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日隨筆#23|知覺病痛:突破正常 / 現實的滯留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度日隨筆#23|知覺病痛:突破正常 / 現實的滯留-
自從疫情至今,書寫不少以星象解析其掀起的變遷、對於集體將帶來什麼的試探,然而今年總算得以親炙COVID-19於人體的異變,確診之後即將屆滿一個月,如今的我是非常慶幸的,亦由這波病毒週期,逐漸轉化成生命跨幅的寬闊。⠀⠀⠀⠀⠀⠀
朋友笑說把COVID-19當恩惠,是非常非典型的想法,因為她這樣的回應,引發我的好奇:是什麼讓人從極度的身心痛苦譯轉成言之鑿鑿的謝意?在染疫的過程裡,時而恍惚、時而狂躁、時而癱軟、時而焰燒,伴隨著前所未有的疼,從胸腔到咽喉以一種生之渴望持續抗衡,除了眼下的活著再也沒有什麼需要的了,所有頭腦意志企圖對於既定想像的操縱,僅有顏面盡失。⠀⠀⠀⠀⠀⠀
隔離,説得不只是物理上的房間與房間,更是物質與精神、意識與潛意識、水面上與水面下穿梭集會的容納,病毒為引子,它為意願睜開去看的人們,揭開超越定義,破除歷所過往的成立,它讓足夠信任 / 接受的靈魂,拾獲遠比科技有限、非線性存在的祝福,這是透過和不同案主的交互允諾,慎重準備並裝裹貴重之物的錦囊。仍然不希望親友受到這樣的折磨,不過於我來說它是一種榮幸。⠀⠀⠀⠀⠀⠀
一種將險阻化作轉機、內收平定的邀請。在天王星金牛的時代,對於如何理解身體,或許即是如此難以捉摸的未知外力,來協助我們和土地重逢,土地可以是堂堂軀體、也可以是撫養人間的海洋與沙石,可以是在何處覺得安心、也可以是在物我之間,歡迎終極價值的重逢。⠀⠀⠀⠀⠀⠀
病症定名固然是重要的,它提供有心理解者,一道有效的註腳,然而過於強調或規範,則不見得有利於當事者發展和身心 / 自我的關係;身體有如自然,無不時刻平衡動態,這也是當今西方醫學遭遇的瓶頸,一份委託而來的判定與數據,並不一定能代表真正的你,是什麼時候人們對自己吝嗇耐心、對於生命的承諾充滿猜疑?⠀⠀⠀⠀⠀⠀
當人能專注於知覺病痛的經驗,藥與療即在裡面,大時空瞭望台下的短短一粟,亦內斂著合一的機會。病毒摧殘我、剝落我、同時整合我、教導我,而我也再次觸碰關於人性是什麼?人性是有意識地為所有覺受、決策、作為騰出承接的空間,練習充滿餘裕的看見,不因為恐懼或焦慮輕易斷言;人性是不再輕信坦途,可以定性但是拒絕定型,不偏不倚款待所有經驗,並且不害怕時間。⠀⠀⠀⠀⠀⠀
如果你正在受到COVID-19顛覆,感覺它的後座力並無須認同,團團黑洞般的深層鬱結,帶來扭轉的力道,觀察所有的坑疤 / 疙瘩漂浮亂鬥,回到孩子的眼睛觀察它;感覺此時此刻陪伴以外的無用武之地,無用協助一個人真實順位,臣服於宇宙的調整與安排,並有機會在行動之中放鬆。⠀⠀⠀⠀⠀⠀
這是屬於你與時代共振的更新,盡可能不要打擾,盡可能不要回頭,即使看見自己一無所有。
▎受到行星翻轉的部分故事,將收錄在新一集數的占星節目中。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7會員
189內容數
以月亮星體的韻律為指引,翻譯出照顧人性的當日計畫參考。來自宇宙流動向你的生活私信,讓我們一起從小事開展練習,跟著時序運行,活得更從容、更優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 空 譜 》 的其他內容
這股能量協助我們認出心的安定,專注為成就一件作品,而作品即是陪伴至今的日復一日。
亦從未有過刻意將自己放在『 權威 / 老師 』的這個角色,如今是自然形成的,然而對話過的人們,亦更理解如何在互動的分享中,去顯化我們同樣平凡、也同樣具備超凡。
這個晚上,無論處境多麽困難,請給自己一份親密的獨處,也許你如魚得水、也許你將發現有許多突發狀況的搪塞 / 阻撓,或頭腦連載出一系列冠冕堂皇的故事,引經據典的說明你不該在那裡。
時間特性探問的是,實體生命的你、物質身擁有的你、挺挺現身的你是誰,而非依據人類製造出的有限資訊或雜音,即便那是某種高遠的知識。
這段照顧確診者的日子裡,彷彿遁入一幢和既有時空區隔開來的玻璃屋,看得見世界持續地運轉,面對自己所處的場域,卻像開啟了一封封副本。⠀⠀⠀⠀⠀⠀
在關係中的『 此時此刻 』,是對彼此最大的忠誠。 ⠀⠀⠀⠀⠀⠀
這股能量協助我們認出心的安定,專注為成就一件作品,而作品即是陪伴至今的日復一日。
亦從未有過刻意將自己放在『 權威 / 老師 』的這個角色,如今是自然形成的,然而對話過的人們,亦更理解如何在互動的分享中,去顯化我們同樣平凡、也同樣具備超凡。
這個晚上,無論處境多麽困難,請給自己一份親密的獨處,也許你如魚得水、也許你將發現有許多突發狀況的搪塞 / 阻撓,或頭腦連載出一系列冠冕堂皇的故事,引經據典的說明你不該在那裡。
時間特性探問的是,實體生命的你、物質身擁有的你、挺挺現身的你是誰,而非依據人類製造出的有限資訊或雜音,即便那是某種高遠的知識。
這段照顧確診者的日子裡,彷彿遁入一幢和既有時空區隔開來的玻璃屋,看得見世界持續地運轉,面對自己所處的場域,卻像開啟了一封封副本。⠀⠀⠀⠀⠀⠀
在關係中的『 此時此刻 』,是對彼此最大的忠誠。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Thumbnail
經過疫情的這些年,人們對病毒的恐懼感或因隔離所帶來的疏離、孤獨感,以及眼前的世界、生活中大大小小改變所造成的不安情緒,使得越來越多人求助於身心照護,選擇慢慢的練習探索自己內在,觸碰自己的心,並正視健康源自於身心靈的和諧平衡。
從疫情開始,就開啟了12年的覺知年,每三年是一個階段,第一個階段2020-2022年,人們會開始思考我是誰,我為何存在,這三年剛好是疫情封城,全球都是鎖國的狀態,線上課程與居家辦公變成主要模式。 在這三年,因為只能居家辦公,我變成很有彈性的運用時間,可以很有效率的完成工作,也不用跟同事交際聊天,剩
2023年末,當世界都從新冠肺炎痊癒時,我才染疫。 剛染疫時的症狀輕微,只比體溫略高一度的輕微發燒也一晚就結束,喉嚨的疼痛也不像別人說如刀割、火燒那樣的慘烈。還慶幸想著自己大概一兩周就會痊癒了。沒想到,復原之路比我想的還要遙遠許多...。 三天過去、兩週過去... 別說痊癒了,咳嗽的症狀反而越發
Thumbnail
各國都有疫情,有的已經大擴散,每天(染疫)病的人都在上升,可以說是地球人的共業。所以,自己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對生活的寄望,不能再像之前,起碼要有一個特定的時間,自己要多將心比心。 很多人喉嚨不舒服去快篩,就確診了被隔離,有多少人隔離幾個小時或幾天之內就過世了。而我們還健康,可以過著這樣的生活,聽聞
Thumbnail
文章提到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可能出現的後遺症-長新冠。介紹了這些後遺症的症狀和影響,並提到了美國研究團隊針對長新冠患者的調查結果。建議了轉至身心科接受更詳細的評估及調整,以及訪問康舟官網瞭解更多相關資訊。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在面對疫情壓力和生活壓力時,透過正念、改寫人生課程以及靈氣療癒,逐步克服過去的限制性想法和心理壓力,實現身心靈的平衡和療癒。
Thumbnail
疫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改變,但這種改變未必都是壞的。這段時間,作者學會了專注當下、管好自己的事和享受獨處時光,成為真正活在當下的能力。文章提供了很實際的生活經驗,並強調疫情對於個人心態調整及生活態度的影響。讀者可以從中獲得啟發,瞭解如何從危機中尋找轉機。這是參加洪震宇老師精準寫作課的作業之一。
Thumbnail
上個月月中得了A型流感,一直以來對於流感無感的我,嚇著了! 這次中獎的難受程度完全不雅於COVID-19,睡睡睡睡睡,做啥事都提不起勁, 甚至到中後期還有點憂鬱的傾向,想者好像就這樣死去也無所謂。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Thumbnail
經過疫情的這些年,人們對病毒的恐懼感或因隔離所帶來的疏離、孤獨感,以及眼前的世界、生活中大大小小改變所造成的不安情緒,使得越來越多人求助於身心照護,選擇慢慢的練習探索自己內在,觸碰自己的心,並正視健康源自於身心靈的和諧平衡。
從疫情開始,就開啟了12年的覺知年,每三年是一個階段,第一個階段2020-2022年,人們會開始思考我是誰,我為何存在,這三年剛好是疫情封城,全球都是鎖國的狀態,線上課程與居家辦公變成主要模式。 在這三年,因為只能居家辦公,我變成很有彈性的運用時間,可以很有效率的完成工作,也不用跟同事交際聊天,剩
2023年末,當世界都從新冠肺炎痊癒時,我才染疫。 剛染疫時的症狀輕微,只比體溫略高一度的輕微發燒也一晚就結束,喉嚨的疼痛也不像別人說如刀割、火燒那樣的慘烈。還慶幸想著自己大概一兩周就會痊癒了。沒想到,復原之路比我想的還要遙遠許多...。 三天過去、兩週過去... 別說痊癒了,咳嗽的症狀反而越發
Thumbnail
各國都有疫情,有的已經大擴散,每天(染疫)病的人都在上升,可以說是地球人的共業。所以,自己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對生活的寄望,不能再像之前,起碼要有一個特定的時間,自己要多將心比心。 很多人喉嚨不舒服去快篩,就確診了被隔離,有多少人隔離幾個小時或幾天之內就過世了。而我們還健康,可以過著這樣的生活,聽聞
Thumbnail
文章提到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可能出現的後遺症-長新冠。介紹了這些後遺症的症狀和影響,並提到了美國研究團隊針對長新冠患者的調查結果。建議了轉至身心科接受更詳細的評估及調整,以及訪問康舟官網瞭解更多相關資訊。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在面對疫情壓力和生活壓力時,透過正念、改寫人生課程以及靈氣療癒,逐步克服過去的限制性想法和心理壓力,實現身心靈的平衡和療癒。
Thumbnail
疫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改變,但這種改變未必都是壞的。這段時間,作者學會了專注當下、管好自己的事和享受獨處時光,成為真正活在當下的能力。文章提供了很實際的生活經驗,並強調疫情對於個人心態調整及生活態度的影響。讀者可以從中獲得啟發,瞭解如何從危機中尋找轉機。這是參加洪震宇老師精準寫作課的作業之一。
Thumbnail
上個月月中得了A型流感,一直以來對於流感無感的我,嚇著了! 這次中獎的難受程度完全不雅於COVID-19,睡睡睡睡睡,做啥事都提不起勁, 甚至到中後期還有點憂鬱的傾向,想者好像就這樣死去也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