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寄來的歲月封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彼岸》田威寧,聯經,2022
親情書寫在我心裡被分成兩類,一類是「再認識」,一類是「剛認識」。前者指的是與親子有著較為長時間的相處,以致書寫時通常是剝除了對方與自己的關係身分,重新認知對方身為「個人」的來歷;後者是與對方相處的時間不長、或是長時間缺席的狀態,有一天突如其來本本真真地出現在生命裡,得因為某種因素(常是血脈牽連,或是關係重組)的狀態下與對方相處。
所以我們大多時候會在第一種「再認識」的文字裡讀到一種理所當然,即便是再刻意拉遠鏡頭試圖客觀書寫,總是還可以感受得到其中些許親暱既狎侮的調子,且文字的情韻通常會出現在描繪對象與既有認知的衝突處,強烈的愛通常夾強烈的恨意。但後者「剛認識」的書寫裡少有強烈的愛恨交錯,卻常會讀到一種陌生感,關係像是在空白的紙上畫上的虛線輪廓,相逢之時才開始在虛線內著色,有時溢出原本想像的範圍但也只是淡漠如水彩的底色。
這樣說來,讀《彼岸》裡女兒寫母親就屬於後者。儘管中間聽得親戚轉述母親海外生活情形,或是偶爾收信通話,在話語間解讀母親的寄於擔憂和叮囑背後的生命想望。但突來的念頭探望這位從小就缺席的母親,那些不曾解開的身世、歲月之謎,像一個封包,突如其來地解壓縮並安裝在自己的生命裡。在《彼岸》中就常常能看見那些生疏的母女互動,不曾被真人建構的「母親」此刻就在眼前,以致要重新建立彼此人際脈絡時,卻說了些無關緊要的話,或是從外表這樣顯而易見的開始漫談起,真正進入相處環節時,卻又不像一般親子之間擁有長期培養的關係語境。印象最深的除了書中母親叮囑女兒要帶大口罩擋曬防雀斑,另外是看著母親用粉末泡製蜂蜜檸檬水,姊妹倆幼時和母親相處的程度有所差異,所以姊姊總想把母親「像那蜂蜜檸檬粉般打包回去」以防「再度遺失母親的滋味」,而身為妹妹的作者只能接過飲料勉強讚許說好喝(若這是發生在第一類的書寫裡,應該會寫成「直接拒絕但內心後悔傷了母親的好意多年後想起來只能默默在腦海裡演練道歉」)。
寫這段文字是因為之前收到出版社寄來這本作品,咀嚼字句時突然湧上一種熟悉感,來自於這本散文似乎為了忠實保存「初識母親」時的感觸而選擇樸實的文字書寫,因此不隨便動用意象和比喻等技術,把文字彩度降到最低,花更多時間拼湊組構聽聞和互動的虛實事件。但此中卻有個重量逼仄而來,那是生命裡突然出現那某個重要的人物,得在心裡空出一大塊可用空間,才能好好安裝母親這個歲月的封包。
有趣的是,家庭之間的彼此互凝視,明明是同一個人,卻在不同的成員、關係之間有了不一樣的側影。《彼岸》裡收錄母親寄給姊姊的信,逾千字的家書中是這樣描述她們的父親:
這男人在我的印象中,是一個不腳踏實地、好高騖遠、愛慕虛榮的一個男人。
但在女兒的眼裡,父親卻裁出了同一句話、同一組形容詞的另一個複影:
許多人告訴我父親注定是個失敗者,因為他是任性排行榜第一名,我卻覺得父親過得精采極了!如果真有來世,我相信父親仍會選擇水裡來火裡去的生活方式。父親告訴我年輕人要有一雙無畏的眼睛,仰望夢想,然後,以自己的姿態行走。
這是家族間最難解之處,也是書寫家庭親情者必然會意識到的糾結處,人與人之間本就是彼此對應的,要面對這沒有絕然好壞之分的關係,並寫下這些字句,寫作者必然有相當的覺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5會員
70內容數
正職是家庭主婦,不專業書評,不專業作者。 座右銘是「喜歡吃白肉魚壽司的人,是謙虛的人」。 大家都愛紅肉魚,而我盡力嘗出白肉魚的花香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白肉魚壽司愛好者 的其他內容
黑暗也有的自己的責任 一扇歷史的乾玻璃 有些人看見風景,有些人看見自己
除了涉事的鋒利幽默語言,《跳浪》裡依舊讀到與童穉對話的語句,令人想到畢卡索也曾用一生的時間學習像孩子般畫圖。
若要思考這本作品究竟是幻奇文學,還是大量調度科普知識的小說,又或者因為島上眾多黑科技產物而讀起來像科幻小說,種種分類不免落入一種孰真孰假的陷阱。我第一時間想起的是芥川龍之介的短篇〈青蛙〉
《開放水域》導讀  在文學寫作裡,敘事觀點一直都是個藝術形式上的難題,從主觀的第一人稱到隨侍在側的第三人稱,全知俯瞰或限定視角,其所影響的,不單只有敘事者視角對事物理解切面的成像,有時亦藏匿了作者意圖使圖者置身於何種角色:是完整的主體,或者被動的客體。
部分的開放、比從前更多的理解,不代表黑暗已經清零,也不等於從此陽光正向、性向不再逼人面臨存亡交關,畢竟反同保守力量滲透教育與政治,動作頻頻,到處也都存在著打不開的家族死結、生命監牢。
有別於耽美的「清水」戀愛故事,也異於挑起閱聽者情慾的「有肉」作品,《彩虹公寓》雖掛上十八禁分類,但內容比想像的柔和,且試圖把許多必須指陳的資訊和困境擺進作品。
黑暗也有的自己的責任 一扇歷史的乾玻璃 有些人看見風景,有些人看見自己
除了涉事的鋒利幽默語言,《跳浪》裡依舊讀到與童穉對話的語句,令人想到畢卡索也曾用一生的時間學習像孩子般畫圖。
若要思考這本作品究竟是幻奇文學,還是大量調度科普知識的小說,又或者因為島上眾多黑科技產物而讀起來像科幻小說,種種分類不免落入一種孰真孰假的陷阱。我第一時間想起的是芥川龍之介的短篇〈青蛙〉
《開放水域》導讀  在文學寫作裡,敘事觀點一直都是個藝術形式上的難題,從主觀的第一人稱到隨侍在側的第三人稱,全知俯瞰或限定視角,其所影響的,不單只有敘事者視角對事物理解切面的成像,有時亦藏匿了作者意圖使圖者置身於何種角色:是完整的主體,或者被動的客體。
部分的開放、比從前更多的理解,不代表黑暗已經清零,也不等於從此陽光正向、性向不再逼人面臨存亡交關,畢竟反同保守力量滲透教育與政治,動作頻頻,到處也都存在著打不開的家族死結、生命監牢。
有別於耽美的「清水」戀愛故事,也異於挑起閱聽者情慾的「有肉」作品,《彩虹公寓》雖掛上十八禁分類,但內容比想像的柔和,且試圖把許多必須指陳的資訊和困境擺進作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暖的擁抱與最利的刀鋒,都來自家庭。而人最難面對的永遠是自己。–田威寧 散文家田威寧睽違八年,再度直面傷痛的家族書寫。 父親慣性外遇,母親長期痛苦,精神崩潰,離婚,放下還未上學的田威寧和姊姊, 離開臺灣,飛往夏威夷和早移民定居的舅舅阿姨們一起生活。 沒有母親的小姊妹住在眷村爺爺家,父親時常來
她找到我 問我為什麼老是不肯好好溝通 把我的想法都告訴她 然後老是莫名奇妙搞消失 她說我是想要自己一個人嗎? 因為我們遠距離,所以溝通很重要 我不安說我怕她生氣 她說她的確不是溫柔派的 但我狀況如果不好可以說 她知道會調整,但不是直接消失 其實直接消失有時是不想吵架 有時是害怕
Thumbnail
寫一段在家族裡,讓你百感交集、層次複雜的關係。
Thumbnail
我知道所有被視為斬釘截鐵的,必定得略去千瘡百孔的襯裡,我也相信最暖的擁抱與最利的刀鋒都來自家庭,而人最難面對的永遠是自己。 讀田威寧的《彼岸》 從未想過和缺席生命中三十多年的母親再見面:「明明早就結束了,卻缺乏真正的句號。」 我想起平路《坦露的心》,同樣在某一刻突然發現了瘡疤底下的秘密,像
跟著這本書揭開身世之謎,一切從複雜到簡單-只因為自己不是親生的,而且是媽媽口裡的「下人」所生。所以從小到大,媽媽對她的言語總和另一個仿若充滿性魅力的女人重合。
孫廷沇 著 林侑毅 譯 2023 悅知文化 ❍ ❍ ❍ ❍ ❍❍ ❍ ❍ ❍ ❍❍ ❍ 關係修復處方 父母必須將自己依賴的對象,從子女轉移回到配偶身上。換言之,父母為子女付出的時間和熱情,必須重新回到自己和配偶上,專注於自己的家庭。當然,成年子女也是如此。此時要特別注意的是,依
前言 再"再觀照"一文中提及自己與兒女相處狀況:有事再通知,沒事少打擾;不知什麼孝親費;兒女家就是兒女家;兒女買東西送你覺得尷尬;到兒女家就像在做客。 我在複製父親與兒女的互動 寫完後,再回頭省思父親退休後的相處情形,愕然發現,我幾乎就是在複製與他的相處狀況。我們兄弟都住在離父母家不遠處,但除
在人際關係中,尋找自身的位置,像下棋那樣,將自己安放在自在的空間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暖的擁抱與最利的刀鋒,都來自家庭。而人最難面對的永遠是自己。–田威寧 散文家田威寧睽違八年,再度直面傷痛的家族書寫。 父親慣性外遇,母親長期痛苦,精神崩潰,離婚,放下還未上學的田威寧和姊姊, 離開臺灣,飛往夏威夷和早移民定居的舅舅阿姨們一起生活。 沒有母親的小姊妹住在眷村爺爺家,父親時常來
她找到我 問我為什麼老是不肯好好溝通 把我的想法都告訴她 然後老是莫名奇妙搞消失 她說我是想要自己一個人嗎? 因為我們遠距離,所以溝通很重要 我不安說我怕她生氣 她說她的確不是溫柔派的 但我狀況如果不好可以說 她知道會調整,但不是直接消失 其實直接消失有時是不想吵架 有時是害怕
Thumbnail
寫一段在家族裡,讓你百感交集、層次複雜的關係。
Thumbnail
我知道所有被視為斬釘截鐵的,必定得略去千瘡百孔的襯裡,我也相信最暖的擁抱與最利的刀鋒都來自家庭,而人最難面對的永遠是自己。 讀田威寧的《彼岸》 從未想過和缺席生命中三十多年的母親再見面:「明明早就結束了,卻缺乏真正的句號。」 我想起平路《坦露的心》,同樣在某一刻突然發現了瘡疤底下的秘密,像
跟著這本書揭開身世之謎,一切從複雜到簡單-只因為自己不是親生的,而且是媽媽口裡的「下人」所生。所以從小到大,媽媽對她的言語總和另一個仿若充滿性魅力的女人重合。
孫廷沇 著 林侑毅 譯 2023 悅知文化 ❍ ❍ ❍ ❍ ❍❍ ❍ ❍ ❍ ❍❍ ❍ 關係修復處方 父母必須將自己依賴的對象,從子女轉移回到配偶身上。換言之,父母為子女付出的時間和熱情,必須重新回到自己和配偶上,專注於自己的家庭。當然,成年子女也是如此。此時要特別注意的是,依
前言 再"再觀照"一文中提及自己與兒女相處狀況:有事再通知,沒事少打擾;不知什麼孝親費;兒女家就是兒女家;兒女買東西送你覺得尷尬;到兒女家就像在做客。 我在複製父親與兒女的互動 寫完後,再回頭省思父親退休後的相處情形,愕然發現,我幾乎就是在複製與他的相處狀況。我們兄弟都住在離父母家不遠處,但除
在人際關係中,尋找自身的位置,像下棋那樣,將自己安放在自在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