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是什麼?
投資涵蓋兩大層面,一是金融素養,二是投資專業。而我們每年都舉辦這個理財素養培育營,是因為我們認為金融素養應該是現代人的必備知識,而投資專業並非每個人都適合!
課程是無價的,所以我們用寫心得的用心程度,來決定要把參與活動的機會給誰,以下是此次錄取夏令營的學員所寫的讀後心得,寫的很用心,也詮釋了我們一直以來想表達的意念,分享給大家。
1.
“阿中部長設普篩兩條件”談貝氏推理(上)+(下)
過去看了許多時間投顧發表的文章,在眾多文章中,個人對機率相關的主題印象特別深刻,文章的觀點很有趣,也解答了我過去對於投資相關的一些疑惑。
文章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用了疾病以及普篩條件作為引子,下篇時,則巧妙地將主題串連接到投資理財的觀念。由於自己的學科背景,在許多資料科學的課程中,皆有使用到機率統計,但自己卻未曾從機率的角度來看待投資,感到相當新奇,故選擇了這篇文章來撰寫心得。
過去對於價值投資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透過觀看財報、蒐集情報,就可以判斷出一間公司的價值呢?因為自己在投資領域是超級新手,所以總感覺透過現有情報去知道公司價值,甚至要預測未來的股價,很像是不可能的任務,十分神秘。而且股票市場乍看之下變化多端,好像沒有絕對的規律可循(像其他篇所提及的Random walk)
但在看完這篇文章後,我感覺稍稍了解研究人員在執行股票估價時,背後是如何運作的,也就是文中提到的「小數據推理」。他們透過長期對市場的觀察,產生出了一套透過複雜推理而生的insight。並且,在隨著資訊不斷揭露時,他們也會持續地修正自己心中對於特定標的的信心指數與期望值。長久下來,便可能可以達到一定的準確程度。雖然沒辦法像內部人士一樣、對公司的大小事瞭若指掌,但在相同的資訊揭露量之下,投資專家總是可以預測的比一般散戶要來的準確。
另外,在看這篇文章時,覺得背後精神與機器學習相當的類似!不論是AI模型抑或是投資專家,都是運用過去的資料去學習,並利用吸收到的資訊推導出因果邏輯,並試圖預測未來。只不過價值投資的推理更為複雜,還會牽扯到一些質化的分析,這部分就需要更抽象、更深層次的理解以及思考,也是AI模型目前無法與人類專家匹敵的部分。這部分也顯示了理解投資以及學習金融知識的重要性。
個人對於投資一直抱有很大的好奇心,但市面上各式各樣、千奇百怪的金融知識,每個都各執一詞,也不知道哪個是對的。導致我對投資一直是在門口張望、卻不得其門而入的情況。近日聽金融業的從業親友,極力推薦貴公司的課程。希望能夠透過這個機會打好基礎,也非常期望能夠錄取本次課程的寶貴名額。
2.
2020十一月投資備忘錄-我們如何賺錢?-談價值投資的決策流程
這篇文章也讓我相當印象深刻,所以另外寫了一篇的心得文。特別是其中提到的「凱利準則」,覺得非常的神奇,還去找相關的資料,小小研究了一番。
若說上一篇講到「如何定義公司價值」,這篇文章則提及了價值投資的另外一大難題:到底什麼時候該進場/出場?到底要買多少?
原本是用在賽馬或是賭博的凱利準則,還有可以算出最高下注比例的凱利公式,都是根據具有明確勝負賠率的賭局,所推導而成的。換作在股票市場中,並沒有明確的賠率,所以必須靠自己估出賺錢與賠錢的機率(如何估計就回到估算價值的問題了),再用凱利公式去計算要投資的金額比例。而機率估算的部分變得相當有主觀性,需要靠自己對於該股票的信心水準而定。
難怪在文章中會提到,凱利準則是在”Bidding your belief”。當你對這支股票愈有信心、認為它賠錢機率很小且賺錢機率很大時,便可以投入較大的部位(感覺起來,與其他篇提到的「安全邊際」準則相當類似)。
很好奇這套凱利準則在真實世界中的實用性,不曉得是否會實際使用在投顧行業或是投資實戰當中(或許自己在研究清楚後,也可以使用類似的方法來構建自己的投資組合?)不過直到看完文章才發現,原來有一些方法能夠用更理性、更量化的方式來投資。再次感覺到投資的藝術真是博大精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