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還記得我服務的醫院,農曆年初二就有許多同事夥伴被急叩回院準備防疫工作,尤其是印不完也改不完的防疫指標海報。這場疫情確實來的突然,世界各國還來不及招架,所幸台灣因著過去對抗SARS的經歷,面對Covid-19前早已繃緊神經,因此也為台灣爭取了不少準備的時間。
即使疫情目前仍是進行式,至今也已成為生活日常,但身在台灣的你,一起經歷過那些事情呢?這裡僅「實驗性」的以AI技術「再現」這份你我的共同記憶(嗯...也許只是我的記憶)AI圖像的呈現上可能不是非常精確,但我希望能貼近一些我的想像,也測試一下AI資料庫到底可以如何拼湊出這些防疫景象,只期待未來的資訊科技,能更如實地為人類留下更多重要的數位歷史資產。
我記憶裡的起點
每天數以百萬計的交通航班與運輸人流在世界地圖裡自由移動,開始埋下了這個影響全世界政治、經濟的重大事件,你的生活也受到影響了嗎?我與Covid-19的記憶重疊,就是從2020年的大年初二開始,然後是「武漢」這個不斷重覆出現的中國地名。
接著發生了許多事情,無法一一陳述,特別是在醫院工作的我,看著第一線人員衝鋒陷陣,有他們在前面庇護,第二線的我們才能相安無事。
從「嘉玲」的平行時空到大流行
這件特殊事件,在台灣的你也一定經歷過,就是有一陣子大街小巷都認識的「嘉玲」在台灣紅了很長一段時間,大家因著「嘉玲」都可以很有自信、無拘無束的逛夜市、上學、上班,在此同時,國外疫情仍是數以萬計起跳的高額數字。
世界慢慢恢復日常
疫情期間,我們終於察覺到這許多的不便,食衣住行育樂都在疫情影響的範圍之下,但可以確定的是Covid-19並不會馬上消失,後疫情時代,大家能做的就是打滿疫苗取得防護力,個人防護繼續做好,保持個人衛生習慣,適時休息運動,讓生活繼續正常轉動。
但防疫仍是進行式...
今年八月初,我也確診了,早上看著快篩上面的兩條線,我並沒有任何緊張或恐慌,我很平靜的關了電腦收拾東西,跟感控通報後回家居隔一周,可能是因為打了四劑的關係,我是無症狀確診者,居隔期間並沒有甚麼不舒服的地方。
居隔結束繼續上班後,醫院同事們繼續確診也時有所聞,但大家一點都不驚訝,「喔,你回去好好休息!有需要送物資請說。」這是我們最常說的話,因為我們都知道防疫的終點還在很遙遠的地方。
感謝堅毅的一線人員
雖然說疫情吃緊,疫情早期卡人力與關床已是如常,但護理臨床的工作細節多如牛毛,少了一個人力,都可能出現難以彌補的照護缺口,疫情更帶來許多無法預期的工作壓力,除了醫院他們也必須出現在各種公共場所,例如機場或是大眾運輸系統的檢疫站,這一路真的要感謝他們在防疫工作的支援與辛勞。
最後,相約卸下口罩的那天...
我想,應該會有那一天吧!(但我其實已經習慣出門就戴口罩,這個習慣以後應該也就繼續保持下去了...)
隱藏在堅毅面孔下的笑容,才是最美麗的風景吧!
後記:
在文章開始之前,其實我用同一個關鍵字輸入兩種AI運算工具裡,呈現的狀況也挺有意思,我試著用「Taiwan's Covid-19 Pandemic」這段字詞,不加入任何的特效參數,出現兩種非常不同的結果。
以上是我個人在圖片運算的起手式,我可以先了解AI對字詞深入學習的程度,方便與它溝通時再慢慢調整心中的記憶想像,這裡的防疫群像就是這樣慢慢的與AI介面溝通,加上自己的記憶片段拼湊出來。
Midjourney與
StableDiffusion目前仍是實驗性質的「text-to-image」AI圖像產生器,與我們人腦一樣需要經過大量的模組訓練與深度學習,因此有時候仍會無法理解輸入的文字情境,您在這篇文章裡看到的每張圖,都是我不斷的修正語意文法,試圖與AI程式用題詞(Prompt)溝通的結果,我希望能儘量還原我自己的想像,但很多時候可能是AI資料庫裡尚無這些學習資料(但90%應該是我英文文法表達太爛...)所以呈現上可能會有一些轉折。
我不擅長畫畫,但很高興能有這樣的工具輔助,讓我可以把心中的經驗與想像用圖像呈現出來,由於我非常喜歡油畫布、梵谷以及孟克幾位大師的風格,所以每張圖的題詞(Prompt)都有他們的關鍵詞,因此產出的圖像都有他們的影子。
最後,希望自己與AI協作的過程,能為這段特殊的記憶留下一些影像印記,特別是這種與資訊科技對談式的input與output,如果你也有興趣,歡迎一起來專研這些還不錯的「text-to-image」溝通輔助工具。
《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任何的幫助或是啟發,非常歡迎你持續追蹤這裡的專題,或是分享給你的朋友,也感謝你的耐心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