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吉奏鳴曲》 ─ 零落成泥香如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簡吉奏鳴曲》
場次:2018/11/24 (六) 14:30    
   2018/11/25 (日) 14:30
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院
完整資訊:#誰是簡吉?
表演藝術評論台:我們都是歷史的繼承者《簡吉奏鳴曲──零落成泥香如故》

簡吉,拉著小提琴的革命家
這次我們想說一段臺灣曾有過,卻被歷史沉埋的反抗青春!
一段臺灣曾有過,卻被歷史沉埋的反抗青春!
噤聲的壓迫年代,一群勇敢青年在鳳山成立臺灣農民組合,
騎著鐵馬串連起全臺農民與世界,掀起一段風起雲湧的革命。
那青春的眼,閃著希望的光,無懼無畏,但卻成為歷史禁區。
2018,我們重回鳳山,再次奏響這段反抗的青春奏鳴曲。
用一齣時代舞臺劇,證明曾經的存在
橫跨臺灣40年,看日治時期的農民運動家簡吉,如何腳踩鐵馬組織全臺最大陳抗團體「臺灣農民組合」,串聯超過兩萬農民,反抗擁權者的壓迫,為土地、為人民奮鬥,聆聽這首由時代浪潮中的簡吉們組合成的奏鳴曲。
在1920年到1960年的臺灣歷史中,鮮少人注意的「殖民時代臺灣農民運動」。透過近年陸續的稀有檔案出現,與廣泛的口述歷史,再現了一個革命家與組織家-「簡吉」與一群臺灣農民組合份子。這一段從高雄鳳山發跡,卻埋於無人知角落底層的臺灣農民運動,在當時捲起最壯烈、最具有青春活力與土地的生命力。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聯合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與財團法人高雄市愛樂文化藝術基金會聯手打造,看日治時期的農民運動家簡吉,如何腳踩鐵馬組織全臺最大陳抗團體「臺灣農民組合」,串聯超過兩萬農民,反抗擁權者的壓迫,為土地、為人民奮鬥的椎心情節。
本劇橫跨40年不同時空,挑戰歷史的印象,運用真實、虛幻交疊的多層次舞臺與音樂創作,再現這場壯烈又撼動人心的生命歷程。

團隊介紹
高雄市愛樂文化藝術基金會
財團法人高雄市愛樂文化藝術基金會,以厚植城市文化力為目標,運營高雄市交響樂團、高雄市國樂團,辦理高雄春天藝術節、自製多元性質演出節目,如:跨國合製之多檔歌劇與戶外草地音樂會、大型環境劇場演出《見城》、藝術青年培育性質之《樂舞青春》、《少年歌子》等。並提供劇場前後台服務,配合表演團隊辦理多樣之城市藝文活動,配合執行專業性與整體性之藝文發展政策。
製作團隊名單/演出人員名單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承辦單位|財團法人高雄市愛樂文化藝術基金會
顧  問  群|簡明仁、陳芳明、楊渡、陳延輝
導演|李小平
編劇|周慧玲
副導演|韋以丞
導演助理|鄒宗芮
音樂總監|李哲藝
燈光設計|車克謙
服裝設計|李鈺玲
舞台設計|陳慧
技術統籌|林育誠
舞台監督|林岱蓉
歌唱指導|詹喆君
臺語指導|阮劇團、盧志杰
燈光技術指導|陳慶雄
舞台技術指導|蘇俊學
演員
杜思慧 呂名堯 呂承祐 吳欣怡 竺定誼 林子恆 林奕達 宮能安 
張世暘 黃奕豪 楊宇政 劉廷芳 賴家萱 蔡恩霖 蔣逸文 薛志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20 兒童青春藝術節 屏東演藝廳|實驗劇場 《公主與王子頒獎party》
外百老匯音樂劇 《The Fantasticks 夢幻愛程》 領銜獻演 楊呈偉、聶雲 聯合主演 劉子銓、蔡松廷、藍紫綾、張祐寧、江翊睿、葉文豪、 張芳瑜、黃奕豪、呂承祐、楊宣哲、李俊彥 主創團隊 出品製作|Hua Musical 華文音樂劇
《三胞胎的我在完成夢想之前死掉了(還好我有兩個兄弟)》 為歌劇院與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之2021-2022「NTT+×中國信託—音樂劇人才培育工程」孵育作品,以劇本創作為基底,提供創作經費、臺韓業界師資,以及媒合專業製作團隊,進行2年兩階段的「創作孵育」及「製作發展」,扶植優質原創華文音樂劇
第六劇場線上看《勸世三姊妹》疫情特別版 12/15 (三) 19:30 經過編劇、音樂總監、影像導演及各方的腦力激盪之下,催生出了有別於現場演出的雲劇場版本-《勸世三姊妹》疫情特別版,期待這個歷經風雨的全新呈現,能傳達出團隊始終如一的土地情懷,帶給觀眾一樣的感動。 故事介紹
2020 兒童青春藝術節 屏東演藝廳|實驗劇場 《公主與王子頒獎party》
外百老匯音樂劇 《The Fantasticks 夢幻愛程》 領銜獻演 楊呈偉、聶雲 聯合主演 劉子銓、蔡松廷、藍紫綾、張祐寧、江翊睿、葉文豪、 張芳瑜、黃奕豪、呂承祐、楊宣哲、李俊彥 主創團隊 出品製作|Hua Musical 華文音樂劇
《三胞胎的我在完成夢想之前死掉了(還好我有兩個兄弟)》 為歌劇院與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之2021-2022「NTT+×中國信託—音樂劇人才培育工程」孵育作品,以劇本創作為基底,提供創作經費、臺韓業界師資,以及媒合專業製作團隊,進行2年兩階段的「創作孵育」及「製作發展」,扶植優質原創華文音樂劇
第六劇場線上看《勸世三姊妹》疫情特別版 12/15 (三) 19:30 經過編劇、音樂總監、影像導演及各方的腦力激盪之下,催生出了有別於現場演出的雲劇場版本-《勸世三姊妹》疫情特別版,期待這個歷經風雨的全新呈現,能傳達出團隊始終如一的土地情懷,帶給觀眾一樣的感動。 故事介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發生於20世紀上半葉的臺灣日治時期,是由新民會發起,向日本帝國議會爭取在臺灣設置自治議會的政治運動;該運動是臺灣對日本統治從武力反抗轉為近代式政治運動的轉捩點,也是日治時期歷時最久、規模最大的政治運動。其起源可追溯至1918年的《六三法》撤廢運動,但林呈祿
三位人物的故事深刻展現臺灣在戒嚴時期的政治與社會發展,他們的抗爭記錄了一段歷史,需要被表達與傳遞,保存在人們的頭腦中
臺灣保甲制度 臺灣在清治時期便有隨其他省份實施保甲制度。 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警察機構用來控制臺灣社會的制度也稱作保甲制度。起源於1899年5月8日拂曉,以陳秋菊為首的700名抗日人士,襲擊台北城、大稻埕。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召商人辜顯榮來商量鎮壓抗日與匪徒勢力之策。辜顯榮貢獻的「治匪」策,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Thumbnail
2014年春天上週五(17日)立法院院會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團擬具的國會改革法案,期間朝野爆發數次激烈肢體衝突,數位立法委員亦在期間負傷,並有積極民眾即刻發出集結號召,聚集於立法院外高呼「停止表決、實質審查」的訴求⋯⋯
Thumbnail
1947年3月25日,嘉義火車站前的廣場上,德高望重、在幾天前代表地方前往談判的菁英們:潘木枝、盧炳欽、陳澄波、 柯麟,雙眼被上衣遮蔽、向後揹的手被電線綑綁,一步步拖行前進,隨後遭槍決示眾。 瞬間,他們胸口所淌出的,是全體台灣民眾的血,血流不止至今。
Thumbnail
導演蘇奕瑄透過《青春並不溫柔》呈現了文化美術系事件的原型,故事圍繞在季微和她的創作自由,以及與學運的交融。本文探討了電影如何詮釋了那個時代氛圍、學運內部的路線鬥爭,以及對於學運的認真對待。此外,本文提及了文化美術系事件對於1980年代臺灣學運實踐的象徵意義,藉此來補充臺灣主流學運論述中被忽略的部分。
Thumbnail
  由雲林縣政府與公視合製的《匠新匠心》(下稱本片)一共5集,每一集皆描述一種傳統工藝與一種不同領域的新興工藝對話,分別為:106年被登錄為雲林縣傳統表演藝術保存者的北管大師─李春生與雲林縣第一個新式擊樂演奏團隊─太日樂集;無師自通的全臺首位手工哨角藝師─魏幼謙與將哨角融入交響樂的─蔦松藝術
Thumbnail
灣聲樂團是臺灣唯一以臺灣音樂文化為價值的專業樂團。聽他們的音樂會很特別,會有主持人用幽默的方式介紹每首樂曲的故事,深化民眾對古典音樂的認識。樂團年度總演出超過八十場,平均票房達九成。他們未來的演出包括不同主題和地點。此外,你可在他們的官方YouTube上觀看24小時音樂會直播。
Thumbnail
「把歷史書寫回來」是我們這個世代為了認識自身而產生的最迫切渴望,那些不被看見的環境悲歌、塵封已久的政治檔案和遭人遺忘的卷宗紀錄,正逐步地重新進入大眾的視野。以善良包容的心重新建構看待彼此的方式,那麼《國姓爺之夢》就註定是一場美夢。本篇為平面邀稿,原文刊載於《AQ廣藝誌》並授權同步刊載於琅琅悅讀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發生於20世紀上半葉的臺灣日治時期,是由新民會發起,向日本帝國議會爭取在臺灣設置自治議會的政治運動;該運動是臺灣對日本統治從武力反抗轉為近代式政治運動的轉捩點,也是日治時期歷時最久、規模最大的政治運動。其起源可追溯至1918年的《六三法》撤廢運動,但林呈祿
三位人物的故事深刻展現臺灣在戒嚴時期的政治與社會發展,他們的抗爭記錄了一段歷史,需要被表達與傳遞,保存在人們的頭腦中
臺灣保甲制度 臺灣在清治時期便有隨其他省份實施保甲制度。 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警察機構用來控制臺灣社會的制度也稱作保甲制度。起源於1899年5月8日拂曉,以陳秋菊為首的700名抗日人士,襲擊台北城、大稻埕。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召商人辜顯榮來商量鎮壓抗日與匪徒勢力之策。辜顯榮貢獻的「治匪」策,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Thumbnail
2014年春天上週五(17日)立法院院會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團擬具的國會改革法案,期間朝野爆發數次激烈肢體衝突,數位立法委員亦在期間負傷,並有積極民眾即刻發出集結號召,聚集於立法院外高呼「停止表決、實質審查」的訴求⋯⋯
Thumbnail
1947年3月25日,嘉義火車站前的廣場上,德高望重、在幾天前代表地方前往談判的菁英們:潘木枝、盧炳欽、陳澄波、 柯麟,雙眼被上衣遮蔽、向後揹的手被電線綑綁,一步步拖行前進,隨後遭槍決示眾。 瞬間,他們胸口所淌出的,是全體台灣民眾的血,血流不止至今。
Thumbnail
導演蘇奕瑄透過《青春並不溫柔》呈現了文化美術系事件的原型,故事圍繞在季微和她的創作自由,以及與學運的交融。本文探討了電影如何詮釋了那個時代氛圍、學運內部的路線鬥爭,以及對於學運的認真對待。此外,本文提及了文化美術系事件對於1980年代臺灣學運實踐的象徵意義,藉此來補充臺灣主流學運論述中被忽略的部分。
Thumbnail
  由雲林縣政府與公視合製的《匠新匠心》(下稱本片)一共5集,每一集皆描述一種傳統工藝與一種不同領域的新興工藝對話,分別為:106年被登錄為雲林縣傳統表演藝術保存者的北管大師─李春生與雲林縣第一個新式擊樂演奏團隊─太日樂集;無師自通的全臺首位手工哨角藝師─魏幼謙與將哨角融入交響樂的─蔦松藝術
Thumbnail
灣聲樂團是臺灣唯一以臺灣音樂文化為價值的專業樂團。聽他們的音樂會很特別,會有主持人用幽默的方式介紹每首樂曲的故事,深化民眾對古典音樂的認識。樂團年度總演出超過八十場,平均票房達九成。他們未來的演出包括不同主題和地點。此外,你可在他們的官方YouTube上觀看24小時音樂會直播。
Thumbnail
「把歷史書寫回來」是我們這個世代為了認識自身而產生的最迫切渴望,那些不被看見的環境悲歌、塵封已久的政治檔案和遭人遺忘的卷宗紀錄,正逐步地重新進入大眾的視野。以善良包容的心重新建構看待彼此的方式,那麼《國姓爺之夢》就註定是一場美夢。本篇為平面邀稿,原文刊載於《AQ廣藝誌》並授權同步刊載於琅琅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