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7/22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台灣的電子支付全通路戰場

上週五7/15全聯宣布併購大潤發,瞬間引起市場一陣轟動,豈料7/19深夜11:40分,統一竟然也跟進宣布併購家樂福,至此迎來了台灣零售業全新型態的全通路時代
關於全通路立刻有很多市場分析,包括再來的超市、超商、電商等等界線將越來越模糊,比如説民生用品王者-衛生紙,民眾將不在乎到底是大賣場還是社區店、是實體店還是電視購物,貨比何止三家?
但對業者來說,由於產品大多雷同,書籍、3C產品、民生用品,幾乎來源大同小異,唯一能客製化的差別大概就是多送個充電線或保護貼,或者就是利用本身集團的實力來進行優惠折扣,配合各種LinePay、信用卡等等給予優惠,也就是價格上的差異化
老實說,這對消費者來說是很麻煩的事情,因為比如電商已經演變成每月一日都有打折,然後各種巧立名目的活動之外,實體店和線上旗艦店品項和折扣還有區別,今天買明天折的情形將越來越多,說實在,很討厭,不過這已經是明擺著的事情,不論你是業者或消費者都得面對這種情形必然更加嚴重。
但也因此誰本夠粗可以提供更多優惠,誰會員夠多,足以把讓利變成更多營收的循環,我認為電子支付才是本次併購相較於全通路時代更重要的重點,特別是疫情期間大家已經更習慣無接觸付費、外送習慣建立、電商下單更普及了。
實體模糊的時代,就是電商行動支付的虛擬戰場。
先說全聯
根據去年8月的資料顯示,全聯擁有700萬會員,結帳60%用電子支付、Pxpay 36%,每月PxPay交易金額40億,預估2022年全年要達到1,500億營收目標,其中預計900億電子支付。以現在併購大潤發之後,預計營收目標來到1,900億,同樣以60%估算,預計全聯的電子支付營收將可達到1,160億元。
此外全聯更早已另開電子支付公司,也力推電子的全支付(有使用購物商城的人可以問問看自己的系統公司,現正推廣優惠中),目的即在於將全聯會員累積的點數擴大生態圈,能夠使用於其他領域,而且客群TA就是最中堅的家庭主力,一旦成形,馬上從零售業轉進金融業。
要知道即便是台灣現在前兩大電子支付,也就是街口和LinePay,LinePay全台用戶約980萬人,並且在疫情期間急速追趕第一名的街口支付。這在我自己的經營上也非常有感覺,自從開通LinePay之後,幾乎有1/3甚至1/2的訂單立刻改以LinePay付款,當然這也是因為這兩個支付方式還擁有儲值和轉帳功能,且紀錄方便,所以持續站穩前兩名的寶座。
也因此統一集團在併購家樂福之後,原本營收也從1,673億急遽拉升到2,000-2,500億,其中最重要的自然也是icash的點數能否更擴大使用,畢竟統一旗下的品牌實在夠多,光是旗下都能通用就了不起,大概也是如此所以統一還是比較集中在實體和產品的擴大上吧。比如近期在7-11另闢專區的「天素地蔬」來勢洶洶,和全家切入健身者吃白肉的客群一樣,瞄準了素食市場的開拓還是統一的要務。
而如果看成馬拉松比賽,全聯和統一現在跑在最前面,中間的就是富邦MOMO和全家了。
MOMO的優勢在於一是有富邦這老大的靠山。以統計來說,大概72%的人會使用1-2個行動支付,現行最多還是綁定信用卡,直接銀行扣款還是少數,而選擇信用卡的最大誘因首選還是「現金回饋」。故此MOMO卡的點數折抵成了相較Pchome選擇和問題重重的花旗結合成了絕對優勢。
其次就是疫情期間MOMO比之Pchome依舊大衛星倉庫的配送模式,改以有貨就送的小衛星站。大家應該都有經驗,在MOMO上訂三樣東西,可能分三次配送,你覺得很浪費包材,可是至少你很快收到;而Pchome卻因為多樣配送倉儲變慢,然後更雪上加霜的是,已經養壞的客人只要一天沒收到出貨資訊,可能立刻取消改訂別家,然後流程已經準備出貨的一堆東西就卡死在流程上,退貨越多、出貨越慢,24小時就變成了24天,致使業績一退一進,大幅輸慘MOMO原因在此。
但Pchome當然也知道這下還得了,所以在今年4月和同樣感到危機重重的全家攜手合作,並且找來也面對網路銀行挑戰的玉山銀行,推出了「全盈+PAY」,目前會員數約38.9萬元,究竟是不是能夠再往前跑,還且看後續分曉。
最後再提一下前段班的其實還有一個外籍的強力跑者,就是好市多Costco,2021年營收來到近1,200億,難怪7/1美國直接買下台灣股份,從此徹底變成美商直營。好市多的跑法不同,一個就是直接限定會員,就先能靠著預付來獲得資金,接著品項不多但保證優惠,靠自有產品、靠量等來降低成本,同時透過封閉式會員系統的分析,自然能夠得到購買的庫存預估,有經驗就知道,降低庫存,提高週期,是比業績更重要的事情。
此外當然也還有跨境支付的王者,你可能沒注意過,但你可能天天都在用得像是綠界、藍星等第三方支付,同樣默默地藏在所有電商結帳系統當中,不過就和本篇文章較無關係了。
最後以我個人的消費習慣來說,事實上Apple Pay是我最慣用的,就是因為無接觸的方便,AICU的經營上我也盡量讓優惠活動清楚,不要有像前面說的每次購物的時候都要想有沒有錯過什麼優惠、會不會今天買結果明天打折這種情形;而在通路上,最常去的是全聯,同樣除了方便之外,它持續開闢小農專區,像是翼豆、醜醜菇,以及這次石斑魚馬上認購500公噸,以及在宜蘭傳藝中心支持在地工藝等等舉動,以消費作為台灣後盾讓我願意前往購買。
超商則相對於7-11我也比較喜歡去全家,因全家求新求變和異業合作,比如持續支持鮮乳坊推出鮮乳、白醬、餐盒等合作,鼎泰豐的麻婆豆腐和香腸炒飯也都很好吃。而7-11資本至上,明顯地希望都是自有產品,而這對許多小品牌來說,通路是人家的、客人是人家的,到最後連產品都變成人家的,這種模式在有機商店看得太多,一開始把梅子汁和桑椹擺在最明顯的地方,發現賣得好之後,漸漸地就會有自有品牌取代,然後把小農品牌放到最下面去,儘管知道是為了營運,但感覺很差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