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鼻子不是你的鼻子
試著閉上眼睛一分鐘,只要短短一分鐘。
在這一分鐘之內,什麼都不做,只要靜靜坐著,感受那些穿梭在自己的鼻孔的氣息,試著問問自己,這些空氣是什麼味道呢?你能嗅出這些空氣裡的氣味、分辨出在你周遭物體的味道嗎?
最後,搜尋整顆大腦,挖掘出能夠描述這些味道的形容詞,試著將那些你已經調理分明的味道,一一以文字表示。
叮!一分鐘到了。聞到什麼了呢?想到哪些文字了嗎?
倘若,在這一分鐘,你只感受到瑜珈課的深吸深呼,以為這是個靜坐的練習,那麼,你可能已經輕忽了人類鼻子天生的感官能力。
人類有五官,每種器官都有與生俱來感受與認知能力,只是,我們已經習慣依賴眼睛,很少願意閉上眼睛,試著將身體認識世界的工作,交由其他感官運作。於是,我們的觸覺、味覺、嗅覺、與聽覺,早已退化到無法與視覺比擬。
氣味的地圖與訊息
同樣的一分鐘嗅覺實驗,其實我什麼也聞不到,腦內也幾乎擠不出幾個關於氣味的形容詞。這是在我讀完台灣小說家蕭瑋萱的《成為怪物以前》,第一次發現我的嗅覺竟然如此無能,除了分辨食物與廁所的氣味、時時刻刻記得呼吸、偶而拿來擤擤鼻涕之外,我對我的鼻子,幾乎沒有多少認識。
這也是為何《成為怪物以前》讓我格外驚奇,原來,人類的嗅覺可以如此靈敏,而文字也能如此細膩地描繪出不同層次的味道。
鯊魚的嗜血嗅覺與味道的訊息地圖
故事中每位犯罪者的鼻子,都有如海洋中的嗜血鯊魚,能夠分析出早已稀釋且已經洗刷數次,可能連貓狗都還要多聞幾次,才能在沾染血跡的物體上,分辨出那依稀殘留的飄渺血腥。
對嗅覺麻瓜來說,血液只有一種味道,但是對於嗅覺敏銳的天才來說,他們能夠嗅出分屬不同身體的血液與精液、嗅出包裹在鞋襪裡的腳底香氣、嗅出每個人在呼出的氣息中,已經傳達的疾病訊號。
氣味雖然無法以眼睛分辨,卻是張充滿訊息的資訊地圖,而《成為怪物以前》就是一本關於氣味地圖的推理小說。故事始於一團毫無頭緒的混沌,透過主角敏銳的嗅覺,以氣味訊息一步步拼湊出謀殺者的心理拓圖以及真實面貌,最後,不僅為代罪的主角找回生路,也為主角解開一樁埋藏內心且無法釋懷的悲傷往事。
熟悉殯葬業、警務調查與謀殺者的小說家
初看《成為怪物以前》,我會直接將這部小說與徐四金在1985年出版的《香水:一個謀殺犯的故事》對等比擬。但是,當我深入故事本身之後,對於作者蕭瑋萱為了小說而做的田野調查,感到敬佩不已,這肯定是個調查時間絕不少於寫作本身的創作過程,相當艱辛折磨。能夠完成這樣一本書的作者,肯定有著非凡的堅毅與勇氣。
我無法想像殯葬業者對我解說整個死亡的處理流程,我會有多恐懼,會有多少失眠惡夢夜;我也無法想像在撰寫處理死亡數日且已腐爛發臭的屍體時,作者本身要投入多少同理與共感,才能將現場的氣味描繪得如此逼真寫實;更無法想像,在每一場謀殺現場的寫作之後,該如何代謝掉那些已經竄流自己身心的血淚腐臭。
最為不簡單的是,這整個寫作過程,根本是場心理治療:一場走入人性的地獄、親身與惡魔為友、割開淌血的胸膛、洞悉自我內在的晦暗愧疚、最終在一次次的自我認知與妥協中,漸漸重生。
代罪羔羊版的破案神探
於是,比起《香水》,我覺得《成為怪物以前》更為接近2017到2019年犯罪推理神劇《破案神探》(Mindhunter)。被嫁禍而無處可逃的主角楊寧,不僅必須如同神探般地親自破案,還必須同時身兼心理醫師,一邊挖掘自身的傷痛過往,一邊同理犯罪者的心靈感受,一邊剖繪犯罪者的心理圖像與犯罪動機,最後,再以犯罪者的心理反應與謀殺動機,追查出真正躲在暗處的謀殺者。
在《破案神探》裡,FBI的調查探員負責田野調查,以及與謀殺者對話;心理學家溫蒂卡爾博士則是負責心理拓圖。在《成為怪物以前》,楊寧有著不得不親自身兼數職的苦楚,不僅必須避開警方,親自涉入各種謀殺險境,與謀殺者鬥智,拿出自己的真心換取對方的心理地圖,再以氣味拼圖,找出嫁禍於她的真正兇手。
幸運的是,比起《破案神探》裡的FBI探員和心理學家,《成為怪物以前》的楊寧有個鯊魚般的鼻子,在靈敏嗅覺的助陣之下,當然能夠跨越各種難關,揭開社會瘡疤之餘,還同時治癒自我。
佛洛依德的母親愴傷
在蕭瑋萱的《成為怪物以前》,母親是個隱形的角色。一個母親的愛與恨、關愛與疏離,就能決定一個社會偏離者的誕生。謀殺者回憶著自己第一次殺人的經驗時,母親是個隱形的在場,過程可謂戀母情結大爆發的負面極致。
楊寧與母親的關係,既是故事最核心的關鍵,也是讓她與謀殺者產生同理的連結起點。雖然我較為推崇阿德勒的課題分離與被討厭勇氣,不認為自我的任何心理問題,都能輕易地以佛洛依德式的戀母戀父來推諉解釋。自己的行為與決定,必須自己負責,著實不該責難父母的不是,並且拖父母下水。父母親也是人,他們有自己的人生難關,他們的決定與行動,不見得都能導向善美,但是,我們還是應當以人性的態度,面對他們所處的難題,畢竟,父母也也都挺著自己的生命在為自己負責。
嗅覺感官的想像旅程
即使佛洛依德不是我的菜,總是讓辛苦地養兒育女的無辜母親躺著中槍,我還是不得不佩服蕭瑋萱對於戀母情結的細緻詮釋。撇開我對於佛洛依德的偏見,《成為怪物以前》卻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當代氣味犯罪推理小說,文字精準華麗、多層次的意象脈絡、角色性格分明、結局難以預料。
倘若,你想要突破自己氣味駑鈍的感官能力,來閱讀《成為怪物以前》吧,一起追隨蕭瑋萱的文字,進入五金行、紅豆湯、黑白切、洗衣店、印刷廠、中藥舖等等,你肯定從未注意過,原來這些我們早已熟悉的地方,竟然蘊藏著那麼多關於氣味的招喚與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