在35歲時投入900萬台幣,到55歲時大約可以增值到3600萬台幣,而到65歲時則可以增值到約7200萬台幣。然而,這種投資策略在現實應用中面臨諸多挑戰,尤其是資金的初始投入和資金的使用時機
Thumbnail
投資市場充滿了機會與風險,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至關重要。作為一名平凡的上班族,我最終選擇了指數化投資。這種投資方式不僅適合我繁忙的工作生活,也讓我的投資更為穩健。以下是我選擇指數化投資的原因。 正職工作的限制 擁有一份正職工作,意味著我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被工作佔據。在工作時間內,我無法
Thumbnail
本文記錄了作者在過去一年的臺股投資報酬率,以及所持有股票的買入價和賣出價。並提到了對於持有投資策略的適時賣出,以及獲益率清單。最後分享了自己在投資股票前所關注的相關事項。
Thumbnail
近年來,所謂的指數型投資越來越受到大眾歡迎,畢竟歷史已經證明,就連華爾街的精英,都很難長期大敗大盤指數。不過講到指數型投資,大家可能都只想到ETF,不過當出社會一段時間,可能也會想開始尋求一些合法節稅的方式!這時候期貨存指數,對於高所得族群來說,可以說是好處多多,就用這篇文章來介紹期貨存指數的好處吧
Thumbnail
根據「生命投資週期法」,在收入穩定及投資報酬率穩定的前提下,年輕的時候預借未來幾年的收入,有利於投資收入的提升。因為投資收入=本金*報酬率,適當的提高本金,即使選股的報酬不高,也能獲得可觀的報酬。本文分享個人操作營建相關股票:新美齊、隆大、憶聲、順達之心得。
Thumbnail
今年整體資產報酬為42.98%,其中主動收入佔了15.17%,被動收入佔了27.81%。今年被動收入再度超越了主動收入,而且兩者差距不小,這是正常且預期中想要發生的現象,畢竟我們的終極目標是靠被動收入生活。分析原因:1. 今年股市投報率高(0050報酬率27.52%、VT報酬率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