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5

[青溪讀書有感]一本臺灣人必讀的書:朱宥勳《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戒嚴台灣小說家群像》

《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戒嚴台灣小說家群像》封面
《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戒嚴台灣小說家群像》封面
我鮮少說一本書是必讀的,畢竟《紅樓夢》固然好,《悲慘世界》亦不差。誠如我們國中國文第一課所言:「你聽你的鳥鳴,他看他的日出,彼此都會有等量的美的感受。」打從開宗明義的第一課起,國文就告訴我們,自己喜歡讀什麼便讀什麼,讀書本是自己的事,不容他人置喙。
但是,《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是一本臺灣人必讀的書。我們有責任,因為我們長久以來對臺灣文學不聞不問,我們放任臺灣作家的文字在歷史洪流中漫漶,我們讀文言文,讀西方的經典名著,讀來自日本的輕小說,可偏偏,我們不讀曾與我們站在同一座小島的作家,讓他們的嗓音日漸喑啞。這是我們從出生起就背負的原罪,我們需要贖罪。
我有罪。我能清楚地講述中國古典韻文的流變,我能記得盛唐詩人的姓名別號,我能背誦數首詩詞曲賦。但是,我分不清鍾肇政跟鍾理和的區別,我以為林海音是某位中國作家,甚至,除了上述三者,剩下書中列舉的作者,於我而言竟是前所未聞。我對臺灣文學的理解是多麼薄弱,然而,過去的我,竟然還敢恬不知恥地說「臺灣文學不還是從中國文學傳下來的」而支持繼續在課本中保留高比例的文言文,殊不知打從一開始便不是如此,我深愛已久的中文,對臺灣文學而言其實是霸凌者,由於中文,讓當時的作家被迫以他們不熟悉的語言寫作;由於中文,讓臺灣文學至今仍不為臺灣在地人所熟悉。
但是,這不是我一個人的罪孽。當我們從小就開始背誦「床前明月光」,且每過一段時日就會有些人出來疾呼現在的年輕人語文素質日漸低落,連「白首偕老」都不會,時刻警醒我們要多背唐詩宋詞,因為「不學詩,無以言」。老師一直告訴我們唐詩是雅的,宋詞是美的,多背一些,寫作可以用;然而,沒有人告訴我們臺灣過去有哪些作家寫得亦是好的,應當多讀一些。老一輩的會因年輕人不背「關關雎鳩,在河之州」而憂心忡忡,卻鮮有人會因為年輕世代不唱望春風而心急如焚。我生在這樣的環境,又要如何逃離這一切呢?
即便讀了這本書,知曉了過去的我是多麼愚昧,我仍無法放棄在文章中引用李白蘇軾,我仍無法將手中的唐詩三百首放到一邊,我甚至無法就此宣稱我會願意多讀一些臺灣作家的作品,因為我早已習慣這些優美的詩詞,他們早已成為形塑如今的我的一部分,而與我共生於同一片土地的臺灣文學,諷刺地,對我而言,居然是「踏出舒適圈」的舉動。
我改變不了我自己,所以請讓我更諷刺地,用一位中國作家說的話為這篇作文收尾——「救救孩子」。救救孩子,讓未來的孩子,不要落入我如今的境地。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在這個專題裡,我會發表一些我平日讀書的心得,希望能將自己喜歡的書籍,分享給大家。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