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經濟&個人的安身立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引出一道思考:在熟經濟時期,成長增速與獲利都放緩的時代;過渡了拼個你死我活、你輸我贏的時代;更長線的視角將是指向什麼風景?「#未來」社會型態的可能面貌?​
__

01 #不確定的確定性

從零和博弈的你輸我贏,走向生態共享,沒有誰是輸贏全拿。​
從贏家通吃的你強我弱,走向協同效應,優劣互補雙贏前行。​
從短期成效的迅速獲利,走向長期永續,健康的生態與空間。​
將單一系統,變成雙系統/多系統,相生兼容的生命共同體。​
__

02 #熟經濟

經濟成熟,和人的心智成熟一樣,都將趨於緩和穩定是一種 #必然。​
從單一系統,發產成雙系統/多系統,也是一種演化必然。​
譬如統御國家時,一黨獨大到多黨共存,執野兼容互補相監督。​
譬如組成家庭時,一家之主到合夥經營,更多參與風攤了風險。​
譬如互聯網,走向萬物互聯,所有家電都將更智能化的管理。​
譬如區塊鏈,每個節點都可以被識別、更加難以被竄改。​
既然分攤了風險,也必然會分攤獲利,福禍相依的道理。​
​__

03 #放下二元

焦慮來自我們失去對未來的掌控感,覺得先前的經驗都不能用了...但重新變換視角,拉長一點,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風景,彷彿是充滿確定性的新經驗。​
成熟必然到來,國家、經濟、群體、個人,所有 #有機體 的發展過程。​
全世界都在推「#永續#SDGs,也是先「成熟」然後理解「永續」。一份向內迴轉的能力、兼容並蓄的閉環。這樣的閉環,應該會有幾個關鍵字:#盤活#活化#回春#再生#適度#剛好#再生#重新#迴轉#循環... 而它不是單一系統,是雙系統/多系統,兼容的有機體。​
由此可知,新的確定性,應該具備著 #多元#開放#包容 的特性,盡可能成為廣泛節點的通道,以及提供 #支持#前進#擴展 的力量、貼近更「#利他」的大未來。​
__

04 #孔子的超前部署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踰矩」​
年30 有自己的思考、抉擇,形成朦朧的原則。​
年40 比對原則衝突,超越二元對立的疑惑。​
年50 超越自身原則,知曉兼容、和諧共容。​
年60 不妄評判,知曉沒有絕對的是非對錯。​
年70 歷經數十年打磨,在衝突矛盾中安身立命,實踐知行合一的智慧。​
#永續」擁有兼容的力量,一種 ALL (___) Back me Home 的迴圈。​
以公司為例,離職員工不會是敵人或陌路者,而是擴大探索的朋友.夥伴。​
以職員為例,打造雙系統應包含錢的快流;以及「名片之外我是誰」的慢流。​
不猜測未來,但未來好像也不壞,反而值得期待。​
前篇:【在焦慮的時代,看見新的確定性】
❝ 再忙,也要抽空喝杯茶 .ᐟ.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都說這是個 #焦慮 的時代,焦慮來自我們失去對 #未來的掌控感。​ ​以往走得通的路,現在都變了,前一輩的經驗都不能用了。小至個人選讀的科系、進入的職業、嫁娶的家庭、生養的孩子...沒有一項能保障安穩。​ ​到底在充滿不確定性焦慮的時代裡,有沒有一點 #確定性?​ ​
因「#俄烏衝突」的相關新聞暴增,讀不勝讀...分享自己的筆記 (製於2/23),自從補上這塊拼圖後,看2022「俄烏衝突」就更看懂脈絡了。
【今日分享】 ❓為什麼無論我們再如何自律,都有拖延症上身的時候 ❓為什麼一旦建立組織,就很容易「增量」,部門永遠喊著人力不足、預算不夠,只是執行效率卻沒有顯著提升? ﹏﹏﹏﹏﹏ 原來其實一切的本質,都是源於人性對資源的習性⋯⋯ /文末有我克制自己拖延症的方式,與你分享/
心智圖的內容,整理自《得到》APP,小馬宋講互聯網銷售指南。雖然題目為互聯網銷售文案,但實際上,現在無論是海報、臉書、抖音,讓財務快速過關的簽呈標題、吸引客戶感興趣的提案企劃,都算是「文案」,不過它的底層邏輯是相通的。
都說這是個 #焦慮 的時代,焦慮來自我們失去對 #未來的掌控感。​ ​以往走得通的路,現在都變了,前一輩的經驗都不能用了。小至個人選讀的科系、進入的職業、嫁娶的家庭、生養的孩子...沒有一項能保障安穩。​ ​到底在充滿不確定性焦慮的時代裡,有沒有一點 #確定性?​ ​
因「#俄烏衝突」的相關新聞暴增,讀不勝讀...分享自己的筆記 (製於2/23),自從補上這塊拼圖後,看2022「俄烏衝突」就更看懂脈絡了。
【今日分享】 ❓為什麼無論我們再如何自律,都有拖延症上身的時候 ❓為什麼一旦建立組織,就很容易「增量」,部門永遠喊著人力不足、預算不夠,只是執行效率卻沒有顯著提升? ﹏﹏﹏﹏﹏ 原來其實一切的本質,都是源於人性對資源的習性⋯⋯ /文末有我克制自己拖延症的方式,與你分享/
心智圖的內容,整理自《得到》APP,小馬宋講互聯網銷售指南。雖然題目為互聯網銷售文案,但實際上,現在無論是海報、臉書、抖音,讓財務快速過關的簽呈標題、吸引客戶感興趣的提案企劃,都算是「文案」,不過它的底層邏輯是相通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重啟人生》一開始就點出一個讓我當頭棒喝的真相,當然這個真相理論上每個人都知道,只是我們大多在逃避,而這本書就是要當面告訴你,每一個人的衰退都來得比你預期的早。 「不論從事哪一種高技能職業,幾乎都會在快40 歲到50 歲出頭時,開始走向衰退。」 好啦,誰都知道人老了就會開始衰退,只是我一直以為衰
Thumbnail
一個人怎麼長大成熟?發展路徑認為,人們經過家庭/家族、學校、社區及相關教育,逐步長成「能適應社會、工作及人際交流的熟練度」。「成人期」是成熟的中點,代表心理成熟度,年齡並非重點,有的早熟有的晚熟。
Thumbnail
我們今天的年輕人太缺乏迷惘,太確定了,一步步都是傳統的步驟,上所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多賺點錢,買間好房子,一切都是確定的,但這個東西太「農業社會」了。
Thumbnail
有一年大年初一,朋友們依慣例在我家聚會聊天,期間,有經營企業的朋友感慨現今像草莓般的年輕人,耐壓性太差,過於自我卻又沒有企圖心等等,在引起不少附和之餘,其實也有不同的反省之聲。 我們會不會得了便宜又賣乖?畢竟我們成長的年代與現今的年輕人面對的時代大不相同。
Thumbnail
我們都在變老,而且愈來愈長壽。專家預測到 2050 年,60 歲以上的人口預計將達到 21 億。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在 2024 年 1 月發表的新報告《長壽經濟原則:未來財務穩固的基礎》,探討六項「長壽經濟」發展的原則。以此核心價值為出發點,將可在這日益擴大的高齡市場,創造出新的商機與規模。
Thumbnail
你有過創業的念頭嗎?如果沒有,也許是因為相對於創業的高風險,在公司就業相對安全且保險。 但真的是如此嗎? 就業已不再安穩 《就業的終結》指出,因為持續加速的全球化,我們不再只是跟身邊的人,而是跟全世界的人競爭,而且會有越來越多比自己工資更低廉、學歷更好的人出現;另一方面,文憑的商品化,
Thumbnail
所謂的後面,指的是智力水準在一半以後的人,他們的適應能力通常也不好,若用中產白領的思維,覺得換工作就換,薪資不好就轉,只是害死這些人。這些人圖的是穩定,以及一定社會地位的工作。一昧鼓勵,給予不切實際的想像,最後只會訓練出一批批憤世嫉俗,自以為精通十八般武藝,其實連武保國.....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重啟人生》一開始就點出一個讓我當頭棒喝的真相,當然這個真相理論上每個人都知道,只是我們大多在逃避,而這本書就是要當面告訴你,每一個人的衰退都來得比你預期的早。 「不論從事哪一種高技能職業,幾乎都會在快40 歲到50 歲出頭時,開始走向衰退。」 好啦,誰都知道人老了就會開始衰退,只是我一直以為衰
Thumbnail
一個人怎麼長大成熟?發展路徑認為,人們經過家庭/家族、學校、社區及相關教育,逐步長成「能適應社會、工作及人際交流的熟練度」。「成人期」是成熟的中點,代表心理成熟度,年齡並非重點,有的早熟有的晚熟。
Thumbnail
我們今天的年輕人太缺乏迷惘,太確定了,一步步都是傳統的步驟,上所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多賺點錢,買間好房子,一切都是確定的,但這個東西太「農業社會」了。
Thumbnail
有一年大年初一,朋友們依慣例在我家聚會聊天,期間,有經營企業的朋友感慨現今像草莓般的年輕人,耐壓性太差,過於自我卻又沒有企圖心等等,在引起不少附和之餘,其實也有不同的反省之聲。 我們會不會得了便宜又賣乖?畢竟我們成長的年代與現今的年輕人面對的時代大不相同。
Thumbnail
我們都在變老,而且愈來愈長壽。專家預測到 2050 年,60 歲以上的人口預計將達到 21 億。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在 2024 年 1 月發表的新報告《長壽經濟原則:未來財務穩固的基礎》,探討六項「長壽經濟」發展的原則。以此核心價值為出發點,將可在這日益擴大的高齡市場,創造出新的商機與規模。
Thumbnail
你有過創業的念頭嗎?如果沒有,也許是因為相對於創業的高風險,在公司就業相對安全且保險。 但真的是如此嗎? 就業已不再安穩 《就業的終結》指出,因為持續加速的全球化,我們不再只是跟身邊的人,而是跟全世界的人競爭,而且會有越來越多比自己工資更低廉、學歷更好的人出現;另一方面,文憑的商品化,
Thumbnail
所謂的後面,指的是智力水準在一半以後的人,他們的適應能力通常也不好,若用中產白領的思維,覺得換工作就換,薪資不好就轉,只是害死這些人。這些人圖的是穩定,以及一定社會地位的工作。一昧鼓勵,給予不切實際的想像,最後只會訓練出一批批憤世嫉俗,自以為精通十八般武藝,其實連武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