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錢好好相處》是一本教大家如何財富自由的書,但這裡指的財富自由,並非單純指如何創造主被動收入,而得到的財富自由,這樣太表面。所以書名裡面雖然有個「錢」字,不過更著重的在於「相處」兩字。
這本書分享的是更深層的心靈富足,探討金錢與人生的關係。開頭就說到,如果有人拿槍抵著你,問「要錢還是要命?」通常我們會乖乖把錢交出去,因為認為生命價值比錢還重要,回到現實生活,卻經常為了錢,犧牲生活,有甚於者,犧牲了生命。
我們不是在過「活」,而是在找「死」。
這句話無疑是給了我們一記當頭棒喝。
那麼,難道擁有很多錢就能得到很多快樂,過很好的生活嗎?那也不一定。
金錢帶給我們的滿足,是有極限的。在個人的消費金額慢慢成長,逐步滿足了「生存、舒適、奢華」地步後,滿足曲線會到達一個頂點—「豐足點」,但在過了豐足點後,「金錢=滿足」的公式就沒辦法發揮作用,陷入買再多東西也無法滿足的境界。
豐足的境界,指的是需要的事都能得到,真正享受金錢的好處,也不會把錢花在無謂的浪費上,以達到真正的財富自由。
我們經常把財務獨立視為富有,其實兩個不一樣的,財務獨立的真正含義,應該是真切感到豐足,所以並不等於富有,而是剛好就好,錢剛好就好,人生也剛好就好。那要怎麼做呢?
作者提出了以下九個步驟,西恩把這九步驟擇重點整理。
一、跟過去和解
這個步驟有兩個重點:
(一)計算「一生中到底賺多少錢」。
(二)建立「資產負債表」,看看自己現在值多少錢。
許多人都搞不清楚這輩子能賺多少錢,透過這個方式,一來或許可以發現自己的賺錢能力,其實比自己想像還高,二來有助於未來的財務規劃。
作者指的「一生中到底賺多少錢」,是要非常鉅細靡遺,除了常態薪資、流動資產外,包含打工的錢、贏得的錢等都要算進去,如果沒辦法精準到「幾元」,那就退而求其次到「幾萬幾千元」或是「幾萬元」,並在建立「資產負債表」後,了解自己賺到的錢,都用來「得到什麼東西」,如果是負債較多,也要秉持正確態度,「別羞愧、勿責怪」,誠實面對自己。
二、活在當下-追蹤你的生命活力
這個步驟有兩個重點:
(一)計算一下做這份工作,要花多少時間與多少錢維持,並算出真正時薪。
(二)追蹤這一生每一分賺進來與花出去的錢。
你,對錢的看法是什麼?
作者認為,我們一生花了1/4人生,用在賺錢、花錢、憂慮錢的事等跟金錢有關的事情上,用一生的時間儘可能換取金錢報酬,再決定怎麼花這些錢,所以必須思考「金錢對我們的意義到底為何?」
作者的看法是「金錢等於活動生命活力」,但這麼說太籠統,沒辦法真切的感受生命活力的價值。如果有個數據,比較能感受。
因此,要計算目前這份工作的時薪是多少,或許你覺得目前的薪水不錯,但要再考量一下這份工作賺到的薪水背後的隱藏成本,包含「通勤時間、治裝、舒壓與吐苦水(因而買的啤酒與時間成本)、逃避式娛樂(為了逃避壓力產生的狂歡成本)、工作帶來的病痛」等因工作而產生的費用。
這樣就能知道自己的實質時薪,扣掉剛剛提到的隱形成本,時薪可能遠比你想像的還少,假設時薪是10塊錢,那就等於每花一塊錢是用了六分鐘的生命活力去換來的,這樣算起來就很有感了呢!
西恩簡略概算自己時薪是260塊,那麼每花一塊錢,是用了13秒賺來的,如果買了一隻3萬的iPhone手機,等於是花了108小時,等同於四天的生命活力換來的,那麼此時你就可以考慮是否值得要用四天的生命活力換一支手機。
三、每月收支表
每月收支表就是記帳,了解生活中的金錢來源與去向。
不過這邊有一點非常特別的是,一般我們記帳都是設置類別,把支出分門別類。但作者希望記帳不是紀錄金錢支出,而是更精準了解支出的原因。以食物來說,要區分自己在家吃、外食或是請別人吃;或是必要吃的健康食品還是看電影吃的垃圾食物。衣服可以再分是自己穿了開心的衣服,還是能在老闆面前留下深刻印象的衣服。
簡單來說,不要只是單純記帳,透過這些細項分類,更深層探討思考支出的原因,才是記帳的目的。
四、下面三個問題可以改變你的人生
透過問這三個問題,評估自己把錢花到哪?
西恩後見
看完《跟錢好好相處》,腦海浮現之前看過一句話「我們為了生活而工作,卻經常為了工作而失去生活」這本看似是一本理財書,教你如何理財賺大錢,但分享的其實是比財富自由更深層的意義-人生的自由,如果年賺一億,但卻是慾望無窮,那麼賺再多錢也填不了心裡的無底洞。
而將生命活力數據化的過程中,也能讓自己更清楚了解,我們為了工作付出的隱藏成本,可能遠比自己想像得還多,西恩看著衣櫃裡越來越多的NBA球衣,原本以為是喜歡,後來看了這本書後,驚覺那可能是因工作壓力導致的舒壓購物產生而來(汗),加上工作熬夜火氣大要去看中醫,工作所獲得的薪資,都還要再打個折扣。所以下次在消費某樣東西時,了解那是要自己花費多少生命精力才可以換來,可以問問自己「那值得嗎?」
「如果不是為錢工作,你的消費型態會有怎樣的改變?」西恩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常說「如果有錢,我要…」,但如果現在戶頭多了一億,不需要再為錢工作了,那還會想要做什麼事?
環遊世界?那環完全世界後呢?一直問這個問題,問到最後,如果沒有答案,那可能再有錢也滿足不了你。
整本書看完後,對西恩來說,最有啟發部分莫過於「生命活力」,將之數據化後,你可以更理性評估自己賺來的錢,要用來換取這些東西、經驗、體驗等,到底值不值得。這樣可以跳脫出,購買物品要考量的價格思維,轉變成思考它的價值,如果這個東西很便宜,但是你不需要,那也沒必要買;反之,東西價格高但可以用很久,那買了也無妨。
當然,還是要慢慢強化自己的能力,增加自身的收入。重點是,在錢賺夠後,你想要做的事是什麼?這些是能不能現在做?如果可以,現在為什麼不做?
西恩的文章都是花費時間閱讀、整理與提出心得,如果喜歡或是覺得有幫助到你,可以日行一善,在下方幫我按五下拍手鼓勵(化讚為賞幫助我)、留言(交流內心想法),或是按愛心(讓我知道有幫助到你),一起用實際行動,營造正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