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站行腳(12):猴硐,貓的天堂、礦工的地獄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坑口雖然已經以磚塊封死,但透過上方的方型小洞望進去,會發現坑口似乎曾崩坍過,土石佔了半個坑道,一台廢棄礦車裡面堆滿落石。不過,最令我頭皮發麻的是由地面逐漸深入地下的漆黑坑道--到底礦工們每天一早得克服多大的心理壓力,才有勇氣踏進深不見底,彷彿通往地獄的道路?
瑞三本礦曾是全臺產量最大的煤礦
你曾經想像過自己退休後的生活嗎?對我來說,無非就是慵懶地起床、悠閒地晨跑、悠哉地吃早餐,接著一整天沉浸在閱讀、園藝、釣蝦……等嗜好當中,每個禮拜到郊外露一次營。
然而,在猴硐,有一群七老八十的老先生,退而不休,每人還拿出每月三千六百元的老人年金,成立文史館,訴說他們那段「不見天日」的歲月。是什麼樣的經歷值得他們犧牲清福,也執意要把故事說出來?
他們是一群末代老礦工,在距離猴硐車站十分鐘路程的瑞三本礦坑口旁,靠一己之力成立了「猴硐礦工文史館」--這塊地是他們向「瑞三本礦」的所有權人李家承租,花的是自己的老人年金;地是自己整的、屋是自己翻修的,靠的是他們年邁而所剩不多的餘力;裡頭陳列的礦工工具、礦場地圖、生活照、史料、剪報,是他們到處奔走搜求而來的。
猴硐礦工文史館
瑞三煤礦的前礦長周朝南向記者表達他們的心聲:
我不甘心老礦工逐一凋零,逐漸被社會遺忘,既然無人疼惜,就自己來保存歷史!
的確,在過去,從火車行駛到電廠發電都需要燃煤,可說是台灣經濟奇蹟的背後動力來源。然而,自九○年代以降,煤業逐漸沒落,老礦工們不得不改行,但多數卻因為職業傷害矽肺病而紛紛離世,倖存下來的末代礦工眼見時代漸漸將這段歷史拋諸腦後,於是動員起來成立這間文史館,傳承這段記憶。
攝於猴硐礦工文史館
為我們導覽的許大哥也是末代礦工之一,我和老婆一走進文史館,他主動上前打開冷氣,耐心地為我們解說。
攝於猴硐礦工文史館
走進展場的左手邊,是一張礦工側身躺在煤礦夾縫中工作的照片。許大哥告訴我們,一般人以為地底很涼爽,其實十分燠熱,溫度高達四十度以上,所以礦工幾乎都赤身裸體工作。如今我們站在冷氣下,實在很難體會置身於密不透風的高溫環境下的感受,但只要想到我家裡的那台老舊的小烤箱,不銹鋼內層均已燻得發黑;假如我縮小十倍,被關進烤箱裡,並啟動開關加熱,應該差不多就是照片中礦工的感覺吧。
攝於猴硐礦工文史館
攝於猴硐礦工文史館
高溫雖然難受,倒不會致命,最可怕的莫過於爆炸災變。1969年7月7日,瑞三煤礦發生煤塵爆炸意外,造成三十七人死亡。
一旦發生爆炸,坑內的礦工即便沒有直接受到波及,但爆炸所產生的大量一氧化碳也足以致命。許大哥拿起掛在架上的一個像是軍用銀色水壺的隨身保命裝置--CO自救呼吸器,講解它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當爆炸發生時,礦工立即打開呼吸器的蓋子,以夾子夾住鼻孔,嘴對著呼吸器的孔吸氣,瓶內的化學藥劑可過濾一氧化碳,維持四十分鐘之久,為礦工爭取逃生時間。
許大哥為我們講解「CO自救呼吸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許大哥帶我們走到介紹女礦工的陳列櫃,看著一張張女性礦工的訓練結業證與識別證,我們才知道原來也有很多女性由於家計所迫,不得不踏進地底,過著灰頭土臉的日子。不過,直到1964年,政府規定女性不能入坑,她們才不得不放棄這一份收入,到坑外做收入只有一半不到的雜工。
攝於猴硐礦工文史館
我本來以為女性不得入坑的規定是基於某種視女性為不潔的忌諱,沒想到,許大哥的一句話驚醒了我--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夫妻倆同時入坑,發生意外都死了,那誰照顧一家老小?
可見,礦工的風險之高,連政府都不得不幫這些家庭預先想好後路。許大哥說,當年他們每天上午入坑前,會聚集在坑口吸菸,人人眉頭深鎖或強顏歡笑,深怕這是人生的最後一根菸;黃昏走出坑口時,人人笑容滿面、互相道賀,再抽上一根重生的菸。但就算他們僥倖沒遇到災變,日後也多半矽肺病纏身,很多人不到五十歲便病逝,活下來的人則終生為矽肺病所苦,需要定時吸純氧維生。
許大哥所幸是最後一代礦工,工作不久,礦場就結束營業,另謀生計,身體的損傷不大。但想起家裡長輩和同事為了扛起家庭,到頭來連命都沒了,令他十分難過。
上圖為礦工入坑前抽菸,下圖為出坑後抽菸
拿命挖出來的煤,促進了國家經濟的發展,可是他們的故事卻在煤業沒落後,被世人遺忘。今天來猴硐的遊客,十個有九個是來看貓,不是看煤,許大哥談到這裡,不無感慨之意。
我們和許大哥告別後,來到基隆河對岸的「復興礦坑口」。這一帶又更加冷清,遊客絕跡,無論是運煤隧道、柴油機關車庫、木工場、捲場機房、烘砂室……等設施,都還保留建築原貌、殘留設備痕跡。
走到底,一棟三層樓的老舊水泥建築出現在眼前,這是「礦場事務所」,正前方依稀可見運煤軌道,事務所旁的坑洞正是復興礦坑口。
礦場事務所及復興礦坑口
坑口雖然已經以磚塊封死,但透過上方的方型小洞望進去,會發現坑口似乎曾崩坍過,土石佔了半個坑道,一台廢棄礦車裡面堆滿落石。
不過,最令我頭皮發麻的是由地面逐漸深入地下的漆黑坑道--到底礦工們每天一早得克服多大的心理壓力,才有勇氣踏進深不見底,彷彿通往地獄的道路?每往下一公尺,就離明亮的陽光、新鮮的空氣、可愛的家人、珍貴的性命越來越遠……
離坑道口不遠的「福安宮」,礦工們稱之為「寄命土地公」,在入坑前總會來這裡拜拜,象徵將性命寄放在這裡,請土地公代為保管,等出坑後再來取回。以他們的話來說:
入坑,命是土地公的;出坑,命才是自己的。
福安宮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1.7K會員
600內容數
本名洪俊彥。我從不無照駕駛,卻是體制外的小小無照教師,從小學作文到大學寫作--能教就教,不能教就學,學不會就動手寫,寫到有心得再教…… 喜歡書寫飲食經驗、鬼怪短篇、雜感趣聞、叭啦叭啦……等題材。透過我的作品,你將會走訪教育現場、命案現場以及菜市場。歡迎參觀選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鴻雁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天,你從牡丹車站出發,踏上正前方的老街,雖然街上的老宅、小店和地方藝術家的街頭彩繪值得駐足賞玩。可是,走到老街的終點慶雲宮,短短不到四百公尺,馬上就逛完了,似乎單調了點。於是,我打開Google地圖仔細研究,終於發現一個從不同角度深入探索牡丹周邊的旅行方式--雙鐵共GO!
在房裡順天宮前的榕樹下乘涼,大概是我這輩子所經歷過最舒適愜意還不需冷氣電扇的夏日晌午。如果我是房裡居民,肯定天天來此,在媽祖與榕樹的庇廕下,悠哉悠哉地打個盹……
如果以百福車站為原點,徒步探訪它的周圍,說實話,百福社區和科技園區並沒有太多的旅行亮點。因此,抽到百福車站後,我一直提不起遊興,再加上前幾個禮拜梅雨接力而來,這一趟百福車站行腳,距離上一趟的汐止車站行腳,拖了足足一個半月總算成行。然而,真正走了一回後,我卻有意想不到的體會……
記得那時,有一位弟兄本來打算參與我們的環島旅程,但退伍後卻反悔了,理由是想趕快賺錢,並且接了一份臨時工的工作。當下,我忍不住抱怨:「未來有三十多年要工作,有差這十幾天嗎?」
汐止,百年前這樣一座繁華市鎮,在以前的我眼中竟只有淹水、Costco,還有駕車高速行駛過程中匆匆一瞥的星光橋……實在是無知到了極點。這一趟走下來接近四個小時,卻仍有不少古厝和其他人文遺跡,我們來不及走訪;可以想見它的底蘊非常深厚,非做足功課、多跑個兩趟是無法透徹理解的。
站在赤崁樓二樓朝下俯看,文化園區內外燈火燦爛,榕樹下的樂團仍在演唱;永福路和民族路上,台南在地小吃林立,滿街聞香、食客絡繹。誰能想像得到三百六十一年前的那個圍城之夜,城外響起得是震懾的兵甲聲,城內傳出來的是絕望的哀歎聲,以及……瀰漫全城的衝天惡臭?
今天,你從牡丹車站出發,踏上正前方的老街,雖然街上的老宅、小店和地方藝術家的街頭彩繪值得駐足賞玩。可是,走到老街的終點慶雲宮,短短不到四百公尺,馬上就逛完了,似乎單調了點。於是,我打開Google地圖仔細研究,終於發現一個從不同角度深入探索牡丹周邊的旅行方式--雙鐵共GO!
在房裡順天宮前的榕樹下乘涼,大概是我這輩子所經歷過最舒適愜意還不需冷氣電扇的夏日晌午。如果我是房裡居民,肯定天天來此,在媽祖與榕樹的庇廕下,悠哉悠哉地打個盹……
如果以百福車站為原點,徒步探訪它的周圍,說實話,百福社區和科技園區並沒有太多的旅行亮點。因此,抽到百福車站後,我一直提不起遊興,再加上前幾個禮拜梅雨接力而來,這一趟百福車站行腳,距離上一趟的汐止車站行腳,拖了足足一個半月總算成行。然而,真正走了一回後,我卻有意想不到的體會……
記得那時,有一位弟兄本來打算參與我們的環島旅程,但退伍後卻反悔了,理由是想趕快賺錢,並且接了一份臨時工的工作。當下,我忍不住抱怨:「未來有三十多年要工作,有差這十幾天嗎?」
汐止,百年前這樣一座繁華市鎮,在以前的我眼中竟只有淹水、Costco,還有駕車高速行駛過程中匆匆一瞥的星光橋……實在是無知到了極點。這一趟走下來接近四個小時,卻仍有不少古厝和其他人文遺跡,我們來不及走訪;可以想見它的底蘊非常深厚,非做足功課、多跑個兩趟是無法透徹理解的。
站在赤崁樓二樓朝下俯看,文化園區內外燈火燦爛,榕樹下的樂團仍在演唱;永福路和民族路上,台南在地小吃林立,滿街聞香、食客絡繹。誰能想像得到三百六十一年前的那個圍城之夜,城外響起得是震懾的兵甲聲,城內傳出來的是絕望的哀歎聲,以及……瀰漫全城的衝天惡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很難相信樹林有礦坑,曾開採煤礦,也有一群礦工賣命求生活,也曾有些礦工命喪坑裡? 我們都因為吳念真導演而知道瑞芳九份礦工的故事。 而樹林耶!別鬧了!從來沒聽過。
Thumbnail
談到和煤礦產業相關的觀光景點,多數人第一時間聯想到的應該是新北市瑞芳區九份區域或是猴硐區域,沒有人會想到新北市樹林區的山佳區域也有煤礦遺址。這次小編參加新北市政府環保局主辦的山佳區域煤礦之旅、在山佳區域當地人煤礦工二代陳國隆老師帶領下、進行山區域聚落的煤礦歷史探索之旅。 山佳後車站聚落相關資訊::
Thumbnail
許律師將從礦工工傷事件,討論職業災害與礦工的勞動權益,探討1984年臺灣發生三大礦災事件,以及中國礦災問題。除此之外,也提到了國家安全監管部門在中國的角色,並闡述中國頻頻發生礦災的原因以及礦工們的爭取權益的過程。
Thumbnail
——礦工文史館.採礦日常.火牌仔 幾位平均年齡近80 歲的老礦工,在2019 年拿出自己的每月老人年金,創立了「猴硐礦工文史館」,除了靜態展示,每週更免費替遊客進行「礦工生活記憶漫遊」導覽。長達3 小時的走讀路線,不僅是對猴硐在地過去礦業輝煌時期的回顧,更是一份對後代的承諾。如今文史館因租約到期,
Thumbnail
猴硐位於新北市瑞芳區,昔日以煤礦生產聞名。「猴硐煤礦博物園區」原為瑞三礦業選煤廠,昔日選煤廠轉型為保存煤礦產業歷史的場所,讓遊客能深入了解台灣早期礦工的生活與歷史。導覽員向我們介紹早期礦工的故事,如女礦工禁令、矽肺病情況等。看完煤礦歷史,我們來到猴硐貓村看看可愛的貓咪療癒心情。
Thumbnail
位於路旁就能看到的礦業遺跡,不只在金瓜石或望古擁有,基隆友蚋也是其一。在基隆友蚋信步而行,處處能發掘有趣的人文歷史遺跡,包含運煤隧道、運煤橋遺跡、壺穴景觀步道、礦坑口和百年古橋諸繕橋等等。
Thumbnail
「人生,總是要有一個物件、一個聲音、還是一個氣味給我們點醒,才會想起自己真正經過那些日子」,也是礦工之子的吳念真導演說過這句話。而一個地方不也是要留一些東西,才會讓人記得那些過去。 昨天台語團坐火車來猴硐(Kâu-tōng-á),我們不看貓,出車站往南步行八百公尺,要去探詢一處台灣的文史國寶。
Thumbnail
這裡是菁桐大斜坑礦場,就位於青銅火車站的上方。在走上去之前,會先經過一個選礦場,現在已經改成了餐飲咖啡店。再往上走就是礦場本體,周圍散落幾間建築,原本是用來存放礦場所需物資的。現在只剩下水泥磚牆,本身已經破落不堪,但經過整理後還算乾淨。空蕩蕩的,沒有一人,沒有光亮,礦場已經沒落了,所以人也走了。那是
Thumbnail
這裡是平溪菁桐日式宿舍群附近,景觀優美,因此特地前來作畫。回想當年煤礦盛行時,這裡應該是多麼熱鬧啊!但如今卻是靜悄悄的,一點聲音也沒有。難怪大家都走了。據說,民國76年開始,台灣的煤礦就已經逐漸枯竭。 平溪菁桐日式宿舍群位於新北市平溪區菁桐里,是台陽礦業公司於1925年至1940年間陸續興建的,主
Thumbnail
很難相信樹林有礦坑,曾開採煤礦,也有一群礦工賣命求生活,也曾有些礦工命喪坑裡? 我們都因為吳念真導演而知道瑞芳九份礦工的故事。 而樹林耶!別鬧了!從來沒聽過。
Thumbnail
談到和煤礦產業相關的觀光景點,多數人第一時間聯想到的應該是新北市瑞芳區九份區域或是猴硐區域,沒有人會想到新北市樹林區的山佳區域也有煤礦遺址。這次小編參加新北市政府環保局主辦的山佳區域煤礦之旅、在山佳區域當地人煤礦工二代陳國隆老師帶領下、進行山區域聚落的煤礦歷史探索之旅。 山佳後車站聚落相關資訊::
Thumbnail
許律師將從礦工工傷事件,討論職業災害與礦工的勞動權益,探討1984年臺灣發生三大礦災事件,以及中國礦災問題。除此之外,也提到了國家安全監管部門在中國的角色,並闡述中國頻頻發生礦災的原因以及礦工們的爭取權益的過程。
Thumbnail
——礦工文史館.採礦日常.火牌仔 幾位平均年齡近80 歲的老礦工,在2019 年拿出自己的每月老人年金,創立了「猴硐礦工文史館」,除了靜態展示,每週更免費替遊客進行「礦工生活記憶漫遊」導覽。長達3 小時的走讀路線,不僅是對猴硐在地過去礦業輝煌時期的回顧,更是一份對後代的承諾。如今文史館因租約到期,
Thumbnail
猴硐位於新北市瑞芳區,昔日以煤礦生產聞名。「猴硐煤礦博物園區」原為瑞三礦業選煤廠,昔日選煤廠轉型為保存煤礦產業歷史的場所,讓遊客能深入了解台灣早期礦工的生活與歷史。導覽員向我們介紹早期礦工的故事,如女礦工禁令、矽肺病情況等。看完煤礦歷史,我們來到猴硐貓村看看可愛的貓咪療癒心情。
Thumbnail
位於路旁就能看到的礦業遺跡,不只在金瓜石或望古擁有,基隆友蚋也是其一。在基隆友蚋信步而行,處處能發掘有趣的人文歷史遺跡,包含運煤隧道、運煤橋遺跡、壺穴景觀步道、礦坑口和百年古橋諸繕橋等等。
Thumbnail
「人生,總是要有一個物件、一個聲音、還是一個氣味給我們點醒,才會想起自己真正經過那些日子」,也是礦工之子的吳念真導演說過這句話。而一個地方不也是要留一些東西,才會讓人記得那些過去。 昨天台語團坐火車來猴硐(Kâu-tōng-á),我們不看貓,出車站往南步行八百公尺,要去探詢一處台灣的文史國寶。
Thumbnail
這裡是菁桐大斜坑礦場,就位於青銅火車站的上方。在走上去之前,會先經過一個選礦場,現在已經改成了餐飲咖啡店。再往上走就是礦場本體,周圍散落幾間建築,原本是用來存放礦場所需物資的。現在只剩下水泥磚牆,本身已經破落不堪,但經過整理後還算乾淨。空蕩蕩的,沒有一人,沒有光亮,礦場已經沒落了,所以人也走了。那是
Thumbnail
這裡是平溪菁桐日式宿舍群附近,景觀優美,因此特地前來作畫。回想當年煤礦盛行時,這裡應該是多麼熱鬧啊!但如今卻是靜悄悄的,一點聲音也沒有。難怪大家都走了。據說,民國76年開始,台灣的煤礦就已經逐漸枯竭。 平溪菁桐日式宿舍群位於新北市平溪區菁桐里,是台陽礦業公司於1925年至1940年間陸續興建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