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登上更高社會位階,安妮·艾諾卻不斷意識到自己為「階級逃兵」(transfuge de classe),成為自己深感懷疑的中產階級,惶恐於無視勞工階級的父母一代。也就是如此社會階層意識,讓她寫下她的成名作-《位置》,講述其父親的從底層爬到小資產階級的整個生命,受到文壇矚目,獲得勒諾多文學獎。自此,安妮·艾諾發崛自傳體寫作的文學可能性,開始寫母親,初戀,墮胎,結婚,偷情,失智,死亡等生命議題,以獨創的「平白書寫」(écriture plate),拒絕「華麗詞藻」與「理論化」,以日常生命追求文學性,就如她說:「對我而言,真實,就是我們一直尋找而不斷顯現的。」如此平凡女性日常狀態書寫實踐,一方面在法國引發「反寫實主義」、「反自然主義」的後現代批評,一方面造成法國以致歐洲、世界,從文壇到影壇的不斷影響力,如其講述自身墮胎實錄的爭議小說,《記憶無非徹底看透的一切》(L’événement),由女導奧黛麗·迪萬(Audrey Diwan)改編成電影《正發生》(L'événement),獲得2021年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鞏固爾得主艾希克·維雅:安妮·艾諾以文學想像,連結人類生存
《解放報》七版報導,除了第一版社論、文學專家解析其五十年作品、社會學專家分析其政治意識之外,更以十二位作者、學者、導演的見證訪談,提出這位女作家書寫的長期影響力,如女導奧黛麗·迪萬闡述其與女作家的親密合作關係,鞏固爾得主Nicolas Mathieu認為,安妮·艾諾爬梳的女人日常,「書寫充滿爆炸能量」,然而,以《2月20日的祕密會議》(L’Ordre du jour)獲得鞏固爾獎的艾希克·維雅(Éric Vuillard),其見證個人覺得最為中肯、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