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大家中秋節快樂!月圓人團圓~
今天也剛好和比較關注基本面的朋友聊天,聊著聊著就聊到前一陣子很夯的話題:
友:「今年真的是很總經盤,很多關注基本面的分析師和研究員,也都開始非
常認真的聽鮑威爾要講啥、還有總經面發生什麼變化。」
我:「咦?自從 2008 年金融海嘯之後,哪一年不算是總經盤呢?」
友:「像去年就比較少人關注總經,景氣好研究基本面很好賺啊!」
我:「去年美聯儲還在『暫時性通膨』,不肯提前放棄印鈔呀~」
友:「那像是 2017 年景氣前景很好,大家也都在研究基本面,看哪一個產業
會最好。」
我:「那時候有中美貿易戰的轉單預期+川普稅改的樂觀預期。」
友:「.......」
跟朋友的聊天讓我意識到,很多人在景氣非常良好、股市大幅上漲的時候,都會非常專注在基本面上,認真尋找下一檔可能的飆股和產業,而沒有意識到其實股市的上漲,總經扮演著底層的重要驅動力,下跌就更是如此了。
也由於過去十幾年的長期大多頭,讓多數人更關注基本面而非總經,進而產生了一項隱藏的前提假設:「長期來看,股市一定會上漲。」,進而衍生出諸如存股等投資方法。
我並不是要否認這個假設,而是所謂的「長期」,投資人究竟能夠忍受多長時間呢?1970 年代有超過十年的時間股市維持震盪的走勢、倒推到 1929 年,花了 30 年的時間股價才回來。
這時很多人就會問:「現在的情況有那麼糟嗎?」,有沒有那麼糟我不知道,但至少可以看得出來,這個世界已經不一樣了:不再全球化、貨幣政策不再行之有效、通膨不再是各國追求的目標,反而是打壓目標、貨幣背後的抵押品正在發生改變、地緣政治不再安全......
因此即使未來景氣復甦,也可能會越來越「總經盤」,了解底層的驅動力為何,再來研究未來的產業趨勢和個股,相信勝率就能更上層樓!
財經捕手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