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阿蒙想來和大家聊聊保險。
不知道大家第一次接觸保險是什麼時候呢?我猜,很多人都是在大學畢業、進入社會後,才透過親友圈的某個保險業務員開始認識保險。也就是說,我們從小到大都沒學過保險是什麼。但是,現在保險商品的設計越來越複雜,在缺乏保險知識的情況下,保戶常常不了解自己為什麼要買保險,或是買了不適合的保險而不自知,結果不是保障不足,就是原本屬於自己的現金流在不知不覺中流失了。
那麼,我們可以如何避免這樣的情況呢?阿蒙認為,我們不妨思考以下兩個原則:
1. 「保障」:如果你是家裡的經濟支柱,而家中又沒有相當的存款可以應付意外狀況時,首先必須要考慮的就是保障的部分,包括最基本的壽險,以及附加的醫療、意外、防癌、殘扶險等等。保額應當考慮疾病、意外發生之後,被扶養者(如自己、配偶、子女)所需要的生活、醫療花費。通常來說,這樣的保障對於已經成家立業的青年族群是最需要的,因為這時的積蓄可能不夠,但是因為子女仍然年幼,需要的扶養金、教育金卻是最多的。隨著我們的積蓄逐漸增加,子女年紀漸長,所需要的保障就會越來越少。
2. 「險種」:純粹就「建立保障」來看,費用較低廉的定期險最符合一般青年族群的需求,而在目前的低利環境中,終身險其實並沒有投資的價值,這是很容易可以做出的判斷。只是,現在市面上人們通常接觸到的是投資型保單、儲蓄險等等,這些商品將「保障」和「投資獲利」包裝在一起,一般人就很難直接將它們拿來和定期險做比較。我們這時可以謹記一個原則:「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商品設計得越複雜、功能越多,裡面隱藏的費用和成本通常就越高,保險公司可以賺得越多,對保戶也就「越不划算」。因此,我認為最好的作法是把保險和投資分開,保險的部分就依據足夠的保額購買單純的定期險,然後將節省下來的保費自己做投資,就算是最簡單的被動投資,因為省去了保險業務的佣金、保險公司的利潤、基金公司的管理費等等,長期下來績效一定還是遠遠超過投資型保單的獲利。
除了上面兩點之外,保險也是一種合法減免遺產稅、贈與稅的途徑,對於較年長、資產較多的族群來說,這也是應該納入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