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衰竭問題多,8個迷思要破解!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隨著人類壽命延長,心臟衰竭變成日益普遍的問題,但多數民眾對心衰竭卻存在許多迷思。根據網路調查發現,多數人認為患有心臟衰竭就等於「快死了」,同時也低估了心臟衰竭患者需要經常住院的嚴重性。

當生活型態改變,俗稱三高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已經變成常見狀況,然而許多患者卻存有「不舒服再來吃藥」的僥倖心理,錯過治療的好時機,放任三高逐漸演變成嚴重的心血管疾病。

正確認識是很關鍵的健康起點,讓心臟專家來破解8個常見迷思!


迷思一:我的體重很標準,不會心臟衰竭?

「這個說法不對,」彰化基督教醫院心臟內科陳清埤醫師強調,「體重正常的人不見得就沒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若體重正常,但長期有高血壓問題卻沒好好控制,還是可能造成心臟衰竭。」
除了長期高血壓之外,在台灣常見的心臟衰竭原因還有狹心症、糖尿病、慢性病、腎臟病、感染、與心臟瓣膜問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保護心臟。


迷思二:醫生說我心臟很大顆,是不是代表心臟很有力?

「我們的心臟是一個幫浦,要負責把回到心臟的血液再度擠出去。心臟肌肉有厚度,圍成一個空腔,等待血液回填後再將血液擠出。」陳清埤醫師解釋道,「所謂的心臟擴大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腔室變大』,另一種則是『心臟壁變厚』,也就是心肌肥厚。通常在照X光時診斷的心臟變大顆是指腔室變大,X光下較無法呈現心肌肥厚。然而不管是哪種心臟擴大,對心臟都不好。」
「可以把心臟想像成一顆氣球,如果把氣球吹到一定大小時就把氣體放掉,這顆氣球就能重複使用。同樣一顆氣球繼續吹,使其不斷變大,就容易導致彈性疲乏,嚴重會爆炸,這是彈性原理。」陳清埤醫師道,「所以心臟大顆不好,心臟變大時要回擠血液就需要用到更大的力量,反而更容易得心臟衰竭。」


迷思三:有心臟病才會心臟衰竭嗎?

心臟病是造成心臟衰竭很常見的原因,通常是比較嚴重的心臟病會造成心臟衰竭。想想看,如果是心臟的小血管塞住,對心臟收縮整體影響不大,不一定會造成心臟衰竭;若為心臟大血管塞住,代表有大片心臟肌肉受損,就會造成心臟衰竭。

然而心臟病僅是造成心臟衰竭的眾多原因之一。如果高血壓長期不受控制,或本身患有糖尿病,都可能帶來心臟衰竭的危害。接著則是腎功能差、長期洗腎的患者。還有一些人是本身心臟瓣膜功能不佳,就好像零件故障,就會讓心臟這個幫浦更容易失靈。感染也會帶來心臟衰竭,感染流感病毒、登革熱病毒、腸病毒、腺病毒時,部分患者可能併發心肌炎也要非常小心。


迷思四:老年人才會心臟衰竭嗎?

陳清埤醫師道,大概有七成的心臟衰竭是發生於65歲以上的長者,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狹心症,或有心臟構造瓣膜問題。
然而感染腸病毒、登革熱導致心臟肌肉發炎,進而產生心臟衰竭這樣的狀況,就比較容易發生在年輕人身上。有些年輕人則是帶有先天性心臟病,而進展到心臟衰竭。


迷思五:心臟衰竭沒救了,只能等死?

心臟衰竭分為四級,到達第四級的時候,平均五年的存活率剩下一半,死亡率比癌症死亡率高。假如還在第一、二、三級,只要接受良好的藥物控制,存活會超過五年以上。

「如果到心臟衰竭第四級,且藥物難以治療,最後還有一步就是換心,或選擇放心室輔助器於左心室,延長心臟衰竭患者的壽命。」陳清埤醫師表示,「不能說完全沒希望,台灣換心手術做得很好,如果有人捐贈心臟,末期患者有機會可以存活下來。」當然,在疾病早期就認知疾病的嚴重性,並好好按照醫囑控制與治療,才能增加存活的機會。


迷思六:心臟衰竭是不是只要吃強心劑就可以了?

「很多人會想,如果心臟沒有力,那我補充個藥物增加心臟的力氣,不就可以了嗎?」陳清埤醫師道,「確實我們可以利用強心劑來治療心臟衰竭的症狀,但這是比較後線的藥物。說到要延長心臟衰竭者壽命的藥物,並非強心劑,有些血管擴張藥物能減輕心臟負擔,才能真正延長心臟衰竭者的壽命。」找出根本問題,對症下藥才能避免心臟損壞。


迷思七:心臟衰竭患者都不能運動吧?

陳清埤醫師叮嚀道,「心臟衰竭可分為『穩定』與『非穩定』。穩定的心臟衰竭患者應該要運動喔!不過最好要有三個月的時間,於專業復健人員的指導下做運動,學會動作後再回家照著做。」

如果本來運動做的好好的,後來突然做著做著覺得太喘,則要回顧幾件事:最近有沒有按時服藥?飲食是否吃太鹹?是否有情緒上的問題?這三個因素都會造成運動負荷量降低。萬一患者運動後發現很喘,需要趕緊回門診與醫師討論,重新安排、評估。若醫師判斷為不穩定的心臟衰竭,則暫時不建議於不穩定的狀況下運動。


迷思八:症狀改善了是不是就可以停藥?

能不能停藥需要看造成心臟衰竭的原因來決定。若當初是急性感冒造成了心臟衰竭,後來心臟狀況恢復得不錯,就有機會停藥。如果是像高血壓這樣的慢性病引發的心臟衰竭,就比較難停藥,但靠著改善生活型態,患者就能減少服用的藥物量。
按時服藥,是對心臟最好的選擇。此外還要做到幾件事,包括遵照醫師指示運動、不要熬夜、不要大吃大喝、並記得避免吃太鹹。要記得定期量體重,體重增加通常代表身體積水,要隨時跟醫生回報體重上升的問題。

陳清埤醫師表示,若能做到每天定期吃藥、生活作息正常、生活習慣良好、不要抽菸、不要喝酒、定期量體重,跟醫生保持聯繫,就能與心臟衰竭這個慢性病和平更存。
本圖文由「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心臟衰竭問題多,8個迷思要破解!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67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照護線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和心臟、肝臟、腎臟比較起來,胰臟的知名度小了許多,很多人對於胰臟的功能都不甚了解,其實胰臟負責多項任務,每一樣都非常重要。 胰臟位於後腹腔,長度約18公分,看起來不甚起眼,但胰臟可是兼具「內分泌」與「外分泌」的功能喔。
曾經有位70多歲老伯伯很愛開車,但是晚上容易擦撞到別人的車,倒車的時候也常常發生碰撞,一開始家人也不知道為什麼,因為平常的生活功能看起來不錯,直到有次檢查眼睛時才發現兩眼白內障,其中一個眼睛已經非常嚴重。
眼科王孟祺醫師表示,若長時間盯著近距離的手機、電腦螢幕或文件,眼睛裡的睫狀肌,還有瞳孔的括約肌都需要持續收縮,久了之後就會覺得痠痛跟疲勞。除了肌肉的問題之外,眼睛在專注看東西的時候眨眼次數會減少,淚水容易蒸發,視力會感到不穩定,要更加專注地看東西,會讓眼睛更加吃力。
類風濕性關節炎容易有多處關節的腫痛,嚴重甚至會變形,影響日常生活,然而在疾病初期因為關節沒有變形,患者容易輕忽,以為是運動傷害,或是工作疲勞、退化、痛風等,自行買藥而延誤就醫。
心臟衰竭患者一般都是以「喘」來表現,他會覺得坐起來呼吸比較舒服,下肢水腫也是相當典型的表現。但是,還有一些症狀較不會讓人直接聯想心臟問題,而容易延誤病情。
長時間待在冷氣房、盯著電腦工作、追劇、或滑手機後,是否會感到眼睛乾澀、疲勞、或經常流眼淚呢?小心,可能是乾眼症喔。 聽到「乾眼症」,多數人可能會誤以為只有「眼睛乾澀」才是「乾眼症」。錯!有不少人會因為眼睛受到刺激,而不停地眨眼與流眼淚!
和心臟、肝臟、腎臟比較起來,胰臟的知名度小了許多,很多人對於胰臟的功能都不甚了解,其實胰臟負責多項任務,每一樣都非常重要。 胰臟位於後腹腔,長度約18公分,看起來不甚起眼,但胰臟可是兼具「內分泌」與「外分泌」的功能喔。
曾經有位70多歲老伯伯很愛開車,但是晚上容易擦撞到別人的車,倒車的時候也常常發生碰撞,一開始家人也不知道為什麼,因為平常的生活功能看起來不錯,直到有次檢查眼睛時才發現兩眼白內障,其中一個眼睛已經非常嚴重。
眼科王孟祺醫師表示,若長時間盯著近距離的手機、電腦螢幕或文件,眼睛裡的睫狀肌,還有瞳孔的括約肌都需要持續收縮,久了之後就會覺得痠痛跟疲勞。除了肌肉的問題之外,眼睛在專注看東西的時候眨眼次數會減少,淚水容易蒸發,視力會感到不穩定,要更加專注地看東西,會讓眼睛更加吃力。
類風濕性關節炎容易有多處關節的腫痛,嚴重甚至會變形,影響日常生活,然而在疾病初期因為關節沒有變形,患者容易輕忽,以為是運動傷害,或是工作疲勞、退化、痛風等,自行買藥而延誤就醫。
心臟衰竭患者一般都是以「喘」來表現,他會覺得坐起來呼吸比較舒服,下肢水腫也是相當典型的表現。但是,還有一些症狀較不會讓人直接聯想心臟問題,而容易延誤病情。
長時間待在冷氣房、盯著電腦工作、追劇、或滑手機後,是否會感到眼睛乾澀、疲勞、或經常流眼淚呢?小心,可能是乾眼症喔。 聽到「乾眼症」,多數人可能會誤以為只有「眼睛乾澀」才是「乾眼症」。錯!有不少人會因為眼睛受到刺激,而不停地眨眼與流眼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心臟衰竭治療的新紀元:從全面療法到個體化策略 🔴 心臟衰竭:糖尿病患者的隱形威脅 糖尿病患者面臨的不僅是血糖問題,心臟衰竭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風險。研究顯示,糖尿病合併高血壓或腎病患者,心衰發生率隨時間顯著增加。特別是在慢性腎病患者中,心衰發生率遠高於其他心血管併發症。 🔵 治療策略的演進
Thumbnail
長新冠或稱為SARS-CoV-2感染的急性後遺症(PASC),是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提醒人們病毒的控制範圍遠遠超出了急性期。想像一下,這是一群由200多種症狀聚集的聊天室,每個症狀都訴說著不同的抱怨,但都圍繞著一個中心主題:心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新冠後遺症(Post COVID。。。
Thumbnail
「~一顆心撲通撲通的狂跳~一瞬間煩惱煩惱煩惱全忘掉~」 有感受到撲通撲通的心跳嗎? 關於心臟的10個冷知識,有哪些是你知道的呢?
Thumbnail
PSVT(陣發性上心室頻脈),簡單說就是突發性的心悸,原因來自心臟多了一條不正常的"神經”,也就是說原來我從小就有先天性心臟病,但我卻不知道。     27歲時心悸發作135下/分鐘,以為是喝咖啡造成的,做過心電圖、運動心電圖、24小時心電圖……一切正常,什麼都檢查不出來。
Thumbnail
你是哪種內臟類型的人 人的體內有五臟 包含肝 心 脾 肺 腎 人的體質也可以根據體內 各臟器的健康狀況分為五種 即心型 肝型 脾型 肺型和腎型 每一種類型的人 其所對應類型的內臟就相對較弱 例如 心型的人的心臟比較虛弱 在改善體質時可以從加強心臟的功能人手 五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Thumbnail
如果在日常生活、工作時,突然感受到心臟加快,甚至是有心悸的感覺,病人通常會擔心是不是心臟出問題,前往心臟科就醫時醫師卻開立抗焦慮症的藥物,這是為什呢? 心悸、胸悶、胸痛、吸不到氣等等症狀,看起來是心臟的問題,但其實大部分與精神焦慮、恐慌有關。焦慮症雖然是心理問題,但與心臟病發生機率有正相關。 焦
Thumbnail
人體最重要的器官非心臟莫屬,它控制著血液流動,身體任何器官、細胞等都無法缺少血液供給養分,否則便無法生存,因此照顧好心臟絕對是人人必要且須重視的課題。 不過隨著年齡增長,連帶心臟功能下滑,令不少人提心吊膽,對此,復健科醫師王思恒指出「1方法」,就算50歲後才開始執行,也能有效延緩老化速度。 年齡
Thumbnail
史上最強!心血管鍛鍊工具書! 楊智鈞.原水文化.2022/12. 推薦給: ❦ 想多了解心臟、血管及相關疾病如何預防,以及醫療上會如何處理的人! ❦ 相關領域的醫護人員 「心臟」耶,超級重要又很複雜的人體臟器,但是楊醫師卻將相關生醫知識說明得淺顯易懂,也有很多圖示及叮嚀,所以這本書比
Thumbnail
心悸、胸悶應該是急診裡面最常見的一種疾病了,而我的經驗裡面,只要不是胸口疼痛不已,造成人非常不舒服,患者通常都可以忍很久,所以最後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尤其是中壯年、老年等患者,這樣情況真的不可以大意。
Thumbnail
約每十萬人會有 50 至 100 個發生心因性猝死 最重要的疾病因子:第一名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第二是擴張型心肌病變,第三是肥厚型心肌病變性
心臟衰竭治療的新紀元:從全面療法到個體化策略 🔴 心臟衰竭:糖尿病患者的隱形威脅 糖尿病患者面臨的不僅是血糖問題,心臟衰竭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風險。研究顯示,糖尿病合併高血壓或腎病患者,心衰發生率隨時間顯著增加。特別是在慢性腎病患者中,心衰發生率遠高於其他心血管併發症。 🔵 治療策略的演進
Thumbnail
長新冠或稱為SARS-CoV-2感染的急性後遺症(PASC),是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提醒人們病毒的控制範圍遠遠超出了急性期。想像一下,這是一群由200多種症狀聚集的聊天室,每個症狀都訴說著不同的抱怨,但都圍繞著一個中心主題:心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新冠後遺症(Post COVID。。。
Thumbnail
「~一顆心撲通撲通的狂跳~一瞬間煩惱煩惱煩惱全忘掉~」 有感受到撲通撲通的心跳嗎? 關於心臟的10個冷知識,有哪些是你知道的呢?
Thumbnail
PSVT(陣發性上心室頻脈),簡單說就是突發性的心悸,原因來自心臟多了一條不正常的"神經”,也就是說原來我從小就有先天性心臟病,但我卻不知道。     27歲時心悸發作135下/分鐘,以為是喝咖啡造成的,做過心電圖、運動心電圖、24小時心電圖……一切正常,什麼都檢查不出來。
Thumbnail
你是哪種內臟類型的人 人的體內有五臟 包含肝 心 脾 肺 腎 人的體質也可以根據體內 各臟器的健康狀況分為五種 即心型 肝型 脾型 肺型和腎型 每一種類型的人 其所對應類型的內臟就相對較弱 例如 心型的人的心臟比較虛弱 在改善體質時可以從加強心臟的功能人手 五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Thumbnail
如果在日常生活、工作時,突然感受到心臟加快,甚至是有心悸的感覺,病人通常會擔心是不是心臟出問題,前往心臟科就醫時醫師卻開立抗焦慮症的藥物,這是為什呢? 心悸、胸悶、胸痛、吸不到氣等等症狀,看起來是心臟的問題,但其實大部分與精神焦慮、恐慌有關。焦慮症雖然是心理問題,但與心臟病發生機率有正相關。 焦
Thumbnail
人體最重要的器官非心臟莫屬,它控制著血液流動,身體任何器官、細胞等都無法缺少血液供給養分,否則便無法生存,因此照顧好心臟絕對是人人必要且須重視的課題。 不過隨著年齡增長,連帶心臟功能下滑,令不少人提心吊膽,對此,復健科醫師王思恒指出「1方法」,就算50歲後才開始執行,也能有效延緩老化速度。 年齡
Thumbnail
史上最強!心血管鍛鍊工具書! 楊智鈞.原水文化.2022/12. 推薦給: ❦ 想多了解心臟、血管及相關疾病如何預防,以及醫療上會如何處理的人! ❦ 相關領域的醫護人員 「心臟」耶,超級重要又很複雜的人體臟器,但是楊醫師卻將相關生醫知識說明得淺顯易懂,也有很多圖示及叮嚀,所以這本書比
Thumbnail
心悸、胸悶應該是急診裡面最常見的一種疾病了,而我的經驗裡面,只要不是胸口疼痛不已,造成人非常不舒服,患者通常都可以忍很久,所以最後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尤其是中壯年、老年等患者,這樣情況真的不可以大意。
Thumbnail
約每十萬人會有 50 至 100 個發生心因性猝死 最重要的疾病因子:第一名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第二是擴張型心肌病變,第三是肥厚型心肌病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