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實驗】臺灣之於世界的世界史是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解散軍隊——推廣教育

德國和日本為何在二戰的創傷後,能恢復的如此快速?並且在二十世紀中後期至二十一世紀又成為世界強國?高老師說道,那是因為德國和日本在戰後被禁止設立軍隊,軍隊是很花錢的,軍事演練、設備、戰鬥機、戰艦、巡防、還有各種各式各樣的行政開銷。他們把原本要花在軍事上的預算全部省了下來,因為各國為防止德國戰後又快速組織起一個類納粹的陣營。
一開始德國也同樣是不被聯合國允許擁有任何軍隊,國防由四個占領國——美國、英國、法國及蘇聯的駐德部隊共同負責。不過東西德分裂後,由於雙方對抗需要(德國屬於對抗最前線),對兩德的限制都有所放鬆,1955年西德的聯邦國防軍正式建立,而次年,東德的國家人民軍也建立起來。而且這兩支軍隊還相當強大。
2021年統計出全球前十大軍事花費國,美國依然名列前茅,始終如一的拿下首獎。而德國排列第七。
全球軍事支出前10名依序為美國、中國、印度、英國、俄羅斯、法國、德國、沙烏地阿拉伯、日本、韓國。(圖片來源: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網頁sipri.org
洪蘭在《靜下來,才知道人生要什麼》一書開頭的序說道,她有一位住在德國的朋友分享,她花了二十年的功夫,終於了解為什麼德國這個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能夠很快的站起來了。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全民閱讀。她在公車上、地鐵、機場、餐廳、任何地方都看得到德國人在讀書。
禁止軍隊成立以及推廣全民閱讀,這兩個切入點讓我覺得好有趣!不同專業背景的人,他在論述時的首要主張與切入是截然不同的,但這並不會有問題,因為它們其實是同一件事,只是把擺放的次序對調了。
譬如說,為什麼德國有辦法推廣全面閱讀?他們的人力、物力資源從何而來?成本是固定的、資源是固定的、時間是一樣的。為什麼德國有辦法讓柏林在二戰後看上去滿目瘡痍,現在看來卻如此繁榮,遠眺這座城市根本無從想像過去的慘澹、蕭條與絕望。
因為一戰和二戰太過慘烈,所以才會成立歐盟,有歐盟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才能制衡中國的(經濟)軟實力。而卻又因為這個「抗衡」讓德國得以把所有的時間精力、金錢成本都可以投注在全民教育上。
之前看過一些紀錄片、電影,在德國的教室裡,老師上歷史課的方式,和臺灣超級不一樣。老師們引領學生思索自己和歷史的關係、自己和德國的關係、自己和納粹的關係。
電影《惡魔教室》我覺得是蠻經典又引人入勝的一部。極端的獨裁政權有沒有可能重現?甚至遺留在教室裡?或許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可以反思一下我們在台灣接受教育的學習過程。
電影《惡魔教室》片段
臺灣人民長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反觀臺灣,在我所受的十二年國教裡,歷史就是不斷的去中化,但是臺灣四百年呢?臺灣之於世界的世界史是什麼?端看主流媒體的報導,臺灣的世界好似就剩下美國和中國,而臺灣自己本身把自己擺放在歷史的時間軸線上,卻又是不斷的往後挪移,大概都快挪到民國三十八年後了吧。

二、移民社會 vs. 殖民社會

移民社會和殖民社會是截然不同的社會組成,人民被對待的方式、被教育的方式,都大大的影響了對職涯的選擇、看待世界的方式,譬如移民社會的美國、殖民社會的香港。
而從帝國史的脈絡看來,臺灣首先透過帝國而進入世界史,第一階段當然就是荷蘭重商主義與臺灣移墾社會的誕生,在荷蘭人與漢人相繼移民後,開始殖民了這片土地。第二階段就來到了大清帝國把臺灣視為邊陲的殖民時期。
荷蘭重商主義時期也是臺灣走向全球貿易體系的第一次全球化,到被大清殖民在通商上轉向鎖國,到十九世紀末日不落帝國的海外殖民主義,因〈天津條約〉再次驅動臺灣走向第二次的全球化。後又經歷了日本五十年的殖民統治,最後則是中華民國政府撤退來台。
所以現代臺灣社會的組成,好像就在一種移民、殖民、移民、殖民、移民又殖民的過程裡不斷交錯循環著。所以說,臺灣之於世界的世界史是什麼?十大建設的經濟奇蹟再次讓臺灣進入世界經濟體系,隨著大陸帝國的基礎建設鋪墊,考量到成本結構,許多加工廠開始外移到對岸,而這個「移」,除了是移動之外,是否也可以看作是移殖?
近年又因新冠疫情影響,許多台商回流,國際型企業也紛紛轉單,以代工作為全球化競爭的臺灣,面對世界局勢的變動,可能不免又將暫時離開世界經濟的序列。

後記

知識都是有限的,我們都只是嘗試去做較佳的詮釋

avatar-img
215會員
218內容數
關於影像的省思,也關於在生活裡浮沉的方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予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假若沒有嘗試定義,我們也只會迷失在模糊的邊界上,來回遊走擺盪。
持續保持對世界好奇的能力,也是一種對民主的自律和尊重。知識都是有限的,我們都只是嘗試去做較佳的詮釋。
究竟要信奉哪個主義,社會才會安然和諧?其實沒有一定的答案,更重要的是,社會有沒有讓我們選擇每個人自己想過的生活,而不是「國家」想要的。
在自我認同的道路上,絕對是混亂的,甚至會懷疑自己是不是人格分裂?但誰知道要怎麼做才是最正確的?怎麼可能有人面對這世界令人窒息的絕望,而不遭其吞噬?
從地理空間到文化空間的移轉,「信仰」是其中功不可沒的樞紐,人類發明了虛構的故事,又讓後來的人們深信不疑的篤信著,也才有辦法讓大家願意冒險犯難的帶著天命去拓展。
不斷地製造,再不斷地銷毀,也是為了服膺GDP而生的非常態。
假若沒有嘗試定義,我們也只會迷失在模糊的邊界上,來回遊走擺盪。
持續保持對世界好奇的能力,也是一種對民主的自律和尊重。知識都是有限的,我們都只是嘗試去做較佳的詮釋。
究竟要信奉哪個主義,社會才會安然和諧?其實沒有一定的答案,更重要的是,社會有沒有讓我們選擇每個人自己想過的生活,而不是「國家」想要的。
在自我認同的道路上,絕對是混亂的,甚至會懷疑自己是不是人格分裂?但誰知道要怎麼做才是最正確的?怎麼可能有人面對這世界令人窒息的絕望,而不遭其吞噬?
從地理空間到文化空間的移轉,「信仰」是其中功不可沒的樞紐,人類發明了虛構的故事,又讓後來的人們深信不疑的篤信著,也才有辦法讓大家願意冒險犯難的帶著天命去拓展。
不斷地製造,再不斷地銷毀,也是為了服膺GDP而生的非常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為思想實驗 探討台灣戒嚴的五種可能性,從軍事威脅到社會動盪,讓你預先了解潛在風險。提供老百姓實用的應變指南:如何保障資訊安全、維護法律權益、建立社區支持網絡,以及如何應對經濟衝擊和心理壓力。學習如何保護自己和家人,提升你的危機應變能力,在不確定的時代掌握主動權,為自己和台灣的未來做好準備!
Thumbnail
在氣候變遷的挑戰下,碳中和已成為重要議題。文章探討碳稅對企業的影響,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經濟負擔,並提出交換經濟作為新解決方案。交換經濟強調基於需求的資源配置,有助於減少不必要的生產和資源浪費,促進社區合作及創新,最終推動淨零碳排的實現。建立信任和合作機制是推動可持續經濟發展的關鍵。
Thumbnail
未來房價上漲的趨勢不僅與全球將針對鋼筋、水泥等建材的碳排放徵收碳稅之外,還與全球疫情後的工人短缺息息相關。薪資成本的不斷增加最終轉嫁到房屋建造成本上,使得房價居高不下。許多人將房地產市場視為經濟的火車頭,但我不禁想問:這輛龐大的火車頭究竟要帶我們走向何方?
文官總督時期 隨著民族自決的風潮與日本進入「大正民主」時代,1919年後,台灣總督可由文官擔任,軍權另設台灣軍司令官掌管,治理台灣的策略也改為同化政策。臺灣在許多方面與日本逐漸接軌。1922年,《臺灣教育令》通過,臺灣實行與日本相同的學制。1921年,日本國會通過《法三號》,修正部分六三法的內容,
Thumbnail
1895~1945年,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長達50年之久。日本殖民當局在台灣建立總督專制統治,構築嚴密的警察網絡、復活封建保甲制度來控制台灣經濟命脈。為了推廣農業發展台灣總督府在1937年(昭和12年)成立 「臺中州立農業學校」,為當時的教育部農業群科中心及食品群科中心的主辦學校
Thumbnail
從現代民族國家的觀點來考慮整體的社會狀況時,我們似乎都認為自己所處的這個社會的變化往往僅限於社會內部,和外界之間似乎沒有太大的關係。又或者,還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影響社會內部的是一個來自「全球化」影響的巨大範圍,而這些影響的核心只來自於我們普遍認為的歐美社會。
Thumbnail
最為現代民族國家當中相當重要的要素之一,政府的組成也是左右社會性質的關鍵因素。
Thumbnail
  何謂哲學思想實驗?其實驗是否如同科學實驗一般,從提出假說、設計實驗、觀察現象,到歸納結果是否驗證假說的過程?而哲學知識是否便如同科學知識般,經由專家社群詮釋、決定實驗結果,最後被社會/社群所接受?首先,哲學思想實驗與科學實驗的主要差異在於,哲學思想實驗不需要實驗室、不需要儀器設備、甚至不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台灣二戰之後到邁向民主化的過程,總共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國共內戰到韓戰爆發這段時間的歷史,第二部份是蔣介石政權,第三部份是蔣經國繼位以後台灣的政治變化。第一部份我最不熟悉,然而這段時期的國際形勢非常暗潮洶湧,台灣的命運也因此經歷了好幾回的變化。 韓戰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1949
Thumbnail
符合宇宙發展的教育,才是資產。而這樣的資產,不僅僅在指涉金錢,也會是向善的資產、永續的資產、快樂的資產、天賦的資產、哲思的資產;也不僅僅是屬於個人,更會屬於國家、社會,乃至於存在的萬物,都將受惠。最後,讓「善的正循環」這件事,成為最基礎的資本。
Thumbnail
本文為思想實驗 探討台灣戒嚴的五種可能性,從軍事威脅到社會動盪,讓你預先了解潛在風險。提供老百姓實用的應變指南:如何保障資訊安全、維護法律權益、建立社區支持網絡,以及如何應對經濟衝擊和心理壓力。學習如何保護自己和家人,提升你的危機應變能力,在不確定的時代掌握主動權,為自己和台灣的未來做好準備!
Thumbnail
在氣候變遷的挑戰下,碳中和已成為重要議題。文章探討碳稅對企業的影響,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經濟負擔,並提出交換經濟作為新解決方案。交換經濟強調基於需求的資源配置,有助於減少不必要的生產和資源浪費,促進社區合作及創新,最終推動淨零碳排的實現。建立信任和合作機制是推動可持續經濟發展的關鍵。
Thumbnail
未來房價上漲的趨勢不僅與全球將針對鋼筋、水泥等建材的碳排放徵收碳稅之外,還與全球疫情後的工人短缺息息相關。薪資成本的不斷增加最終轉嫁到房屋建造成本上,使得房價居高不下。許多人將房地產市場視為經濟的火車頭,但我不禁想問:這輛龐大的火車頭究竟要帶我們走向何方?
文官總督時期 隨著民族自決的風潮與日本進入「大正民主」時代,1919年後,台灣總督可由文官擔任,軍權另設台灣軍司令官掌管,治理台灣的策略也改為同化政策。臺灣在許多方面與日本逐漸接軌。1922年,《臺灣教育令》通過,臺灣實行與日本相同的學制。1921年,日本國會通過《法三號》,修正部分六三法的內容,
Thumbnail
1895~1945年,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長達50年之久。日本殖民當局在台灣建立總督專制統治,構築嚴密的警察網絡、復活封建保甲制度來控制台灣經濟命脈。為了推廣農業發展台灣總督府在1937年(昭和12年)成立 「臺中州立農業學校」,為當時的教育部農業群科中心及食品群科中心的主辦學校
Thumbnail
從現代民族國家的觀點來考慮整體的社會狀況時,我們似乎都認為自己所處的這個社會的變化往往僅限於社會內部,和外界之間似乎沒有太大的關係。又或者,還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影響社會內部的是一個來自「全球化」影響的巨大範圍,而這些影響的核心只來自於我們普遍認為的歐美社會。
Thumbnail
最為現代民族國家當中相當重要的要素之一,政府的組成也是左右社會性質的關鍵因素。
Thumbnail
  何謂哲學思想實驗?其實驗是否如同科學實驗一般,從提出假說、設計實驗、觀察現象,到歸納結果是否驗證假說的過程?而哲學知識是否便如同科學知識般,經由專家社群詮釋、決定實驗結果,最後被社會/社群所接受?首先,哲學思想實驗與科學實驗的主要差異在於,哲學思想實驗不需要實驗室、不需要儀器設備、甚至不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台灣二戰之後到邁向民主化的過程,總共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國共內戰到韓戰爆發這段時間的歷史,第二部份是蔣介石政權,第三部份是蔣經國繼位以後台灣的政治變化。第一部份我最不熟悉,然而這段時期的國際形勢非常暗潮洶湧,台灣的命運也因此經歷了好幾回的變化。 韓戰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1949
Thumbnail
符合宇宙發展的教育,才是資產。而這樣的資產,不僅僅在指涉金錢,也會是向善的資產、永續的資產、快樂的資產、天賦的資產、哲思的資產;也不僅僅是屬於個人,更會屬於國家、社會,乃至於存在的萬物,都將受惠。最後,讓「善的正循環」這件事,成為最基礎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