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0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如果海洋離人們太遠 那就把海洋帶過來

文 / 海波浪
海波浪 seabelongings 是位於宜蘭,關注當代海洋文化樣貌的團體。探尋與海相關的種種可能性。夥伴成員有興趣的面向多元,從文史、設計、藝術、戲劇、生態、教育等面向都有不同投入與產出。透過不同的方式,讓我們與參與者在這過程中更認識海洋的豐富性,建立人與海之間的關係。
受宜蘭青聚點邀請,參與了雜學校所規劃的「普列斯製造 Local Seed」地方團隊共識營活動。
創造更多不同的在地典範
雜學校為延續推動2021年由國發會委託所規劃的「普列斯製造Placemaking – 教育X地方創生計畫」。期望將實驗點中的「南澳」的「草衙」的執行經驗進行分享擴散分享。在這計畫中,宜蘭南澳和高雄前鎮草衙作為實驗示範基地。
南澳是宜蘭靠山面海傳統想像中的偏鄉,而高雄草衙則是存在於都市中的弱勢偏鄉。計畫逐步嘗試發展不同模式的在地典範,未來能讓新教育思維與方法陸續在全台各地推動,除了讓在地學子從小對在地的環境、文化的認同,近一步讓地方創新的商業模式滾動自給自足。
為讓計畫經驗擴散,規劃了五場次每場歷時兩天的共識營活動。地點安排於桃園市龍潭區的野菱蔓生創生基地舉行,每場次依照區域別來進行設定,除了北、中、南、東四個地區之外,考量投入團隊的屬性,安排「不分區」場,讓長期投入教育創新、社會實踐的相關團隊,類型的專業團隊能參與。目標朝著使地方團隊成為「普列斯製造地方分校」。
我們參與了不分區場,從在宜蘭發展海洋文化內容,所建立的「龜山島學」發展經驗,和參與的團隊交流分享。同行的夥伴還有見域工作室、來宜蘭迺菜市場少年阿公、台灣話、樂創媒體、75lab、Tentenkid、5%Design、南郭國小資優班等。
透過教育帶來具社會翻轉力的改變
「地方創生的最後一哩路,其實是教育。」雜學校校長蘇仰志如是說。
雜學校將這次活動的共識主題放在教育上,主要是關注到自2019年台灣地方創生元年,發展至今超過兩年,留意到台灣的鄉鎮、地方創生團隊,多將注意力放在推動產業上。但教育作為地方創生的最後一哩路,應當受到更多的重視,強化地方團隊與工作者的支持與連結,增加地方教育的影響力,帶來具社會翻轉力的改變。
在共識營當中,從雜學校校長蘇仰志談「教育是地方創生的最後一哩路」、小人小學扣扣老師與立賢教育基金會執行長王馨敏,分享在地方的教育實作經驗、The One校長學校校長李惠銘在學園中長年帶領師生發展的「可支持創新投入的教育資源」模式,和林事務所林承毅「建構在地方創生系統」,到研究者吳雨致邀請地方團隊參與準備參與國際教育研討會「數據可視化方案」的研究計畫。除了重要的相關知識、經驗的彼此分享,也注重相互認識、意見交換以及理念目標校整等,透過相互交流來建構合作模式,讓未來可以以區域為中心進行相互之間的串連,有效凝聚更強大的能量。這個串連型態的構成,希望形成一個中介組織將在地青年團隊、社區生態與學校產生連結,針對108課綱跨域創新的需求,透過各種實際的轉譯與相互交流,用共好永續的教育創新經營模式達到地方創生、數位轉型和連結國際的目的。在日後,使各地分校遍地開花,讓教育成為創生最後一哩的信念與實踐,能透過與地方團隊協力建構出的支持系統網絡能展開、創造出實質影響力。
這參與經驗對「海波浪 seabelongings」來說,是互動中更了解所在地方主題的特殊性與價值,而也感受到這海島上許多更有趣多元的新世代教育樣貌,正在各地方開創蔓生。更自信的理解自己的身世與自在的選擇想成為的自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