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1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時光交錯下的錯覺~妻籠與馬籠

    午后的陽光傭懶的灑落在古樸的街道上,跨越時光隧道,穿梭在四百年前的江戶時代,時光停格在永恆的絡繹不絕中,那曾是為趕路的過客旅人歇腳洗塵的驛站─「妻籠宿」和「馬籠宿」,彷彿還可以聽見車水馬龍的喧鬧聲....。
    沿著木曾川河澗,穿梭山間、曲折綿延,長達540公里的中山道(NA KA SEN DO),連接著江戶和京都,是昔日旅人主要的行經道路之一。據說十七世紀初,德川家康統一天下之後,便著手修整道路,以「江戶」(即現在的東京)為起點規劃了五條道路,並在各道路上設置了為讓旅人歇腳的「宿驛」。中山道就是其中之一,設有69座宿驛,有11座就在木曾路內,位於南端靠近京都的便是妻籠和馬籠。在歷經時代的變遷和現實的磨蝕後,宿驛是最容易被淘汰的,僅存的恐怕只有一、兩間零散的木造「旅籠」(小旅館)了......。
    然而,妻籠宿於1968年,在當地居民及專家學者齊心協力之下,受到保存,獲得政府補助,變成日本傳統聚落保存的先驅,也掀起日本各地保留傳統聚落風潮。1976年,被列入國家「重要傳統建造物群保存地區」,這也是它為什麼每年能吸引大批觀光客來此參觀的最大賣點。若不是當地居民的團結意識和悉心推動的力量促成,妻籠宿恐怕已成為追憶了!內心非常感佩這份難能可貴,不由地在心底對當地居民發出讚嘆之聲,油然產生一股崇敬之意呢!這讓我想起,在推動社區生態旅遊的過程中,除了達成社區居民的共識,結合運用民間社團和政府資源之外,就是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郭城孟教授口中經常提及的「找到當地的無尾熊」,也就是發掘當地社區的最大特色了!
    妻籠與馬籠相距八公里,正好形成一條沿著舊街道的健行路線。第一站,我們來到了日本知名的自然主義作家─島崎藤村的故鄉「馬籠」,它是木曾路上最南端的驛站,自馬籠山頂延續的坡道正好位於由山脊下山的途中,因此馬籠宿是下坡途中的驛站,在日本相當罕見。據說馬籠街道沿著山脊延伸,水利不佳,風勢強勁,常有祝融之災。因此三兩步就可見到一個屋形的小木箱,上頭刻著「火乃要鎮」四字的古代「消防栓」,為當地注入一股宿驛的特殊氛圍!坡道上挨家挨戶堆砌著石牆,外圍還種植著花團錦簇、碧綠青翠的園藝植物,昭告著綠意盎然的夏日,旺盛的活力!黑色磚瓦鋪陳的屋頂,茶房外搭起了擋風遮陽的竹蓆,染印著各種店名的藍掛布和白掛布等等,從木造的格子窗往內望去,彷若看見一位穿著盔甲的日本武士正從二樓窗台探出頭來,注視著我們這群外來客呢!呵~
    而妻籠就位在日本長野縣西南端、周圍被高聳險峻的山脈所環繞,座落在山坳裏的小村落,街道的古早味更濃厚了。踩踏在古道上的石階,沿途兩旁陳舊質樸的木造客棧、吊掛著各式各樣、各具特色的飾品、紀念品的おみやげ(O MI YA GE)店,慈詳的老阿嬤露出和藹可親的微笑,還不忘對我們說聲:いちしゃいません(I RA SIA I MA SE N)呢!想像著昔日長途跋涉的旅人,依循著那點點燈火中的光明,選擇在宿繹的某間客棧中落腳,結束一天的旅程,總有那份懷思的鄉愁在心中縈繞著....。
    漫步在妻籠和馬籠的古道上,一身T恤牛仔褲的輕鬆愜意裝扮,靜謐之中細細體驗著屬於江戶時代的宿繹風情,享受這份難得的悠然閒適,於是,我們成為這雅致建築裡突兀的點綴,在這兒,遊客休想找得到自動販賣機或流動攤販的蹤影!記憶中熟悉的九份金瓜石,倘若少了商業化的娛樂設施、各形各色卻浮華過度的店舖招牌、滿足口腹之慾的飲食攤販,以及衍生的環境髒亂和熙攘人潮的嘈雜聲音,或許九份金瓜石又將會有另一番嶄新的風貌了吧!
    記憶堆疊著時光;時光推移成歷史,恆久存在的是照片中那燦然的微笑,如今人去樓空的妻籠宿與馬籠宿,仍舊執守著昔日旅人的倦意和宿驛的質樸,不禁令人有種時光交錯下的錯覺,誤以為時間之流駐留在江戶時代,而錯置了時空呢!
    攝於2004日本中山道馬籠宿
    攝於2004日本中山道馬籠宿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