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站行腳(12):猴硐,貓的天堂、礦工的地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坑口雖然已經以磚塊封死,但透過上方的方型小洞望進去,會發現坑口似乎曾崩坍過,土石佔了半個坑道,一台廢棄礦車裡面堆滿落石。不過,最令我頭皮發麻的是由地面逐漸深入地下的漆黑坑道--到底礦工們每天一早得克服多大的心理壓力,才有勇氣踏進深不見底,彷彿通往地獄的道路?
瑞三本礦曾是全臺產量最大的煤礦

瑞三本礦曾是全臺產量最大的煤礦

你曾經想像過自己退休後的生活嗎?對我來說,無非就是慵懶地起床、悠閒地晨跑、悠哉地吃早餐,接著一整天沉浸在閱讀、園藝、釣蝦……等嗜好當中,每個禮拜到郊外露一次營。

然而,在猴硐,有一群七老八十的老先生,退而不休,每人還拿出每月三千六百元的老人年金,成立文史館,訴說他們那段「不見天日」的歲月。是什麼樣的經歷值得他們犧牲清福,也執意要把故事說出來?

他們是一群末代老礦工,在距離猴硐車站十分鐘路程的瑞三本礦坑口旁,靠一己之力成立了「猴硐礦工文史館」--這塊地是他們向「瑞三本礦」的所有權人李家承租,花的是自己的老人年金;地是自己整的、屋是自己翻修的,靠的是他們年邁而所剩不多的餘力;裡頭陳列的礦工工具、礦場地圖、生活照、史料、剪報,是他們到處奔走搜求而來的。

猴硐礦工文史館

猴硐礦工文史館

瑞三煤礦的前礦長周朝南向記者表達他們的心聲:

我不甘心老礦工逐一凋零,逐漸被社會遺忘,既然無人疼惜,就自己來保存歷史!

的確,在過去,從火車行駛到電廠發電都需要燃煤,可說是台灣經濟奇蹟的背後動力來源。然而,自九○年代以降,煤業逐漸沒落,老礦工們不得不改行,但多數卻因為職業傷害矽肺病而紛紛離世,倖存下來的末代礦工眼見時代漸漸將這段歷史拋諸腦後,於是動員起來成立這間文史館,傳承這段記憶。

攝於猴硐礦工文史館

攝於猴硐礦工文史館

為我們導覽的許大哥也是末代礦工之一,我和老婆一走進文史館,他主動上前打開冷氣,耐心地為我們解說。

攝於猴硐礦工文史館

攝於猴硐礦工文史館

走進展場的左手邊,是一張礦工側身躺在煤礦夾縫中工作的照片。許大哥告訴我們,一般人以為地底很涼爽,其實十分燠熱,溫度高達四十度以上,所以礦工幾乎都赤身裸體工作。如今我們站在冷氣下,實在很難體會置身於密不透風的高溫環境下的感受,但只要想到我家裡的那台老舊的小烤箱,不銹鋼內層均已燻得發黑;假如我縮小十倍,被關進烤箱裡,並啟動開關加熱,應該差不多就是照片中礦工的感覺吧。

攝於猴硐礦工文史館

攝於猴硐礦工文史館

攝於猴硐礦工文史館

攝於猴硐礦工文史館

高溫雖然難受,倒不會致命,最可怕的莫過於爆炸災變。1969年7月7日,瑞三煤礦發生煤塵爆炸意外,造成三十七人死亡。

一旦發生爆炸,坑內的礦工即便沒有直接受到波及,但爆炸所產生的大量一氧化碳也足以致命。許大哥拿起掛在架上的一個像是軍用銀色水壺的隨身保命裝置--CO自救呼吸器,講解它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當爆炸發生時,礦工立即打開呼吸器的蓋子,以夾子夾住鼻孔,嘴對著呼吸器的孔吸氣,瓶內的化學藥劑可過濾一氧化碳,維持四十分鐘之久,為礦工爭取逃生時間。

許大哥為我們講解「CO自救呼吸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許大哥為我們講解「CO自救呼吸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許大哥帶我們走到介紹女礦工的陳列櫃,看著一張張女性礦工的訓練結業證與識別證,我們才知道原來也有很多女性由於家計所迫,不得不踏進地底,過著灰頭土臉的日子。不過,直到1964年,政府規定女性不能入坑,她們才不得不放棄這一份收入,到坑外做收入只有一半不到的雜工。

攝於猴硐礦工文史館

攝於猴硐礦工文史館

我本來以為女性不得入坑的規定是基於某種視女性為不潔的忌諱,沒想到,許大哥的一句話驚醒了我--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夫妻倆同時入坑,發生意外都死了,那誰照顧一家老小?

可見,礦工的風險之高,連政府都不得不幫這些家庭預先想好後路。許大哥說,當年他們每天上午入坑前,會聚集在坑口吸菸,人人眉頭深鎖或強顏歡笑,深怕這是人生的最後一根菸;黃昏走出坑口時,人人笑容滿面、互相道賀,再抽上一根重生的菸。但就算他們僥倖沒遇到災變,日後也多半矽肺病纏身,很多人不到五十歲便病逝,活下來的人則終生為矽肺病所苦,需要定時吸純氧維生。

許大哥所幸是最後一代礦工,工作不久,礦場就結束營業,另謀生計,身體的損傷不大。但想起家裡長輩和同事為了扛起家庭,到頭來連命都沒了,令他十分難過。

上圖為礦工入坑前抽菸,下圖為出坑後抽菸

上圖為礦工入坑前抽菸,下圖為出坑後抽菸

拿命挖出來的煤,促進了國家經濟的發展,可是他們的故事卻在煤業沒落後,被世人遺忘。今天來猴硐的遊客,十個有九個是來看貓,不是看煤,許大哥談到這裡,不無感慨之意。

我們和許大哥告別後,來到基隆河對岸的「復興礦坑口」。這一帶又更加冷清,遊客絕跡,無論是運煤隧道、柴油機關車庫、木工場、捲場機房、烘砂室……等設施,都還保留建築原貌、殘留設備痕跡。

走到底,一棟三層樓的老舊水泥建築出現在眼前,這是「礦場事務所」,正前方依稀可見運煤軌道,事務所旁的坑洞正是復興礦坑口。

礦場事務所及復興礦坑口

礦場事務所及復興礦坑口

坑口雖然已經以磚塊封死,但透過上方的方型小洞望進去,會發現坑口似乎曾崩坍過,土石佔了半個坑道,一台廢棄礦車裡面堆滿落石。

不過,最令我頭皮發麻的是由地面逐漸深入地下的漆黑坑道--到底礦工們每天一早得克服多大的心理壓力,才有勇氣踏進深不見底,彷彿通往地獄的道路?每往下一公尺,就離明亮的陽光、新鮮的空氣、可愛的家人、珍貴的性命越來越遠……

raw-image

離坑道口不遠的「福安宮」,礦工們稱之為「寄命土地公」,在入坑前總會來這裡拜拜,象徵將性命寄放在這裡,請土地公代為保管,等出坑後再來取回。以他們的話來說:

入坑,命是土地公的;出坑,命才是自己的。
福安宮

福安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這裡真該改名叫貓硐
Louis路仁甲-avatar-img
2022/08/26
礦工的日子真的是很難熬啊!
鴻雁-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8/26
難以想像……
avatar-img
鴻雁的沙龍
27.5K會員
635內容數
本名洪俊彥。我從不無照駕駛,卻是體制外的小小無照教師,從小學作文到大學寫作--能教就教,不能教就學,學不會就動手寫,寫到有心得再教…… 喜歡書寫飲食經驗、鬼怪短篇、雜感趣聞、叭啦叭啦……等題材。透過我的作品,你將會走訪教育現場、命案現場以及菜市場。歡迎參觀選讀!
鴻雁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2
在跟團的旅行中,我跟老婆最受不了的就是太緊湊的行程。不過,有些景點其實值得放慢腳步、細心體會,才能領略到它的美--這也是自由行的妙處。
Thumbnail
2025/02/22
在跟團的旅行中,我跟老婆最受不了的就是太緊湊的行程。不過,有些景點其實值得放慢腳步、細心體會,才能領略到它的美--這也是自由行的妙處。
Thumbnail
2025/02/19
我們在海雲台搭乘膠囊列車來到青沙浦時,為了滿足老婆購物的欲望,於是搭計程車到附近萇山站旁的NC百貨。但才剛下車,傻眼的是,NC百貨當天竟然暫停營業!那時已過中午,我們兩個肚子餓了起來,只好漫無目的地在萇山站附近閒晃。忘記走到哪一個巷口,一轉進去,眼前出現一座名為「좌동재래시장」的傳統市場……
Thumbnail
2025/02/19
我們在海雲台搭乘膠囊列車來到青沙浦時,為了滿足老婆購物的欲望,於是搭計程車到附近萇山站旁的NC百貨。但才剛下車,傻眼的是,NC百貨當天竟然暫停營業!那時已過中午,我們兩個肚子餓了起來,只好漫無目的地在萇山站附近閒晃。忘記走到哪一個巷口,一轉進去,眼前出現一座名為「좌동재래시장」的傳統市場……
Thumbnail
2024/10/16
在「故鄉雜憶-文學走讀」的行程當中,我們走訪了鍾肇政的故鄉龍潭。在專業講師的帶領下,為我們分享龍潭許多外來遊客看不出的門道,又有不一樣的收穫,深刻理解鍾老筆下濃厚的鄉情與鄉思,以及龍潭的過去和現在……
Thumbnail
2024/10/16
在「故鄉雜憶-文學走讀」的行程當中,我們走訪了鍾肇政的故鄉龍潭。在專業講師的帶領下,為我們分享龍潭許多外來遊客看不出的門道,又有不一樣的收穫,深刻理解鍾老筆下濃厚的鄉情與鄉思,以及龍潭的過去和現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很難相信樹林有礦坑,曾開採煤礦,也有一群礦工賣命求生活,也曾有些礦工命喪坑裡? 我們都因為吳念真導演而知道瑞芳九份礦工的故事。 而樹林耶!別鬧了!從來沒聽過。
Thumbnail
很難相信樹林有礦坑,曾開採煤礦,也有一群礦工賣命求生活,也曾有些礦工命喪坑裡? 我們都因為吳念真導演而知道瑞芳九份礦工的故事。 而樹林耶!別鬧了!從來沒聽過。
Thumbnail
——礦工文史館.採礦日常.火牌仔 幾位平均年齡近80 歲的老礦工,在2019 年拿出自己的每月老人年金,創立了「猴硐礦工文史館」,除了靜態展示,每週更免費替遊客進行「礦工生活記憶漫遊」導覽。長達3 小時的走讀路線,不僅是對猴硐在地過去礦業輝煌時期的回顧,更是一份對後代的承諾。如今文史館因租約到期,
Thumbnail
——礦工文史館.採礦日常.火牌仔 幾位平均年齡近80 歲的老礦工,在2019 年拿出自己的每月老人年金,創立了「猴硐礦工文史館」,除了靜態展示,每週更免費替遊客進行「礦工生活記憶漫遊」導覽。長達3 小時的走讀路線,不僅是對猴硐在地過去礦業輝煌時期的回顧,更是一份對後代的承諾。如今文史館因租約到期,
Thumbnail
猴硐位於新北市瑞芳區,昔日以煤礦生產聞名。「猴硐煤礦博物園區」原為瑞三礦業選煤廠,昔日選煤廠轉型為保存煤礦產業歷史的場所,讓遊客能深入了解台灣早期礦工的生活與歷史。導覽員向我們介紹早期礦工的故事,如女礦工禁令、矽肺病情況等。看完煤礦歷史,我們來到猴硐貓村看看可愛的貓咪療癒心情。
Thumbnail
猴硐位於新北市瑞芳區,昔日以煤礦生產聞名。「猴硐煤礦博物園區」原為瑞三礦業選煤廠,昔日選煤廠轉型為保存煤礦產業歷史的場所,讓遊客能深入了解台灣早期礦工的生活與歷史。導覽員向我們介紹早期礦工的故事,如女礦工禁令、矽肺病情況等。看完煤礦歷史,我們來到猴硐貓村看看可愛的貓咪療癒心情。
Thumbnail
位於路旁就能看到的礦業遺跡,不只在金瓜石或望古擁有,基隆友蚋也是其一。在基隆友蚋信步而行,處處能發掘有趣的人文歷史遺跡,包含運煤隧道、運煤橋遺跡、壺穴景觀步道、礦坑口和百年古橋諸繕橋等等。
Thumbnail
位於路旁就能看到的礦業遺跡,不只在金瓜石或望古擁有,基隆友蚋也是其一。在基隆友蚋信步而行,處處能發掘有趣的人文歷史遺跡,包含運煤隧道、運煤橋遺跡、壺穴景觀步道、礦坑口和百年古橋諸繕橋等等。
Thumbnail
鐵皮屋 木紋版 這是父親多年前老客戶 一位 慈祥勤儉的阿伯的農地 多年前 早在小江還是學徒時 對於這邊的工作印象特別深刻 大夥在榕樹下 喝著茶 邊工作 阿伯同是水泥勞工者  特別體恤同是做工的人 讓我們在這工作 彷彿回到家般感到溫馨    
Thumbnail
鐵皮屋 木紋版 這是父親多年前老客戶 一位 慈祥勤儉的阿伯的農地 多年前 早在小江還是學徒時 對於這邊的工作印象特別深刻 大夥在榕樹下 喝著茶 邊工作 阿伯同是水泥勞工者  特別體恤同是做工的人 讓我們在這工作 彷彿回到家般感到溫馨    
Thumbnail
鍾老伯握著水管澆花 鍾伯母提著勺桶跨進豬欄 一地裡小蘿蔔頭亂叫亂竄 檐廊下 三隻兩隻籐椅 老人家 說說笑笑 對吐著菸圈 我們踢著柏油路上細碎的小石子 無心中聽到燕子們樑上的呢喃 我們摩撫著磚瓦土牆的牛棚 與老牛的銅鈴大眼相瞪 不意間 被牠嘴裡的青草味沾滯了一身 忽然一聲吆喝
Thumbnail
鍾老伯握著水管澆花 鍾伯母提著勺桶跨進豬欄 一地裡小蘿蔔頭亂叫亂竄 檐廊下 三隻兩隻籐椅 老人家 說說笑笑 對吐著菸圈 我們踢著柏油路上細碎的小石子 無心中聽到燕子們樑上的呢喃 我們摩撫著磚瓦土牆的牛棚 與老牛的銅鈴大眼相瞪 不意間 被牠嘴裡的青草味沾滯了一身 忽然一聲吆喝
Thumbnail
一個依山而建的村落,早期因金礦而興盛,礦坑挖掘殆盡後一度沒落。後來因電影《悲情城市》在此取景,而恢復生機,成為觀光景點。 早在電影開拍前,和朋友去過一次,那是一個安靜的午后,走在街上,只有老人與貓。 因為面海的緣故,時常飄雨,家家戶戶的黑皮油屋頂防風防雨,我正在研究別人家的屋頂時,才驚覺,我可能也踩
Thumbnail
一個依山而建的村落,早期因金礦而興盛,礦坑挖掘殆盡後一度沒落。後來因電影《悲情城市》在此取景,而恢復生機,成為觀光景點。 早在電影開拍前,和朋友去過一次,那是一個安靜的午后,走在街上,只有老人與貓。 因為面海的緣故,時常飄雨,家家戶戶的黑皮油屋頂防風防雨,我正在研究別人家的屋頂時,才驚覺,我可能也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