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6|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當期觀點|2022臺北藝穗節是誰的臺北藝穗節?(文/佳勳)

當期觀點 臺北藝穗節——14歲少年的青春轉型 2022年第15屆,首度交由臺北表演藝術中心主辦,資深參與者怎麼看?
文/佳勳
臺北藝穗節在經歷2021年的線上轉型之後,2022再度回歸實體展演,報名參與的藝文團隊依舊踴躍,圖一個低限制的演出機會,或希望在此一戰成名。

臺北藝穗節,是誰的「臺北」?

縱觀今年的場地,三十個中就有九個,也就是三分之一位於士林劍潭一帶,這也許與臺北表演藝術中心(下稱「北藝中心」)正式接手,考量其地理位置有關。策展團隊發掘了士林許多富有特色的場地,例如百年老宅改建的食尚曼谷士林運動中心頂樓足球場等。這些非制式的演出場地,以及它如何與演出結合,往往也是藝穗節的看點之一。儘管如此,不可忽視的是場地過度集中,挑選失衡,導致原本「臺北」藝穗節的範圍大大縮小,港湖松信四區的場地更是掛零。
臺北各區的差距並非特別大,但還是有一定的特色區隔。例如,大同區大稻埕,場地多以日式洋樓為主,與萬華剝皮寮一帶相較,儘管都是歷史建物,卻各有不同風貌。消失的港湖松信四區所代表的風格無法被看見。況且,近年來各區開始出現聚焦在地區特色及文化歷史背景的藝術節,使得臺北藝穗節場地的獨特性被削弱。舉凡大稻埕國際藝術節艋舺國際舞蹈節以及北投小戲節等都各自有關注的主題,也更能結合地區特色與發展。
既然如此,北藝中心未來或許可以考慮將臺北藝穗節限縮在芝山、士林、劍潭三個點,在其中發掘更多不同風貌的場地,讓大家認識夜市跟天龍國以外的士林區特色。不只北藝中心與科教館,士林官邸、前港公園及泳池,甚至天母商圈也許都可以讓藝術展演發生。另一方面,也可以讓觀眾在不需長距離移動的前提下,盡可能在一天之內享受多場表演。對喜歡看戲、願意支持創新團隊的觀眾絕對是一大福音。
2022臺北藝穗節場地分佈地圖(資料來源:2022臺北藝穗節節目手冊p.191、Google地圖)

臺北藝穗節,是誰的「藝穗節」?

今年發生了尷尬的撞期問題,北藝中心因疫情延期的「開幕季」以及「臺北藝術節」,完全跟臺北藝穗節檔期重疊。從北藝中心的臉書粉絲專頁上可以明顯看出其偏心宣傳自家演出的情況。這對期待藝穗節自帶宣傳效果而來參加的團隊,可以說是令人失望。捨棄以往「看戲大隊」和「藝穗俱樂部」的作法,也使交流變得相對困難,無論「團隊與團隊」、「團隊與觀眾」或「觀眾與觀眾」之間。有時候便是靠著這樣交流的口耳相傳或網路發酵才打破同溫層,讓新團隊得以被認識。
如果藝穗節的本意是鼓勵團隊們在負擔較低的情況下,盡可能發揮創意,那麼身為主辦方的北藝中心,應該對這些團隊所需要的協助,有更深層的認知並重視。找來專業的評論人、駐節觀察員會是大多數團隊最迫切的需求嗎?這個新制度似乎有讓藝穗節開始走向精緻化的可能,但六名評論人無法看遍所有演出,卻又得評選出獎項的情況下,其他團隊真的能接受這樣的遊戲規則嗎?也許對於一個新玩法言之過早,不過這絕對是值得後續觀察的一點。

所以,臺北藝穗節⋯⋯?

臺北藝穗節決定在今年翻開新的一頁,做出許多重大的改變。一個發展越接近成熟的品牌,越有可能走向保守,臺北藝穗節的確需要刺激。不過,在北藝中心看似無心經營的表象下,是否還有更多其他的規劃或考量,暫時不得而知。臺北藝穗節會撐過他的青春期繼續綻放,抑或是成為一個精緻但失去活力的藝術節品牌?這都有待北藝中心的領航,就讓我們拭目以待,明年藝穗再見?

佳勳
✍️ 佳勳 instagram: jiasyun_li
十年資深藝穗節觀眾,2020年第13屆臺北藝穗節看戲大隊成員,曾以演員、編劇及團隊製作人身份參與數次藝穗節演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