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億玉碎」到戰後熱情歡迎美軍,了解日本人的天皇信仰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文/楊照

作家三島由紀夫面對的是二次大戰的戰後創傷。

二次大戰之後去到德國的人,都注意到一個特殊的情況──德國人如此沉默,甚至連眾多人口聚居的大都市,街道上都是安安靜靜的,安靜到詭異地步,好像那一個個人影都不是真的,是沒有重量飄過去的幽靈。

德國人被強烈的罪惡感壓得說不出話來。不只是戰敗,還有被挖出屠殺六百萬猶太人的暴行,德國人無言以對。他們說任何話,都可能被看成是自我辯護,連他們自己內心都無法接受做出這種事情的罪惡。德國是清教國家,是最典型的「罪文化」(guilt culture),他們只能對戰前與戰爭保持徹底沉默不語,在一種近乎集體精神疾病的狀態下,高度壓抑,將精神都耗費、發洩在工作與經濟發展上。

用德國作家溫弗里德·塞巴爾德(W.G. Sebald)的說法,戰後德國城市中最普遍的現象,就是沉默的德國人推著手推車,在街道上將被轟炸成廢墟的瓦礫一車一車收拾起來。那種景象會讓你覺得似乎德國人命定如此;他們接受了上帝生出德國人就是為了讓他們收拾瓦礫的命運。堆在車上推走的其實不全是瓦礫,還包括了屍體,親人、鄰居的屍體,他們還是只能默默地收拾,愈是痛苦愈是不敢流露出絲毫情感。

raw-image

日本的戰後卻不是這樣。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美國軍部到美國政府與國會卻立即陷入嚴重爭執中。接下來該怎麼辦?一派以太平洋戰爭經驗到「一億玉碎」的口號為依據,判斷仍然必須動員大量部隊才能有效鎮壓、占領日本,要有在日本遭遇強悍游擊戰爭抵抗的心理準備。另一派則持反對意見,認為日本人會接受戰敗,不會在本土上再和美國對抗。

後面這一派意見占了上風,後來也證明是對的。屬於這一派的,包括了海軍顧問潘乃迪克,以及實際指揮太平洋戰事的麥克阿瑟將軍。

潘乃迪克訪問了許多日本戰俘,問他們為什麼要打仗?得到的答案,幾乎千篇一律都是──為了天皇而戰。那戰爭的目的呢?戰爭的意義呢?大部分日本戰俘答不上來。他們沒有提到大東亞共榮圈,沒有提到亞洲奮起、替亞洲人民對抗西方,更沒有提到防堵共產主義。這些是日本軍部對外宣傳的重點,然而真正上戰場的日本軍人,他們心中只有天皇。

潘乃迪克得到大膽的結論:只要是天皇下詔投降,日本人應該就不會繼續戰鬥且是唯一的理由。所以當時潘乃迪克這一群顧問,大膽做了一個結論,他們說:如果這些人只認同天皇,那麼,只要是天皇下令投降,這些人就有充分理由不會繼續戰鬥。事情證明的確如此。當然我相信這群顧問當時在美軍去占領的時候,他們心裡一定也是忐忑不安的,那具體考驗著他們對日本是否真正理解。

raw-image

這原本是個大膽的預測,然而從美軍登陸日本的第一天開始,證明了潘乃迪克的看法是對的。美國人幾乎沒有遭受任何挑戰,不只沒有游擊隊,甚至獲得日本人微笑打招呼歡迎。美國大兵開著吉普車穿過東京最熱鬧的街道,完全不會感到危險,不需要持槍護衛,更不需要列隊集體行動。幾個軍官一起就可以安心開車到日本鄉下,日本人會爭相出來看,年輕媽媽抱著小孩,還會拉起小孩的手來搖,更大的小孩則追在車子後面,跟美國人要食物、要口香糖。

很難相信,才短短一、兩個月前,美國是日本的死敵,造成態度大逆轉的,是兩個美國人很難理解的重要因素。在日本的文化,滲透入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天皇如此重要、面子也如此重要。

對於美軍占領,主流的意見,透過殘存的宣傳廣播系統反覆告誡日本國民的是:千萬不要在美國人面前丟臉。日本必須表現為一個有風度的戰敗國。戰爭中寧死不屈英勇作戰,因為不能顯現出懦弱讓人看扁了;戰後必須輸得起,以和平姿態迎接美國人,也是為了不能顯現小氣、小心眼被人看扁了。戰敗國也有好有壞,有光榮的戰敗國和不名譽的戰敗國。

●本文摘自 麥田出版 /城邦文化 出版新書《追求終極青春:楊照談三島由紀夫》。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麥田出版的沙龍
42會員
67內容數
麥田出版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19
文 / 張金堅 本人行醫近半個世紀,診治超過萬名乳癌病友,在這漫長歲月,見證許多癌友的重生或不幸往生。對外科醫師的我而言,面對癌友是生命的交託,常要在「穩定」與「挑戰」間取捨,有時充滿專業與自信,但也有挫敗的時候。有幸拜讀本書作者陳女士的新作,最深刻的印象是,她非常另類,兼具理性、感性與知性。流露特
Thumbnail
2022/10/19
文 / 張金堅 本人行醫近半個世紀,診治超過萬名乳癌病友,在這漫長歲月,見證許多癌友的重生或不幸往生。對外科醫師的我而言,面對癌友是生命的交託,常要在「穩定」與「挑戰」間取捨,有時充滿專業與自信,但也有挫敗的時候。有幸拜讀本書作者陳女士的新作,最深刻的印象是,她非常另類,兼具理性、感性與知性。流露特
Thumbnail
2022/09/05
美國CIA中國專家白邦瑞,揭露美國過去從政府高官至一般民眾如何被中共欺騙的過程,並逐步分析中共對美國「霸權」不懷好意;如何無中生有「顛覆政權的境外勢力」箭靶,對外國仇恨的政治工程是怎麼煉成的;以及中共在過去四十年間的外交戰略中,針對不同時機的「勢」而發展出韜光養晦、無為借力等策略,並強調「儒家文明圈
Thumbnail
2022/09/05
美國CIA中國專家白邦瑞,揭露美國過去從政府高官至一般民眾如何被中共欺騙的過程,並逐步分析中共對美國「霸權」不懷好意;如何無中生有「顛覆政權的境外勢力」箭靶,對外國仇恨的政治工程是怎麼煉成的;以及中共在過去四十年間的外交戰略中,針對不同時機的「勢」而發展出韜光養晦、無為借力等策略,並強調「儒家文明圈
Thumbnail
2022/09/05
美國CIA中國專家親身懺悔美國過去對於中國的「五大誤判」:美中交往能帶來完全的合作、中國會走向民主之路、中國是脆弱的小花、中國希望和美國一樣、中國的鷹派力量薄弱。
Thumbnail
2022/09/05
美國CIA中國專家親身懺悔美國過去對於中國的「五大誤判」:美中交往能帶來完全的合作、中國會走向民主之路、中國是脆弱的小花、中國希望和美國一樣、中國的鷹派力量薄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藤田嗣治 (1886-1968) 與 Arno Breker (1900-91) 分別為日本與德國的藝術家,年輕時都曾經到過法國去學習藝術。他們也一起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然而他們的命運是如何與自己的祖國糾結,取決於這兩個國家面對於戰後的反省態度。
Thumbnail
藤田嗣治 (1886-1968) 與 Arno Breker (1900-91) 分別為日本與德國的藝術家,年輕時都曾經到過法國去學習藝術。他們也一起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然而他們的命運是如何與自己的祖國糾結,取決於這兩個國家面對於戰後的反省態度。
Thumbnail
今天是二二八紀念日,也是2023二二八連假的最後一天,感覺難得有一點點生活空檔,寫一下關於這學期修課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今天是二二八紀念日,也是2023二二八連假的最後一天,感覺難得有一點點生活空檔,寫一下關於這學期修課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讀《昨日世界》 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歐洲享受了半世紀的太平盛世。這期間只要某些歐洲國家有了新的科技進步、新的發明,各國的國民不分你我同感榮耀。漸漸的歐洲各國都覺得自己強大了,卻不知其他國家也有同感,都希望奪取鄰國的財富來充實自己的國庫。當時歐洲國家的外交家都玩弄恫嚇的伎倆,自認為在最後關頭別的國家都
Thumbnail
讀《昨日世界》 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歐洲享受了半世紀的太平盛世。這期間只要某些歐洲國家有了新的科技進步、新的發明,各國的國民不分你我同感榮耀。漸漸的歐洲各國都覺得自己強大了,卻不知其他國家也有同感,都希望奪取鄰國的財富來充實自己的國庫。當時歐洲國家的外交家都玩弄恫嚇的伎倆,自認為在最後關頭別的國家都
Thumbnail
知識都是有限的,我們都只是嘗試去做較佳的詮釋。
Thumbnail
知識都是有限的,我們都只是嘗試去做較佳的詮釋。
Thumbnail
1941/12/11二戰:納粹哪來的勇氣對美宣戰?
Thumbnail
1941/12/11二戰:納粹哪來的勇氣對美宣戰?
Thumbnail
作家三島由紀夫面對的是二次大戰的戰後創傷。 二次大戰之後去到德國的人,都注意到一個特殊的情況──德國人如此沉默,甚至連眾多人口聚居的大都市,街道上都是安安靜靜的,安靜到詭異地步,好像那一個個人影都不是真的,是沒有重量飄過去的幽靈。
Thumbnail
作家三島由紀夫面對的是二次大戰的戰後創傷。 二次大戰之後去到德國的人,都注意到一個特殊的情況──德國人如此沉默,甚至連眾多人口聚居的大都市,街道上都是安安靜靜的,安靜到詭異地步,好像那一個個人影都不是真的,是沒有重量飄過去的幽靈。
Thumbnail
在中國近代史上,對日抗戰既是苦難,也是形塑民族認同的關鍵;於日本而言,這場戰爭更像急速狂飆的飛蛾撲火,既讓東亞諸國留下侵略夢魘,也親手為日本的國家不正常化寫下序章。
Thumbnail
在中國近代史上,對日抗戰既是苦難,也是形塑民族認同的關鍵;於日本而言,這場戰爭更像急速狂飆的飛蛾撲火,既讓東亞諸國留下侵略夢魘,也親手為日本的國家不正常化寫下序章。
Thumbnail
從前線逃離的大批難民帶來了德軍大規模槍殺與折磨戰俘的消息,如果曾經有蘇聯人覺得「只要能夠和平,誰統治都無所謂」,現在也開始堅定了「要復仇,要抵抗」的決心,人們體認到德軍是在打一場滅絕戰爭,沒有人能夠倖免。
Thumbnail
從前線逃離的大批難民帶來了德軍大規模槍殺與折磨戰俘的消息,如果曾經有蘇聯人覺得「只要能夠和平,誰統治都無所謂」,現在也開始堅定了「要復仇,要抵抗」的決心,人們體認到德軍是在打一場滅絕戰爭,沒有人能夠倖免。
Thumbnail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以軸心國的無條件投降收場了。隨著戰爭結束,日本從此被置於美國的佔領統治之下——這已經是地球上絕大多數人從當時至今日都沒有什麼疑問的歷史。但是在地球另一端,事情卻有了詭異的發展⋯⋯。
Thumbnail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以軸心國的無條件投降收場了。隨著戰爭結束,日本從此被置於美國的佔領統治之下——這已經是地球上絕大多數人從當時至今日都沒有什麼疑問的歷史。但是在地球另一端,事情卻有了詭異的發展⋯⋯。
Thumbnail
裕仁同意親自廣播投降詔書,並派皇室近親分赴朝鮮、滿洲國、中國特遣軍部、上海、廣東、南京、西貢、新加坡、中南半島等地,說明無條件投降是天皇意旨。
Thumbnail
裕仁同意親自廣播投降詔書,並派皇室近親分赴朝鮮、滿洲國、中國特遣軍部、上海、廣東、南京、西貢、新加坡、中南半島等地,說明無條件投降是天皇意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