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家裡因為窗戶對流風太大,導致家裡房間某一間房間的的房門被反鎖上,怎麼打也打不開。而家裡的抽屜裡有好幾串鑰匙,每一串各有超過數把不同的鑰匙,但也沒有特別標明是開哪裡的鑰匙,在試了幾次都失敗後,決定還是請了鎖匠來開門。
打了電話不用十分鐘鎖匠就到了,只見他一派輕鬆地抹油與使用尖細的工具測試一下門鎖是否運作正常,不用一分鐘門就打開了,總共收了三百元的費用,也解決了我們當下的困擾。
或許有人會想,如果繼續把抽屜裡所有的鑰匙拿出來,一把一把試,總會可以打開門,除非鑰匙不見了;也有人會覺得,鎖匠才花一分鐘就打開門,為什麼要收三百塊?這些看法其實沒有對錯,只取決於我怎麼看待自己當下的問題,與願意花費多少精神、成本與代價去解決自己的問題,無論是靠蠻力、時間還是外力。
在職場打滾一段時間後,往往最考驗人的都不是可以隨著時間進化的專業能力,更多的是如何在職場上不同情境中自處、人際互動與看懂其中運作的人際動力。特別是在近兩年遠距工作的工作情境下,少了面對面互動與相處的近身觀察,我們只能從一個個視訊會議中的半身人像,從他們的表情或是語言,去揣想他們是什麼樣的人?或是從他們對於特定事件的反應中,去觀察他們的價值觀或是在意的事情。
然而,有很多組織的決策,往往都不是單一人物可以做成,往往像是打電玩破關一樣,一關闖完還有另一關,但職場跟電玩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電玩只要練習得夠勤、投入夠多時間,總有破關的一天。然而,職場沒有明顯血量條(生命值),也不是課金課得夠多(買遊戲資源)就可以買到通行無阻的必殺技。
於是,我們通常會為了自己不可以影響的決定而苦惱,為了不知道怎麼做成的政策而氣憤,卻忘了往往這些最後做成的決定或是政策,背後有多少人也是一關關地闖過,然後終於打到了魔王關才做成。
與其被動地埋怨或是感嘆自己的微不足道,或許更該做的是每到一個新的環境,都像是開啟一場遊戲一樣,先弄清楚遊戲規則,包括會被獎勵、懲罰或是不被允許的事情有哪些?在遊戲裡那些厲害的角色(受到肯定或是尊敬的人物)都具備什麼樣的特質與能力?以及組織決策做成,通常會包含哪一些角色(無論是主要做決定或是在旁獻策的角色)?
先弄清楚遊戲規則和自己在遊戲中的定位,才能夠有更客觀的全局觀,也才能知道身為遊戲中角色的自己,可以怎麼在當中累積實力和裝備甚至是結盟,才能夠繼續在遊戲中建立自己的特定角色和不被淘汰的地位。
當我們的遊戲地圖視野可以從2D、3D晉升到全景後,我們對於自己所處場景的判斷,也不會再是主觀的視角,而是像是Google 街景可以從不同角度觀看同一件事情在每個人眼中的樣子,也更可以了解同在一個遊戲中的其他人,他們的需求、不安甚至是恐懼是什麼?
唯有如此,我們或許更可以像是游刃有餘、一分鐘就開好鎖的鎖匠,也透過找到自己的key man,去解鎖我們需要進入下一個關卡的能力、知識與了解大局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